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袁州茶树之乡和古茶树之乡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宜春茶油产自哪里
茶油,是全球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油茶树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宜春市自然条件优越,油茶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88.25万亩,通常年产茶油800多万公斤,而且,袁州区被誉为全国油茶之乡。宜春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油茶种植自然条件,油茶产业综合开发利用也比较早。19 *** 年,宜春市(现袁州区)就投资了5000多万元,建立了全国规模更大的油茶综合利用企业——江西海天实业总公司,并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近年来,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油茶资源的培育工作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88.25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5.87%,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79.6%;全市10个县(市、区)中,油茶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7个,其中袁州区80.5万亩,是全国的油茶之乡,集中连片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78个,其中3万亩以上的有26个,全市通常年产茶油800多万公斤,产值在1.7亿元以上;二是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青龙高科技股份公司的发展令人瞩目。该公司是青龙集团2001年收购原江西海天实业总公司后成立的,在3年多的时间里,青龙高科技股份公司已发展到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规模,生产茶油先后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认证,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二、袁州宴必点菜谱,宜春景区美食打卡推荐地方
答∶宜春市是江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宜春市的美食很多,其 *** 别推荐的十大菜馆子后,洪湖餐馆、宜春饭店、跃龙门餐馆、小炒肉参观、袁州炒肉参观、干拌冒菜宜春店等十大菜馆子。欢迎大家来品尝。
袁州头菜选用本地宴席上常用的头菜肉皮、肉圆、鹌鹑蛋,配上茶树菇、金针菇、木耳、竹笋、姜片、香葱等,加入鸡汤用文火慢炖而成。该菜品据说为南宋时温汤民女夏云姑入宫成为夏娘娘离别家乡时首创,寓意中头彩拔头筹,由于食材易得,色香味俱全,一直是袁州民间节庆家宴上的之一碗菜。
袁州肉圆汤是袁州传统宴席上的一道名菜,以味道鲜美、口感活溜而著称,也称活圆。选用肥瘦相间的新鲜前夹肉,除皮切碎后加入蛋清、淀粉、荸荠和适量的盐,再用刀剁成极细腻的肉茸,捏成肉圆,蒸熟成形后盛碗加水,再次入笼蒸熟。袁州肉圆汤,其汤色清澈如天空之境,肉圆沉浮于汤中如团团彩云,满目清爽;食之,清汤鲜美,肉圆鲜活,名副其实。
烂肉钵选材袁州本地土猪肥瘦相间的前夹肉辅以本地茶油和大蒜段和原汤,讲究原汁原味,以醇醇的 *** 取胜,很少掺杂其他味道,有肉有汤,肉烂汤醇, *** 的是女儿的孝心,是传统孝敬文化的体现,其作为袁州人孝敬父母的礼数,是袁州很独特的一种礼俗。
天台老表鸭得名于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选用袁州当地放养的麻鸭,经过煽炒、闷蒸等多道程序烹饪而成。它以鲜辣味为统领,各种滋味纷至沓来,给人一种连绵不绝无穷无尽的味觉享受,是佐餐下酒的绝美佳肴,也是袁州节庆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2宜春地处江西省中部,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因此宜春特产零食丰富多样。
比如,宜春有著名的宜春豆腐干,以其口感鲜美、香气扑鼻而闻名。
此外,宜春还产出各种坚果类零食,如宜春核桃、宜春腰果等。
这些特产零食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富含营养,深受人们喜爱。
3此外,宜春还有一些其他特色的零食,如宜春酥糖、宜春脆皮鸭等。
这些零食以其独特的 *** 工艺和口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食客的关注。
因此,如果你想尝试江西宜春的特产零食,不妨选择一些具有 *** *** 的品种,体验宜春独特的美食文化。
答∶是宜春学院++ *** 街,这里是宜春市夜晚最热闹的夜市。也是一条宜春市著名的闹市街和美食街。宜春市是江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部。这里人口660多万。其中,袁州区润达国际广场也是一个不错的夜市。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9个节气,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在江西宜春,立冬期间的饮食习俗有以下几种:
1.吃饺子:在宜春地区,立冬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馅料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如猪肉、白菜、韭菜、鸡蛋等。
2.喝羊肉汤:立冬时节,喝羊肉汤是一种常见的食俗。羊 *** 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以增强体力,抵抗寒冷。在宜春,立冬期间的羊肉汤锅生意非常火爆。
3.红薯:宜春地区立冬前后正是红薯丰收的季节,所以在立冬期间,当地人会将红薯作为主食之一。红薯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有益于身体健康。
4.白酒:在立冬时节,适量饮用白酒是一种传统的食俗。白酒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抵御寒冷。但请注意适量饮酒,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5.炖滋补汤:立冬期间,宜春人喜欢炖各种滋补汤,如排骨汤、鸡汤、羊肉汤等。这些汤品可以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6.吃炖菜:立冬时节,宜春地区的炖菜也很受欢迎,如豆腐炖肉、土豆炖排骨等。炖菜热乎乎的,有助于驱寒。
以上是江西宜春立冬期间的饮食习俗,各地食俗可能略有不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遵循饮食平衡的原则。祝您立冬快乐!
三、青砖茶的历史渊源
青砖茶系采用海拔600-12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7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鄂南一鄂西南地处长江流经湖北留下的一个条形地带,北饮长江,大部分属微酸 *** 黄红壤土。年平均气温13-18℃,,年平均降雨量750-1500mm,无霜期达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良好条件。
鄂西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 *** ,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如晋代陶潜的《续 *** 》中所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按:今鄂南全域晋时属武昌郡,其时武昌郡统七县,惟鄂南有大山。从地理沿革看,武昌山当属幕阜山一脉)。晋代著名道学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在赤壁葛仙山、黄葛山、随阳山等处修行十余年,采茶煮茶,潜心著述,写成道家著名典籍《抱朴子》,对中国古代化学和制 *** 学的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到了唐代,“长江中游的茶叶在唐代取得空前的发展,这种发展得助于当时迅速兴起的饮茶之风”。鄂南茶叶不仅列为贡品,还加入国家商贸,采茶叶空前发展,茶叶种植亦在民间广泛出现。今赵李桥所辖羊楼洞松峰山上的一株 *** 老茶树,相传植于唐太和年间(公元827年前后),它见证了唐代鄂南茶叶的辉煌。《太平寰宇志》载:“鄂州蒲圻、唐年(今崇阳、通城)诸县,其民……唯以种茶为业”。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云“江南出鄂州、袁州、泉城红、泉城绿、吉州。”鄂南各县唐时统属鄂州,唐时鄂州以江夏郡产茶为最,而鄂南各县则是江夏的主体辖地且是最适宜种茶区域。毛文锡在《茶谱》中说:“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痛。”可见鄂南在唐代就以 *** 用大黑茶而蜚声茶界了。唐时鄂南的茶叶还为民族之间的文化友谊沟通作出了贡献,据《唐国史补》记载:唐 *** *** 赏赐给附马都尉吐蕃王松赞干布之茶叶即采自岳、鄂、赣三州。
宋代实行茶马交易及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鄂南产茶更盛,《宋史·地理志》载:“岳鄂(今鄂南地区)处 *** 之都会,全邵屯兵,以扼蛮獠,大率有材木、茗诧(诧即茶)之饶……”。随之国家定“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将荆湖北路之岳州、鄂州定为榷茶之地,年定上交国库榷茶247万斤。《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国家规定茶叶主要品种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种所谓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今洞庄砖茶之雏形。
元明时,鄂南已成为湖广区域最重要的产茶区域。《明史·食货志》载:“产茶之所,湖广以武昌为首,然当时以兴 *** (今通山、阳新一带)为最著。”《湖广通志》:“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阳、蒲圻者次之。”明代中期,为了茶马贸易的需要,当时产于蒲圻、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及湖南临湘一带的老青茶,运至羊楼洞(今赵李桥)加工后,大批销往蒙古等边疆地区。羊楼洞成为鄂南茶产销集散中心即从是时起。当时,羊楼洞一带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便于长途运输。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粘合成饼状的办法,采用先将茶叶拣筛干净,再蒸汽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这种“帽盒茶”,即今赵李桥青砖茶之滥觞。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后,废除了明代的茶马司和马市, *** 了汉蒙民族的民间贸易,羊楼洞供边销的帽盒茶制造业更加兴盛。乾隆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1786-1795),山西茶商进入羊楼洞设茶庄制茶,当时著名茶叶生产厂家有三玉川、巨盛川,每年生产帽盒茶约40万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市场对红茶的需求,鄂南的“蒲邑四乡皆产之,而种植较盛、获利颇多者,厥惟南乡,以其近羊楼峒(洞)茶市也。”而鄂南的崇阳,这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茶叶产区:“筛茶之男工,拣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声成雷,汗成雨”。“同郡邻省,各处贩客云集,舟车肩挑,水陆如织。”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市。道光年间,广东帮茶商到羊楼洞收购精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有红茶号50多家,年制红茶5万担,供出口欧洲。
清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青砖茶开始出现了。嘉庆二十年蒲圻贡生周顺倜所作《莼川竹枝词》云:“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 *** 解当家,残灯未掩黄梁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原注:每岁西客于羊楼洞买茶。其砖茶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签,题‘本号监制仙山名茶’等字。芙蓉山在西乡)”关于青砖茶正式生产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始自咸丰末年即1861年。根据查证,我们认为青砖茶出现的时间应该还略早一点。宣统年间修订的《崇阳县志》记载:“今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往年山西商人购于蒲圻羊楼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叶,入锅火炒,置布袋中,揉成,再粗者,入甑蒸软,取捎细叶洒面,压做砖。竹藏贮之。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岁商麇集,采细叶曝日中,揉之不用火。阴雨则以炭焙干。”可见在道光末年已有成形的青砖茶出现。关于这一点,《蒲圻志》里也认为羊楼洞黑(青)砖茶的出现是在“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初期的砖茶制造工艺较为原始:“砖茶庄之制砖 *** ,初极幼稚,即置茶于蒸笼上,架锅上蒸之,蒸毕倾入斗模内,置压榨器中,借杠杆之力,压成砖形,随即脱模置放室内,任其自干,数日后即可装箱起运。”这种 *** 砖茶的 *** 和今日机械 *** *** 相差无几,唯当时的干燥 *** 是放置半成品任其自干,与采用锅炉蒸汽烘干稍有不同。其法后有所改善:“由杠杆压榨器改为螺旋式压榨机,制成之砖,较为紧结”。
洞庄茶厂砖茶生产历史悠久,据记载可追溯到唐朝年间,羊楼洞古镇雷氏家族世代经营砖茶,清乾隆元年(1736年),羊楼洞商人雷中万(雷氏第五十五世)开始创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茶号设在羊楼洞古镇庙场,厂房设在羊楼洞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芙蓉山产老青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 *** 。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雷中万第四子雷东阳,孙雷国祥(生于1777年卒子1818年,即乾隆四十二年至嘉庆二十三年),曾孙雷立南(1812一1878,号受山)均经营洞庄茶号,生意兴隆,“贸茶为业,往来粤东,颇获蝇头。”。洞庄砖茶留传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古诗: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 *** 。便是描写的羊楼洞著名的观音泉与洞庄砖茶史。
砖茶巨大的销售量和丰厚的利润也引起了外国资本家的注意,19世纪60年代,俄商率先在汉口开办茶庄(厂),收购毛茶,使用蒸汽机 *** 茶砖(红茶 *** 的米砖)。“在汉口及九江一带之俄办砖茶厂,制造砖茶之 *** 简单而有效。有一笨重之模型,上有精细花纹,放于水压机中,不论红茶或绿茶,经过平常制造过程后,再加蒸热而放入模型中,其程序为先放一层上等茶,然后放一厚层之粗劣茶叶、再加一薄层上等茶于面上。俟复以模型后,再用水压机重压之。旋去压力,取出模型,即得砖茶。经三星期之干燥,即告完成”。仅仅几年间,“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
1863年以后,汉口成为世界茶叶港,沙俄皇族财阀、茶商巴洛夫,开始从汉口深入鄂南羊楼洞开设加工毛茶、制造砖茶的茶庄。俄商李特维诺夫亦直接来华投资,在羊楼洞兴办了“顺丰砖茶厂”,开创了中国近代之一工厂。随后几年,俄商又先后在羊楼洞开设了“阜昌砖茶厂”和“新泰砖茶厂”。不仅如此,羊楼洞的茶种还在 *** 繁衍生根, *** 3年,清 *** 派遣刘峻周赴 *** 种茶,临行,从羊楼洞运走10万棵茶苗至 *** 格鲁吉亚种植成功。
同治光绪之际(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羊楼洞进入茶事极盛之期,年销往西北砖茶可达30万担以上,镇上茶庄近百家(由俄商、晋商,粤商等分别开办),工人计日或计件取值,更大的茶厂有十七个分庄,雇工总数达数百人。运茶的独轮手推车川流不息,小镇上制茶从业人员多达二万多人,有“小汉口”之称。今日羊楼洞之青石板街道尚留存独轮碾压所成深槽,当日之繁荣可见一斑。
羊楼洞所产砖茶 *** 初期主要供蒙古、新疆、 *** 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因为路途遥远,且为了便于驼运,砖茶的外包装是用衬以厚纸和叶子的篾篓。其主要运输路线是用独轮车将砖茶从羊楼洞运至新店,再由新店装船运汉口,溯汉水而上至襄阳和谷城,然后从襄阳到唐河,或从谷城到邓县,再用畜力陆运河南社旗,经洛阳渡黄河,走山西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包头,经张家口转销各地的称东口货,经包头转销的称西口货。东口货再从库伦(今内蒙国首都乌兰巴托)至当时的 *** 边界重镇恰克图,恰克图成为当时欧洲与 *** 的茶叶集销中心,茶叶之路由此西延至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和西伯利亚更大城市伊尔库茨克,经克拉 *** 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秋明、叶卡捷琳堡、彼尔姆、柯斯特洛马、雅罗斯拉夫、莫斯科、终抵圣彼得堡。十九世纪上半叶,经恰克图转口的鄂南茶叶出口额达到了中国对俄出口总额的40%。在贩茶运茶的过程中,刘姓的一支发现谷城西南山区适合种茶,就在谷城落户,这支茶商的后人,就是现在的汉家刘氏茶坊家族。当时以鄂南赵李桥为起点的这条在历史上存在了二个多世纪的茶马古道,总长近 *** ,行程需数月,成为沟通中国与欧洲茶叶贸易的桥梁和纽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砖茶北上运输的路线,直至 *** 七年(1918年)才开始改变,那时粤汉铁路(今京广线南段)与京汉铁路通了车,在西距羊楼洞4公里的地方设了一个赵李桥火车站,青砖茶可直接由赵李桥上火车北运,而不再经水路中转。
米砖茶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初,羊楼洞的晋商“聚兴顺”将牌坊图案印于米砖茶之上,用作产品标识,“牌坊”商号诞生。俄商将德国报废的蒸汽机火车头拉到鄂南羊楼洞,将其蒸汽锅炉部分改造用来蒸茶和烘干砖茶,利用其动力压轴原理改作压机 *** 砖茶,为了纪念这一历史 *** 工业 *** ,俄商将“火车头”图案压印至米砖茶表面上,“火车头”商号诞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羊楼洞青砖茶生产工艺已极成熟,以“义兴”砖茶厂为例,每班就有装匣12人、提包6人、洒面吊3人、底吊3人、送吊(称秤)3人、端箕3人、担洒面3人、担里茶3人、担底茶3人、木工人12、推盘18人、搬斗18人、出砖6人,担砖3人、晾砖3人、送斗3人、油面板3人、担煤3人、烧炉3人、捆箱5人、担水10人、验收6人、管厂3人;还有发酵(洒水查温度)、翻堆( *** 八千斤)、挖洞(通风)、烘炕、搬箩等工人。当时因为“川”字青砖茶名气极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砖茶 *** 出来后,“义兴”砖茶厂的老板王致中都要带领山西籍的管事一块一块的复称,不准缺斤少两。见到洒面不匀或砖面茶叶粗糙的一律不准装车外运。由此可见为了维护鄂南“川”字青砖茶的产品信誉,多少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 爆发后,羊楼洞 *** 军铁蹄践踏,日军国人韩弼臣、王致中两老板创办的著名大茶庄“聚兴顺”、“义兴”强令更名为中日合资的“武汉制茶株式会社”下属之一厂、第二厂,侵我民族资本。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 *** *** 接管日伪资产,成立民生茶叶公司下属鄂南砖茶厂。
1949年7月中旬,中南军政 *** 会派遣军事 *** 率员接收 *** 湖北民生茶叶公司鄂南茶厂。10月初对 *** 湖北省银行复兴茶厂、民族资本义兴茶行、聚兴顺茶行进行接收,成立“中国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
1953年,企业自羊楼洞迁至赵李桥,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赵李桥茶厂”。
(2)牟发松《唐代长江中游的经济与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之一版
(4)万献初,宗嵩山。鄂南茶文化(第二章)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之一版
(5)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赵李桥茶厂厂史编写组,《洞茶今昔》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之一版
(6)《大盛魁史料》, *** 自治区档案馆资料
(7)(14)湖北省蒲圻市地方志编纂 *** 会。蒲圻志,卷九工业(一)制茶工业。海天出版社,1995年7月,之一版
(8) *** 《蒲圻乡土志》, *** 十二年刻本。
(9)同治《崇阳县志》卷四《物产》。
(10)湖北省地方志编纂 *** 会,湖北省志·贸易P348,湖北人民出版社19 *** 年11月第1版
(11)湖北省蒲圻市地方志编纂 *** 会。蒲圻志,卷六特产(一)建国前茶叶。海天出版社,1995年7月,之一版
(12)容闳《西学东渐记》(第九章)产茶区域之初次调查
(13)(15)(16)(22)湖北省志贸易编辑室。湖北近代经济贸易史料选辑(之一辑)。茶叶贸易。1984年,之一版
(17)湖北省地方志编纂 *** 会,湖北省志·贸易P18,湖北人民出版社19 *** 年11月第1版。
(18)威廉·乌克斯(美):《茶叶全书》(中译本)上册,第165页。中国茶叶研究社1949年版
(19)史念书:《清末民初我国各地茶业振兴纪实》,见《农业考古》1991年第2期,“茶文化专号”
(20)湖北省地方志编纂 *** 会,湖北省志·贸易P48,湖北人民出版社19 *** 年11月第1版
(21)《蒲圻乡土志》, *** 十二年铅印本。
(23)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湖北羊楼洞老青茶之生产制造及运输。金陵大学,1934年10月调查1936年出版
(24)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七章 *** 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2月之一版
(25)余伯勋《羊楼洞砖茶运输的变迁史话》 *** 蒲圻市 *** 会文史资料 *** 会蒲圻文史(第五辑)。 *** 9月
(26)雷启汉。羊楼洞义兴茶砖厂, *** 蒲圻市 *** 会文史资料 *** 会。蒲圻文史(第五辑)。 *** 9月
四、江西什么茶最出名
1、1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庐山年平均温度12℃,年降雨量 *** 0毫米,年雾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茶生其间得天独厚。 *** 有诗赞曰:“庐山云雾茶,味浓 *** 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鲜叶于5月初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经摊放杀青轻揉理条整形提毫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如石松,紧结圆直,绿润多毫;汤色碧亮,香高味浓,鲜甘耐泡;叶底嫩绿。从容舒展。2遂川狗牯脑:产于江西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狗牯脑产茶始于清嘉庆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曾用名“玉山茶”。3宁红工夫:宁红工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主产江西修水县,武宁、铜鼓次之,毗邻修水的湖南平江县长寿街一带的红毛茶,亦由修水茶厂加工为宁红工夫。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清朝称义宁州,故名。4双井绿: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 *** ,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 *** 畔。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品质特点为,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高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5上饶白眉:产于江西上饶县,1982年创制,曾四次被评为江西生优质名茶。因其外形似老寿星之眉,故有此名。其鲜叶采自大面白茶树品种。 6 *** 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10公里处的 *** 山区。 *** 山素有“洞天福地,秀山东南”之誉。这里山势磅礴,峰峦叠嶂,溪瀑飞流,风光秀丽。山上有著名的神功泉、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 7婺源茗眉:产于江西省婺源县,县位于赣东北山区,与浙、皖接壤。1958年创制。茶区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贯穿县内,年平均温度1617℃,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云山雾海,四季不绝,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宜于茶树生长。8瑞州黄檗茶:瑞州黄檗茶产于江西高安县(今高安市),1985年进京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会,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历史上的黄檗茶在元、明两代列为贡品。
2、9婺源墨菊:婺源墨菊产于江西省婺源县。茶区境内层峦叠嶂,云雾了然,溪涧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袁州茶树之乡和古茶树之乡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