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傩戏之乡池州和池州傩戏最新 *** 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傩戏之乡池州以及池州傩戏最新 *** 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池州傩戏的主要道具
1、傩 *** 是池州傩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俗称脸子、傩神、菩萨等。多用柳木、枫扬精雕细刻、油漆彩绘而成。形状为外突内凹,眼珠与眼角缕空,便于演员张望,戴时头上均扎一块红头巾作为装饰, *** 造型丰富多彩,乡,有各种颜色,因人物身份 *** 格不同,造型也形象夸张、穷工极巧:或青面猜牙恐怖凶悍、或神气逼人刚 *** 烈、或细眉窄眼奸邪狡诈、或温良恭谦淳朴忠厚。经过傩仪祭祀后,乡民们认为这些脸子已附着灵 *** 、具有神格,所有的天上、人间、艺术之神都降附在这些脸子上,成为傩神,不可亵读。
2、池州傩 *** ,因地域、家族不同,其数量质料、尺寸色彩、功能佩戴也不尽相同。 *** 数目也有差异,1 3枚称十三太保、1 8枚称十八学土,尚有按天罡地煞排例,有二十四地煞、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等。 *** 有全脸和半脸,分通用与专用两种。全脸冠长43厘米、脸长33厘米、宽26厘米,戴在脸上与五官基本吻合:半脸略小,长37厘米,宽23厘米,戴在额上,只遮住上脸部,露出嘴,以便演唱。通用脸子多为正面人物,如刘文龙、孟姜女、萧氏女:专用脸子多为特殊身份的角色所用,,脸谱极有个 *** 特征,如二郎神、关羽、包拯、钟馗、尉迟恭等。现存刘街乡姚姓 *** 有皇帝、招魂使者、狄将军、张妃等,刘街乡茶溪汪 *** 有土地、刘文龙、关公、老和尚、伞童等,这些 *** 是明清朝所遗留下来的,极为珍贵。还有现代民间艺术雕刻的 *** ,如千里眼、顺风耳、张龙、赵虎等。
3、池州傩 *** 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 *** 意识和民俗、雕、绘画等内容,是汉族民间艺术的精华,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地域风情、民俗工艺的文物。傩 *** 从汉族民间工艺品演变为傩神,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群众祈神保佑、驱 *** 逐疫、灾纳福的美好愿望。目前,池州傩戏的传承人有杜国斌、姚官保、章洪恩、江发根、姚秉琦、刘本荣等。他们为池州傩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池州傩戏的发展历史
1、1949年后,被视作“封建迷信”和“旧文化”,傩事活动在池州逐渐式微,“ *** ”期间更是销声匿迹。 *** *** 后,池州傩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引起海内外学者关注。1987年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安庆地区文化局、贵池县等单位联合在池州召开了“全国首届傩戏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北京、江西等14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深入当地山村考察观看了几个村社家族的傩仪、傩舞、傩戏。这是池州傩之一次向外界展示,得到了很高评价。从此,德国、日本、韩国、 *** 、 *** 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也慕名前来实地考察研究。
2、池州傩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日益受到地方 *** 的高度重视。该市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鼓励引导乡村傩事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以挖掘整理为重点,积极采取抢救保护措施。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抢救整理出《苏秦团圆》、《张仙送子》等14个傩戏散曲影响 *** 剧目。搜集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傩艺资料,主要有零散于民间的文字资料(宗族家谱、曲谱等)、实物资料( *** 、龙亭、服装等)和口传的、非物质化资料(艺人唱腔、表演程式等)。并依托市黄梅戏剧团,成立市傩艺团,组织专业演员深入乡村学习,把散落在民间的傩戏傩舞搬上正规的大舞台。
3、如今,池州傩不仅在春节期间活跃于池州山野乡村,而且还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几年,池州傩艺频频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舞台上亮相。特别是今年元月,贵池区梅街镇10位农民组成的“吉祥傩舞团”赴沪演出,原计划只演一周,未料却大受欢迎,被邀请方再三挽留,最终历时一个月共演出了120场,观众达10万人以上,上海有媒体为此报道《池州“傩风”劲吹黄浦江》。2000年8月,应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义安城的邀请,池州傩首次走出国门,一展风采。随后,又相继赴韩国、匈牙利、德国、 *** 等海外演出。2008年11月,该市姚街村14位农民组成的傩戏艺术团,携带《舞伞》、《打赤鸟》等6个节目,应邀参加法国第十二届意象艺术节,在巴黎ZingaRo大剧院表演了原生态的傩戏傩舞,演出4场后,又应邀加演一个 *** 专场,5场演出场场爆满。
4、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 *** 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份,中 *** 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池州市贵池区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5、毋庸置疑,池州乡傩恢复30多年来,亮点频闪,日益光彩夺目。然而,透过其“热闹”的背后,令人却有着薪火相传的担忧。池州市民间傩戏专家檀建新就此作过深入的调查,他认为从目前现状来看,存有三大隐忧:一是有傩事活动的自然村在萎缩,2000年前后有40多个,而近年来只有30个;二是演艺班子青黄不接。在许多傩戏班社中,主要演员多为年迈体弱者,大的有80多岁,小的也有60多岁,中年骨干演员不足30%。一旦老艺人因生病等原因不能表演,整个演出就面临瘫痪状态;三是傩艺质量下降,随着一批老艺人相继去世,他们拥有的一些绝活如“高腔”、“舞 *** ”等难以得到真传。一些相关人士也指出,现在,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他们无暇用心学习傩艺,而主要靠“口传心授”这种脆弱传承方式的池州傩,确实存在着后继乏人的担忧。
6、如何保护和传承好池州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就此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他们认为,首先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 要把傩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列入当地重要的发展规划,做到有法规保护、有政策支持、有机构管理、有人员办事、有经费保障;其次,重视和加强傩艺队伍建设,除了选择好各级“非遗”传承人外,应采取鼓励政策,建起年轻一代的傩艺骨干力量;第三,创建保护区,将刘街、梅街、茅坦、墩上、里山等重点乡村划定为傩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一系列积极扶持办法,确保这些地方傩事表演不中断、场所不毁坏、队伍不流失、技艺不失传;第四,适应时代需求,打造傩文化产业,尤其要根据池州是旅游地区的特点,要把傩文化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旅游“嫁接”,让池州傩既能走向市场、扩大社会影响,也能走出一条自我保护、有效传承的新路。
7、古风悠悠,池州傩以其古朴丰厚的魅力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精心呵护,使这远古的声音世代相传,永不消失。
三、傩戏之乡在哪里 池州傩戏之乡公园游记
1、池州傩戏之乡公园是一处充满了吴楚文化风韵的景点,这里是傩戏之乡,人们崇山巫术,这也是几 *** 前古人的 *** ,现在的公园内部构造绝对唯美唯幻,下面给大家分享傩戏之乡游记。
2、“楚人信巫 *** ,以歌舞事神。”池州属吴楚之地,傩戏盛行,旧有“无傩不成村”之说,即俗称“傩窝子”。
3、以前曾读过余秋雨关于傩戏的散文,对傩戏有了一些浮浅的了解。
4、此次借去池州讲学之际,特地抽空去“傩戏之乡”公园观赏了一系列傩戏雕塑和石。
5、在空无一人的“傩窝”现场,我真正感觉到皖南的山人似在向我搭建一种傩文化由古老到今天的历史逻辑。在这个秋蒲河岸的一角,他们或手舞足蹈,或口念嘴吟,我便随他们的动作、唱词,或苦而苦,或甜而甜,在他们淋漓尽致的 *** 中, *** 着他们的甜酸苦辣,体验着他们的爱恨情仇,领悟着他们的惨然怆然……
6、例如有一出是《判官提小 *** 》,作品对民间世俗中行善图现报,做恶存侥幸的心理,作了艺术的讥讽。这让我觉得故事在担当道德法庭的职责,以道德的名义来审判人 *** 的卑劣,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悟出善恶的哲理。
7、还有一出唱的是村民企求上天驱旱降雨的故事,结果天神居然“雨露滋润禾苗壮”。
8、看着故事里的人们或倩笑呐喊,或悲痛欣悦,连同他们脸上的脂粉与 *** ,都凝结在这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形象中,却无一点点的顾影自怜和矫揉造作——只是引导观赏者去品味我们民族曾经的苦涩与向往,从而验证我们今天文明达到现有高度的归属感。
9、我在这傩戏”窝里巡睃了一圈又一圈,深深地感动着里面许多动人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与我身后一个名为“毓秀门”小区紧密相连,但故事里的人却又似乎躲避着当代熙来攘往的人群,只与身边的鸟语花香相谐而隐居。
10、他们似乎只对我这个呆傻者有种神圣的呼唤和引诱,让孤单的我将身心沉浸在他们的说笑唱哭中。
文章分享结束,傩戏之乡池州和池州傩戏最新 *** 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