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芦花之乡是哪里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大芦花风景区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满地芦花和我老”的出处是哪里
“满地芦花和我老”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金陵驿二首》。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 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 *** 的臣民。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 沦丧在于没有宏伟的谋划,连德祐皇帝也向异族下拜称臣,就像从天上落入泥涂。
德祐已是 *** 之君,即使 *** 啼到嘴角流血也是无家可归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人已老去,秋风吹得我心情不佳,梦中醒来,寒月照着孤寂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 *** 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⑹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
⑺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 *** 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 *** 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 *** 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 *** 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 *** 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 *** 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头两句从宋高宗当年的行宫,写到此时 *** 的现实,连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称臣了。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从德祐皇帝写到小皇帝昺,两句分写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地反映了南宋 *** 的悲惨。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两句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诗意,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国亡家破的孤寂危苦的心情。
“ *** 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最后,作者告诫自己,要为后世作出榜样。的确,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 *** 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 *** 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 *** 之恨的著名诗篇。
二、汶上芦花鸡产自哪里
汶上芦花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汶上芦花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汶上芦花鸡原产于山东省汶上县。它的特点是:体形小,成熟早,产蛋多,肉质好,味道鲜美。
该品种鸡,颈部挺立,头宽而短,稍现高昂;前驱稍窄,背长宽而平直,后驱宽而丰满;腿较长,尾羽高翘,体型呈元宝形。全身羽毛灰白相间,宽窄形成一致的斑纹,呈芦苇花状。头型多为平头,公鸡多为单冠,双冠次之。冠、脸、肉垂为鲜红色,喙、胫呈白色或 *** ,皮肤为白色,较薄。
成年公鸡体重为1、53公斤,成年母鸡体重为1、25公斤。6月龄时,公鸡活重1、3公斤,其半净膛黜1率为86、6%,全净膛1率80、7%,同龄期的母鸡活重1、1公斤,其半净膛1率为71、6%。
椐汶上县种畜场对母鸡的资料统计,该品种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41天。年产蛋量180~230枚,蛋壳以淡褐色为主,乳白色次之,不易破碎,蛋较小,平均蛋重40、56克,这时母鸡体重1、09公斤。该品种鸡寿命长,4~5年龄鸡产蛋量仍无明显下降。自然0,公母比例1:10,蛋 *** 率90%以上, *** 蛋孵化率90%左右。
汶上芦花鸡原产于汶上县境内,汶上芦花鸡地域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8′~116°40′,北纬35°31′~35°36′,南北长58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877平方公里,所辖次丘、南站等14个乡镇,次丘镇为主要生产区域。汶上芦花鸡产区年出栏芦花鸡100万只,其中,汶上县芦花鸡原种场核心群已达到10000套。
汶上芦花鸡,母体小紧凑;公鸡体驱较大,雄 *** 强。该鸡灵敏好动,捉食力强,适合农户散养,饲养管理较为粗放,每天只需补饲一些玉米、糖麸、饼粕、青绿饲料等简单混合的饲料,也可以利用荒山、荒坡、果园放牧饲养,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
三、芦花潭乡本乡简介
1、芦花潭乡是中国某地的一处乡级行政区域,辖有14个村,即青狮口、何坪、芦花、太平、杏花、兴隆岗、观音岩、新跃、高山、马王溪、向阳、玉坪、老屋棚、黄石溪。共有201个村民小组,3938户家庭,总人口达到14048人。该乡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7133亩,林地面积为138000亩。
2、芦花潭乡在2008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显示,人均收入为3486元。这一数据反映出了当时芦花潭乡居民的经济水平。
3、芦花潭乡的地理特征丰富多样,既拥有广阔的耕地和茂密的林地,同时也蕴 *** 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芦花潭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芦花潭乡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4、从地形上看,芦花潭乡的地形较为复杂,包括了山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貌。这种地理条件的多样 *** 为芦花潭乡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丰富的林地资源也为芦花潭乡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5、芦花潭乡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也反映了其社会结构的特点。3938户家庭,14048人的人口规模,显示了芦花潭乡的适度规模和人口密度。这样的规模和密度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6、综合来看,芦花潭乡作为中国的一个乡级行政区域,其在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为芦花潭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芦花潭乡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
7、芦花潭乡位于桃源县东南部,属三县交界之地,距风景名胜桃花源35华里,与安化县接壤,离湘北门户常德市45公里。
四、“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意思
1、“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词作品《金陵驿》第五六句,意思就是“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2、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3、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4、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5、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6、“满地芦花”是眼中之景,“和我老”则是诗人心中之痛。诗人满怀愁苦,所以看什么都是愁苦的,首联次句的“云”,在他看来是孤苦无依的,这里看到芦花、燕子,也无不带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感。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句子,诗人这里巧妙翻出新意:这些昔日的“堂前燕”如今究竟要往哪里飞呢?宋王朝灭亡了,它昔日的臣子,有的牺牲了,有的做贰臣了,有的归隐山林了,作者呢?要往哪里去?写到这里,作者推出自己的 *** 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7、“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诗人自知此去绝难幸免,离别故土,不但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而且誓言,即使死了化作 *** 鸟也要南归。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古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为子规,子规就是 *** 。 *** 啼声凄厉,能动旅人归思。诗人用此典故表现了他对故国无比眷恋、无比思念的深情,体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诗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此后的四年里,文天祥遇到了数不完的折难,面了他人难以拒绝的 *** ,受到过无数次的威胁,但他始终没有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 ***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堪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五、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下辖村委会包括寺院村委会、西坡村委会、丰洼村委会、查干村委会、三条沟村委会、营盘湾村委会、朵家湾村委会、东岭村委会、十字村委会、牙合村委会、九架山村委会、转化湾村委会、城背后村委会、王家湾村委会、本康岭村委会。
OK,关于芦花之乡是哪里和大芦花风景区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