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草书鹤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鹤字的草书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白鹤的评白鹤
1、乐于白云居程风子当代安徽书法在全国的座次排位在第几或第几十,我不清楚,但太和县的书法在全国很有名气,如果按县级排列,应该在三甲以内,当不为过。他们的整体水平,很多地市书协实难匹敌。白鹤便是此整体队伍中的一员,并被列为“五虎将之一”,看过他的作品,当知是不负盛名。
2、白鹤书法,面宽路正,诸体书皆能上得台面,且创作严谨,一丝不苟,在极力张扬个 *** 的今天,能保持不急不燥的平和心态,实属不易。
3、一日,几位书友在“卧莲斋”笔会,赶上白鹤动笔,入静得让你吃惊,凝神静气,旁若无人,看他写字很像是老衲参禅,静静地写,静静地思想。观者勿急,你别以为他过于沉着,其实诸体的演变已经随着他的理解而渗化,毛笔的翻折提按等一些手段,他早已驾轻就熟,所以他的成功率是极高的,不像我,每每表演,似写张旭《肚痛贴》一样,自鸣得意,然细审之十有 *** 都是进废纸篓的料。
4、其师兄王金泉多年前曾预言,白鹤在书法上能出人头地,我当时不以为然,但在他获得七届全国展“全国奖”,参展第八届中青展、第三届楹联展和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之后,我才不得不佩服金泉兄过人的眼光。由此,我想起了道德经中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白鹤兄对待书法的态度,正是上士所为也。
5、大泽与苍穹乃鹤之乐也,是忘归的家乡。在那里寻找什么呢?怕是凡夫俗子难得而知的。或许,那里是快乐和爱情的基地,是丰富的精神家园吧。
6、张瑞田,著名书法评论人,策展人
7、许多年以来,我关注白鹤的书法创作。作为当代书坛一名实力派青年书法家,他对书法的理解,在书法创作上的探索,以及他的艺术感觉,有张有弛,独树一帜。
8、当代书法审美,常被官职或其它名分困扰,很难做到艺术之一。为此,书法批评家对此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白鹤在这样一种社会现象里,艰难前行,以其卓越的才华,赢得了读者的尊重。我就是读者中的一员。
9、我曾说过,不管当下有多少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现象迟早会被历史之水洗濯一清。就好比许多写不好字的“著名”书法家,也迟早会被时间之水冲刷的不“著名”了。白鹤没有“顶戴花翎”,这是好事,他不担心“顶戴花翎”扰乱人们对他书法的判断,反而以其清洁的书写,单纯传递着自己的“声音”。
10、只要是自己的“声音”,自然就有价值。
11、白鹤以充分的准备进入书法界。为此,我们看到白鹤在各个书体上的作为。对一名真正意义的书法家来说,“四体皆能”是固然的修为。然而,一名书法家又很难在“四体”上做到精准与和谐。所以,书法史上那些杰出的书法家,如果在一二个书体上有所建树,那一定是奢华的事情了。比如王羲之,比如颜真卿,比如苏东坡。
12、折服白鹤的“四体”,却偏爱白鹤的隶书。对当下隶书创作的考察,我发现白鹤隶书的卓尔不群,那种基于汉隶宽博、通脱、豪迈、劲朗的表述,让我们感受书写的严谨,感觉的松弛,视野的广泛。这是白鹤在一种书体之中所进行的“起承转合”。这样的状态,使我们看到书法家的白鹤将历史深处之中的书法资源合情合理化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动力,进而实现当代人在书法领域上的突破。
13、依我的判断标准来看,白鹤隶书的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白鹤没有被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更没有以侥幸心理进行横向取法,而是专注汉隶,尤其在汉隶刻石,如石门颂、西峡颂等名碑上发力,把握其中规律化的艺术要素,深究其中的情感力量,结合自己的书写风格,激活隶书神韵,重现艺术光辉。第二,白鹤以中和思想把握隶书结字,从不夸张字型,拒绝所谓“艺术书法”的视觉效果和美术化倾向,专注书写,体现书法艺术的阅读魅力。第三,白鹤在用笔用墨上极其节制,波磔、使转,均以字体的需要为中心,不赞成以大撇大捺的“喊叫”和重笔轻墨的“对比”,实现自己个 *** 化的追求。其隶书书写,紧紧牢记传统碑帖自然流露出来的艺术蕴藉和自己对书法的情感投入,呈现一个当代人对历史的记忆,对书法的触摸。
14、隶书的规整和严谨,使得当代书法家难以进行艺术上的超越。为此,我们看到当代书法家愿意在行草书领域独步前行,试图与古人一比身手。其实,书法艺术没有必要一味强调超越和创新,这门与中国人文化心理息息相关的艺术,并不是依靠形式体现其重要 *** ,而是以文化的内涵,甚至是以书体与文字的结合,展示书法——一门具有高度文化复合价值的艺术的魅力。
15、白鹤是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他在隶书创作上的理 *** 探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也是我对隶书保持审美需求,对当代隶书创作充满信心的根本。
16、(张瑞田,著名书法评论人,策展人)
17、万毫皆得力一线独中行——白鹤其人其书
18、白鹤是当代书坛一名实力派书法家,书风奇逸,书名远扬。十年前,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学习。彼时,在全国重要书法展览上屡屡折桂的青年人,依旧忘我学习,在课堂上,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与同学们认真交流的态度,引起了我的注意。白鹤——有诗的意象的名字,自然给人翱翔奋飞的感觉。课堂上,悬挂着学员们的书法作品,白鹤的隶书、楷书、行书作品,纷呈着这位来自安徽才子的独有情调,放达、舒缓、松弛、朴茂,呈现了中国书法圆融的美学语言。
19、作品是艺术家灵魂的展现,是艺术家气质的表露。很多的时候,我在白鹤的书法作品前驻足,看着一幅字、一行字、一个字的气韵、呼应、结构,似乎旧日时光中温暖的情愫缓缓到来。当然是艺术,但,有着比艺术更高的精神品 *** ;当然是创作,但,一笔一划,分明是生命的喘息与感叹。对白鹤的书法,我努力做到心领神会。
20、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总是垂青那些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士,这也有道理。中国崇尚官本位,往往社会精英多半要在体制内供职,因此,更多的机会属于他们。毕竟是 *** *** 的年代,一些陈规旧矩自然被打破,因此,一些突破能力强的青年书法家就会脱颖而出,白鹤是其中之一。我在书法领域的思考,喜欢向社会问题倾向,对于白鹤,我能看到他在书法学习上的专心致志,也能看到在书法创作上的独特才情。尽管我们有几年没有见面了,我依然记得他风度翩翩的样子,一头长发飘动着年轻人的热情,总是微笑的面孔,乐观而宽厚。在北京,我没有机会与他详细地谈书法,也没有时间听一听他对书法的整体认知。2010年,应白鹤之邀,我去他的老家安徽太和参加一个书画活动,在那个闻名遐迩的古城,得以叙说彼此的思念之情,我也就能够把书法问题当成一个长长的话题,与他无拘无束地谈开了。
21、白鹤是一位不大不小的传奇人物,本来在太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他离弃了,原因是影响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从公务员到“ *** 丝”,不是划算的选择,白鹤就这么选择了,因为他的内心有一个广阔的未来。白鹤笑起来像佛,做起事来也像佛,简简单单,大大方方,我挺喜欢这种状态。人生有远近之境,白鹤的梦在“天边外”,当然会把眼前的事情看淡许多。眼前的事不是平常的事,一个人没有驾驭眼前事务的能力,未来也不会长远。年轻的白鹤,更加紧密地拥抱书法,他以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为楷模,在不同书体上寻找与自己心 *** 契合的感觉,一步步寻找,一步步前行,一步步确定,打牢了一位书法家必备的专业基础。任何艺术形式的探究,离不开探究者的天赋,白鹤的书法天赋有目共睹。比如,对经典书法家的理解,他会从这位书法家不同书体,不同作品中寻找 *** 。不同的书体,不同的作品,有差异,也有相同,白鹤在差异和相同之中,渐渐逼近这位书法家的核心部位,彻底明晰笔法、结字的特点,了解气质与文化修养对书法作品风格的影响。在楷书创作上,他把历代经典书法家,也就是二王一系的楷书作品悉心探查,哪怕一个轻轻滑动的笔画,一个小小的破绽,依然会成为他走进古人内心的路径。所以,我们看白鹤的楷书作品,一目了然于他对经典作品的胎息,但有一点及其重要,在痴情的胎息中,他没有迷失自己,他试图以现代人的笔触,将今天的风韵、甚至驳杂,真实地写出来。
22、在古今中游走,似乎是白鹤的命运。
23、相比较而言,白鹤的隶书更具现代感。有一段时间,我喜欢翻开白鹤赠与我的书法作品集,其中的隶书作品耐人寻味。当时我就想,如果说古人是放风筝的人,他手中的线放远了,风筝的身影就会弱小,但,不管多么弱小,风筝仍然属于放风筝的人——古人。
24、白鹤的隶书有现代意趣,就像我所比喻的“弱小的风筝”。不过,细细看去,古人的遗韵明显也明确。那条波澜起伏的线,摇曳着《石门颂》的风华,端庄的结构延伸着《西狭颂》的风骨,精到的点画,再现着《礼器碑》、《史晨碑》的素朴。只是白鹤巧妙地将这些“血脉”与“骨骼”与一位现代人的情感结合起来,笔锋经过,便是风采和魂魄。白鹤的隶书值得关注和研究,其价值在于,他不断创新,也恪守“祖训”,不在美术化上做文章,依靠笔墨蕴藉实现自己书法创作和创新的目的。第二,隶书的端庄之美,抒情之美,在白鹤隶书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线质的生动,起笔与收笔的完美,创作情感的丰沛,达到了至美、至真的艺术境界。“书法由来智慧根,应从深处悟心源。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这是白鹤同乡林散之的论书诗,想必喜爱诗词的白鹤早已读过。
25、面对浩瀚的书法海洋,我常常把她比喻成一曲交响乐章。的确,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体,不同的表现手段,以及书法家不同的文化趣味和 *** 格特点,合奏了植根于 *** 的不同声部,不同旋律,不同节奏,嫣然是生命的叩问,自然的揭秘,文明的昭示。
26、如果说以二王为 *** 的帖学一系是中国书法的主旋律,此后,试图对这一旋律进行超越的书法家,以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和文化修养,努力进行探索。杨凝式、倪元璐、黄道周、徐渭、郑燮等,均是中国书法的“先锋人物”。他们的作品,成为中国书法交响乐章中独有的章节,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存在。作为当代一位成熟的书法家,白鹤对“先锋人物”们的实践极其尊崇。艺术是忌讳墨守成规的,而中国书法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墨守成规,才能迈出自己的一步。这是中国文化的精深和沉重。白鹤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在行草书中,则表现的十分突出。考察白鹤的隶书创作,我们看到了他在《石门颂》和《西峡颂》中所获得的滋养和灵感。我们知道,摩崖隶书野逸放纵,需要有大胸怀拥抱。白鹤知难而进,以长时间的面对, *** 了《石门颂》和《西峡颂》的艺术真谛。在行草书的学习和创作上,白鹤也有自己的目光和选择。对于二王,他热情不减。然而,对二王的误解,也会导致对书法认知的偏颇。因此,白鹤愿意把眼光放远一点,那些在书法史的细枝末节上熠熠闪光的书法家,就成了他心中的热点人物。比如徐渭。徐渭是一言难尽的人物,不过,就书法创作而言,徐渭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启示。当然,也给白鹤提供了足够多的启示。
27、白鹤的行草书,有智识和心 *** 。前者体现在白鹤对书法的精准理解,后者是白鹤作为有艺术气质的书法家,对情感体系的拓展。智识包括技巧和能力,每一位成功的书法家,对此不能缺失。心 *** 属于情商范畴,它以沉默的方式作用于艺术创作,所起到的效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白鹤懂得。因此,白鹤的行草书清清爽爽,偶然夸张的字形,跌宕的主笔,有着生命亮色的细节,还有与文辞共振的情绪,一一展开了,展开了白鹤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艺术的赤诚。徐渭做到的,他努力做到,徐渭没有做到的,他已经做到。毕竟是现代人,人 *** 的光辉和人格的意义极为重要。
28、很想念白鹤。近些年我们在路上奔波,没有机会坐到一起谈谈书法。当然,谈书法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也是非常高贵的事情,我期待着这一天。
29、“上蔡始变古,中郎亦典型。万毫皆得力,一线独中行。诀石抡猊爪,奔泉溯骥程。君看汜慧后,更为听江声。“这是严复的论书诗之一,其中的“万毫皆得力,一线独中行”,适合我对白鹤书法的判断。故此引述。
30、(张瑞田,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 *** ,当代作家、艺术批评家)
二、“龙为海世界,云是家鹤家乡”作者是谁
1、“龙为海世界,云是家鹤家乡”作者是齐白石。
2、1950年 *** *** 派人派车把白石老人接到 *** ,两位同乡作了几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并在风和日丽中品茶赏花。 *** *** 还特地请来 *** 元帅作陪,与白石老人共进晚餐。
3、白石老人回家后,即选了一幅他作于1941年的精品《苍鹰图》和《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立轴,并补“ *** *** ,庚寅十月齐璜”和“九十翁齐白石藏”两款,及端砚等一并送给了 *** *** 。
4、没几天,著名收藏家张伯驹、王樾等人来访,白石老人很高兴地谈起送了两幅作品给 *** *** 的事。当说到《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篆书对联时,张伯驹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原来此联写错了一个字。此联,出自清代安徽人邓石如的后一联原句为“天是鹤家乡”,而白石老人却写成了“云是鹤家乡”。
5、 *** *** 收下白石老人的书画,挂在墙上欣赏了一段时间后,除留下片真雕花端砚留作纪念外,其它画作都送到有关部门珍藏。对于“天”改“云”,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妥。之后,很多书法家书写此联时,皆以“云是鹤家乡”为准,原来的“天”字反倒被人遗忘了。
6、白石老人出生于18 *** 年1月1日, *** 比他小29岁,他们虽然是同乡,但以前并没有见过面,只是互相仰慕已久,新中国的诞生,使他们开始了亲密的忘年交。其实 *** 本人并不爱好画画,齐白石对 *** 也不感兴趣,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传人,通过书画这座桥梁,使他们在晚年走到了一块,很快成为良师益友。
7、白石老人最初是从他的另一位湘潭同乡、著名学者黎锦熙那里了解到 *** *** 的。 *** 进驻北京后,白石老人收到了 *** *** 的一封亲笔信,邀请他以无 *** 派人士的身份参加新的 *** 协商会议,白石老人高兴不已,不久他出席了 *** *** 主持的各界人士招待会。
8、参考资料:人民网-伟人 *** 与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深情厚谊
三、唐朝时期,草书的 *** 人物是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 *** ”,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身不低,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
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
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 *** 敏评价:“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 *** 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古诗四帖》是唐代张旭创作的书法作品。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 *** 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之一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四、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
1、滕王阁序并诗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 *** 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时惟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情,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 *** 之体势。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 ***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5、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6、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8、阁[子]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中)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草书鹤之乡和鹤字的草书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