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都之乡 羌族故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其实羌都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羌族故里,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羌都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羌族人有什么习俗
  2. 古羌的甲骨文

一、羌族人有什么习俗

1、羌族的禁忌有:妇女分娩时在门 *** 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2、日常食俗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3、因吃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 *** 兽肉。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 *** 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4、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5、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点,常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铁三足,做饭时将铁锅放在上面加热,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铁三足还要在上面镶制银饰。

羌都之乡 羌族故里-第1张图片-

6、节日、礼祭食俗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7、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进行各项节日活动。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8、羌族结婚 *** 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9、典型食品羌族特别讲究 *** 膳,较为典型的 *** 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加杜仲1—2两清炖。以上三种都能补肾。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 *** 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

二、古羌的甲骨文

1、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 *** 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频繁地提到“羌”这个字,意为奴隶。《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 *** ,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 、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而是对许多不同民族的统称。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2、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 *** 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国语·晋语》:“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集团的部落众多。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大部分与黄帝部落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今汉族的先民)。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等。

3、汉代,四川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国,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乐山一带,国都在宝兴县灵关镇。西汉时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259990户,1001802人。西汉时羌人在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居住,人口多达1200多万,占全国人口1/4(当时全国人口为5995万)。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氐羌人建立了成(成汉)、前秦、夏、后凉、后赵等国家,但都只是昙花一现,生命力不强,影响不大。

4、公元881年(唐代末期), *** 项羌人拓跋思恭在夏州(今内蒙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夏州 *** ,辖夏、绥、银、宥四州。夏国是以陕、甘、宁、青一带的 *** 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建的国家。 *** 项羌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八族,以拓跋氏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后因受吐蕃不断的侵犯和 *** 扰,向唐朝 *** 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

5、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公元1032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青天子),立国号为“大夏”(因在宋之西,宋称“西夏”),纪年为夏景宗显道元年。西夏疆域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总共统辖32州,国都在兴庆府(今银川市)。公元1226年,蒙古人铁木真率兵亲自伐夏。次年,蒙古军猛烈攻占,尽破大夏国城邑,人民伤亡惨重。为避免人民更大的伤亡和损失,第二十一世末帝夏见屈降。蒙古诸将尊铁木真遗命,将夏见杀之,并毁西夏王陵。至此,西夏国立国346年,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

6、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 *** )称王。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 *** 、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 *** (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关于羌都之乡,羌族故里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羌族 故里 都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