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苏稽镇 龙灯之乡,苏稽古镇 ***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苏稽古镇怎么读
苏稽古镇读作:[sū jī gǔ zhèn]。
苏稽古镇,大约形成于隋朝,始称桂花场,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传说是一姓苏名稽的隐士居于此而得名,还有“苏东坡到此稽查过”之说。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苏稽在唐时为苏稽戍,宋置苏稽镇,清有“苏稽铺”、“苏稽乡”之称。始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牛头堰和明末建成的红猫堰是境内可供自流灌溉的渠堰。山清水秀,物埠民丰,古代是佛 *** 朝拜峨眉山的起点。历史文化传说掌故盛多,素有“龙灯之乡”、“书画之乡”的美称。
苏稽镇,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地处乐山市中区西部,东与绿心街道、通江街道、棉竹镇以青衣江为界,南与水口镇、平兴镇接壤,西与峨眉山市符溪镇相连,镇人民 *** 距乐山城区8千米,总面积63.0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苏稽镇有户籍人口54257人。
苏稽镇地处乐山市中区西部,东与绿心街道、通江街道、棉竹镇以青衣江为界,南与水口镇、平兴镇接壤,西与峨眉山市符溪镇相连,镇人民 *** 距乐山城区8千米,总面积63.03平方千米。
苏稽镇大部为青衣江、峨眉河、临江冲积成的平坝,其余为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更高点位于杨坪村的寨子山,海拔503米;更低点位于蚕桑村魏河坎,海拔367米。
苏稽镇青衣江过境东部边缘,由北向南流经蚕桑、徐浩、青峨村,境内长8千米。峨眉河过境中部,自西向东南流经高山铺、刘坝、曾河坝、获坪、工农、红专、新联村,境内长12千米,临江河过境南部,自西向东流经龙滩尾、倒拐店、杨军坝村,境内河道长7千米。
二、苏稽, *** 下来的“真正的古镇”
1、古镇,可以说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地域 *** ,至从走进我们的视野以来,见证了它从鼎盛逐渐走向平淡。
2、原因无外乎永远围绕这两点“同质化”、“商业化”。这也是多数人,给古镇打上的标签。
3、那如今,还有真正古风古韵的古镇吗?
4、有,只是太少太低调。苏稽古镇就是其中一个!
5、沉浸在时光里,随岁月而斑驳,又被时代的进程所洗涤,但留下来的,是历史,是记忆,也是情怀。
6、至今保留着古镇遗风、老街老宅,还残留着 *** 古镇的余温,也是乐山最后一个 *** 的古镇。
7、致力于挖掘城市周边所有乡村古镇的编辑团队,强烈安利这个“神仙古镇”—苏稽。
8、曾经有人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这座古镇:它不以古旧之名来做噱头,却自然的延续旧生活之美,还拥有了烟火气的可爱。
9、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话:嘉州多古镇,苏稽数翘楚
10、可以想象,苏稽在 *** 之间,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惊喜,才会发出这样一句千古流传的赞美。
11、没有富丽堂皇的度假酒店,也没有装饰着高档的商业街,更没有逮着游客就推荐的当地居民。这些在国内大大小小古镇中最常见的一幕,却在苏稽寻不到半分影子。
12、形成于隋朝,峨眉河横穿而过,将苏稽一分为二,中间一座漫水石桥连接着两头的南来北往,低调从容的苏稽就这样,走过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13、从前它还不叫苏稽,古时人们称它为“桂花场”。随着朝代的更迭,行政“官衔”与名称也随之改变:唐改苏稽戍,宋置苏稽镇,清设苏稽铺、苏稽乡。
14、直到现在,它已变成拥有丰富文化历史的旅游地—苏稽古镇,虽然当地人至今还习惯叫它苏稽镇。
15、苏稽名字的由来,也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是与大文豪苏轼有关,明代嘉靖年间曾在此读书。另一种说法是有一名姓苏名稽的隐士曾栖居于此而得名。当然第二种说法,更靠谱一些。
16、相比现在的朴素低调,千百年前的苏稽,可以说“高调”到名声大噪!
17、当然,此处的“高调”来源于它不寻常的地理位置。青衣江、峨眉河的流经,故而桥梁变多,由此便承接着周边各地的商贸交通要塞。
18、自然而然,汇聚在此的商家越来越多,遇上赶集时,安静的小镇就变成沸腾的人间。
19、直到现在,苏稽依然保留着逢单赶集的习俗。这也是为什么苏稽能被叫做“真正的古镇”的原因之一。
20、每逢赶场,周边乡民便会挑着家里种的养的做的特产到苏稽。
21、来赶场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每次前来“赴约”的也都是当地的居民。熙熙攘攘的石桥上,有些小摊小贩,直接落地经营,鸡蛋、蜂蜜、板刷、灯盏……,沿石桥摆成一路,摩托车、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从桥这头骑向桥那头。
22、看上去热闹非凡的集市盛况,和古时比起,或许还不及一半。毕竟古时的苏稽有着“龙灯之乡”、“书画之乡”美称。
23、苏稽不止拥有漫长的历史,还在于千百年来,人们彼此相守着古老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以及那一座座古老的建筑。
24、如果要问对苏稽的之一印象,相信十个有九个都会说:“破旧”。
25、当然此处的“破旧”更多的是褒义词,已经很少有古镇能真正保存下成千上百年的古房与古桥,没有二次翻新,没有对它美化,还原它最原始的模样。
26、走在古镇的街道,随处可见两旁散发着年代感的木质房屋,近看便会瞧见木门上刻着“木质古建筑”字样。
27、有些百年建筑里,年迈的老人还开着买个各种生活用品的店面,心想“真浪费呀,这样一座历史建筑拿来卖锅碗瓢盆”,但仔细想想,看上去虽然那么的不搭,却似乎合情合理。
28、老街两旁的木屋陈旧得犹如老人的面容,然而人们却唯独爱着这条朴实而又真实的街道。
29、这么些年来,无数摄影爱好者,背着长枪短炮,跑得最勤的地方,就是苏稽了。
30、那些高墙、老宅、院落、码头、街道、石桥、河堤,都是有记忆,带着泛黄的色彩,刻写着岁月的沧桑。
31、苏稽古镇规模不大,唯有一条老街和一座水上古桥。
32、从新桥街到桥头,沿河左拐是杨码头,右拐是半边街;从半边街 *** 往河边,是沙嘴场。新桥街古桥对岸,上坎后正对的街道是对河场街。
33、街口两边的街道叫桂花路,一边经营翘脚牛肉,一边沿河边摆设露天茶座,按原貌保护,苏稽古镇的情调、风韵,就承续下来了。
34、在苏稽古镇,老街上除了知名的牛肉馆,剩下的便是乡民挑着的各种农贸产品和自家 *** 的美食,以及那些即将要消失的补鞋摊,竹簸箕手工艺。
35、悠悠的古镇虽处于垂暮间,虽没有出手阔绰的游客,但对于老人而言也是“乐在当下”。
36、除了古朴的风俗气息,苏稽成为人们口中的“神仙古镇”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便是美食。(接下来转变画风的编辑留着口水给你们安利)
37、有一句话说得好:“食在四川,味在乐山”,苏稽古镇自然也在这“味”上占了一席之地。
38、苏稽人做事,认真踏实,总能做到极致。譬如牛肝、牛舌、牛心、牛肚这类下水,也能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39、满大街都是老字号,这句话真不是吹牛!
40、苏稽是跷脚牛肉的发源地,不会没人不知道吧!想吃最正宗的跷脚牛肉,那真的必来苏稽。
41、据说以前码头工人生活拮据,干力气活又需要油水,所以就烫便宜一些的牛杂吃,又因为没有凳子,所以就翘脚坐在码头上吃,故名跷脚牛肉。
42、吃过两碗地道的牛肉,喝上几杯米酒,是苏稽古镇的人几辈子的习惯。那种自然的愉悦,足以让每个人酣畅淋漓。
43、很多地方的豆腐脑是歪货,这句话我想说很久了,因为真正的豆腐脑才不是一块豆腐然后加点撒子酱油醋!
44、黏糯的豆乳加上成型的豆花,脆哨、蒸肉、酥花生米、红油辣子、大头菜、葱花、芹菜一样都不能少。
45、雪白的豆花,软糯却形不散,泡在汤里,锅下小火咕嘟,锅上氤氲热气,是冬日温暖。
46、苏稽除了跷脚牛肉,最出名的就是米花糖了。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米花糖,又脆又香。
47、苏稽临河,污染少,河里面的小鱼捞起来就丢进锅里油炸,中火咕嘟咕嘟,炸的酥香脆嫩,刺巴都可以直接吃。
48、除了以上,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油炸串串等等,可以说,为了吃,也得去趟苏稽啊!
49、看到现在的苏稽,不得不感叹一句:美好的生活,源于老一辈人的执着。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只是把跷脚牛肉当做美食,但是对于苏稽古镇的老人,跷脚牛肉是他们一辈子的记忆。
50、如今,能让众人记住这座低调的古镇,跷脚牛肉功不可没。
51、可以说苏稽古镇成就了跷脚牛肉,跷脚牛肉也成为苏稽古镇的一绝。
52、这就是苏稽,最朴素古老的“古镇”。
53、了解更多小镇资讯,请关注大城小镇Living。
三、苏稽古镇读音
1、苏稽古镇读音:sū jī gǔ zhèn。
2、嘉州(乐山)多古镇,苏稽数翘楚。苏稽古镇,位于乐山与峨眉间,有峨眉河流经。据史料载,苏稽古镇大约形成于隋朝,始称“桂花场”。其后几代沿革,唐改苏稽戍,宋置苏稽镇,清设苏稽铺、苏稽乡。苏稽历史文化传说典故盛多,素有“龙灯之乡”、“书画之乡”美称。
3、据信史记载:苏稽在唐时为苏稽戍,宋置苏稽镇,清有“苏稽铺”、“苏稽乡”之称。始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牛头堰和明末建成的红猫堰是境内可供自流灌溉的渠堰。
4、苏稽,山清水秀,物埠民丰,古代曾是佛 *** 朝拜峨眉山的起点。历史文化传说掌故盛多,素有“龙灯之乡、“书画之乡”的美称。苏稽的峨眉河上连接两岸的漫水石桥是清文宗咸丰八年的古建筑。苏稽地方特产和风味小吃丰富,味道独特,驰名各地。
5、跷脚牛肉是四川乐山的汉族传统名吃,色香味美,入口顺滑,鲜美无比。其 *** 原料主要有牛肉、牛舌、牛肝、牛耳等, *** *** 是清洗干净牛肠,剁碎,牛肠碎沫放入清水,加入姜片、牛油、香料、盐、味精等调味品,炖煮半个小时,再把所需菜品放入即可。
6、跷脚牛肉非遗馆位于苏稽古镇杨码头街的一座清代四合院内,展陈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踏进非遗馆,就仿佛走进了跷脚牛肉的世界。非遗馆门口伫立着一座水牛铜雕,水牛不仅是跷脚牛肉的主食材,也是苏稽古镇的文化符号。
7、非遗馆内共设有“县桥灯火下程忙”“百年流转至味芳”“世代浓情香满堂”“传承技艺初心长”四个展示单元,从诞生背景、历史变迁、匠心技艺、传承发展等角度,全面呈现“跷脚牛肉”历史文化。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