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苗岭贡茶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贵定云雾贡茶的文化
1、贵定云雾贡茶,在唐、宋,元.明、清均为朝廷贡茶,是贵州省唯一有碑文记载的贡茶。为弘扬贡茶文化,县委、县 *** 每年都举办茶事活动,有贡茶论坛,贡茶开采祭祖仪式、茶艺表演、采茶、加工比赛、民族歌舞比赛等,组织茶样参评、参展,利用报刊、 *** 进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了云雾贡茶的知名度。茶叶专家、知名人士挥毫题词,留下墨
2、宝。刘枫题:一湖两江水,云雾绕山间,处处贡茶绿,一片好 *** 。赵朴初题:佛茶。云雾贡茶已编入《中国茶经》、《中国名茶志》,《贵州绿茶》,《茶道》、《茶韵》等书籍、刊物,载入了中国茶叶史册,还编撰了《宝山灵雾》、《中国苗岭贡茶之乡,贵定》,绘制了《贵定云雾贡茶谱》(百米书画卷)。民族文化、贡茶文化、 *** 文化和土司文化融为—体,形成内容丰富、独特多彩、深厚蕴涵、形式多样的苗岭贡茶文化。从有关史料和立在乌王村关口的贡茶碑,佐证了贵定有两千多年的种茶史,一千多年的贡茶史,五百多年的佛茶史。
二、贵定云雾茶的发展历史
1、贵定云雾茶,产于贵州省贵定县云雾山海拔1500多米高的半山腰,故得名贵定云雾茶;由于其最早产地在鸟王关,曾名“鸟王茶”;又因其外形似鱼钩,名曰“鱼钩茶”,当地苗族(哈巴苗)同胞称之为bulaoji(不老几)。贵定云雾茶作为茶中佳品,是由当地品味高、素质优良、理化指标好的仰望种决定的。茶青通过三炒三揉,搓团提毫,文火慢烘的加工,成茶外观形如鱼钩,匀称美观,色泽嫩绿,背附一层细软白毛,气味芳香醇厚,连冲四碗其味仍佳,所以销路甚广。
2、贵定县,属名茶之乡,贡茶产地,茶叶历史悠久。于公元581年建县,至今历史1423年。溯古论今,古老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造就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黔中重镇——贵定。在贵定南部,有一座苗岭叫云雾山,远离污染,原始生态,以盛产茶叶而出名,是中国茶树起源地之一,至今山上还有树干四人合抱,树冠高达40多米的 *** 野生茶树。贵定的先民即云雾山苗族,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祖先之一。
3、早在2000多年前,从原生高树茶到茶树的人工栽培就已开始,并创出了“鸟王茶”、“东苗茶”、“鱼钩茶”、“白云茶”等早期云雾系列名茶。贵定云雾茶的贡茶历史从元、明、清朝到 *** 的史志上均有记载。由于贵州于明永乐11年(1413年)才开始行省设置,再加上贵定苗、布等少数民族没有记事的古老文字,所以古代很多有关栽培采制茶树的史料难于保存下来,相传云雾茶盛唐时期就列为朝廷贡茶,到清初时评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
4、有贡茶记载的是元朝 *** 二年(1325年);明洪武五年为皇宫贡品;清《康熙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最有名。”在贵定云雾山上保存完好的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的云雾贡茶碑就是历史的见证,是贵州省唯一有碑刻史志记载的茶叶,该碑文228字,尚清晰完好,记述了清 *** 为安抚贵定云雾山区以“贡茶”代交“皇粮”的苗民,减轻负担,规定不准地方官府差人加码扰民,还拨银420两支持苗民发展“贡茶”生产。嘉庆十年(1805年),为保护贡茶生产地域不受侵犯,又立“云雾鸟王贡茶产地地界碑”,界定了云雾鸟王贡茶产地范围。光绪年间,贵州省巡府曾献云雾鸟王贡茶两匣给朝庭,“一匣献给皇上,一匣献给老佛爷”,该宝物资料现陈列于中国之一档案馆内。1982年贵州省人民 *** 将贡茶碑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第二届土产交流会专辑记载:“茶叶……以贵定五区云雾山鸟王茶更好”。 *** *** 以来,贵定云雾鸟王贡茶种植面积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茶叶揉制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形成系列化、品牌化,茶叶质量知名度不断提高,经常得到国内国际茶学界的广泛认可及好评。
三、城步虫茶历史渊源
1、在汉代初期,苗族先民于城步崇山峻岭间定居,与侗、瑶、汉等民族共同构建了多元的民族大家庭。这里虽然环境艰苦,但丰富的植被孕育了众多茶叶品种,其中苗族先民挑选出的“斗笠芽”成为日常饮品。斗笠芽茶叶以其耐旱、抗寒和极强的再生能力,以及微苦带甘的口感,深受青睐。人们将其大量采集,作为保健饮料,多余的茶叶则被堆积在竹篓或木桶中,以备不时之需。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外发现,陈茶叶在阁楼上堆积时,竟被一种黑色小虫——米缟螟幼虫所“加工”。这些虫屎经热水冲泡后,变成红 *** ,不仅无害且味道独特。这一发现迅速在各民族中流传,斗笠芽茶叶被有意地储存,任由虫子“加工”成虫茶。虫茶逐渐在城步地区成为一种秘密流传的新型茶叶品种。
3、据《本草纲目》记载,早在明代初期,虫茶就被视为神奇之物,记载中有“蛀虫屎用”的说法。清光绪《城步乡土志》中提及的“虫茶”,表明其在那个时代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因其独特的加工方式和 *** 用价值而受到重视。虫茶真正走出苗岭并闻名于世,是在清乾隆五年,那一年,因民族 *** 失败,清廷在长安坪设立长安营,驻军中因水土不服和气候不适应而暴发怪病,虫茶因此被苗侗老人用作救治,救了大批官兵,从而名声大噪。
4、乾隆帝在得知虫茶的神奇功效后,将其列为贡品进京,长达170年的贡茶历史见证了虫茶在防治瘟疫和缓解 *** 中的重要作用。这段历史使得城步虫茶不仅成为了地方的骄傲,也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贵州的名茶有哪些
1、产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毛尖茶已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的喜爱,因其形状像鱼钩,曾赐名为"鱼钩茶"。贵州地处高原,都匀毛尖茶产区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雾锁云,云缠雾。土壤深厚、疏松而潮湿,加上降雨量。常年温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所以都匀毛尖茶独树一帜。
2、屹立贵阳南面八十公里的云雾山,居住着勤劳智慧的苗族同胞,群众有种茶的历史习惯。这就是远近驰名的贵定云雾茶产地——贵定县仰望乡和云雾乡。云雾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海拔高达1500米。产区的两乡各寨土壤疏松。呈酸 *** 、山峰重叠,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既有云雾笼罩,又有阳光照射,昼夜温差大,山间溪涧纵横,是古老茶区之一,所产茶叶品质极为优异。 *** 《贵定通志》记述:“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最有名,惜产量大少,得之极不易……昔皆为贡品。”
3、贵定云雾茶作为茶中佳品,是由当地品味高、素质优良、理化指标好的仰望种决定的。茶青通过三炒三揉,搓团提毫,文火慢烘的加工,成茶外观形如鱼钩,匀称美观,色泽嫩绿,背附一层细软白毛,气味芳香醇厚,连冲四碗其味仍佳,所以销路甚广。
4、开阳南贡茶产于开阳县南龙乡,清乾隆年间即作为朝延贡品。其茶多白色茸毛,造型美观,茶色淡绿而明亮,叶芽竖立,犹如雪后春笋,清香而味醇,爽口清润。
5、黔红是贵州红碎茶的简称,主要产于湄潭、羊艾、花贡、广顺、双流等大中型专业茶场。贵州地处 *** 带季风气候区,生产红碎茶的茶场又分布在贵州省的中部、北部、南部的丘陵台地或河谷盆地。由于高温多温、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这些地区的大叶型品种、中叶型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长势旺,叶片厚。其内含物如氨基酸、 *** 增多。。
6、贵州红碎茶以其香气高、鲜爽度好、品质独具一格著称。由于产地、茶树品种和加工 *** 的不同,其品质各具特色。羊艾中叶种红碎茶香气特高,在全国第三套样中连续多次名列前茅,被评为优质产品;晴隆花贡大叶种红碎茶,达国家规定二套样标准,品质接近滇红,能与斯里兰卡、印度的红茶媲美;开阳双流红碎茶曾获一九八三年外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泥潭茶场的红碎茶被推为商业部优质产品。
7、赵司茶产于贵阳市郊黔陶乡赵司村,历史悠久,颇负盛名。相传康熙年间,贵州进士、翰林院编制修周渔璜将家乡的赵司茶进贡皇帝,尔后便有"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官内外十里香"的佳话流传。赵司茶经烘炒加工而成的绿茶,外形匀整不碎,泡茶汤色黄绿,清香爽香。
8、贵阳羊艾农场生产的红茶是我省红茶中最出色的一种,早在1979年长沙全国茶叶会议上曾获红冠军称号。它集红茶的三特色浓、强、鲜于一身,条索粗壮,色泽乌黑,茶色红艳明亮,收敛 *** 强,茶味香浓鲜爽。
OK,关于苗岭贡茶之乡和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