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蜀纸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夹江 *** 纸乡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蜀纸之乡是哪里
1、蜀纸之乡是指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
2、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位于青衣江畔,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古法造纸技艺历史的地方。这里生产的夹江书画纸被张大千赞为“国之二宝”,与安徽宣纸齐名。夹江竹纸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年间,夹江手工纸就因其种类多、品质优、产量高而名扬海内外。
3、据史料考证,夹江以“竹料手工造纸”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曾被康熙皇帝御点为“贡纸”,公元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被乾隆皇帝钦定为“文闱卷纸”。1000多年来,夹江人世代“以纸为生、以纸为利”。大约在明代中期,伴随着夹江手工造纸的发展,一种衍生于手工造纸环节中的劳动歌谣“竹麻号子”在当地流行开来。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唐一代,四川的纸最为有名,成都更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中心。唐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所举天下纸张,尤以蜀纸的品种最为丰富,几占全国之半。
5、唐代的造纸原料主要是麻、藤、竹、树皮和麦稻草五类。蜀地麻产量高,造纸也主要以麻为主。蜀麻纸坚韧而富于拉力,经久耐用,不易磨损,而且产量可观,是朝廷指定的官方用纸,被誉为“邦国宝货”。著名的蜀纸还有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笺等等,它们都是经过呀光、涂布、施胶、染色、洒金、印花等技术处理的加工纸。
6、四川是当时造纸工艺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其影响十分深远,譬如五代南唐著名的澄心堂纸的 *** 工艺即是来自于蜀中。发达的造纸业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川书法艺术的发展。唐代四川的书家与传世精品甚多,更为书法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这种书法艺术万花竞秀的昌隆盛世与蜀中造纸业的发达是难以分开的。
二、蜀纸之乡在哪里
“蜀纸之乡”是指中国四川省宜宾市。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竹纸制造基地,也是中国最早的竹纸制造中心之一。其竹纸制造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
宜宾市的竹纸制造工艺非常精湛,被誉为“中国竹纸之乡”。南部县的竹纸是由当地的毛竹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其 *** 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挑选、切割、浸泡、煮熟、捣制、晾晒、磨光等多道工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捣制工序,需要手工捣打竹浆,使其变得柔软、均匀,然后再用细密的竹篾制成纸张。
宜宾市的竹纸质地细腻,质感柔软,具有很好的韧 *** 和透气 *** 。它的颜色有白色、灰色、 *** 、淡蓝色等多种颜色,适合用于 *** 书画、绘画、字帖、印章等艺术品,也可以用于 *** 高档礼品包装、文化用品等。
竹纸是我国传统的书写材料之一,具有纹理清晰、质地细腻、耐久 *** 好等特点。在古代,竹纸是官员写信、诗词、书画的常用材料,也是 *** 写字、练习的主要纸张。
竹纸因其纹理清晰、质地细腻、韧 *** 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绘画领域。在古代,许多著名的书画家都喜欢使用竹纸作为绘画材料,如宋代画家米芾、元代画家吴镇等。
竹纸是我国古代印刷的主要材料之一。在唐代,中国已经使用竹纸进行木刻印刷,而在宋代,则开始使用竹纸进行活字印刷。竹纸因其柔韧 *** 好、不易断裂、质地细腻等特点,逐渐成为印刷领域的主要材料。
竹纸因其轻薄、韧 *** 强、透气 *** 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包装领域。在古代,竹纸被用来包装礼品、书籍等物品,以保护其完整 *** 和质量。
三、蜀纸之乡是指什么地方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坐落青衣江岸,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古法造纸技艺前史的当地。这儿出产的夹江书画纸被张大千赞为“国之二宝”,与安徽宣纸齐名。夹江竹纸前史悠久。早在唐宋年间,夹江手艺纸就因其品种多、品质优、产值高而名扬海内外。夹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在乾隆年间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
磁佛寺即古拔云山庵,叫作界牌镇。明朝洪武年间,拔云山庵的慧光老和尚募化集资,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佛像通高2.47米,色泽光润,形态庄严,佛座千叶莲花,身缀千佛莲衣,是根据梵刚经“一花一世界,千叶千 *** ”这句话的意思塑造的。
夹江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而夹江千佛岩景区正是位于夹江县城西3公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方。
万佛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 *** 古刹。万佛寺与华阳二江寺、华阳通济桥、道教万缘宫、古蜀古城墙并称老华阳古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夹江竹纸 *** 技艺
四、蜀纸之乡在那地方
1、日前,夹江县集中在界牌镇青江村的16口造纸蒸锅安装调试完毕,开始实行“集中制浆、统一治污、分户造纸”的方式蒸煮造纸原料。备受瞩目的夹江手工造纸污染问题彻底解决。以“贡纸”和“大千书画纸”享誉海内外的夹江宣纸走上了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2、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朝,造纸户分布于县境内西北部青衣江两岸的茂林翠竹中。明清时进入兴盛时期,全县纸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3、夹江宣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绵韧)、洁白、做手(整选)”五种特色,浸润吸水 *** 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在清代,其“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曾被康熙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夹江也因此有了“蜀纸之乡”的美誉。
4、 *** 期间,国内主要产纸区相继沦陷,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产地,年产纸量高达8000余吨。大后方的报刊、书籍、书画多数用夹江手工纸印刷。
5、1939年,国画 *** 张大千先生在马村乡石堰村与大槽户石子清的儿子石国良商量,对国画纸的配料进行了 *** ,使其增加了白度和拉力。张大千在敦煌三年,所用皆为夹江书画纸,自此,夹江纸在中国纸界名声更隆。1983年11月,为纪念大千对提高夹江国画纸品质所作的贡献,县 *** 将夹江国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并于次年被列为轻工部之一批科技保密项目。
6、多年来,夹江宣纸在省内外形成成都、重庆、宜宾、泸县、昆明、西安、兰州、太原等8大集散地,夹江手工造纸 *** 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表演,令西方人叹为观止,称之为“东方艺术瑰宝”。
7、近年来,虽然夹江宣纸的产销量有所减少,但仍有以马村乡许安付、马正华、杨占尧三大造纸户为首的槽户支撑着“纸都”旗帜。据粗略统计,现有纸农1万多人,造纸作坊1000多家,年产各种手工纸约4000吨。与安徽纷争国画纸天下,在海内外仍保持着美誉。
8、夹江的造纸业集中在马村乡,该乡现有纸槽500架,从业人口约6500人,约占总人口的50%,年造纸产值约3800万元。近年来,为提高生产率,缩短造纸周期,纸农纷纷淘汰原始的黄锅制浆,改为蒸锅制浆,对环境污染程度增加,影响了马村河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
9、既要把手工造纸这一民族技艺继续发扬光大,又要切实保护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市、县两级 *** 委 *** 对该县手工造纸极为重视。以 *** 、县长为组长的“夹江县马村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了“集中制浆,统一治污,分户造纸”的工作方案。县财政投入近300万元资金,把马村乡及其余乡镇现有的造纸蒸锅全部 *** 到界牌镇青江村,集中安装、调试和制浆。夹江县阳洋纸业有限公司投资2083万元实施环保治污技改,集中制浆产生的废水由管道输送到阳洋纸业进行集中治理,进而建立统一的制浆、治污 *** ,纸农购浆分户造纸。
10、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合作,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搞“国画纸增加拉力提高质量”科研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出各种规格和系列的宣纸。马村乡造纸大户马正华与雕刻师马文志合作,将传统的木刻水印用于国画纸,在两尺条屏、四尺条屏上淡印出各种古色古香的花纹、吉祥鸟禽、瓦当等图案,深受国内外书画人士的喜爱,其印花条屏 *** 比原纸高30%以上,年销量从1998年的40余刀到现在5000余刀。马村乡方沟村陈文祥在手工纸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研制出“笺”纸系列,使纸的品位和 *** 大大提高,无论色彩、花纹,深受市场好评。
11、借今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陶瓷节、打造千佛岩景区、马村水库综合开发等平台,夹江又将纸业发展融入旅游综合开发之中,以农家乐休闲、旅游观光等形式,带动造纸文明的发扬光大和纸业的兴旺繁荣。同时,成立纸业和制浆合作社,联合数以万计的单户纸农,聚散为强闯市场,抢占纸业发展制高点。
OK,关于蜀纸之乡和夹江 *** 纸乡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