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鱼米之乡嫩江和嫩江水质怎么样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嫩江平原的依龙古镇
依龙镇位于依安县城南45公里处的双阳河北岸,幅员面积507.7平方公里,是通往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大中城市之要塞,是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全镇有人口5.3万人。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美丽辽阔的嫩江平原上,镶嵌着一颗绿色的宝石——依龙镇。伴随着 *** 的潮声,在 *** 的富民政策沐浴下,双阳河北岸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古老而神奇的依龙镇,就象滚滚的双阳河水一样,奏出了一曲战天斗地的优美乐章,勤劳而质朴的依龙人民,在新世纪的大潮中鹰扬搏击,谱写了一部值得世人沤歌的壮丽诗篇,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 *** 蓝图。
“团结务实,发奋图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依龙人凝塑的精神;“依靠科技,以人为本,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是依龙人适时的发展理念;“发挥自然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增长,实现小康镇”是依龙人新世纪奋进的号角。
雄关漫道真如铁。勇于开拓的依龙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心血与汗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富民强镇的奇迹……
“大荒火种”,这里曾燃起过科技兴农的猎猎硝烟,用传统的大苞米,突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引发了席卷全国的“白色 *** ”。“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构筑了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这里有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区,这里的“绿色”农业产品驰名神州大地,葵花畅销祖国大江南北,芸豆享誉国内外,大豆走出国门,远销欧美,名不见经传的依龙镇现已成为东北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名镇。
美丽的双阳河畔,是丹顶鹤的故乡,是天鹅生长的地方。这里有平原上更大的水库——双阳河水库。秀美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天蓝水青,林网交错,沃野平畴,稻谷飘香;水草肥美,群群 *** ,点缀其间;各种珍禽或低飞、或高旋,或徜徉或翱翔,好一派田园风光。这里因旖旎的风光,被称为“寒外小江南”,物富民丰,又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富裕、文明、发达、 *** 的依龙镇正笑迎八方来客。
生生不息的双阳河,养育了两岸儿女。如今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宽敞、平坦,商业楼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四大商业区一派繁华景象,殷实的依龙人民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这一切向世人昭示着,古老的小镇,已经 *** 上了腾飞的翅膀。双阳河——母亲河,托起的是依龙人民的希望,圣洁的“双阳河女神”高擎的双臂是对未来的昭示:依龙镇,这个嫩江平原上的绿色宝石,在新世纪的阳光里将会更加光彩夺目。
二、黑龙江嫩江虎山农场什么时候归七星泡农场
七星泡农场历经50多年的历史,从无到有,先后经历了 *** 农场、国营农场、 *** 九三管理局、重归 *** 局、重归九三管理局几个阶段:
*** 农场期间(1995年9月-1969年)
一、省属 *** 厅阶段(1955年9月-1958年)
这个阶段,农场处于建场初期,先后建立四个作业站,于1957年改为四个分场。
二、三场合并县管阶段(1959年-1961年)
由于 *** 管理体制下放,省 *** 厅于1959年决定, *** 农场行政政划归县管,业务上归嫩江 *** 分局领导,将七星泡、虎山、格球山农场合并为一个农场,取名七星泡农场,场部设在七星泡农场。设13个分场,一个畜牧场。下设44个中队。
三、恢复省属 *** 厅 *** 局阶段(1962年-1969年)
于1962年格球山农场划出后,七星泡农场共设9个分场,一个直属大队,1个畜牧场,下设 *** 个中队。
19 *** 年10月,收回 *** 政法干校附属基地3,000亩耕地,归七分场经营。
1965年,由张延满、付运常、倪中清带队,在原九分场南14.5公里处,开荒15,000亩,当年播种7,500亩,建立10分场。同年3月,收回齐齐哈尔机床厂副食基地,其土地划归13队、24队耕种。
1967年,由于“ *** ”趋向 *** ,杂乱 *** 。同年4月8日, *** 部机关农牧场撤出移交七星泡农场。当时,办理手续双方交接手续的部方移交人汤志良、场方接收人崔颜德。共移交给场方干部28人,正式工人53人,学徒工34人,社会青年146人。
1968年,收回黑河军分区农场,10月25日决定在该处成立五七干校。
一、地属和省农场局黑河分局阶段(1970年-1976年)
由于大批知识青年进场, *** 罪犯全部撤走,为了新形势及备战的需要,开始分连建点,设11个分场,一个畜牧场,先后建立6、7、11、13、14、18、21、23、25等生产队,继续增加建制和扩大耕地面积。
1971年收回 *** 经济计划 *** 会副食基地(经贸农场),建立24队。
1974年,唐兴武负责建立大寨田,后改称25队。
1975年3月,收回3065部队农场和北钢农场,成立了9分场(现27、28、16队)
1975年建立二分场,原东山医院。
属 *** 九三管理局阶段(1977-1984年)
省农场局1977年和 *** 合并成立省农场 *** ,原属黑河分局的部分农场划归九三管局领导。随着形势的发展,农场内的主要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是:
1、于1975年,由原来的11个分场,一个畜牧场,合并为五个分场。即:原一、二、三分场合并为一分场;原11分场6分场和14队畜牧场合并为2分场;原8、9、10分场合并为3分场;原4、5分场合并为四分场。原3065部队农场和北钢副食基地为五分场。1978年五分场合并到四分场,全场为四个分场。
2、撤销分场:于1980年末,农场决定撤销分场级的建制,建立27个农业生产队,实行两级核算制。
3、改变原称,成立公司:1980年,随着 *** 的深入,成立五个公司。即:基建公司、林业公司、畜牧公司、工副业公司、运输公司。
1983年又成立8个公司。即:农机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商业供销公司、水产公司、 *** 公司、饲料公司、物资公司、总场成立了农 *** 联合总公司。
1984年10月,省委决定七星泡农场变为 *** 农场,隶属司法厅 *** 局领导。农场机关设立 *** 处、管教科。于1984年-1985年的一年中收押犯人844人。在农场的东西砖厂设立两个 *** 大队。
重归九三管理局阶段(1986年-至今)
1986年,黑龙江省 *** 局召开16个 *** 农场移交给国营农场 *** 的会议。从此七星泡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农垦 *** 。
五十五年以来,农场由小到大,发展到现有人口1.6万人,土地面积791.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万亩。现代化大农业科学种植管理使生产成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和科学管理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小城镇建设已形成规模,拥有各种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办公、居住、商服等楼房场馆27万平方米。场内水资源丰富,建有东风、红旗、板石沟三座小型水库。“鱼米之乡”响誉农场内外。农场自然资源丰厚,建有现代化奶牛 *** 7个。而且农场场容街貌四季整洁、风光旖旎。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在历任场领导的努力下,现在七星泡农场大农业作业春种秋收,已经被国家列为“大型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良田建设农场、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场”。
七星泡农场场直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社会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备,通讯、运输、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繁荣并进的现代化农垦城镇。
三、嫩江平原依龙古镇
依龙镇,坐落在嫩江平原南岸的双阳河北岸,拥有507.7平方公里的地域,距依安县城约45公里,是连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大城市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绿色农业的盛产地,人口总数为5.3万人。这里的依龙人民在 *** 的富民政策的滋润下,犹如双阳河水般充满活力,他们在 *** 的浪潮中奋发进取,谱写了一曲勤劳与智慧的赞歌。
依龙人的精神特质为团结务实、发奋图强、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他们遵循科技导向,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经济。他们凭借自然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曾经的"大荒火种",科技兴农在这里燃起,传统农业产品如苞米的突破,引领了全国的"白色 *** ",依龙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白鹅之乡"和"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其绿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美丽的双阳河畔,是丹顶鹤的栖息地和天鹅的家园,拥有壮观的双阳河水库,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和谐共存,展现了田园诗画般的风光,依龙镇因此被誉为"寒外小江南"和"鱼米之乡"。现代化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宽阔的街道、繁华的商业区和商贾云集的景象,都映射出依龙镇的富裕、文明和 *** 。双阳河,作为母亲河,承载着依龙人民的希望,象征着未来的繁荣与辉煌。在新世纪的阳光下,依龙古镇,这颗绿色的宝石,定会更加熠熠生辉。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