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博士之乡?浙江博士引进政策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很多朋友对于诸暨博士之乡和浙江博士引进政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儒林外史虞博士人物形象分析
  2. 诸暨到历史
  3. 算博士人物介绍

一、儒林外史虞博士人物形象分析

1、《儒林外史》虞博士人物形象:虞博士善待他人,与世无争,谆谆教导,博爱乡邻,他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哲儒。

2、虞搏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国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虞搏士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虞博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搏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搏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 *** 罪的监生,虞搏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

3、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 *** 。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不久,母亲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

4、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礼部议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由此,王冕预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时避居会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东兖州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学堂,夏总甲推荐周进来教馆。周进为一老童生,先后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惠的白眼,感到无限屈辱。一年后又失却馆地,更是满腹怨嗟。随姊丈金有余去省城为商人记帐时去贡院游览,见到号板,怨愤至极,一头攮去,不省人事。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先后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御史,点了广东学道。他在主试南海、番禺两县童生时,识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5、不久,范进又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范母也因喜极而亡。在乡绅张静斋劝说之下,范进乃与他去房师、高要知县汤奉处打秋风。二人正在候见汤知县时,当地乡绅贡生严大位又前来识。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不料汤知县居然准了状,严贡生不得不避走省城。县里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监生严大育。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虞生王德、王仁来了结乃兄官司。不久,严监生妻王氏病重,又花了大量银子打点两位舅爷才将妾赵氏扶正,接着王氏病故。婚丧两事一共花了四五千两银子,严监生十分肉痛,气恼交加,宿疾发作,以致一 *** 。此后,赵姨娘唯一的儿子又夭折,严贡生乃乘机谋夺乃弟家产,大兴讼事。

6、此时,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 *** 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范进赴任之日,周进乃以当年在薛家集教馆时的 *** 荀玫相托。荀玫与王惠同榜中了进士。不料荀玫母死,正值考选科、道,王惠劝他谋求夺情,被驳回后返乡守制。王惠赴南昌知府任,与前任太守佑之子景玉办理交接。后又升任南赣道,正遇宁王谋反,王惠降顺。宁王被擒,王惠匆匆逃走至浙江乌镇时,遇到蘧景玉之子蘧公孙。公孙赠他二百两银子,他则将只枕箱交于公孙。公孙从枕箱中发现一本《高青邱集诗话》,乃以自己“补辑”名义刻印出来,从此被人视为少年名士,湖湖州娄琫、娄瓒宴请鲁编修,鲁编修在席上见到蘧公孙,乃将女儿许与公孙。

7、不久,鲁编修与蘧佑先后病故,公孙做名士之心也有所收敛,结识了在文海楼选文的马纯上。此时,家人宦成拐带丫头双红出逃,被捉回后,在差人唆使下,以“钦犯”王惠的枕箱为要挟,扬言要首告蘧公孙,幸得马纯上用全部束修赎回枕箱,方才了结此案;马纯上则离开嘉兴去杭州书坊文瀚楼。马纯上游西湖,接济了拆字少年匡超人。匡超人返乡后又得知县李本瑛的识拔,入学成了秀才。不料,李本瑛被诬告,匡超人在潘保正指引下,前往杭州投靠他的房分兄弟潘三。从此,匡超人又结识了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支剑峰、浦墨卿,簇拥着胡三公子游西湖、做诗会,潘三则劝说他不必相与这些人,并且指使他假造文书,替人 *** 。

8、因此,匡 *** 积攒了不少银两,娶了差人郑老爹之女为妻。李本英瑛案情昭雪后升任给事中,派人来寻他,此时潘三已被拿。匡超人得到李本英书信,就将妻子送往乐清乡下,只身前往京城。在原配郑氏病死,正遂他的心愿。取定了结又乘船北上,在船上遇到冯琢庵、牛布衣。船到,冯、匡二人换船北上,牛布衣却搭江船到了芜湖,寄寓在甘露庵中,不料却患 *** ,老和尚为他经营后事。住在附近的少年牛浦郎,一日晚间来庵中借着灯光读书,老和尚准备将牛布衣诗稿给他看,他却等不及,先行偷了出来。不久老和尚入京,他索 *** 假冒牛布衣招摇行骗,新补知县董瑛慕名来拜,匆匆一叙而别。

9、从此,牛浦郎学得一身势利,与岳家卜氏兄弟相处不谐,乃去安东县投靠董瑛。路上遇着牛玉圃,两人认作祖孙。牛玉圃带着他去盐商万雪斋家。牛浦郎因跌入水塘,受到牛玉圃的冷遇,正好他从子午宫道士处听到万雪斋的出身,就故意诱使牛玉圃当众说了出来,因而被万雪斋辞遇。牛玉圃方知上当,将牛浦郎痛打一顿,丢在河岸上。牛浦郎得到过路的黄客人搭救,同去安东,又被黄客人招赘为婿。董瑛此时即将升任,乃向接任的向鼎交代,请他关照牛浦郎。不料真牛布衣妻子寻夫而来,告到县里。

10、向知县因断了这一无头官司,被人向按察司参处,却被按察司门下戏子鲍文卿怜才解救。不久,鲍文卿又回南京重 *** 旧业,向知县升任安庆府,路过南京,近文卿,邀其父子来衙门相会,赠送其银两,又为其子廷玺娶妻。不久,向鼎升任福建汀漳道,文卿则返回南京,病重而死,廷玺不得 *** 欢心,去苏州寻兄,而乃兄又亡故;再去,投靠季苇萧,从此结识了一班名士如辛东之、金寓刘、来霞士等;回到南京后又投靠到杜慎卿门下。杜慎卿邀了南京城里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戏子,高会莫愁湖。事后,鲍廷玺向他求助,杜慎卿却介绍他去天长自己的族弟少卿处。

11、杜少卿为人豪爽,极重孝道,又不会理家,家人王胡子伙同张铁臂等人讹骗其财产,鲍廷玺也趁机索讨一百多两银子而去。不久,少卿卿家产将尽,听从老管家娄焕文的劝告,移家南京,得识各地齐集南京的名士。少卿与娘子同游清凉山,自在地生活。未曾料到巡抚大人将他荐举博学鸿词科,他不得不去安庆致谢并面辞,李大人不允所请。归来后,李大人又遣人来催促,少卿乃装病辞去。此时,迟衡山正倡议修祭泰伯祠,杜少卿、庄绍光等人极表赞同,共襄盛举,并推定南京国子监博士虞育德任主祭。经过多时准备,选定四月初一举行祭祠大典,四处齐集南京的名士、选家都参与盛会,南京的民众也挨挤着来看。

12、祭祠以后,与会的人又都星散,此时寻父二十年的的郭孝子又来南京,以杜少为首的南京名士并不因他是王惠之子而冷落他,赞扬其孝行,赞助其银两,帮他前往陕、川寻父。到了成都府外的庵里,王惠却坚决不认其子。不久,王惠病死。郭孝子背着骨骸返乡。途中遇到萧云仙,劝说他去效力,乃父也要云仙去平少保处投军。在平少保帐下,云仙率兵收复青枫城后,筑城垣、修水利、垦田地、兴学堂。后去应天府任江淮卫守备,因此结识了虞育德等南京的大名士。过江时,他在码头又邂近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沈大年正送其女琼枝去宋为富家完婚。岂知宋为富乃以讨妾对待,琼枝乃只身逃往南京,写扇作诗,为人刺绣谋生。江都县差人前来缉拿时,她正向杜少卿娘子诉说自己遭遇,她终被押入江都。

13、在船上,有一汉子也去。那汉子刚到家,汤镇台的侄子汤六老爷就来厮混,又 *** 汤镇台两个儿子汤由、汤实到 *** 来吃酒。汤由、汤实乡试落第后去 *** 任所镇远府,正值苗民作乱,汤奏平了乱,却被降 *** 调用。父子三人一齐回到家乡。汤镇台请余特教导其子,余特不就,而去无为州秋风。不料私和人命事发,因关文中误写“贡生余持”,乃为其弟余持蒙混,胡涂了结官司。余特又去南京,得与杜少卿等时贤聚首,但不久虞育德远赴浙江,余特又回到五河,被虞华轩请去教育儿子,旋又被选为徽州府学训导。老秀才王蕴来拜老师,余特很看重他。王蕴曾鼓励三女儿殉夫,后又觉伤心,乃去游南京。在南京由邓质夫陪着去泰伯祠凭吊,但未见到南京一班名人。

14、不久,武书回到南京,正欲去回拜邓质夫,却被高翰林请去作客。客人是万中书,但却是冒充的中书。东窗事发,幸得凤四老爹相助,秦中书出了银子,才捐了一个真中书。风四老爹送万中书回浙江,顺便向杭州朋友陈正公讨回欠馈做回南京的盘,但陈正公则被毛子骗去了银两,风四老爹出面为他讨回银两就返回南京,去回秦中书的话。秦中书却与陈四老爷在 *** 聘娘处 *** 混。不久,秦中书进京补缺,陈四老爷又往福建寻表兄徐九公子去了。聘娘被虔婆所逼,剃度为尼。陈和甫的儿子也做了和尚,却与同是测字的丁诗争闹不休。此时,在南京市井中倒出现了几个奇人:写字的季遐年、卖纸火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凭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与前此出现的名士并不相同。

二、诸暨到历史

老乡?诸暨之境,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

至春秋时,越国先后建都于境内埠中、大部、色乘等地。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曾以境内勾乘山为休养生息、图谋复国之所。

秦 *** 二十五年(前222),以越地置会稽郡,设诸暨县。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

新始建国年间,更名疏虏。东汉建武初,复原名。

东汉兴平二年(195),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

南朝复属会稽郡。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

九年(5 *** ),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大业中,仍属会稽郡。

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高宗仪凤二年(677),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

武后垂拱二年(686),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光启三年(887),诸暨改称暨阳。

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吴越王天宝三年(910),复名诸暨。

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属绍兴府。

孝宗乾道八年(1172),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淳熙元年(1174),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

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为诸暨州。

至正十九年(1359),改名诸全州。二十六年,降州为县,仍复旧名。

明、清时,均属绍兴府。 *** 元年(1912)废府,直属浙江省。

*** 3年省下设道,诸暨属会稽道。16年废道,直属浙江省。

*** 24年9月至37年4月,属浙江省第三行政 *** 区;37年4月至38年,属浙江省第二行政 *** 区。 1949年5月6日诸暨解放,至6月22日,诸暨属***萧绍诸杭临时 *** 会管辖。

6月13日~11月16日,归第十专署管辖。其后,诸暨属绍兴专区。

1952年1月,绍兴专区撤销,直属浙江省。1953年2月,划归金华专区。

1957年9月,划归宁波专区。19 *** 年9月,复属绍兴专区。

1968年5月,属绍兴地区。1983年7月起,属绍兴市。

*** 9月,经 *** 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由绍兴市代管。

诸暨位於浙江东部偏北,为绍兴市下辖县级市,曾称暨阳县。为越国古都,是西施的故乡,县治所在城关镇有西施殿、古城门等古迹。同时因盛产珍珠,号称「珍珠之乡,西施故里」。市人民***驻暨阳街道红旗路26号。

地理上位於长江三角洲南翼、浙东会稽山西麓、钱塘江流域中段,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浣江•五泄风景区。

下辖3个街道、23个镇、2个乡,16个社区、22个居民区、1301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暨阳街道、陶朱街道、浣东街道。

镇:次坞镇、店口镇、阮市镇、直埠镇、江藻镇、山下湖镇、枫桥镇、大唐镇、赵家镇、马剑镇、草塔镇、牌头镇、同山镇、安华镇、街亭镇、璜山镇、里浦镇、东白湖镇、岭北镇、陈宅镇、王家井镇、应店街镇、五泄镇

诸暨之境,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

至春秋时,越国先后建都于境内埠中、大部、色乘等地。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曾以境内勾乘山为休养生息、图谋复国之所。

秦 *** 二十五年(前222),以越地置会稽郡,设诸暨县。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

新始建国年间,更名疏虏。东汉建武初,复原名。

东汉兴平二年(195),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

南朝复属会稽郡。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

九年(5 *** ),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大业中,仍属会稽郡。

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高宗仪凤二年(677),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

武后垂拱二年(686),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光启三年(887),诸暨改称暨阳。

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吴越王天宝三年(910),复名诸暨。

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属绍兴府。

孝宗乾道八年(1172),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淳熙元年(1174),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

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为诸暨州。

至正十九年(1359),改名诸全州。二十六年,降州为县,仍复旧名。

明、清时,均属绍兴府。 *** 元年(1912)废府,直属浙江省。

*** 3年省下设道,诸暨属会稽道。16年废道,直属浙江省。

*** 24年9月至37年4月,属浙江省第三行政 *** 区;37年4月至38年,属浙江省第二行政 *** 区。 1949年5月6日诸暨解放,至6月22日,诸暨属***萧绍诸杭临时 *** 会管辖。

6月13日~11月16日,归第十专署管辖。其后,诸暨属绍兴专区。

1952年1月,绍兴专区撤销,直属浙江省。1953年2月,划归金华专区。

1957年9月,划归宁波专区。19 *** 年9月,复属绍兴专区。

1968年5月,属绍兴地区。1983年7月起,属绍兴市。

*** 9月,经 *** 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由绍兴市代管。

就叫诸暨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

至春秋时,越国先后建都于境内埠中、大部、色乘等地。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曾以境内勾乘山为休养生息、图谋复国之所。

诸暨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历史悠久,早在 *** 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 ***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属会稽郡,历代未废,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县(市)之一,是中国于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 *** 时期,境内的次坞、东白湖、陈宅、璜山和浣东等地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越王曾先后在境内的埤中、大部、勾乘等地建都,诸暨是於越文化的发祥地。诸暨文化昌盛,人杰地灵。

历史上有为国献身的绝代佳人西施,有王冕、陈洪绶、杨维桢等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近代更有不少志士仁人,涌现出俞秀松、张秋人、宣侠父等***早期 *** 家;当代有赵忠尧、金善宝、毛汉礼等著名科学家。

诸暨博士之乡?浙江博士引进政策-第1张图片-

就叫诸暨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至春秋时,越国先后建都于境内埠中、大部、色乘等地。吴越之争中,越王勾践曾以境内勾乘山为休养生息、图谋复国之所。

诸暨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历史悠久,早在 *** 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 ***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属会稽郡,历代未废,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县(市)之一,是中国于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 *** 时期,境内的次坞、东白湖、陈宅、璜山和浣东等地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越王曾先后在境内的埤中、大部、勾乘等地建都,诸暨是於越文化的发祥地。诸暨文化昌盛,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为国献身的绝代佳人西施,有王冕、陈洪绶、杨维桢等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近代更有不少志士仁人,涌现出俞秀松、张秋人、宣侠父等***早期 *** 家;当代有赵忠尧、金善宝、毛汉礼等著名科学家。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 *** 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 *** 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姜渐,字羽仪,元、明间诸暨人。 *** 淡泊,气度不凡。师从杨维祯,游学各地,识学俱增。

杨维祯轻不许人,但夸姜渐说:“异日当为吾门立赤帜也。”元至正末年,以兵变侨居吴(苏州),与学士名流饶介、高启、杨基、陈汝秩、宋忠、陈妆言等时常切磋诗文,唱和酬答,并尊为领袖。曾出任淮南行中书左右司都事,不久罢职归。明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编纂礼乐史书,与上虞谢肃等应征修纂,拜太常博士。著《修学记》。

诸暨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北邻杭州,东接绍兴,南临义乌。诸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故地、西施故里,诸暨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秦 *** 二十五年,设诸暨县,属会稽郡。诸暨是於越文化的发祥地。昔有钱塘名区之繁盛。中国百强县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

诸暨市在2013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排名第2位。福布斯中国 *** 更佳商业城市,是中国 *** 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24个镇乡,常住人口在115万左右,是浙江省城乡体系规划和新型城市化“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环杭州湾城市群大城市培育对象。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1.3%。 2014年,生产总值980.48亿元,财政总收入109.54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十强,境内山川秀丽,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风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诸暨,为越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夏朝中期,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属越。(史传: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诸侯,驻跸于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为“诸暨”,意即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

春秋时属越国,越王允常曾先后在境内埤中、大部、勾乘建都,子勾践 *** 会稽(今绍兴)。故诸暨为越国古都早于绍兴,诸暨为都时,绍兴为诸暨属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会稽郡置诸暨县,历代未废。据《元和郡县志》:“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西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新莽时期,改名为疏虏。

东汉建武初,复原名。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分部分地入丰安、汉宁二县。

三国吴时,改汉宁为吴宁。西晋属会稽郡。

东晋属会稽国。南朝复属会稽郡。

隋文帝开皇中,属吴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 *** ),吴宁县废,原诸暨地复归诸暨。

隋大业,仍属会稽郡。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

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诸暨改称暨阳。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

吴越王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复名诸暨。宋初,属两浙东路越州。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属绍兴府。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分东北10乡置义安县,治今枫桥。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废义安,其地复入诸暨。元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绍兴路。

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诸暨州。1949年5月6日诸暨解放,至6月22日,诸暨属***萧绍诸杭临时 *** 会管辖。

6月归第十专署管辖。其后,诸暨属绍兴专区。

1952年1月,绍兴专区撤销,直属浙江省。1957年9月,划归宁波专区(驻地余姚)。

19 *** 年9月,复属绍兴专区(驻地越城)。1968年5月,属绍兴地区。

1983年7月起,属绍兴市。 *** 9月,经 *** 批准,撤销诸暨县,设立诸暨市,由绍兴市代管。

从 *** 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

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 *** 0年建城史。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

秦 *** 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县,治吴(今苏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26县,在今浙江境内有18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

隋开皇九年(5 *** )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同时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并余姚、勤、鄮入句章县,设吴州,治会稽县,辖会稽、诸暨、剡、句章4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是为越州名称之始,辖县不变。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驻跸越州,于翌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

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 元年(1912)2月,废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兴府辖县直属浙江省。

24年,设绍兴行政 *** 区,辖绍兴、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萧山7县,专员公署驻绍兴县。25年,改绍兴为第三行政 *** 区,辖县不变。

37年,改名为第二行政 *** 区,辖14县(改萧山为省直属,增辖鄞县、慈溪、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四明8县),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

6月设浙江省第十专区,辖绍兴市和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会稽7县。10月改为绍兴专区。

1952年1月撤销绍兴专区,所辖市、县分划省***直属和宁波、金华专区。19 *** 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5县。

1968年5月改名为绍兴地区,并成立绍兴地区 *** *** 会。1978年9月改名为绍兴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7月,撤销绍兴地区,设省辖绍兴市至今,为全国68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Zhū Jì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历史悠久,早在 *** 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 ***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历代未废,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县(市)之一,是中国于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诸暨文化昌盛,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为国献身的绝代佳人西施,有王冕、陈洪绶、杨维桢等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近代更有不少志士仁人,涌现出俞秀松、张秋人、宣侠父等***早期 *** 家;当代有赵忠尧、金善宝、毛汉礼等著名科学家。

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流域中段,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贯穿全境,距上海200公里,杭州9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60公里,诸暨至温州永嘉、诸暨至绍兴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市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总人口105.59万,现辖23个镇、1个乡、3个街道,1248个行政村,38个城镇社区。

境内山川秀丽,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风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4.66亿元,同比增长14.6%,人均GDP达到3753美元。

实现财政总收入27.19亿元,同比增长20.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 *** 亿元,同比增长34.6%。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7位,比上年提升5位。诸暨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袜业之乡”、“中国香榧之乡”、“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中国名品衬衫之乡”、“中 *** 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建筑之都”、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等称号。

2005年、2006年,诸暨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三、算博士人物介绍

1、算博士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戏称,因其善于以数字为对而得名。骆宾王(约627—约684李秉乘对谷照月有意思)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 *** *** 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 *** 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 *** 起兵 *** 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2、主要成就:《讨武氏檄》,《帝京篇》

3、 *** 作品:《咏鹅》,《在狱咏蝉》

4、骆宾王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他的精工整炼,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笔力雄健。名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诗歌,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绝唱”。他对革新初唐的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骆宾王写诗时,特别喜欢在对仗中使用数字对,比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小堂绮帐三千万,大道 *** 十二重」、「且论二八千金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等,因此人们给他一个雅号叫做「算博士」

6、(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

7、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8、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9、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

10、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登剑阁。

11、阁道__起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12、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13、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

14、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

15、沧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

16、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烟波。

17、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

18、重义轻生怀一顾,东伐西征凡几度。

19、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20、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21、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 *** 。

22、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23、绛节朱旗分白羽,丹心 *** 酬明主。

24、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25、行路难,几千端,无复归云凭短翰,

26、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27、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28、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29、桂殿_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30、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31、复道斜通_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32、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33、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 *** 十二重。

34、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35、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36、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37、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38、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_红尘度。

39、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40、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41、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42、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

43、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44、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45、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46、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

47、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

48、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

49、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50、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

51、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52、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53、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54、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55、红颜宿昔白头新,脱粟布衣轻故人。

56、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57、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_回。

58、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

59、五霸争驰千里马,三条竞骛七香车。

60、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

61、池中旧水如悬镜,屋里新妆不让花。

62、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回薄。

63、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见梅花落。

*** 、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疏索。

65、莫教憔悴损容仪,会得高秋云雾廓。

66、文昌隐隐皇城里,由来奕奕多才子。

67、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68、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

69、判将运命赋穷通,从来奇舛任西东。

70、不应永弃同刍狗,且复飘_类转蓬。

71、脂车秣马辞乡国,萦辔西南使邛_。

72、玉垒铜梁不易攀,地角天涯眇难测。

73、莺啭蝉吟有悲望,鸿来雁度无音息。

74、阳关积雾 *** 昏,剑阁连山千种色。

75、华阳旧地标神制,石镜蛾眉真秀丽。

76、诸葛才雄已号龙,公孙跃马轻称帝。

77、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

78、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79、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

80、不见猿声助客啼,唯闻旅思将花发。

81、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

82、故园梅柳尚馀春,来时勿使芳菲歇。

83、相将菌阁卧青溪,且用藤杯泛 *** 。

84、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

85、只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县禄。

86、百年郁郁少腾迁, *** 遥遥入镜川。

87、_江拂潮冲白日,淮海长波接远天。

88、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

*** 、涂山执玉应昌期,曲水开襟重文会。

90、仙镝流音鸣鹤岭,宝剑分辉落蛟濑。

91、未看白马对芦刍,且觉浮云似车盖。

*** 、眺听烟霞正流眄,即从王事归舻转。

93、芝田花月屡裴回,金谷佳期重 *** 。

94、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95、峰开 *** 耸疑莲,水激龙门急如箭。

96、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

97、挂冠裂冕已辞荣,南亩东皋事耕凿。

98、宾阶客院常疏散,蓬径柴扉终寂寞。

99、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

100、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

101、果乘骢马发嚣书,复道郎官禀纶诰。

102、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103、高门有阅不图封,峻笔无闻敛敷妙。

104、慎罚宁凭两造辞,严科直挂三章律。

105、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106、不应白发顿成丝,直为黄沙暗如漆。

107、忽闻驿使发关东,传道天波 *** 通。

108、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109、舜泽尧曦方有极,谗言巧佞傥无穷。

110、谁能_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111、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112、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_。

113、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

114、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

115、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116、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117、此时离别那堪道,此日空床对芳沼。

118、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

119、流风回雪傥便娟,骥子鱼文实可怜。

120、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

121、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

122、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123、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

124、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剑作平平。

125、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126、别日分明相约束,已取宜家成诫勖。

127、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

128、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

129、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懒听将雏曲。

130、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归燕并头栖。

131、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132、舞蝶临阶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

133、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

134、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 *** 。

135、平江淼淼分清浦,长路悠悠间白云。

136、也知京洛多佳丽,也知山岫遥亏蔽。

137、无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长情守期契。

138、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

139、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140、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141、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142、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

143、桃实 *** 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144、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

145、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146、 *** 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

147、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

148、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

149、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

150、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

151、个时无数并妖妍,个里无穷总可怜。

152、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

153、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

154、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155、佩中邀勒经时序,箫里寻思复几年。

156、寻思许事真情变,二人容华识少选。

157、漫道烧丹止七飞,空传化石曾三转。

158、寄语天上弄机人,寄语河边值查客,

159、乍可匆匆共百年,谁使遥遥期七夕。

160、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

161、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

162、只将羞涩当 *** ,持此相怜保终始。

163、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1 ***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将浊水况清尘。

165、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_。

166、不能京兆画蛾眉,翻向成都骋驺引。

167、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_鳞去不还。

168、连苔上砌无穷绿,修竹临坛几处斑。

169、此时空床难独守,此日别离那可久。

170、梅花如雪柳如丝,年去年来不自持。

171、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

172、春时物色无端绪,双枕孤眠谁分许。

173、分念娇莺一种啼,生憎燕子千般语。

174、朝云旭日照 *** ,迟晖丽色满皇州。

175、落花泛泛浮灵沼,垂柳长长拂御沟。

176、御沟大道多奇赏,侠客妖容递来往。

177、宝骑连花铁作钱,香轮骛水珠为网。

178、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179、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

180、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

181、千回鸟信说众诸,百过莺啼说长短。

182、长短众诸判不寻,千回百过浪关心。

183、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184、南陌西邻咸自保,还辔归期须及早。

185、为想三春狭斜路,莫辞九折邛关道。

186、假令白里似长安,须使青牛学剑端。

187、苹风入驭来应易,竹杖成龙去不难。

188、龙飙去去无消息,鸾镜朝朝减容色。

*** 、君心不记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190、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 *** 鹤未归。

191、不分淹留桑路待,只应直取桂轮飞。

1 ***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 *** 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_目,发尽上指冠”。(“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_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93、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公元679年),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194、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 *** ,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写易水送别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诸暨 浙江 引进 博士 政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