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之乡典故多?中国成语典故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豆腐之乡典故多和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豆腐之乡典故多以及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豆腐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2. 淮南王发明豆腐的典故
  3. “关公穷,关公富,关羽不吃水豆腐”,这句话到底有何典故

一、豆腐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1、豆腐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饮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国豆腐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其丰厚的精神内涵:勤劳、诚信、包容、创新、智慧、清白、朴素等。对于中国豆腐,可以说它既是高端的,又是大众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 *** 的,又是包容的。非常值得我们中国人去传颂、传承、传播、传扬。

3、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有其宝贵的精神内涵,章丘龙山水豆腐 *** 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生产工艺。4000多年来,龙山水豆腐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不断地传承,蕴 *** 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4、首先,豆腐的发明是古人的智慧、创新的结果。豆腐的发明,是我国先人对世界食品的一大贡献,被称为“20世纪全世界之大工艺”。

5、古人能把一颗大豆 *** 中的蛋白质用水研磨的 *** 提取出来,然后加入天然的石膏或盐卤,变成豆腐。而龙山水豆腐,不用膏,不用卤,就用龙山当地的天然开水点浆——漤水点浆,故又称为漤水豆腐。这个过程既包含有物理过程,又有化学变化,即便是放到现在的食品加工业,也可谓是创举。

6、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自此法发明以后,有关豆腐的 *** 技术、设备、产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7、仅从 *** 工艺和产品方面,中国豆腐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八大系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主要有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丝;四为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可以说:“豆腐之法,代代匠人创新不止。”

8、其次,是渗透、融合的包容精神。

9、豆腐是一款既能作为主菜又可作为配菜,能够和任何菜肴搭配,却不改变其它菜肴风味,与任何食材搭配都不会喧宾夺主, *** 其主味,同时也能保留自己的本味。

10、在四川东部,有“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其它体现豆腐包容特色的名菜名食有,湖北“荷包豆腐”、杭州“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干丝”、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糟大肠”等。吉林盛行的“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香味浓;还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润肠,雪蛤清头明目,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菜味甘甜爽口。此外, *** 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梅云汤”,广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味螺豆腐”。

11、我国制豆腐的技术从唐 *** 始外传,首先传到的国家是日本,接着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以当地特色的天然海产品结合,做出各种各样的豆腐料理; *** 人根据本地资源, *** 了风味各异的豆腐汤;印尼人普遍爱吃“酱拌炸豆腐”; *** 人 *** 人则创制了颇具东南亚风格的“酱拌蛋花豆腐”、“什锦盘”。新加坡与 *** 风行的“肉骨茶”,其实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种。

12、印度尼西亚人对豆腐情有所钟,显然是受中国侨民的影响。西爪哇一座名叫苏木当的小镇,当地的印度尼西亚人,大部分人以卖炸豆腐为生,而苏木当炸豆腐更成了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品牌食品,他们将炸得外焦里嫩的豆腐浇上椰子汁沿街兜售,让人吃得津津有味。在美国,商人们则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诸如豆腐色拉、豆腐汉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鸭、豆腐结婚蛋糕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13、豆腐传播到各个地方,都可与其他食品搭配,总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可以说“甘而不哝,酸而不爽,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比如,搭配鱼肉,得其鲜美;搭配果蔬,得其清爽。豆腐所蕴含的渗透、融合的包容精神,折射出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

14、第三,是清白为人精神。“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寓意清白、朴素大方,可谓清正、廉明。

15、豆腐寓意清廉,早有先贤。明代儒学 *** 刘宗周“日给不过四分,每日买菜腐一二十文”,虽官至兵部尚书,每日就吃着这样简陋的餐食。刘宗周为人清廉正直, *** 守甚严,仅以豆腐白菜裹腹,得了“刘豆腐”的称号。清初文学家尤侗认为,平日能过青菜豆腐这样清心寡欲生活的人,才能有崇高的德 *** ,因而他借豆腐来鼓励儒士要立戒修身。他在《豆腐戒》中为儒士立下大戒三、小戒五,总名为“豆腐戒”。清代诗人胡济苍一首广为流传的《豆腐》诗,道出了以豆腐修身的缘由:“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是贫人。”

二、淮南王发明豆腐的典故

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在十六岁的时候承袭 *** 的封号为淮南王。

2、刘安为人好道,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因此不惜重金,广泛招请 *** 方术之士炼丹修身。一天有八公登门求见,门吏见是八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轻视他们不会什么长生不老之术,不予通报。八公见此哈哈大笑,遂变化成八个角髻青丝,面如桃花的少年。

3、门吏一见大惊,急忙禀告淮南王。刘安一听,顾不上穿鞋,赤脚相迎。八位又变回老者。恭请入内上坐后,刘安拜问他们姓名。

4、原来是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寿千龄、叶万椿、鸣九皋、修三田、岑一峰八人。八公一一介绍了自己的本领:画地为河、撮土成山、摆布蛟龙、驱使 *** 神、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等。

5、刘安看罢大喜,立刻拜八公为师,一同在都城北门外的山中苦心 *** 长生不老仙丹,也就是今天的八公山。

6、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

7、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

8、八公中的修三田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刘安连呼“离奇、离奇”。

9、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离奇”的谐音。

10、后来,仙丹炼成,刘安依八公所言,登山大祭,埋金地中,白日 *** ,有的鸡犬舔食了炼丹炉中剩余的丹 *** ,也都跟着 *** 而去,流传下来了“一人得道,鸡犬 *** ”的神话;也留下了恩惠后人的八公山豆腐。

三、“关公穷,关公富,关羽不吃水豆腐”,这句话到底有何典故

1、在湖北襄阳一带从前流传着这样的莲花落:关公曾把豆腐卖,反倒讨厌这碗菜。关公穷,关公富,关公不吃水豆腐。

2、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跟关羽的出道以前的人生经历有关系。曾经的关羽为谋生不得已靠卖豆腐为生,结果因为卖豆腐跟人发生了一些纠葛,然后关羽也深深地反省了一下自己,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做一些顶天立地的事情。于是为了警醒自己,关羽从此也远离豆腐。

3、话说当年的关羽在家乡因为杀了一个仗势欺人的当地一霸,不得不逃离家乡,到外地求生。那时候的关羽也没什么其他技能,只能靠卖点豆腐来存点生活费用。结果有一次在关羽出摊儿的时候,有个卖糖的人觉得关羽抢了自己的生意,就污蔑关羽豆腐造假,里面的水分太多,算不上是货真价实。

4、较真的关羽和这个卖糖人纠缠了许久,就为了证明自己的豆腐也不是全然早就,这就是水豆腐。但是最后关羽也因为口才不好而输给了卖糖人,可是这时候的关羽也开始反省自己:想我关羽一身本领,难道以后就要在市井之中靠这样跟别人扯皮卖豆腐为生么?这可不是我关羽的人生之路呀!于是远离水豆腐,连豆腐菜也不吃了。后来跟随刘邦建功立业,成了一代名将。

豆腐之乡典故多?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第1张图片-

5、虽然这个这个故事可能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是也折射出了老百姓对于关羽的崇拜:只有像关羽这样有决心有毅力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呀!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典故 中国 成语 腐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