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溥仪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溥仪活了61岁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溥仪当年的保镖霍殿阁,后来怎么样了
1、霍殿阁字秀亭,是河南被省沧州市南皮县鲍官屯小集村人。他在1 *** 7年时因为击败日本武士,于是成为薄仪的保镖兼护卫队武术教官。他在此期间因为不满日军的侵略行为,曾多次击败工藤铁三郎等日本武士、军人。他少年时作为张家子弟的陪练,学习了很多的拳法,在轻功这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在1902年的时候更是拜入李书文门下,成为他的大 *** 。
2、日本入侵之后,薄仪对于自己身边的日本保镖很是不满意。日本保镖于是找中国人比较,在比试中霍殿阁仅用三招就将日本保镖打败,之后薄仪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但是在后期薄仪不满日本人的控制,想要复兴满清。霍殿阁全力支持下,他们建立了近卫军,这也导致了他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之后日本人为了消除这个 *** 就向霍殿阁下手,因为薄仪的懦弱自私,最后霍殿阁辞职到天津隐居起来,最后含恨去世。
3、对于霍殿阁隐居后的人生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他是一名 *** ,害的很多人家破人亡。但也有人持有其他的看法,比如认为他是爱国人士,在日本挑衅的时候他用八极拳捍卫国威,之后还积极地传播八极培养许多成名 *** 。在长春还建有霍殿阁的墓碑进行纪念。对于我来说我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物都有两面,我们不能进仅凭一方面来否定一个人,也不能因为一件什么是来夸奖一个人。我们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会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二、溥仪在 *** 上朝吗有大臣吗要磕头吗
溥仪在 *** 一定会上朝摆足皇上的派头,而且还会有死忠的随行大臣,还要在朝堂上行三拜九叩磕头的大礼 *** 溥仪皇上。
当繁荣的口岸、广州码头上的小混混耳濡目染了西方 *** *** 上帝时的虔诚而突发奇想的搞了个“拜上帝教”扯旗 *** 想当皇帝后,满清帝国的国运在随之而来的西宫娘 *** “珍爱”中每况愈下,最终走上了永不归返的衰败之路。
爱新觉罗这个伟大奴隶主的血统姓氏,带领着马车上的民族物种走出草原进入天堂,缔造了不朽的奴隶主.统.治下的封建集权制的国度,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跃升了两个社会形态的几 *** 时光,止步在了温柔乡的黄粱美梦中,最终而葬送于此魂归大地。
苍天对这个衰人的愚弄似乎并没有尽兴,在侵略者隆隆的炮声中满洲皇帝的宝座向他伸出了魔 *** 之手,溥仪再一次忍辱负重的坐上了八岐大神所赐予的皇帝宝座。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 *** 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 *** 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 *** ——伪 *** (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
1932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 *** 信义和伪 *** *** 郑孝胥在长春签订《日满议定书》,日本正式承认伪 *** 。
“伪 *** ”初期为“ *** ”体制,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溥仪后称“皇帝”,年号“康德”。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国投下的两枚 *** 的攻击,苏联红军突袭了驻守在伪 *** 的关东军和伪满洲 *** ,1945年日本战败;同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属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
(日语:鉱山株式会社技术养成所,今白山临江大栗子镇伪满皇帝溥仪行宫博物馆)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伪满灭亡,之后包括溥仪在内的伪满战犯被苏军抓获,并于1950年被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华人民 *** 国 *** ,接受改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伪 ***
三、 *** 溥仪有没有被波及
1、 *** *** 在“*”期间,曾经千方百计保护了溥仪,使之未遭揪斗*。然而,周 *** 却没有能力阻止病魔对他的袭击,最终,溥仪还是被不治之症夺去了生命。
2、1962年5月中旬,即溥仪 *** 选择配偶、建立幸福家庭后两周,肾癌的先兆——轻微的血尿现象已经出现了。但尚未引起重视,经中医大夫诊断为“ *** 热”,未能早期发现癌细胞。
3、后来,溥仪再次出现了血尿现象,经西医检查,大夫认为是“前列腺炎”,未能及时发现这是癌症病变。病魔自此缠身。
4、 *** *** 接溥仪去陪同会见外宾,发现溥仪已经住院。周 *** 亲自用 *** 通知 *** 副 *** 申伯纯:“一定要把溥仪的疾病治好。”不久,溥仪在 *** 的亲自关心下,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恶 *** *** 瘤,并做了手术。
5、以后,溥仪的身体每况愈下,恶 *** 肿瘤多次复发,又一次次住院,做了多次手术。 *** *部和 *** 都十分关心溥仪的病情,多次派人到医院看望。
6、在溥仪住院期间, *** 办公室的童小鹏主任、宋希濂夫妇、杨伯涛夫妇以及杜聿明、郑庭笈、周振强以及沈醉等文史专员,都曾多次到病房探视溥仪。
7、七叔载涛、溥杰夫妇,以及溥仪的 *** 、妹夫们更是时常来院探望。夫人李淑贤则随侍在侧,几乎是片刻不离。所有这些使病中的溥仪感到格外温暖、无比慰藉。一种幸福感,超越小家庭的幸福之感,在溥仪心中油然产生。
8、恶 *** 肿瘤还在溥仪体内继续发展,病情加重,但是治疗却不断受到干扰,很不顺利。“*”这场*在全国越演越烈。
9、附近的高音喇叭也昼夜狂叫,溥仪夫妇一直是在喧闹、惊慌,甚至是在一种永无休止的混乱中过日子的。赫赫有名的协和医院,这时已经换成“反帝医院”的招牌,派 *** “内战”普遍发生,溥仪住 *** 病房这件事也成了协和医院两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 派”扬言要驱除掉溥仪。李淑贤连夜跑去找溥杰。溥杰很快向 *** 领导汇报, *** 领导又向周 *** 汇报。周 *** 为此亲自给协和医院打 *** ,明确指示:应允许溥仪继续住 *** 病房,并给以悉心护理和认真治疗。
10、协和医院发出了致 *** *** 办公室和 *** 的《关于溥仪病情的报告》。 *** 看了报告以后,指示 *** 的 *** ,要一面与协和医院商量具体的治疗方案,一面给溥仪送去温暖与关怀。
11、到了1967年9月末,病入膏肓的溥仪,已经使任何名医都回春乏术了。渐渐地,一个平时极端爱护妻子的丈夫,由于沉疴在身,生活不能自理,连洗脸、洗脚、穿衣也要由李淑贤服侍了。
12、溥仪半靠在高高的枕头旁,紧紧拉住妻子李淑贤的手不放。
13、“我心里十分明白,我就快要离开人世了,这么长时间我不愿和你讲这件事,是怕伤你的心,我的病本是难以治愈的绝症。我曾对你讲,现在科学发达了,能治好我的病,这样说说不过是为了安慰你,我早已知道,这身上的病是不会好了。”
14、“我这一世,当过皇帝,也当了新中国的公民。归宿还是好的。现在总算走到了尽头……我所挂念的是:之一条,我对不起 *** 。把我改造成一个新人很不容易。在别的国家,一个封建君主变成公民,是很难办到的。中国 *** 改造了我这样一个人,可是我却没有给 *** 做什么工作。第二条,我对不起你。我们结婚才五年多,现在眼看要把你一个人扔下了。我年岁大,从各方面说都很对不起你。你体弱多病,我又没有什么东西留下,你今后可怎么生活?现在又是‘*’,谁能管你的事?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的事情呀!”
15、李淑贤忍着泪水安慰溥仪:“你不用发愁,慢慢养病吧!等你稍微好些,咱们就一块儿去逛北海、颐和园。”溥仪正在一分一秒地接近生命的终点。
16、最后的夜晚终于到来了。溥仪躺在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已经昏沉沉地睡了若干个小时;守候着的亲友们都在盼望着他能睁一睁眼睛。
17、晚10点左右,溥仪的两只眼睛忽然亮了起来,又开口说话了,似乎头脑十分清醒。前来探望的范汉杰和李以劻已在床边静静地守候了一个多钟点。这时,范汉杰看着溥仪的脸 *** :“老溥,你还认得我吗?”
18、“认得,你是范汉老。”溥仪毫不犹疑地回答说,口齿相当清楚。
19、这时候李以劻 *** 嘴说:“我们来看你,已经等了很长时间,还要赶末班车回去。现在我们该走了,你好好休养吧!”
20、可是,溥仪急忙摆手,并且对李以劻说:“老李,你先别走,一定等我二弟来。”停了一会儿,溥仪似乎想起了什么,他几乎是在呼喊:“快,赶快去找孟大夫,孟大夫不来,你们不要走……”孟大夫是人民医院泌尿科的主治大夫,一直负责溥仪的医疗工作。老范和老李开始注意到溥仪的脸上呈现出一种使人怜悯的、十分痛苦的表情。
21、接着溥仪用一种虽然微弱,却极为清晰的声音继续说道:“我还不应该死呀!我还要给国家做事呀!你们救救我吧,赶快去找孟大夫……”李以劻立刻去找来了孟大夫,只见溥仪一把抓住了孟大夫的手,不住口地重复着:“救救我!我要给国家做事,快救救我!我要给国家做事呀……”
22、“你不要害怕,你的病慢慢就会好的。你还有机会为国家做事情的。”孟大夫的安慰见效了,溥仪高兴起来,脸上掠过一丝天真的微笑。
23、然而,安慰毕竟是安慰,等溥仪又平静地睡去时,孟大夫悄悄地告诉老范和老李:“溥仪先生过不去今天晚上了,你们方才看到他很清醒,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现象。”
24、末班车的时间逼近了。老范和老李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溥仪的病床。临去前,两人还特意为溥仪盖了盖被子。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溥仪,使朋友们感到心酸难受。
25、睡去的溥仪从此就没有醒转过来。悲戚如痴的李淑贤一直紧挨着丈夫的身体守着他。两位在溥仪家工作过的保姆,也红着眼圈坐着。三妹韫颖的孩子宗光在病床旁边低泣。
26、就在溥仪停止呼吸前几分钟,二弟溥杰闻讯赶到。一两分钟之后,爱新觉罗·溥仪在呼出一口长气之后,安详地与世长辞了。至此,李淑贤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巨大悲痛,伏在丈夫的遗体上放声大哭起来。时间是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
27、文章摘自《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死时刻》作者:王庆祥张临平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28、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15分,爱新觉罗·溥仪因肾癌晚期在北京人民医院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29、(补充说明:19 *** 年对于溥仪而言是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几经删改终于付梓;他携妻子参加了 *** 组织的参观团,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的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一名 *** *** 。19 *** 年12月30日,溥仪手持红色封皮印着烫金字的出席证,出现在 *** 四届一次会议的大厅里。这是他之一次以 *** *** 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溥仪做了发言,通过现存的发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天,我能够作为全国 *** 协商会议的一个成员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最近,有许多外国记者访问我,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在新中国存在,是个奇迹。不但生存,而且生活得很好,更使他们迷惑不解。在我们的社会,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奇迹:把战争罪犯改造成新人!”
30、19 *** 年4月11日, *** 刚刚绽蕾开花的井冈山,迎来了溥仪为团长的“ *** 文史专员参观团”。参观团的成员们,都是过去赫赫有名的人物——任过 *** 战区司令、 *** 司令的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王耀武、廖耀湘等,还有声名仅次于戴笠的康泽、沈醉诸人。
31、下午将近5时,豪华客车在井冈山宾馆门口停住。参观团的成员纷纷下车,举目眺望沐浴在落日余辉中的山城。汽车在驶入茨坪时,人们就对一晃而过的树木、房屋指指点点,议论不已。
32、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久前荣任 *** *** 的溥仪,望着远处绵亘不断的高峰和 *** 云的群山,近处掩映在树木中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大着嗓门激动地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过去不理解 *** 为什么别的地方不去,偏偏选择这井冈山建立 *** 根据地。现在,我算是明白了。”
33、溥仪这段感慨 *** 讲话,引起了团员们的兴趣,连溥杰也从车旁走过来。范汉杰好奇地发问:“您给大家说说,到底悟出了什么道理?”
34、溥仪如有所悟地点点头,指着那些青砖红瓦的楼房,说道:“你们看,原来这儿有那么多的房子可以供红军使用,难怪 *** 要到这儿来。”
35、溥仪话语方落,文史专员们多数人掩口而笑,也有人摇着头轻声嘟噜着。陪同参观的江西省 *** 文史 *** 会主任对溥仪解释说:“这些高楼大厦,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专门给来参观的中外宾客居住。过去这里是深山穷沟,只有十几户老百姓的泥墙屋,杉皮房。”
36、溥杰也忍不住带着几分抱怨:“您也不看看,这些楼房都是新的嘛。”
37、这时分的溥仪,也不见什么尴尬的神色,只是略有不好意思地回答:“这么说,是我搞错了。”
38、这天晚上,在宾馆的二楼中厅休息室,井冈山管理局 *** 委宣传部副部长、井冈山 *** 博物馆馆长吕云松,向参观团介绍了井冈山的斗争历史,还讲到了茨坪的情况:这里方圆百里崇山峻岭,产谷不满万担,人口不满两千, *** 红军在群众腾出来的杂房居住,或以门板当床,或睡稻草地铺,盖着薄薄的线毯;官兵们都是脚穿草鞋,身穿单衣;同在一个盆子里吃红米饭、野菜汤,而且缺油少盐……
39、吕云松结束介绍,又是溥仪头一个发表感想:“哦,我明白了, *** 和红军在井冈山是很艰苦的,根本没有楼房可住。”
40、4月12日,参观团在井冈山 *** 博物馆参观。该馆始建于1958年10月,翌年 *** 节开馆,珍藏着一批反映当年斗争历史的弥足珍贵的 *** 文物。溥仪对“ *** 的扁担”很感兴趣,他听完讲解员的介绍,以疑惑的口吻发出提问:“这真是朱总司令挑过粮的扁担吗?”讲解员以肯定的语气作答:“一点没错,是朱总司令用过的。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是红四军的军长,军政事务很忙,大家劝他不要爬山过坳挑粮,可劝不住,只好把他的扁担‘偷’去藏起来。而朱老总又找来一根,在上面写上“ *** 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这样,大伙就不好再‘偷’他的扁担了。”
41、文史专员们都深为 *** 与战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的模范行动所感动。可是谁也没想到,溥仪先是两眼向上望看天花板,尔后天真地发问:“我在北京怎么没有看见朱总司令挑粮?”
42、众人听了这一提问,又是摇头而笑。宋希濂解释说:“现在在北京还用得上朱总司令挑粮?那时候是打仗的艰苦岁月。山上的粮食不够吃,只有到山下去挑,朱老总是以身作则带头挑粮。您没有看见板面上写的—— *** 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43、溥仪听后长长地吟哦一声,有所领悟地说:“朱总司令真是伟大!”
44、就在“ *** 的扁担”板面旁边,陈列着《红米饭》、《干稻草》两首红色歌谣。溥仪见了,口里念念有声,然后抄录在本子上,点着头自言自语:“好!非常好!”
45、在参观第三陈列室时,溥仪站在反映地方武装首领袁文才、王佐的板面跟前,驻足长望。讲解员对两位“山大王”竭尽全力支持红军建立根据地的介绍,让他骤然引发了心头的万千思绪。他凝视着袁、王的照片,良久,对陪同在侧的省 *** 文史委主任庄重沉缓地说:“如果说我是末代皇帝,袁文才、王佐就是末代绿林。还是 *** 伟大呀——把末代绿林、末代皇帝都改造过来了!”
46、溥仪的这番话,无疑令大家为之惊讶,觉得“溥皇帝”这才说了有见地有水平的话,无不点头赞赏。省 *** 文史委主任自语般地重复“末代绿林”几字,感到新鲜而贴切,连连颔首,以示赞同。
47、第三天,溥仪一行由吕云松陪同参观黄洋界。黄洋界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三米,是井冈山军事堡垒 *** 最为险峻的哨口。站在这里放眼望去,但见群峰巍列,接天连云,山窝里壑深谷幽, *** 翻滚,风景极为壮观。参观团登上界顶,来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山头,观看镌刻着 *** 《西江月.井冈山》诗词的碑座。溥仪念念有声地朗读了这首词,然后弯腰低首,庄严地行了一个致敬礼。
48、熟悉井冈山斗争资料的吕云松,很有表达口才,向众人介绍保卫战的概况:1 *** 8年8月30日,湘敌四个团向哨口发起攻击,不足一个营的守山红军,在大小五井、茅坪、大陇等地数千武装农民的配合下,以檑木滚石、松树炮、竹钉阵为 *** ,接连打退敌人的三次猛攻。最后,从军械处抬来一门修好的迫击炮,一发 *** 打在敌人的团部。敌军以为红军大队业已回山,连夜拔营逃去。 *** 率领红军大队在回师的路上闻知保卫战的捷音,满怀 *** 地写下了这首词。
49、溥仪听完介绍后,激动地走到吕云松面前,一边同他握手,一边说:“你介绍得很感人,谢谢你!”接着,他转过身踱了几步,稍稍思索,对众人而道:“溥仪不才,愿献诗一首,请诸位雅正。”他的双眼闪烁着亮亮的光彩,口里富有韵味地吟诵起来:
50、到处红旗噪妇孺,粟浮沧海放心孤。
51、炮声怒吼黄洋界,白匪平明一个无。
52、千点红旗四面山,万夫颠顿妇孺关。
53、梭镖木石成天险,骄敌宵遁指顾间。
54、溥仪一气吟完,脸露微笑看着大家。
55、溥仪颇为敏捷的诗才和抑扬顿挫的吟诵,博得众人的鼓掌。
56、溥仪一行从黄洋界驱车而下,来到大井参观 *** 旧居。这处九排的土木结构瓦房,外墙全部粉着石灰,颇有几分恢宏壮观。讲解员介绍说:房子原为一名广东木材老板所建,曾经成了王佐绿林队伍的营地。当年 *** 率领秋收 *** 部队从荆竹山过来,王佐就派人把部队迎到这儿休息。同时,红四军军部、红军医务所、大井乡工农兵 *** 均设在内中。 *** *** 1 *** 9年2月初攻占井冈山,对这栋“红军窝”四面点火,烧得只剩下一堵二丈多长的残墙,现在的房子是1961年在原基础上按旧貌复建的。
57、溥仪他们在屋内穿过四个天井、九排厢房,参观完所有的旧址,随讲解员来到屋外的大晒坪。讲解员指着一块小方桌大的石头介绍说:当年毛 *** 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思考问题,因而被人称为“读书石”。
58、溥仪原以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听了介绍,才知道石头有不凡的来历,登时肃然起敬,弯下腰两手像托着圣物那样轻轻地抚摸着。杜聿明见他一副充满深情的虔诚神态,便说:“您不妨上去坐一下。”溥仪听了连忙说:“呃,我怎么敢像 *** 一样坐上去呢?”讲解员想笑不好笑,解释说:“石头坐也坐不坏的,参观的人都要上去坐一坐。”吕云松馆长也说:“坐了能沾上 *** 的‘仙气’呢。”溥仪稍稍犹豫,认真地说:“别人归别人,我……我不能同 *** 平起平坐。”平时善于活跃气氛的沈醉,以诙谐语气说道:“您不是皇帝老子吗?”溥仪听到这儿,连连摇头摆手,有些慌张地说:“可不能这么说,我算什么皇帝老子呢?只有 *** ,才、才是英明领袖呀!”众人看见他这副发急的样子,忍不住善意地笑了。“亲王”溥杰手指兄长说:“同你开玩笑哩。”
59、“呃,这个玩笑可开不得。”溥仪依旧那么严肃,他的一本正经更把众人逗乐了。
60、溥仪的井冈山之行,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心灵上受到一种过去所没有的启迪和教育。回到北京,他以书面方式向 *** *** 汇报思想上的收获和体会,其中一段这样写道:“这次在井冈山的参观访问,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中国 *** 走过了一条怎样艰难曲折的道路,认识到 *** 和 *** 是多么正确、伟大!”(来源:凤凰网)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溥仪之乡和溥仪活了61岁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