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泥鳅之乡,什么地方泥鳅最多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大家好,关于赣榆泥鳅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什么地方泥鳅最多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连云港赣榆县总人口多少啊都有什么特色
  2. 怎样写我的家乡我的家
  3. 赣榆县青口镇年人均纯收入

一、连云港赣榆县总人口多少啊都有什么特色

赣榆县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而得天独厚,赣榆县风光(20张)属暖温带海洋 ***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62.5公里的黄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湾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鲜珍品,中外合资、个体 *** 兴办的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企业配套成龙,优势互补。赣榆县是全国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和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县,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江苏省杂果生产基地,水稻、小麦年总产50万吨,花生、蚕桑、果品、茶叶、蔬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苗木之乡”、“泥鳅之乡”、“鹌鹑之乡”。地下有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居全省首位),1亿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亿立方米优质黄砂,以及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石、瓷石、陶土、优质矿泉水等30多种矿藏,极具开发潜力;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煤炭建材、食品加工等十大工业体系。

赣榆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这里黄金海岸,水天相接,城傍海建,相得益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东有被誉为“江苏的北戴河”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南有罗阳休闲垂钓中心,西有 *** 山风景区和夹谷山历史文化风景区,北有徐福祠,中有门河银杏翠竹风情园,塔山水库等美丽怡人风光,“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选择。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东城区,引海进城,规划建设一个总面积7平方公里,集行政、商贸、人居、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东方的“维多利亚”小城。

境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黄金海岸,山海相拥,水天相接,城傍海建。

山、海、湖、岛、园、祠、塔等景点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山:境内有全世界唯一以“ *** ”命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 山;2000多年前孔子相鲁会齐侯地——夹谷山;江苏省第二高峰——大吴山森林公园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二龙山风景区。 *** 山风景(7张)

海:全县拥有62.5公里的黄金海岸以及被誉为“江苏北戴河”的海州湾旅游度区。

湖:境内有塔山湖、海陵湖和柘汪三姐妹湖等风景区。

岛:境内有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 *** 的“秦山岛”和独具风情的“桃花岛”。

园:境内有门河镇银杏翠竹风情园及万亩 *** 用植物观光园、厉庄镇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园、沙河子植物观光园、罗阳休闲垂钓园和金龟山世纪园。

祠:在中国东渡之一人徐福故里——金山镇,有古色古香的徐福祠,每年都有日韩朋友来此朝拜。

塔:境内有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文峰塔。

“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正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新兴佳选。

寺:金山镇的兴会寺2010年5月26号奠基开始承建。

二、怎样写我的家乡我的家

1、在黄海之滨,有一座山海相拥的海滨小城——赣榆县,那就是我美丽可爱的家乡。

2、我的家乡有很多名胜风景:有江苏省之一高峰——大吴山,山上松树郁郁葱葱,树下野花美不胜收;有国家AAA *** 旅游风景区—— *** 山烈士陵园,虽然 *** 山不高,但它是唯一一座以 *** 命名的山,它是在 *** 战争时期我们英勇的战士冒着日寇的炮火修建起来的,现在我们成为家乡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远远望去山上有一个 *** 战士,他手里拿着一把 *** ,把一把红旗高高举起,他在 *** *** 上奋勇杀敌,把敌人赶出我们美丽的家园。还要有江苏北戴河之称的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等等。

3、我们的家乡发展很快,原来我们的家乡只要农业生产,且生产方式很落后,牛耕地,人拉犁,只有用镰刀来收割庄稼。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庄稼用联合收割机来收割,可快啦,一觉醒来,发现金黄灿烂的庄稼就不见了,你知道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嘛?其实他们是被农民伯伯的联合收割机收割走了。原来用镰刀收割庄稼要用好几天,现在用联合收割机不出一个夜晚就收割完了。现在,我们家乡也建起了许多大工厂,农民伯伯农忙完后可以到工厂上班,挣得钱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

赣榆泥鳅之乡,什么地方泥鳅最多-第1张图片-

4、家乡的环境变化也很大,听爷爷奶奶讲过去我们家乡都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交通十分不便。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门就有公交车坐,很多家庭都有了私家车。现在的林间小道都是水泥路,而且大树下还要许多公共椅子,只要累了就能坐在公共椅子上休息。夜晚,我们就坐在树下的公共椅子上乘凉,在椅子旁边弄上有一盏灯,孩子们就在树下玩耍、嬉戏。好多地方都建起了公园,家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5、我们家乡物产丰富,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应有尽有,客人来了,保证让他们大饱口福,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我们家乡还有许多著名的土特产,有家喻户晓的厉庄镇大樱桃;有香飘万家的老海边煎饼和虾酱……。我们家乡有“草莓之乡”、“泥鳅之乡”等美誉,美名远扬国内外;还有小有名气的石桥镇苹果园等等,可多啦!

6、啊!我喜欢美丽可爱的家乡,我爱我家!

三、赣榆县青口镇年人均纯收入

【概况】全县总面积1408.18平方公里。辖18个镇,435个行政村。年底全县总人口107.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8万人。

2004年,赣榆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0.2%。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2.02亿元、21.77亿元和21.66亿元,分别增长0.3%、1.4%和下降1%。实现财政总收入3.4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5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66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7.23亿元和5.04亿元; *** 余额24.84亿元,比年初增加2.69亿元。

【农业】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0.44亿元,增长1.8%。粮食总产37.95万吨,油料总产5.81万吨,分别增长55%和18.8%。全年造林1436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8.50%。全年劳务输出17.6万人。实施土地复垦开发项目21个,其中国家、省级重点开发项目5个,争取无偿资金5278万元,新增耕地616.6公顷。

【工业】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39.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75亿元,税收0.65亿元,利润0.5亿元,分别增长52.3%、52.7%和54.3%;产销率达99.3%。全部工业入库税收8500万元,增长30.2%。新上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引进资金16.84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2.6亿千瓦时,增长42.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8.1%。

【外经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597万美元,增长2.4%,其 *** 口1500万美元,增长9.5%。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5个,增长45%;协议注册外资额1.1亿美元,增长31%,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484万美元,增长78.6%。

【基础设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4亿元,增长34.0%。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5亿元,完成建筑总面积78.6万平方米,县城 *** 面积6.7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改造建设3条县镇公路40.4公里、镇村公路81条315.2公里、沿海滩涂公路14公里。投资6150万元,总长38.4公里的石林公路二期工程按期通车。投资2600万元,完成海堤护坡4.2公里。投入1590万元,完成青口河中上游整治疏浚工程。投资950万元的城北客运汽车站顺利运营。

【商贸流通】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5亿元,增长11.7%。城乡商品交易市场67处,成交额48.96亿元,增长25.5%。新增个体 *** 户3455户。

【社会生活】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106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3765元,增长12%;人均居住面积20.67平方米。首批投运出租车50辆,固定 *** 及 *** *** 净增2.9万部,新增宽带用户767户。

【海洋经济】实现水产品总量24万吨,增长13%。大菱鲆、河豚、三文鱼等海珍品工厂化高效养殖达30万平方米,成为全省更大的工厂化高效 *** 。被列为省无公害水产品、农产品质量建设整体推进县。9个生产贝类、虾蟹类、淡水鱼类基地被省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海头”牌梭子蟹、“宋庄”牌螠蛏等22个产品被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科技】新批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9项、专利35项,科技总投入2.1亿元。荣获省“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称号。

【教育】 *** 本科上线3708人,连续6年位居全市之一;新扩建中小学校舍2.7万平方米。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100%、97.7%和85%;被国家 *** 确认为“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实验县”。引进社会办学资金6000余万元,改制和新建民办教育机构30所,化解债务1.2亿元。筹措资金1320万元,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

【企业改制面达 *** %】截至2004年底,全县146家工业及流通企业,实施破产改制130家,改制面达 *** %;盘活重组闲置资产4.5亿元,核销破产企业债务12.9亿元。累计筹集资金2.1亿元,安置职工1.8万人,职工清偿安置率 *** %。金融部门累计发放工业 *** 3.2亿元。全县改制运行企业安置职工就业5000多人,新增工业税收1100万元。开发紫菜采掘机、芦笋茶等市级以上新产品28个。

【民营经济入库税收1.2亿元】民营经济入库税收1.2亿元,增长 *** .4%;新增 *** 企业463家,增长46.3%;新增注册资本7.7亿元,增长55.7%;发展农村经纪人621人。

【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2.3万人】建筑业完成施工面积43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40亿元,从业人员达12.3万人。完成10.6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主体工程建设。房地产、建筑业入库税收4380万元,增长50.3%。

【大力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共签订银企合作协议43份,合作金额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通过核销处置等形式,消化 *** *** 7068万元。

【畜 *** 健康发展】扎实开展禽流感、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全年饲养生猪72万头、大牲畜10.6万头、三禽1400万羽、毛皮动物52.6万头。

【生态环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青口、墩尚、沙河、柘汪、海头5个镇通过环境优美镇验收,8家规模企业被评为绿色企业。在金山、门河、厉庄、柘汪4个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塔山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关闭小化肥生产企业63家,取缔"土炼焦"生产项目21个、"地条钢"生产窝点39个。

【恢复举办第四届中国·赣榆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 10月23~24日,恢复举办第四届中国·赣榆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签订合作协议39个。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十五”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并完成 *** 健康系列工程,超额完成省出生 *** 二级干预筛查任务,5个镇级中心站顺利通过省验收。启动“关爱女孩”行动,出生人口 *** 别比有所降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率94%,人口出生率6.8‰。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开发就业岗位9610个,净增就业人数361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98万元、养老保险金450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1714万元。全县更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010人,增长12.36%,其中城镇2274人,增长22.17%。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县经常 *** 社会捐助中心救助110人,发放救助资金26万元。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捐赠轮椅149辆,安置500名残疾人就业。

【推进为农办实事工作】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77万农民参合,参合率90%;基金补偿220万人次,补助总额2010万元。改水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增受益人口10万人。农村公路建设超出省下达计划136.2公里。投入资金971万元,完成草危房改造3237户, *** 建房44户。认真执行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等税费 *** 政策,较好地维护农民利益。扎实开展“进百村、入千户、访万民”主题活动。积极配合省市扶贫工作队做好帮扶工作,市县镇 *** 共注入帮扶资金35 *** 万元,实施帮扶项目 *** 30个。

青口镇是赣榆县 *** 、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文明镇、首批沿海卫星 *** 镇、江苏省百家名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 *** .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99公顷,总人口165024人,辖24个社区居委会和19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同三高速公路、204国道穿境而过;国家级渔港———青口中心渔港的建设获得 *** 的批准。农业经济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培育了蔬菜专业村10个、草编专业村7个,建成了16个种植养殖示范区。工业经济形成了服装、铸造、机械、化工、制 *** 、紫菜加工、水产品加工等15个门类为主的工业发展体系,出口产品近千个规格品种。拥有7.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3333公顷,浅海11000公顷;综合开发形成“育苗、养殖、捕捞、加工、贸易、海洋生物、海洋医 *** ”为重点的海洋优势产业,形成了全国更大水产育苗基地,享有“育苗之乡”的美称。兴建了八大市场、6条特色街、三大物流中心,成立了省级民营园区。200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9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收入5353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391元,净增6 *** 元。被市委、市 *** 评为2004年度“十强乡镇”。

柘汪镇位于县境东北部,总面积72.3平方公里,海岸线11.8公里,滩涂面积2667公顷,耕地面积3000公顷,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3个自然村,总人口52303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748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712元,净增526元。国家级项目芦山小流域、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省级节水农业项目、省级荒山整理项目通过验收。推广了“鲁花”系列及“强筋小麦”等当家品种,建设了667公顷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万亩果蔬生产基地。东部沿海地区建设青蛤、太平洋牡蛎、梭子蟹、锯缘青蟹、九节蛏5个千亩贝类 *** 和秦家沙、西林子等5个紫菜加工基地。全镇拥有各类海产品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生产海产品2万吨。以尼龙颗粒、黑颗料及聚乙烯等颗料加工为全民创业的支柱产业,共发展塑料颗料加工企业300多家,年生产各类塑料颗料15万吨。2004年被评为省级信用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和省级安全镇,被市委、市 *** 评为全市“十强乡镇”。

石桥镇地处黄海之滨,有小沙东海战纪念碑、九里观海亭和永久 *** 海堤达标工程等人文景观。总面积79.5平方公里,耕地3900公顷,滩涂1100公顷,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 *** 000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收入972万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净增478元。该镇资源丰富,地下储有1亿立方米陶土、1000万吨石英石等多种矿产资源,东部拥有1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建成无公害蔬菜、杂果、梭子蟹养殖、 *** 0公顷花生基地和4个700公顷种植 *** 。工业形成玛钢铸造、建筑陶瓷、石英开发、海产品加工、玩具生产、电子制造六大支柱产业。

海头镇位于海州湾中部沿海,水陆交通便捷,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7公顷,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8万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1991万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5277元,净增745元。境内建有700公顷梭子蟹、550公顷贝类、170公顷紫菜、700公顷潮间带贝类、2700公顷浅海域贝类 *** ,年养殖产量2万吨。拥有 *** 0艘大马力渔船从事远洋捕捞,年捕捞量达285万吨;拥有50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从事水产品贩运;有育苗场73家,建有工厂化养殖场12家,全镇工厂化养殖面积8万平方米;拥有绳网加工厂100余家,并建有全市更大的 *** 绳网加工园区,可容纳80户绳网加工企业入园生产,2004年入园企业12家,总投资6000万元。全镇桑园面积1100公顷,年产干茧400吨,同时拥有蚕茧站、缫丝厂2家配套企业;利用嫩桑叶研究开发的“龙圣”牌桑茶填补了省内茶叶的空白。机械制造和海产品加工异军突起,连云港神亿紫菜有限公司年产紫菜1亿多张,远销美、德、法、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海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绳网加工、栽桑养蚕、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2004年,被市委、市 *** 评为“财政十强乡镇”、“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先进乡镇”。

宋庄镇是“对虾养殖之乡”,地处海州湾畔。总面积32.1平方公里,耕地1600公顷,拥有海岸线13公里,潮间带滩涂3000公顷及浅海水域10000公顷,天然深水不冻港1座。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6260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673万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4117元,净增374元。农业以沿海养殖为主,实施万亩对虾、梭鱼、螠蛏混养,建成全国首家海水养殖有机食品基地,完成大菱鲆工厂化养殖6万平方米,并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1家———连云港富裕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市惟一通过“HA *** ”产品认证直接进入欧盟、韩国的企业。2004年荣获江苏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市“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罗阳镇位于赣榆县东南部,紧靠连云港市区,204、301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2340公顷、滩涂3200公顷,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35609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 *** 3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074元,净增628元。罗阳镇突出工业主体,创新机制,打造全市一流的工业园,引进资金3.1亿,新上项目22个,形成硅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彩色印刷、医疗制品、塑料加工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4亿元,工业用电量360万度,创工业税收 *** 余万元。注册认证“盛茂”牌稻米、“港圣”牌棉花、“罗阳”牌水产三大生态品牌;新上金水湾食品、通顺粮贸、恒新棉花等龙头企业。2004年荣获全市“民政工作先进镇”、“双拥工作先进镇”、“劳务输出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沙河镇位于赣榆县西南部,310、327国道和省道牛青公路呈现“个”字型在镇中交汇,是省新型示范小城镇、重点中心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22公顷。辖52个村,总人口114 *** 5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6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2元,净增601元。充分发挥传统和区位优势、交通和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工业兴镇理念,初步形成电子、化工、机械、木材、管材、食品、服装、铸造八大支柱工业体系。“白马河”牌板材出口日、韩市场,“浪潮”牌管材遍布全国各地建筑市场,成为知名品牌,新引进投资6000万元的连云港顺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顺利投产。依托省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和连云港市远郊蔬菜基地,形成“东蒜、西果、南菜、北莓、中粮油”产业种植结构。被市 *** 命名为“设施蔬菜之乡”、“大蒜之乡”。

欢墩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总面积 ***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公顷,下辖16个行政村,人口38816人,其中 *** 人口27000人,是江苏更大的 *** 镇。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76万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327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纯收入3414元,净增338元。该镇是连云港更大芦笋种植基地,芦笋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是苏北鲁南更大的淡水 *** ,拥有浅水网箱4万只,淡水鱼塘333.3公顷。建成朱范和欢墩埠2个工业园区,引进企业50余家,成为新兴的边界工业强镇。被评为“连云港市建筑业先进单位”、“多种经营先进乡镇”、“江苏省教育先进乡镇”。

墩尚镇是全国首批“对外 *** 卫星镇”和江苏重点中心镇,交通便捷,204、310、327三条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素有“草莓之乡”、“草帘之乡”的美誉。总面积4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20公顷。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37749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财政收入638万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4715元,净增450元。形成以食品、轻纺、化工三大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镇工业项目集聚区有企业26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被评为省级“乡镇工业示范园”。全镇泥鳅养殖面积333公顷,年出口泥鳅6000多吨,创汇千万美元以上。

塔山镇于2001年12月由原土城镇、徐山乡合并组建而成,地处赣榆中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紧邻204、327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素有“赣榆后花园”、“中国杞柳之一镇”的美誉。总面积82.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59公顷,辖30个行政村,人口63000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财政收入7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 3元,净增348元。盛产水稻、玉米、花生、小麦等优质农产品;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服装、柳编、化工、塑料、板材、机电、玩具等行业为龙头的工业发展格局。连云港塔山湖草柳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00多个系列3000多种柳编工艺品畅销美、俄、日、英、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厉庄镇地处苏鲁交界,是赣榆县西北重镇,交通便捷,位置优越,242省道、厉大公路贯穿镇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公顷。辖16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总人口34179人。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收入5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8元,净增472元。该镇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拥有大小山头13座,水库14座,可供开发景区有二龙山景区、龙泉山景区、新坝景区、二狼山景区等。近年来,大樱桃、板栗、雪枣、蓝莓等珍稀果品的生产成为该镇一大特色;通过 *** 引资、全民创业新上的一批铸造、机械制造、石材加工、矿泉水生产企业成为全镇支柱产业;以猪、牛、羊、鸡、鹿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小区规模扩大,数量增多。

城西镇紧邻204、310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厉大公路与青班路交会于镇区中心,交通便利。总面积4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86.4公顷,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1 *** 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478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271元,净增77元。城西镇地处平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花生等。镇内有工业园区、商贸区。有700公顷花卉种植示范园区,被市 *** 命名为“花卉之乡”。加工业、包装、服装、铸铁为该镇支柱产业。全镇有工业企业158家,其中 *** 企业140家、合资企业18家。

门河镇距同三高速公路10公里,紧靠204、310、372国道。总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33.3公顷。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35622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428万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元,净增480元。拥有700公顷银杏、266.7公顷草莓和700公顷中 *** 原料规范化种植基地。工业发展迅猛,形成塑料加工业、酿造、铸造、编织、银杏加工、木材加工等工业体系。拥有 *** 企业40多家及8个 *** 工业小区。“门河”牌银杏叶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 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4年度门河镇被市委、市 *** 授予“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先进单位、“社会治安安全单位”、“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单位。

赣榆泥鳅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地方泥鳅最多、赣榆泥鳅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赣榆 泥鳅 地方 什么 鳅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