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吉安状元之乡由来简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封开为什么被称为状元之乡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吉安送给抚州乡镇和状元,这个状元后来怎么样了
1、江西省有个吉安市,还有一个抚州市。抚州市有个乐安县,乐安县有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吉安市有个永丰县、永丰县有七都、古县、瑶田、藤田四个乡镇。
2、图为藤田镇小学,照片中的阁楼,是文物古迹天章阁。
3、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的土话,跟瑶田、藤田的土话很像,跟乐安县的土话差别却很大。
4、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的生意人,经常去吉安进货。他们当中去吉安进货的人,比去抚州进货的人还多。
5、吉安到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的客货运输都很方便。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的人出远门,大部分去吉安火车站坐火车。
6、图为文物古迹葛溪桥,拍摄于永丰县恩江古城。
7、很多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的人,在永丰县城买了房子。很多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的人,在永丰县城开了店铺。
8、抛开行政管辖区域不谈,单论经济往来、语言风俗、民间联姻等方面。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跟吉安的亲密程度,都超过了抚州。
9、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得从1149年乐安县建立时说起。1149年之前,乐安只是崇仁县的一个乡,名字就叫乐安乡。
10、图为康熙皇帝题字“西阳宫”,拍摄于永丰县沙溪镇欧阳文忠祠。
11、1148年,朝廷把乐安乡从崇仁县分开,升级为乐安乡。原属于崇仁的天授乡和忠义乡,被划给了乐安县。
12、乐安县隔壁的永丰县,有一个云盖乡,也被划给了乐安县。云盖乡的辖区,大致就在今天的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还有金竹和招携两个乡镇的部分区域。
13、云盖乡历史悠久,最早隶属于庐陵县。庐陵县的辖区,就是今天的吉安市大部分地区了。云盖乡跟庐陵县那么久,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跟吉安市往来款恰,就不奇怪了。
14、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下诏,把庐陵县的水东十一乡分开,设立了吉水县。云盖乡作为当时的水东十一乡之一,归吉水县管辖。
15、公元1054年,宋仁宗下诏,把报恩镇、永丰乡、云盖乡、龙云乡、明德乡、兴平乡分出来,设立永丰县。云盖乡是永丰五乡之一,归永丰县管辖。
16、公元1148年,永丰县云盖乡学子董德元,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也就是在同一年,朝廷开会讨论乐安建县事宜。
17、图为董德元雕像,拍摄于永丰县状元文化园。
18、公元1149年,乐安正式立县。原属于永丰县的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就这样成为乐安县的辖区。
19、万崇、湖坪、罗陂、牛田四个乡镇,本来就是从永丰县分出去的。它们在语言风俗上接近永丰,就不奇怪了。
20、乐安县建立的时候,同属恩江流域的永丰县和吉水县都送了大礼。永丰县不但送出了云盖乡,还把状元董德元送给了乐安县。
21、图为恩江龙王庙遗址,拍摄于永丰县恩江古城。
22、只可惜,董德元不争气,后来成了家乡的耻辱。董德元高中状元之日,正是秦桧如日中天之时。董德元为了升官发财,成了秦桧 *** 羽。
23、董德元甘当秦桧的爪牙,干了许多陷害忠良的事情。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吃了董德元的亏。赵令衿更是被董德元陷害,成了阶下囚。
24、董德元替秦桧办事,秦桧则是把董德元提拔成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秦桧临死之前,还给了董德元一笔巨款。董德元接受了这笔巨款,结果招来了大祸。
25、图为永丰县和乐安县之一大河恩江,拍摄于永丰县。
26、秦桧一死,宋高宗清算秦桧 *** 羽。董德元陷害赵令衿,收了秦桧巨款,因此被打上了秦桧 *** 羽的标签。宋高宗下诏,把董德元削职为民。
27、董德元作为副宰相级别的奸臣,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江西省的贤良祠和《江西通志》,都不愿意给董德元位置。
28、抚州的乐安县,本来从吉安的永丰县接过一个状元。只过了六年,这个状元就成了副宰相级别的大奸臣,这就叫世事难料啊。
二、中秋节的来历
1、中秋节源于周代,北宋正式定名,明、清与春节齐名。
2、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
3、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更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4、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5、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
6、《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7、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 *** 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 *** 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 *** ,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8、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9、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10、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11、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2、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13、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14、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 *** 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15、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16、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7、中秋节和月亮紧密相关,按照中国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而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间,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称为“中秋”。而中国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为一个月,每月十五日,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圆。由于秋季天高气爽,人们在中秋这天看到的月亮也就最亮。中 *** 间过中秋节的活动也围绕着月进行,有祭月、拜月、赏月等。
18、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向天后求得长生不老的仙 *** 。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 *** 。嫦娥 *** 无奈,将仙 *** 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
19、其实,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典礼。根据中国古籍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帝王已有春天 *** 、秋天祭月的典礼,以祈愿五谷丰登。古人认为,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就不可能丰收。北京有名的建筑月坛就是明朝(1368-1 *** 4)皇家祭月的场所。
20、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21、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22、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23、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 *** 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4、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25、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6、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 *** ,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7、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 *** 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28、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29、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 *** 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30、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31、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 *** 。据说,服下此 *** ,能即刻 *** 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 *** 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 *** 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 *** 自己成仙。
32、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 *** ,心怀 *** 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 ***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 *** 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 *** ,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33、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34、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更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35、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36、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 *** 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7、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 ***
38、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 *** 阶级的残酷 *** ,纷纷 *** 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 ***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 *** ”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 *** 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 *** 响应。到了 *** 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 军如星火燎原。
39、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 *** 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 *** 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 *** 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0、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41、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42、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 *** 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43、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44、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45、月饼最初是在家庭 *** 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 *** 月饼的作坊,月饼的 *** 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46、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47、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 *** 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48、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 *** 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 *** 进行了残酷的 ***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 *** 。为了不忘胡人 *** 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49、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 *** 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 *** 者,于中秋 *** 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50、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51、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 *** 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 *** 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 *** ”。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 *** 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52、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 *** 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53、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 *** 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54、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 *** 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55、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 *** 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56、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57、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58、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 *** 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59、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 *** 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60、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61、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62、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63、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65、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6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9、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0、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71、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72、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73、何处关山家 *** ,夜来枨触客愁多。
74、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75、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三、先后竟然出了十七名状元,吉安为何能成为“状元之乡”
1、吉安作为古代的的状元之乡,在历史上共出了十七位状元,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罕见的。而吉安作为一个城市,之所以能有这样优秀的成绩,是因为吉安在古代的时候重吉安视文化学习,学习氛围好,吉安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了广大的读书人才,加上当地的官员重视教育,老师的教学水平高。
2、吉安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积累了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的文化资料在哪里,而当地的人们受这些先进文化的熏陶。对于文化学习,他们感觉到是崇高的,是进步的,相比于进行农业劳作,当时的人们认为文化学习更为高尚,通过熟读经书,朗诵诗歌,能够陶冶自己的情 *** ,开拓自己的视野。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在当地营造了很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很多年轻的学习以 *** 为科荣,人们尊重知识分子,尊重文化,使得人们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更加深刻。
3、在地理位置上,吉安这个城市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如果北上,那就必须经过吉安。如果从东面去西方也会经过吉安,可以说,吉安不论是在经济上的还是在文化上都处于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这就使得周围很多的读书人为了交通的方便,来到这里攻读文化学习,加上这里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重自己的文化学习环境,周围城市乃至一些较远的地方的读书人开始汇聚在这里,一起讨论学习。
4、官员重视当地的文化教育, *** 了一些促进教育的措施,加上当地的老师教育水平高,更促进了文化学习的发展。
文章分享结束,吉安状元之乡由来简介和封开为什么被称为状元之乡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