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书画之乡?淮安有哪些书法班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淮安书画之乡,以及淮安有哪些书法班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淮安书画之乡?淮安有哪些书法班-第1张图片-

  1. 江苏淮安名称的由来
  2. 江苏淮安的历史
  3. 淮安市涟水县各乡镇名称的由来

一、江苏淮安名称的由来

1、魏晋南北朝时期,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建置紊乱,隶属多变,今市区码头镇、淮城镇其时均为军事要塞,多设州郡治所,为边帅驻节之地。

2、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 *** 。南齐永明七年(4 *** ),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 *** 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3、隋唐五代时期,境内长期处于 *** 的环境,建置也较稳定,大抵淮北属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北淮河对岸),淮南属楚州(治今淮安区淮城),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楚州、泗州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全国 *** 名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之一州”。

4、淮安市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年轻的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

5、市境跨古淮河两岸,相传大禹曾至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澜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

6、淮安曾名淮阴,于2001年2月1日始改名为淮安。淮安市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古往今来一直是军事要地。2005年开始通了火车,告别了苏北一直没有火车的历史。

二、江苏淮安的历史

1、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淮阴区码头镇)、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在秦末农民大 *** 中,淮安人民蜂起响应。著名军事家韩信即于此时仗剑从戎,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年间,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涟水县西)、射阳(今楚州区东南)、富陵(今洪泽湖中)等县。秦汉时期,境内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灌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修破釜塘灌溉农田。铁制农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广,故虽迭经战乱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驰道自境内穿过,陈登则筑邗沟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内手工业和商业比较繁荣,文化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汉代兴起家学和私学,并涌现出一批文学大家,如汉赋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2、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 *** 。值得一提的是,南齐永明七年(4 *** ),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 *** 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3、境内长期处于 *** 的环境,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其间大运河的开凿和淮北盐场的建滩对市境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业年间,自洛阳至扬州的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要道——大运河凿成,境内则成为漕运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设置官署,委派大员掌管、督办漕运。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垂拱年间开运盐河,淮安盐运又兴。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对岸)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之一州”。

4、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 *** 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遭受兵火的长期荼毒。经历长期战乱,市境一片凄凉。而由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萧条。宋元时期,境内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发展,府、州、县学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 *** 颇多,如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主修《奉元历》的著名盲人天文历算家卫朴,开明清写意画先河的著名画家龚开,《画鉴》作者、著名书画鉴赏家和理论家汤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之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兆页等大家的珍品。

5、境内置淮安府。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又兴,清江浦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轴心的两淮城市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两淮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楚州)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这里还产生了《 *** 记》的作者吴承恩,著名经学 *** 阎若璩,“扬州八怪”之一的花鸟画家边寿民,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等一批名人。

6、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 *** 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中国 *** 组织于1 *** 7年成立。 *** 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 *** *** 华中局、 *** 军部、 *** *** 华中分局、华中 *** 、苏皖边区 *** 等都曾驻节境内, *** 、 *** 、 *** 、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等老一辈 *** *** 家和人民 *** 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 *** 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三、淮安市涟水县各乡镇名称的由来

1、涟水曾先后叫“淮浦县”、“北东海郡”、“襄贲县”、“海西郡”、“海安郡”、“涟水县”、“涟州”、“金城县”、“涟 *** ”、“安东州”、“安东县”、“涟东县”等。

2、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淮浦县。这是涟水建置之开始。

3、“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4、淮河,从河南省桐柏山发源,东流经河南、安徽入江苏。汉时,淮河经涟水境内入海。故当时命名为“淮浦县”。它的意思是淮河入海的地方。

5、南齐建武二年(495年),省淮浦。淮浦之名存612年。

6、南齐建元二年(480年),以东海郡属冀州,称北东海郡,侨治连口(即今涟水城附近),并于北境置襄贲县属北东海郡。

7、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他们多半是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当时的东晋及南朝 *** 集团。在其管辖的区域内用北方地名设立州、郡、县,这些州、郡、县就叫侨州、侨郡、侨县,用它来安置北方士族,借以缓和南北士族矛盾,以巩固自己 *** 。还有,东晋及南朝如遇有州郡县沦入敌手,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旧名。

8、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宋将东海郡名改为南东海郡,治所在郯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侨置郡—作者注),到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又改名为南兰陵郡。南东海郡名存时间为431年至502年,计71年时间。南齐建元二年,南东海郡名存。当时东海郡被北魏占领,南齐在其管辖区域内重置东海郡,将它归属冀州,因在南东海郡北,故改名为“北东海郡”。郡治原在下邳郡北,因被北魏占领,故郡治侨治在连口。

9、连口。在今涟城附近。其时,涟水北有条河流,叫“涟河”,它有三条支流,分别叫东涟河、西涟河、中涟河。这三条支流在涟城附近汇合,流入淮河。因为这儿是连接三条支流入淮的地方,故名“连口”。

10、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北东海郡为海西郡。北东海郡名存69年。

11、襄贲县,秦置,原址在山东境内,今苍山县东南。南齐时,襄贲县为北魏占领。南齐建元二年,将东海郡归属冀州,改名为北东海郡,侨治连口。并在境北置襄贲县。这是侨置县。

12、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襄贲县名在涟水境内存105年。

13、东魏武定七年改北东海郡为海西郡。因为涟水东边是大海,它在大海西,故名海西郡。

14、东魏 *** 仅存16年,后为北齐代替,北齐 *** 也仅存28年。而在北齐时,海西郡又改名为海安郡,故海西郡名存时间不长。

15、北齐天统五年(569年),大水, *** 者希望“大海 *** ”,故将靠近大海的海西郡改名为海安郡。北齐 *** 仅存28年,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海安郡,故海安郡名存时间也不会长。

16、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

17、隋开国初,对全国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开皇三年,罢诸郡为州,废海安郡。五年,改县后,襄贲原是侨置县名,此时隋已一统天下,不存在侨置问题,襄贲县名已不合时宜。前面已讲过,涟水境内有条涟河,它的三条支流基本覆盖全县,故在更改县名时,便以河名来命名县名,涟水县名始见。涟水之名在涟水历史上时间最长。

18、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621年)置涟州,在境北三十里置金城县。

19、涟水,从南齐建元二年为北东海郡起,后改海西郡、海安郡,区域规格一直较高,属郡一级,下辖一县或几县。同时,涟水地处海边,盛产食盐,经济比较发达。唐代诗人高适写诗赞美涟水:“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在高适笔下,涟水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唐初改郡为州时,便将涟水由县升为州。因为城内有“涟河”,取“涟”字,就命名为“涟州”。

20、唐贞观元年(627年)废涟州。涟州之名仅存6年。

21、这里需提一下,涟州名虽仅存6年,但在这6年中,唐朝之一奸相许敬宗曾任涟州知州。

22、还需说一下,有资料云,在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年)复置涟州。但据笔者考证,周显德四年(957年)周世宗拔楚州,知县崔万迪归附于周。归附在后,说改名在前,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一说存之。

23、唐武德四年置,在境北三十里。为什么叫“金城”?笔者推测,唐初, *** 盛行,境北三十里,有座大庵庙,叫“金城庵”,起县名时,是否取其庵名?也未可知。

24、贞观元年废涟州,并省金城县。金城县名仅存6年。

25、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涟 *** 。

26、涟水是淮河入海口。淮河在没有受到黄河侵犯之前,它从河南桐柏山迤逦而东,清流千里,帆樯如林,流经涟水入海。涟水控制门户,在交通、经济、军事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北宋在此置军,使涟水成为军事要地。由县升为军,仍用“涟水”两字来命名,故叫“涟 *** ”。

27、南宋时,战事不断发生,涟水时为宋,时没于金,因而也时为军,时为县。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改涟 *** 为安东州。

28、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绍圣四年(1097年),以太常博士来知涟 *** ,他守涟二年,多惠政,人称清官。

29、涟水为淮河入海口,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战事频繁。涟水是南宋在东边的桥头堡,又是过淮河必经之地。双方争夺得十分厉害。景定三年,南宋 *** 者希望他的东边 *** ,因涟水在淮之东,又东滨于海,故改涟 *** 为安东州,这是寄予美好的期望和祝愿。

30、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安东县。安东州之名存107年。

31、明洪武二年降安东州为安东县。为什么降呢?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开始夺淮,涟水始有河患。随着时间推移,涟水河患加剧,使原来的鱼米之乡变成了洪水走廊。涟水经济因黄河夺淮遭到极大 *** 。行政区域的等级向来是以经济状况来决定的。涟水经济衰败了,行政区域等级自然也该相应降低,故明初便将安东州降为安东县了。

32、 *** 三年(1914年)因与奉天省(今辽宁省)安东县(今丹东市和东沟县)同名,又改为涟水县。安东县名存545年。

33、 *** 三十年(1941年)元月二十四日,以境内盐河为界,将涟水县划为两县,盐河西仍叫涟水县,盐河东叫涟东县。 *** 二 *** (1939年)三月一日,日寇侵占涟城。日伪军沿盐河构筑据点,严密控制交通线。 *** 二十九年(1940年)八月二十七日,涟水 *** *** *** 成立,但由于日伪控制盐河交通线,两岸交通极为不便。为了便于领导,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 *** 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决定将涟水分置两县,以盐河为界,河西仍叫涟水县,隶属淮海区,河东为涟东县,隶属盐阜区。所以,置涟东县是 *** 斗争形势需要,又因区域在盐河东而得名。

34、1950年6月18目,涟水县和涟东县合并,仍叫涟水县。涟东县名仅存lO年。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淮安书画之乡和淮安有哪些书法班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淮安 书法 哪些 画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