大家好,圆竹之乡特产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韶关土特产干货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圆竹之乡特产和韶关土特产干货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广东鹤山有什么特产
茶山水浸鸡--“茶山水浸鸡”风味不错,一锅清汤放上几块树根(当地人叫“树仔头”),熟透的鸡 *** 气扑鼻,鲜味无比。奇怪的是,鸡肉在汤里烧来烧去还是那样鲜嫩,一点也不老火,鸡肉烧不老的秘方在汤水中的“树仔头”,这是茶山特有的 *** 材“五爪金龙”,在汤水中加进这些 *** 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鸡肉也烧不老。鸡肉好吃,除了会选择鸡种,关键的还是烹饪技术,而“五爪金龙” *** 材是他们的“镇山”之宝。
鹤山茶叶--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更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鹤山名优特产。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鹤山名特产。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 *** 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鹤山特产。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 *** 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 *** 。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鹤山红烟--鹤山土产。红烟原产于南美洲,明代由菲律宾输入闽粤两省。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庆年间,鹤山已大面积种植,产量居全省之冠。雅瑶、桃源、龙口一带逐步成为红烟主产地,年产量高达5000吨。《广东通志稿》有“鹤山县以产烟驰名,每年出口在百万金(白银)外”记载。到20世纪30年代,为鹤山红烟产销鼎盛期。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红烟生产又有新发展。1986年鹤山县成为全国31个烟叶出口生产基地之一。鹤山县红烟有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域)之分。其中以上南烟更佳,而上南烟又以芸蓼烟著称。芸蓼烟乃指今雅瑶芸蓼村黄坑猪公袍(土名)所种植的红烟。鹤山红烟素以叶色红亮,味道浓烈,香醇馥郁,油分多,弹力强, *** 不碎,久贮不变而驰名中外,外销至 *** 及印度、埃及、 *** 、德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51年,司徒美堂先生至鹤山县视察。鹤山农民精选出芸蓼烟,敬请司徒美堂先生转赠 *** *** ,受到 *** 称赞。
上南红烟--鹤山名优特产。也叫芸蓼烟。始种于清朝中叶,约有200多年历史,是鹤山红烟的著名产品。以烟质黄净,肉厚、烟味香醇而驰名中外,远销至南洋群岛等地。著名品牌有“黄坑烟”,“云蓼烟王”等。中华人民 *** 国成立初期,上南村民每年种红烟173.3公顷,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51年,著名 *** 人士司徒美堂先生视察上南“李义兰烟厂”时,村民托他将数扎 *** 黄坑烟送给 *** 品尝, *** 收到后曾来信表示感谢,此事在当地成为美谈。近年来,由于种植红烟效益较低,多数村民已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只有少数烟农种植少量用于自吸。
古蚕老古烟--鹤山名优特产。以雅瑶镇古蚕村生产而出名。该村处丘陵地区,耕地对红烟生长特别适宜。古蚕先辈在明末清初开始试种红烟,并逐渐学会施用有机肥料,如花生麸等。收烟期为芒种至夏至,此期间阳光充足,对烟青露晒有利,露晒约几十分钟收起焗至黄蜡色,再进行暴晒7天左右,此时烟叶油份适中,存放多年也不变质。早在清朝中期,古蚕红烟开始出口到南洋一带,制成的吕宋烟气味香醇,因而驰名海内外,并带动起古蚕红烟逐渐进入发展盛期。冬种时,七成耕地面积种上了红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种红烟经济效益逐渐减少,村民开始改种其它作物,目前村内仍保持有几十亩红烟地,普遍用于自给。
东园香荔--鹤山名优水果。珍稀荔种。植于双合镇双桥东园村,故名。距今400年前,村民李卓化由新兴市国恩寺六祖手植之 *** 香荔引种归来。现其母株高4丈,树身粗壮,枝繁叶茂;其旁一荔,树龄过2百年,体亦伟硕,人称“ *** 树”。两树枝叶交错,荫覆过半亩,蔚为奇观。此两株古荔,虽历遭劫难,仍顽强茁壮,年年挂果,丰年产量达1吨。其果核细小,肉鲜味甜,清香可口,为省内不可多得的珍稀香荔品种,不仅饮誉百里,且近年旅外乡亲,每届蝉鸣荔熟,即组团归来进行啖荔活动,东园香荔则为首选。
双合黑叶荔枝--鹤山名优水果。产于双合镇。该荔枝品种叶尤深绿,果实呈蜡白色,肉厚清甜,可食部分占全果75%。以泗合坑尾塘所产的最负盛名,核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滞,风味别具一格,肉脱壳后用烟纸包亦不沾湿。据史料记载:清代,附近县官,每年荔熟时,必骑马前来品尝;近年,亦成为鹤山海外联谊会所组织的“啖荔团”的青睐果品。双合种植荔枝,历史已超350年。 *** 镇成立荔枝协会,加强了科研与指导,更显规模。今全镇植荔746公顷,品种有黑叶、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槐枝、白腊、白糖罂等。
云乡储良龙眼--鹤山名优水果。以云乡盛产质优而得名。1991年,云乡镇首从高州引入试种8公顷,经省果树研究所及鹤山科技局等支持帮助,一举成功,发展至今有270公顷。因培育得法,兼水土灵气,故能青出于蓝,蜚声远近市场。该品种植株生势好,树冠呈圆形或半圆形;枝条节间较短,分枝多,树皮粗糙;果实大,粒大小均匀,呈扁圆状;单果重12~14克;果壳黄褐色,表面光滑;肉乳白色,不透明,厚0.65~0.67厘米,易离核,肉质爽脆,味清甜,质上乘,核较小,果实可食率74%;果肉含可溶 *** 固形物21%,全糖18.6%;每百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52.1毫升,果实制干率高。1999年,云乡镇龙眼总产量240吨,收入220万元。
宅梧无籽西瓜--鹤山名土产之一。主产于宅梧镇。宅梧西瓜无核、含糖分高、味美可口,名扬海内外,每年西瓜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来订购。宅梧种植西瓜是从1978年始,先后引进“大红宝”、“鹤宝”大量种植出口。1986年后,从省农科院引种现在的无籽西瓜,原试种青皮(鹤鸣2号),后发展花皮(鹤鸣3号)和黄皮(鹤鸣4号)两个新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达866.7公顷,全镇种西瓜一项纯收入1800多万元,其中选田村委会西瓜收入人均近700元。
选田芒果--鹤山名土特产。产地为宅梧镇选田村。1530年,有村民外出带回果核在当地白石(土名)种植,故又名白石芒,沿植至今,久享盛名。该种芒果以其果核小、糖分高、纤维少与果味特香而著称。几经沧桑,仅存老树20棵,树干直径50~70厘米,大多已老化,挂果率低。自1991年,选田村委会指派专人管理好老芒果树,并组织全村群众新植优质芒果16.7公顷,其挂果率高,果型大,产量多,味道不亚于老树芒果。近年更大为扩展,前景极其可观。
选田马蹄--鹤山名土特产。产地为宅梧镇选田村,故名。马蹄,学名荸荠,草本植物,宜在浅底沙质田中种植。选田地区具此必备条件。80年代初,由广州市郊引进,经精心培育及不断总结、推广科技管理后,大面积推开,效果极佳:果实个大、型好,皮薄、肉甜、爽脆、味优;用以制成马蹄粉,则晶莹、洁白,蒸成糕点,则鲜明碧透,食之幼滑口香,清心润肺,被视为至尊点心,名驰远近。自1994年始,村 *** 办马蹄粉加工厂,年加工鲜马蹄过1000吨,且用彩虹岭水库山水漂洗沉淀,粉质特别纯正洁白,产品极其畅销。
云乡绿色蔬菜--鹤山名优产品。以其清甜、鲜嫩、爽脆、可口、无公害饮誉市场,极受食家欢迎。种类包括白茄瓜、辣椒、萝卜、甜豆、菜心、青瓜、苦瓜、韭菜花、荷兰豆、马铃薯等等。称绿色蔬菜者,名符其实,因云乡镇工矿较少,山多树多,土壤空气未受污染;兼之所施用的大多为农家肥,杀虫 *** 品严格规定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1999年,全云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80公顷,占全镇耕地面积三分之二,这方面的总收入近800万元,为整个种植业总收入的45%以上。故云乡镇现已成为江门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双桥荷兰豆--鹤山名土产之一。主产于双合镇双桥都。当地冬季气温温寒交集;土质疏松肥沃,极宜荷兰豆生长。1990年,初试种 *** 蔡兴利603、604号品种成功,后便大量引种台中11号。规模浩大,品质极佳:荚形较大且平直整齐,平均荚长约9厘米,宽约1.6厘米,重约6.6克,味清甜可口。收获季节,客商云集,不绝如缕。1998年,双桥都种植荷兰豆近133公顷,纯收入400多万元。而今,种植之风已辐射到合成、宅梧、 *** 、新兴等处。
荷村莲藕--鹤山名优特产。宅梧镇荷村种植莲藕是从南宋咸淳二年(1266)建村开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有村就有藕”,当地所产莲藕,茎粗、节少、含糖高、纤维少、粉量大,高产优质,是传统特产。过去一般只种藕10公顷,现在已发展到60.3公顷(含附近双龙一带),年总产量达1350吨,产品供不应求。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远销中山,珠海和 *** 等地。
平汉粉葛--鹤山市名优特产。主产于 *** 镇平汉行政村。平汉粉葛,粗纤维多,肉质鲜白,无渣,味清甜纯正。有清热解暑、凉血止痢,降血压之功效。煲汤是上等汤料,汤味甘、清、凉、甜;加工后 *** 的“葛粉”,可治咽喉痛,解热毒。每年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前来订购,名驰省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地区。1950年村民就开始大量种植以供出口,70年代初逐渐扩种到大凹、来苏、桔园、铁岗等处。1998年全镇种植粉葛213.3公顷,亩产值4000元,总产值为1280万元。其中平汉村种植60公顷,产值360万元。
平汉大顶苦瓜--鹤山名优特产。苦瓜又称凉瓜,是鹤山市较大宗生产和出口贸易的土特产,其中以 *** 镇平汉大顶苦瓜最著名,其瓜形短,顶部平大,呈倒三角型,俗称雷公嘴,色青绿,肉厚爽,味微苦甘凉。中华人民 *** 国成立之前,大顶苦瓜已在 *** 镇平汉村委会等地种植,是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经过筛选、精心培育而成的地方特产。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种植大顶苦瓜的规模迅速扩大,每年全镇种植面积346.7公顷,年产量15600多吨。翠绿1号大顶苦瓜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种植,次年“清明”前后收成上市。现在瓜农从冬种春收,逐步扩展到春种夏收、夏种秋收,每年4月至11月都有鲜瓜上市,产品远销港澳市场。
南洞鸡--鹤山市名优特产。产自鹤城镇南洞(地名)一带。这种鸡的外表特征黄毛、黄嘴、黄脚,俗称“三黄鸡”。羽毛丰满、骨细,肉质嫩滑鲜美。为当地传统家禽,自繁自育,至今历200余年。南洞一带属丘陵区,村庄散落在山坡之间,村前村后杂草丛生,昆虫极易滋生繁殖,因此农家饲养的南洞鸡都进行放养,让它们觅食昆虫青草,朝、午、晚时间才喂以米糠、饭、番薯、青菜等家料。如此经过半年的饲养,即可上市。南洞鸡常销往港澳市场,深受顾客欢迎。
鹤城坑螺--鹤城特产之一。鹤城地处丘陵地带,山峦起伏,奇岩突兀,涧流如泻,潭深水碧,素以产坑螺而名传遐迩。其分布集中于七瓮井、龙皇爷、圣教石、铁坑肚四处。七瓮井四面皆山,林木苍翠,飞瀑无数,涧流汹涌,所出产的坑螺头尖而身长,体呈黑色,故视为正宗。坑螺有日藏石下,入夜而出的习 *** ,故当地人常辅以电筒,夜间探涧,才能捉到肥美的坑螺。鹤城坑螺肉质爽脆,清香留齿,具有清肝平火之功效, *** 用价值颇高,成为具客家特色的坑螺酸菜黄豆汤的主要辅料。近年,豉椒炒坑螺,成为饭肄中的热门货,其炮制 *** 与煮田螺同,而较田螺味更鲜美,自然更受青睐。
长连 *** 桂花鱼--鹤山名产之一。个大肥美,肉质细嫩优良,几若无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之者赞口不绝,饮誉数百年。该种桂花鱼,产于长连 *** 。 *** 位于维墩北部,古劳大堤南侧。近年,此种桂花鱼经人工繁殖成功,推至鹤山各地皆能饲养,且成为出口的重要物产之一。
华山矿泉水--名优饮品。由华山泉集团公司引进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水处理、意大利全自动灌装、日本包装及注册瓶等设备生产出的优质天然矿泉水。该矿泉水是赋存于燕山三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的构造裂隙水,属低钠、低矿化度碳酸钠钙型淡矿泉水。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水质清澈、口感好、微甜、无异味。19 *** 年1月21日,通过了由省地质矿产局组织的“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的技术鉴定。19 *** 年获全国消费者评选质量可靠饮料金杯奖,被指定为广东水球队专用矿泉水。1993年被指定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广东体育 *** 团首选矿泉水,评为广东十佳天然饮料。1994年获广东省十大名牌矿泉水,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被国家体育局指定为第12届亚运会中国体育 *** 团首选矿泉水。1996年被国家体育局指定为第26届 *** 会中国体育 *** 团首选唯一矿泉水。1997年获省批连续四年全国信得过产品,广东省首批重点保护名优食品。
鹤中皇腊肠--鹤中皇腊肠名优食品。由鹤山市食品总公司生产,畅销全国各地和港、澳市场。该产品选用上等精肉,肥瘦适中,为“三七肠”。色泽明亮,干湿度相宜,味香可口。 *** 保持传统工艺,又配以机械生产。国家评委监评,其产品质量优良,并推荐为1995年全国食品行业的名牌产品。1995年4月获中国产品工业协会颁发的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证书和名牌产品奖牌。
古劳面豉--鹤山名优酱料品。始于清咸丰年,距今150载,向由鹤山酱料厂生产。选用新鲜优质黄豆及精面粉作原料,采取传统工艺 *** 。从洗豆、煮豆、酿造、回油到成品,需时85天。产品能见豆形而易溶化,色泽浅红,油光晶亮,味道香甜鲜美。近年,年酿造老豉500多吨。出口的“东古牌古劳面豉”,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及港澳等地。
东古一品鲜酱油--名优酱料品。由鹤山市酱油厂研制生产。以精选东北大豆、优质面粉、食盐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天然晒制 *** 酿造,以更先进生产技术工艺配制而成。其香味浓郁,味道鲜美,且富含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食用有益 *** 健康。是国内外高级调味酱油之极品。适用于烹调任何菜肴、汤类,蘸点鱼、虾、蟹及各种肉类,拌食粉面等等,销售到国内外,颇受市场推崇。产品经严格检验,全部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该产品1998年荣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被鹤山市技术监督局授予信得过产品证书,2000年上半年荣获国家质量达标食品称号。
黑宝糯米酒--名优酒品。由鹤山市酒厂有限公司酿造的畅销商品,市场上享有盛名。该酒以精选的黑宝糯米为原料,用纯种根霉作糖化剂,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酝酿而成。其色泽天然深红,浓而不冽,酱而不凝,香气浓郁,芬芳扑鼻,入口甘甜丰润,醇厚柔爽,风格独特;而酒中富含 *** 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及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可促进新陈代谢,活血养颜,健脾强身。故颇受顾客喜爱,誉为酒中妙品。
鹤峰牌丝苗米酒--名优酒品。是米酒中上乘类别,也是鹤山市酒厂有限公司对市场的又一名牌奉献。该酒精选优质丝苗米为原料,用大酒饼作糖化发酵剂,采取边糖化边发酵的工艺,然后釜式蒸馏,陈肉酿浸,精心勾兑而成。具有玉洁冰清,豉香独异,醇和甘滑,余味爽净等特点,而 *** 相宜,物超所值,故一推出,名气不胫而走,有“鹤峰丝苗酒,品味之一流,入口至顺喉,风行三角洲”之说。
北湖烧鹅--鹤山名牌菜色之一。 *** 者北湖宾馆,故以其号扬名。此项佳肴脍炙人口,上桌香气扑鼻,色泽 *** ,食之皮脆肉滑,绝非虚传,足与 *** 深井烧鹅媲美。北湖烧鹅十分注重选料与 *** ,用清远或高明三洲的黑棕鹅,配以五香料、沙姜、陈皮、玉桂等作佐料;烧烤时牢牢把握火候,将表皮烤至焦脆金黄,再慢慢将热力传进皮层内部,使分泌的脂肪油汁受热蒸腾,将 *** 炸至熟,反升表皮。如此炮制,令鹅烧之不焦,光泽鲜红,而各味融为一体。
北湖月饼--鹤山有名的中秋食品。由北湖宾馆 *** 。七十年代已有口碑。造工独特、精细,选料绝佳,以上等的桃仁、榄仁、瓜仁、杏仁、麻仁、桔饼、陈皮、叉烧、冰肉、熟糯粉等为原料,经精湛工艺泡制,烘出后色泽金黄,油润细腻,面上“北湖五仁”字样清晰可见。面皮薄馅靓。吃时甜而不腻,甘香可口,齿颊留芳。故极受顾客青睐,未至八月十五,已告售罄。
龙口狗肉--名优食品。龙口善烹狗肉,名声闻于远近,近年来海外及港澳同乡会每逢组团回乡,也必到龙口品尝,口碑极佳,誉为“的确够鲜美,食过返寻味”。龙口狗肉的泡制 *** 是:将斩件狗肉武火白镬烙干,捞起,净镬;将下什起油镬炸至半熟,捞起、净镬;将拍扁的姜起油镬翻炒后,加入少许陈皮即放水,一般浸至肉面为合适。中火煮半小时左右,试食觉不糜不韧,即可下佐料。其分量是:每公斤狗肉配腐乳15小块,片糖20克,碎鸭蓼叶10克,生油适量。将全部佐料放盂中捣匀,再加入浸软的支竹50克,连同下什一起下镬与狗肉拌匀,加盖文火至有汁而不黏为宜。待三滚,则香气扑鼻,正是神仙企唔稳之时!
宅梧话梅--著名凉果产品。产地在宅梧镇,故名。该镇的白水带、漱云、上沙、下沙村等植梅众多,其梅果个大、粒好,为酿制话梅的上好原料。酿制话梅,在宅梧历史上早已有之,沿之成习;1958年原鹤山财贸农场将民间配方加以挖掘整理,作批量生产;俟后,宅梧供销社亦参与其事,并予改进,渐有名声; *** *** 后,“宅梧凉果厂”繁衍多家,成了大批量 *** ,且不断加以科技革新,或在原配方上加蜂蜜,称“蜜话梅”;或加牛奶,曰“奶皇话梅”。还极力注意装璜包装,产品甚为畅销。宅梧话梅,外表可人,入口甜酸适度,耐嚼而略带香气,解渴提神,称得上是优之凉果。
双合沙姜鸡--鹤山名菜之一。该菜式鸡皮清爽幼滑,肉质细嫩可口,食而不腻,骨脆而香,故蜚声远近,有口皆碑。究其实,为“东江盐焗鸡”衍化而来,十多年前,由祖籍双合百块村的广州名厨师麦达光亲作传授得以播散。其制法独特:取三黄鸡一只,光身,开肚,用沙姜、生盐、味料搽匀全身,干蒸10分钟左右,不过砧板,用手撕拆,皮、骨、肉分开;用麻油、猪油、鸡精粉、胡椒粉调味;再将皮、肉骨拼作鸡形,放两碟姜盐作点料即可。其奥妙之处在于新鲜,无砧板气、五金气,原汁原味,远非其他鸡肴所及。
上南烧肉--名优食品。产地为雅瑶上南云蓼墟,故又名云蓼烧肉,始制于1965年。以皮脆肉爽、色香味俱全而赢得众多顾客。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烧肉店一开市就被抢购一空,连广州、佛山等地也有不少食客 *** 订购,更有港澳同胞回乡归程时带回去馈赠亲友。上南烧肉享此盛名,关键在于烧制 *** 独特,调味将五香粉、糖、盐等味料均匀擦抹在光猪身上,腌制半小时左右,此时再在光猪身上扎小洞,让味料均匀分布于皮下的深浅部位;接着,将光猪吊在用柴烧红的焗炉上,保持炉温70°C,烤90分钟后即可取出,美味的上南烧肉就此烧制完成。
升平鱼皮角--鹤山著名食品之一。原产及盛产地为古劳上升之升平墟。远近驰名,吃者云集。其特色皮薄馅靓,小巧玲珑。味道鲜美, *** 便宜,经济实惠。而 *** 则选料上乘,造工精细: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鲩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十多种配料捣制;外皮粉料用一级生粉与澄面,绝不含糊。片皮、捣馅、包馅,全用传统手工艺,角皮特别注重刀工,要薄而不破,滑而不烂。包好后,置小蒸笼中,上锅用猛火蒸熟。食时,置豉碟备用;端放桌上,香气扑鼻,芳香醉人,未动筷而早倾倒矣。
升平竹升面--鹤山名食品之一。盛行于解放前及五六十年代。始创人为古劳上升升平墟一叫“ *** 仔”的师父,将面团置于案板,用“竹升”(圆竹扁担)作擀面杖,一头固定成了支点,一头用力移动搓磨,揉拉成条。经制成的面条,大小一致,柔韧软滑,富有弹 *** ,久煮不糊,完好如初;吃起来,滑、爽、脆兼备,令人食而不厌。若拌以鱼片、牛腩,其味更是无穷。
双桥鱼蓉粥--鹤山著名食品之一。 *** 历史悠久,成名亦超百年,尤以古劳双桥市食肆烹调者为最,故声誉闻于远近。制法:将削净的整条鱼(青鱼)或鱼尾部分,置水中煲熟,捞起、拆骨、剔除小刺,将肉捣烂,加配料调匀,放入米粥中再滚,盛在放有姜丝、葱花的碗盆中,撒上胡椒粉、麻花碎之类即成。其味清、鲜、甜、香、甘、滑,令 *** 快朵颐,所以人们皆说:千粥万粥,不如双桥鱼蓉粥。
王老吉凉茶--口服中成 *** 。始创人为桃源镇钱塘人王泽邦,又名王阿吉。清道光年间,王阿吉为草 *** 医生,与其子不断探索,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 *** ,配制成独家凉茶,在桃源圩以大碗茶形式摆档。因卓有功效,故极受欢迎,生意兴隆,且驰名远近。清道光8年(1828),王阿吉全家迁广州,在十三行靖远街开设“王老吉”凉茶店,经营方式照旧。由于疗效优异,适用面广, *** 低廉,饮用方便,不久风靡羊城。1840年,始 *** 袋装凉茶。至其第三代时,“王老吉凉茶”已行销全球华人地区,其孙王裕恒1870至港,在文武庙设店,市道兴旺。随社会发展,“王老吉凉茶”剂型也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制成凉茶精,1988年又浓
二、咸宁有哪些特产
赤壁竹笋,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赤壁市素有“中国楠竹之乡”的美称,竹林面积达38万亩。赤壁竹笋风味独特,2013年03月15日,原国家质检 *** 批准对“赤壁竹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咸宁桂花糕产自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湖北咸宁,桂花糕创制于明朝末期,糕质细软滋润、色泽洁白,具有浓郁的桂花清香,入口化渣,口味清香。湖北咸宁桂花糕的特点是配料独特,油润不腻,入口不涩,吞咽酥滑,甜中有咸,香里带凉。
米砖茶,是产于"中国砖茶之乡"-湖北咸宁市赤壁市羊楼洞古镇的一种特有茶,为紧压的红茶-红砖茶。其所用原料皆为茶末,所以被称为“米砖茶”。
大畈麻饼,湖北咸宁市通山县特产,大畈乡为著名产地,故名大畈麻饼。大畈麻饼有关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商贸人士沿富水河至长江,往来做生意,从而给富水中游的大畈街带来了商机和繁荣。传说麻饼始创于阮氏之手,当时堪称湖广“一绝”,曾享誉武汉三镇,销遍荆楚大地。
杨芳酱油为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特产,县内杨芳乡是黑豆的主要产地,以当地的特色黑豆品种—牛肝豆生产的酱油、豆豉具有原汁原味的天然食品风味,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被称列为贡品闻名于世,绵延300多年。
三、望埠镇的特产
该镇是广东英石之乡,英石艺术闻名中外。据历史记载,英州由于盛产英石而得名。自宋代以来,英石列为贡品,清代以来被公认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开发赏玩历史悠久,宋代《云林石谱》有记载。苏东坡视作“希代之宝”的“仇池石”就是英石。英 *** 在望埠,1987年广东省 *** 访问美国,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7年日本和平石雕开幕都以英石相赠。望埠人 *** 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生产出声情并茂、光影同流、千姿百态的现代山水盆景。有大小盆景厂49间,其中有三间取得了国家专利。从事英石艺术专业人员2000多人,为英石艺术提供服务的近万人。英石艺术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除 *** 、青海),而且每年英石盆景出口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英石已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友好的使者。1996年,该镇成立了英德市奇石协会,为推介英石艺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广东英石展销会。
望埠有4.9万人,劳力地1.8万人。面积214.7平方公里,有耕地2750公顷,其中水田1293公顷、旱地1460公顷。望埠农业已形成七大基地:优质米基地、生姜基地、果蔗基地、蚕桑基地、蔬菜基地、优质 *** 、塘鱼基地、市水果示范基地。望埠腐竹采用传统的加工 *** 生产,美味、可口,具有养颜保健的作用。腐竹 *** 市场,每墟有往大2吨腐竹销中城市,深受客户的欢迎,成为招待宾客的佳肴。英德市望埠镇腐竹加工历史悠久,腐竹由于加工特别, *** 独特、经验丰富而久负盛名,成为当地招待宾客一味美味佳肴。 *** *** 之后,腐竹加工更是如雨后春风,盛行望埠各村。九十年代,每逢街日就有4—5吨销往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广州各大酒家把望埠腐竹作为招待贵客的一道招牌菜。
望埠腐竹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望埠一位潘姓人,从南雄迁到望埠定居之后。生了六位子女,后年老有病,叫儿子磨豆腐给他吃,煮豆腐浆时,刚好有事出去办事,出到河头办完事回来,见豆浆表面起一层薄薄的东西,觉得好奇,就用手把它拿起来,这时 *** 催着想吃东西,情急之下,就把刚拿起来晾了一下的一层腐皮煮给 *** 吃, *** 吃了觉得味道不错,就叫儿子照样做给他吃。望埠腐竹就这样慢慢地兴起来。望埠腐竹大规模加工面向市场得益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 *** *** 之后,八十年代中期,望埠人事腐竹加工的农户有1000多户,每日生产腐竹10000多斤,望埠望河塘墩4个生产队,140多户人家,家家从事腐竹加工。在加工腐竹实践中,他们创造出综合利用立体循环经济的经验。就是黄豆加工腐竹,豆壳、豆渣喂猪,猪粪用于农作物施肥。结果粮食丰富,经济收入显著提高。据统计,九十年代初,塘墩村140多户人家就饲养了近200多头母猪,最多的一户养4头母猪,母猪生出的小猪,用豆壳、豆渣饲养4个月就 *** ,一年做腐竹养猪收入超万元的比比皆是,在望埠是响当当的万元户村。
望埠腐竹所以有名,其加工 *** 有其独特的地方,之一是选购磨石。选购磨石要求更好在水中或近水地方的石料打出来的磨石,这样的磨石既有一定的硬度,又较有韧 *** ,磨出的腐竹,成头高,腐竹色泽靓,光滑有油润。第二选黄豆。选黄豆要求色泽光亮,颗粒大而且一致,千万不要选那些大小不一,变质的黄豆。每次加工前还要筛选一次把坏的、杂的选出来。第三破壳。浸黄豆也十分讲究。按当天的加工量,对黄豆进行破壳,经过破壳的工序之后,放到清水中浸(更好是清洁干净水质好的井水),浸黄豆时把豆壳捞上来,浸黄豆按不同的温度来确定浸豆的长短,一般把黄豆肉浸到用手能 *** 成粉状就行了,浸得时间短,磨出的豆浆粗,腐竹成头低,味道差。第四磨浆。豆浆的嫩粗直接影响腐竹的产量。因此,放量要均匀,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以 *** 喉为原则。穿喉磨出的豆浆较粗,要把穿喉时的豆浆重新再磨。第五榨浆。榨浆的豆腐帕要求选用疏密一致的蚊帐面布,千万不能有破洞的豆腐帕,一有破洞就要立即换新的,以免影响腐竹的质量。第六掀腐竹。掀腐竹是腐竹加工最关键的环节。火候是最重要的。望埠腐竹讲究的是一快二慢三把握。一快煮浆时,讲究火要大要快。豆浆煮滚时,浆表面会有一些泡出现,这时用铲把表面的泡捞走就行了。二慢,掀腐竹火要慢,一般放小量木糠,让其保持温度就行了,使其在豆浆表层慢慢形成一层薄的腐皮,当腐皮履盖大部份浆面就可掀起来变成腐竹。三掌握:一要掌握温度,二要掌握厚度,看腐皮,盖浆大小就知道那些可以掀起来,哪些还要一些时间。
望埠腐竹加工 *** 独到, *** *** 独特,所以味道特别。望埠腐竹有哪些特点呢?从形状来看,望埠腐竹有块竹、支竹和圆竹。这里说说圆竹。圆竹是豆浆表层形成圆的表块,整块掀起晾干,然后用剪刀剪圆象荷叶一样大小。这种圆竹主要销给广州、珠三角各在酒家用于包蒸各种名菜,使名菜味道更鲜嫩,吸水更容易,成为酒家的一道名菜。从制腐竹的先后来分。又分为头竹、二竹、三竹、四竹(糖竹)。头竹主要特点较为韧 *** ,适合煮较久的菜配用;二竹、三竹嫩滑鲜甜,较为适合打汤之类的菜式,糖竹含有较多糖份,清甜可口,较为容易煮。总之按专家推介腐竹是二十一世纪男女老少适宜丰富营养价值的更佳食品。因此,望埠人民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大力弘扬传统饮食文化,运用现代加工 *** 进一步推介望埠腐竹,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万众得益的美味佳食。国家女子 *** 英德训练基地(简称英德基地),是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二日由原国家体委命名并投资兴建的女子 *** 训练基地。英德地处广东省中北部,环境优美,常年气温10至27度。英德基地位于英德市望埠镇,离市区17公里,距离京珠高速公路34公里,距广州新机场100多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在英德有两个出口,京广铁路从旁经过,南来北往交通便利。
英德基地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现有大小 *** 场12块,篮球场4个,有一栋教练员宿舍,四栋运动员宿舍,超过400个床位,有可容纳500人同时进餐的大饭堂,有可开发利用的温泉资源,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 *** 队来此训练和比赛。
英德基地的诞生是与现在女子 *** 运动兴起和发展紧密相连的英德市从1983年开始接待全国女足冬训,那时,中国女足还处在创业阶段,为支持女子 *** 在全国兴起和发展,当时英德县 *** 非常重视和支持,坚持每年邀请各省市的女足队伍来英德集训和比赛。1986年国家体委黄中、何振梁、徐演生等领导 *** 先后到英德视察,对这里办女足基地的环境条件深表满意。同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投资建设女足训练基地,中国女足从这里开始了冲出 *** 走向世界的步伐。先后夺得了 *** 锦标赛冠军、 *** 会银牌和世界女足锦标赛第二名。成为了世界一流的队伍,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培养和照就了老女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女足精神”。英德女足基地被社会公认为“中国女足的摇篮”、女足的“娘家”,她为中国女子 *** 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望埠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较为发达。
有中小学24间,在校 *** 近万人,1995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有中心卫生院一间,乡村卫生站48间,文化活动中心已经建好。
以国家女足基地为依托,群众 *** 文体活动相当活跃,是广东省体育先进镇。 1997年修编、编制了《英德市望埠镇城区总体规划(1997—2015年)》并报市 *** 批准实施。城镇人口达4万人,用地4平方公里。其它:如工业城区的布局,文化娱乐场所、公共设施的分布都作了全面合理的安排。
望埠是广东省工业卫星镇。有集体、 *** (个体)企业340个。其中集体企业9个,个体 *** 企业331个。镇有年产8万吨水泥厂一间,与南海泌冲水泥厂合股的年产14万吨的水泥熟料厂一间。水泥纸袋加工业发展较快,全镇有纸袋厂21间,更大的镇纸袋厂年产达1300万只纸袋。望埠纸袋不仅满足本市水泥生产的需要,而且远销到江西省、湖南省等地。开通程控、移动 *** 和传呼机业务,建起了农贸市场;安装了主要街道的路灯、水泥路、排水道工程基本完善,有自来水供水 *** ,商业楼宇林立,成为英德次中心城市、英德市城乡一体化示范镇。
OK,关于圆竹之乡特产和韶关土特产干货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