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河南皮毛之乡和中国皮草之乡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蚕丝之乡在哪
在豫西南腹地,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有三潭碧水、 *** 古刹、巍巍五朵、悠悠赵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的金字招牌闻名遐迩,“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5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 *** 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是河南省确定的玉文化 *** 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外商眼中的河南更佳投资城市”;这里的新村宜居宜赏,马路平坦、碧水环绕、小楼错落有致、民居整齐划一,再加上绿树掩映下的小游园、便利的社区诊所、满溢学习氛围的新农村书屋、热热闹闹的文化大院,您不能不感受到,这是一片正在耕耘希望、正在播种希望,也正在收获希望的土地。
镇平地图镇平,古称涅阳,金正大三年(1226年)置镇平县,著名诗人元好问为首位县令。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伏牛山南麓,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辖12镇11乡409个行政村,总人口94万人。其中汉族 *** 0477人,占94.44%;蒙古族30591人,占3.4%; *** 18402人,占2.07%;满族、土家族、藏族、彝族、苗族、 *** 尔族、壮族、 *** 族、布依族、高山族、土族、纳西族、撒拉族、达斡尔族、黎族、白族、毛南族、佤族、水族、瑶族、哈尼族、侗族、僳僳族、怒族等24个少数民族512人,占0.05%。镇平是“河南省综合 *** 试点县”、和“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和“中 *** 间艺术之乡”。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 *** 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近年来,镇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南阳市县(市)区首位。
交通通信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县城距南阳机场仅26公里,312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穿南北,焦枝铁路、宁西铁路、南水北调 *** 工程和即将通车的沪陕高速、太澳高速,构筑了镇平四通八达的交通 ***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际程控 *** 、移动公司、国际互联网可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日供水20000吨的水厂,330伏和110伏变电站以年供电8480万千瓦时、供热200万吉焦的热电厂,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之用;接待设施齐全,高标准的镇平宾馆、裕隆大酒店、新 *** 大酒店、交通宾馆、时刻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
资源秉赋独特,合作领域广泛。丝绸历史悠久,烧鸡久负盛名、黄酒享誉国外。是全国更大的观赏鱼 *** ,全国更大的杜仲生产基地,全国50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境内已探明矿藏有金、银、铜、铁、锰、石墨、花岗岩、大理石、白垩石、石灰石、云母等19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5亿吨,是理想的的水泥生产原料;铜储量4000多万吨,石英石(硅石)储量8000吨,经国家科研部门验证,矿石含有56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农业特色资源丰富,烟叶、桑蚕、 *** 、蔬菜、畜牧养殖、粮棉6大商品基地初具规模。
农业区域布局特征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该县农业区域布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出发,按照不同的地域特色,以定量、 *** 的方式分解并落实到各个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经济区。并依据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产业、产品优势、区间差异,建立十二大商品基地,组建了九大产业集团,六大龙头企业,十大 *** 市场。
1、建立十二大商品生产基地:(1)粮食生产基地:以8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为主;(2)畜禽 *** ;(3)蔬菜生产基地;(4)油料生产基地;(5)棉花生产基地;(6)优质烟叶生产基地;(7)水产 *** ;(8)杜仲生产基地;(9)桑蚕生产基地;(10) *** 生产基地;(11)食用菌生产基地;(12)石材生产基地。
2、组建九大产业化集团:(1)粮油系列开发集团;(2)棉花系列开发集团;(3)畜 *** 开发集团;(4)蔬菜开发集团;(5)桑蚕系列开发集团;(6)杜仲开发集团;(7)水产养殖开发集团;(8)大理石、花岗岩开发集团;(9)食用菌开发集团。
3、组建六大龙头企业:(1)由县农牧局牵头,在候集兴建脱水蔬菜加工厂;(2)由县 *** 牵头扩建油品加工厂;(3)饲料加工厂;(4)种畜禽场;(5)杜仲加工厂;(6)罐头加工厂。
4、筹建十大 *** 市场:根据我县资县资源特点:建立二龙、彭营的食用菌 *** 市场;彭营、安子营的粮食 *** 市场;石佛寺、二龙的大理石加工市场; *** 、城郊的瓜果市场。枣园、曲屯的花生 *** 市场。
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方建设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面积达到25万亩,农业高产高效示范面积达到12万亩。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全县农机总动力累计达21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80台,小型拖拉机12000台,联合收割 *** 0台,匀播耧5000台,全年机耕面积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县有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6座,塘堰坝220座,配套机电井6500眼,有效灌溉面积57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按照县委、县 ***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大调整结构力度,确立了经济林、畜牧水产、茧丝绢纺地毯全县三大主导产业,矿产品开发、花生、食用菌、名优特稀资源利用、旅游五个区域 *** 优势产业。初步建成了地毯、绣品、蚕丝、大理石、苹果、辛夷、杜仲、山萸肉、花生、山绵羊、水产品、食用菌等商品生产基地。尤其是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和以袋料栽培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系列开发发展迅猛,预计1999年底,网箱养鱼将超过10000箱,袋料栽培香菇达到1000万袋。工业生产重点改造化工、机电、冶金、绢纺、植物叶素加工等优势行业、产业,提高蚕业、绢纱、汽车半轴、地毯、水泥、大理石、苯酐、分子筛、助剂系列、柏叶等主要产品的质量、档次和规模。目前,全县已拥有40多个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和8000多个村组、个体 *** 企业。以地毯、绣品、棕刷、植物叶类为主的八大类近200个品种的产品出口美、德、英、法、日、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乡镇企业出 *** 货额7.5亿元以上,连续六年居全省县级之冠。1998年,完成 *** 生产总值19.4亿元,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农业总产值9.1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0. ***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0元.
人文积沉丰厚,特色经济鲜明。镇平县人民素有勤劳智慧、务实重干、勇于开拓的优良传统。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总量中占居“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主导地位,在全省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造出了颇具影响的“镇平速度”和“无中生有”的镇平现象,备受省内外经济界的广泛关注。
工业基础雄厚,市场体系完备。镇平县是河南省18个综合 *** 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特色明显.玉雕、地毯、水泥、黄酒、医 *** 等名优产品特色纷呈,其中"玉神"牌玉雕、"华新"牌地毯、"航天"牌水泥、"五朵山"牌麦饭石黄酒、"依安欣"牌西 *** 制品等享誉国内外,洁霉素、柴胡喷鼻剂等产品远销欧美等地.
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地毯、玉雕、畜牧、蔬菜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全县已形成以县地毯集团公司为龙头的植桑养蚕、缫丝、地毯加工系列;以县玉神工艺品公司为龙头的玉料供应、加工、包装系列,以县畜牧养殖集成电路团公司为龙头的蔬菜种植、销售、加工系列等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企业化群体,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县域工业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工业为骨干,以集团工业和创汇工业为特色的镇平工业新体系。蝴蝶花牌系列袜、五朵山牌麦饭石黄酒、林麻油和氟哌酸胶囊等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初步形成了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传统工业为特色,以出口产品为主导的新格局。全县四级企业已发展到8万家,从业人员24万人,形成了以玉雕、丝绸、烙画、地毯、皮毛加工、冶炼、建材等为主的16个行业群体和30个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工业小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6.4亿元,增长9.9%,地方财政收入1.31亿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82元,增长5.8%;全县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由1998年的第21位跃升到2002年的第14位。
对外 *** 优势突出,发展环境适宜宽松。镇平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雕节”为主体、以“走出去”为重点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 大格局,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攸关镇平形象和知商、爱商、富商、活商的 *** 氛围在镇平愈加浓厚.镇平人民正倾力打造实力镇平、魅力镇平、活力镇平、和谐镇平!
二、河南桑坡ugg代工厂是真的吗
1.河南桑坡村位于焦作市孟州市,被誉为“中国皮毛之都”,是全球知名雪地靴品牌UGG的主要代工厂之一。
2.隆丰厂作为UGG的主要代工厂,位于桑坡村,每年为品牌生产大量产品。
3.桑坡村及其周边共有上百家中规模加工厂,它们的产品远销海内外。
4.自20世纪90年代起,桑坡村的产品从传统的皮袄转型为精美的羊剪绒,家庭作坊也逐渐演变为工厂。
5.桑坡村的原料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产品出口至 *** 、美国、日本等国家。
6.桑坡村的毛皮加工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全球约80%的出口羊皮在此加工。
7.焦作市华洋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麻佳林是一位“90后”,他自高中起在澳大利亚学习,毕业后回乡协助父母经营企业。
来源:大河报-新华社调查报告、凤凰网-大V、 *** 拥入产地,雪地靴“之一村”通宵发货。
三、河南鹿邑周各行政村张堆历史
听说很久很久以前谷堆上面有两颗大柏树,一日清晨一老汉在家中用脸盆洗脸,忽然看见洗脸架子的镜子里边有两颗大柏树,第二天老汉早起洗脸,又看见镜子里边那两颗大柏树,老汉觉得惊讶至极!这一日老汉突发奇想,四处奔波寻找镜子里的两颗大柏树,没过多久老汉来到可以看到王家谷堆的地方,远远看去谷堆上面耸立着两颗高大的柏树,这时老汉激动万分,心想会是这个地方吗?老汉马不停蹄飞快的赶到这个叫王家谷堆的地方,到了地方老汉下马目不转睛的顺着谷堆溜达了两圈,老汉心存疑惑会是这两颗大柏树吗?过了一会老汉想了一个点子,爬到谷堆之上,把马鞭系在了其中的一颗柏树上,然后就回去了。
这一日清晨老汉起床打了一盆水放在脸盆架子上,低着头正在洗脸,老汉抬头看镜子一晃,里边又是那两颗大柏树,但这次和前几天看见的境况更大区别就是,那个跟了老汉几十年的马鞭子也出现在镜子中的柏树上。(后来说这个王家谷堆是一个 *** )难道这只是一个传说吗?一个神奇的地方,一段古老的历史。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
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台高13米,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
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
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
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郸城县是我过建立后设置的新县城。
位于河南省东部。今郸城县地域,西周时属厉(音lai)、陈,战国后期属楚。
秦属陈郡苦(音hu)县和项县。西汉时,境内设置宁平县(治所即今宁平)和宜禄县(治所即今宜路)。
三国魏废县后,分属陈郡(国)武平县和谯郡苦县。两晋至南北朝,苦县先后改名父阳县、谷阳县,原地域仍属之。
隋开皇六年(586年),置郸县,为今郸城设县治之始。唐废郸县,其地北部归鹿邑县、真源县,南部归宛丘县、项城县。
五代至宋元,上述县名有所更改,但辖地基本沿袭未变。明、清两代,地域大部属归德府鹿邑县,少部属陈州府(明为开封府)淮宁县,沈丘县。
*** 3年(1914年)鹿邑县在郸城集设县佐,至 *** 19年(1930年)废除。 *** 30年(1941年),地域分属河南省第二行政 *** 区鹿邑县和第七行政 *** 区淮阳县、沈丘县。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县境为***领导的鹿淮太县、鹿亳太县和沈鹿淮县等边区 *** *** 的活动地区。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析鹿邑、淮阳、沈丘3县部分区、乡设立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属淮阳专区。
1952年8月,政务院正式批准置郸城县。1953年1月,淮阳专区撤销,郸城县隶属商丘专区。
1958年12月,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郸城复归其领辖。
1965年6月增设周口专区,郸城县改属周口专区至今。
夏商时期,境内置小诸侯国(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始称“厉(Lài)”,属豫州。此乃鹿邑县有史记载的设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余年。此设置一直延续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 *** 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名相和鸣鹿(今鹿邑县辛集镇),均属豫州陈国。公元前 571年,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灭陈,苦又属楚。秦时,苦县属豫州陈国。
西汉,苦县属兖州淮阳国。新莽时期改苦为赖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赖陵复苦县。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封曹 *** 为武平侯,食邑于此,属豫州陈国。现鹿邑县境内还存有三国曹魏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县邱集乡武平城村)及观武台(今鹿邑县玄武镇)遗址。
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为父阳和武平属陈留郡。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间改父阳为谷阳,属陈留郡。
隋,谷阳属豫州谯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武平为鹿邑,并移治今试量镇属淮阳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农民军田黑社占据鹿邑,改鹿邑为涡州。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田黑社败,更涡州复名鹿邑。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和鹿邑同属淮南东路亳州辖。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县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无大变化。
明清时期,鹿邑均隶属河南归德府。
*** 时期先后属开封、商丘、淮阳等专区。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鹿邑县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建国初期鹿邑县先后属淮阳、商丘、开封、周口等专区。1968年6月属周口地区。2000年6月至今, *** 批准周口撤地设市,鹿邑从之。[4] 2014年1月1日,鹿邑晋升为省直管县,由河南省***管理。
求更佳 *** !!!周口市历史悠久,原 *** 、经济、文化中心淮阳,古称宛丘,相传为太昊之墟、神农建都之地。
夏为豫州之域。殷为虞遂封地,厉(音lài,今鹿邑东)系活动中心。
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周首封十大诸侯之一。春秋仍为陈国,辖邑历经变化,今区内有,防(治今太康老 *** 附近)、柽(音chēnɡ,治今淮阳城西郑集附近、相(治今鹿邑东部,后称苦)鸣鹿(治今鹿邑县西部)、株林(今西华西夏亭),辰陵(治今扶沟县南部)、项(治今沈丘县槐店)、顿(治今项城县南顿);区外有,壶丘(治今新蔡县东南部)、株野(治今柘城县城)、沈(治今平舆县北射桥),另说今临泉县城)、焦(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夷(治今亳州市东南35公里处,一名城父)、留(治今开封市陈留镇),其中沈、项、顿三个子国,系受陈国保护的附属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9年楚灭陈,以陈为县。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徙都于此,为“郢陈”,称“西楚”。
秦统一全国后置陈郡,统县12:陈、固陵(治今淮阳县城北21公里柳林集)、阳夏(治今太康县城)、苦(音hù,治今鹿邑)、项(治今沈丘县槐店),另有汝阴(治今安徽阜阳市)、寝(治今安徽省临泉县城)、新阳(治今安徽省光武附近)、柘(治今河南柘城县)、平舆、上蔡、新蔡。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陈定都,国号“张楚”。
西汉初为淮阳郡,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统县9:陈、扶沟、阳夏、固始(固陵)、苦、宁平(治今郸城县宁平)、新平(治今淮阳县东北12.5公里临蔡)、另有柘、圉(治今杞县城南25公里圉镇)。属兖州刺史部。
东汉初因之,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为陈国,统县8:陈、阳夏、苦、宁平、武平(治今鹿邑县城西北20公里武平城)、扶乐(今太康县城西22.5公里扶乐城)、长平(治今西华县城东北9公里),另有柘,属豫州刺史部。三国魏置陈郡,太和六年(232年)曹睿以陈4县封其叔植为陈王,遂改郡称国,陈县为陈国治,后植子志复作郡,统县6:陈、扶乐、阳夏、长平、武平、柘、属豫州。
西晋初沿旧制,武帝合陈都于梁国,惠帝复置陈郡,领县5:陈、阳夏、项、苦、武平、属豫州。东晋十六国仍为陈郡,统县可考有陈、西华、长平、仍属豫州。
又据《历史地理沿革表》载:晋置南顿和汝阳郡。南朝宋初属南豫州南梁郡,后置陈郡和南顿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
陈郡统县4:项、谷阳、西华、长平;南顿郡统县不详,均属豫州。南齐仍置陈、南顿二郡,南顿郡移治南顿。
北魏置陈郡、南顿郡和汝阳郡。陈郡治项县,统县5:项、长平、西华,另两县不详。
南顿郡治南顿(今项城县南顿镇),统县3:南顿,另两县不详。汝阳郡治汝阳县(今商水县城头村)。
东魏置陈郡和汝阳郡。陈郡治项县,统县4:项、长平、西华,另一县不详。
汝阳郡治汝阳,统县3:汝阳、武津、征羌。均属豫州。
据《太平寰宇记》载:至天平二年(535年),以淮南内附置北扬州,理项城。陈郡改属北扬州。
武定元年(543年)侨置丹阳郡和秣陵县。丹阳郡属北扬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
北齐百姓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置陈郡属信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淮阳县城),又置淮阳郡,治阳夏(今太康县),淮阳郡、丹阳郡亦属信州。北周改信州为陈州。
隋初为淮阳郡,治宛丘县(开皇初置),统宛丘、扶乐、太康、西华、鹿邑、溵水、南顿、项城、郸县、鮦阳(今安徽省临泉县城西)10县,属豫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陈州和沈州,沈州治项城县(今沈丘槐店),统项城、溵水2县。
陈州统宛丘、太康、鸿沟是、鹿邑、郸等县,陈州、沈州属豫州。大业八年(612年)复置淮阳郡,治宛丘,统宛丘、太康、扶乐、西华等10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陈州,统宛丘、太康、项城、西华、溵水、南顿6县。武德四年(621年)置北陈州,治扶沟,复置沈州,统项城、颍东、2县。
五代仍之。宋宣和元年(1119年)置淮宁府,统宛丘、西华、商水、南顿、项城5县,属京西北路。
南宋置陈州,仍统5县属南京路。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
明万历十年(1582年),陈州、商水、项城、沈丘、西华、扶沟、太康6县1州属开封府,鹿邑县(包括今郸城县东北的一部分)属归德府。清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升陈州为直隶州,仍统4县,属河南布政使司。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陈州府,府治淮宁县(今淮阳),统淮宁、太康、扶沟、西华、商水、项城、沈丘7县属河南布政使司。1912年5月撤淮宁县。
1913年3月1日,废陈州府,置淮阳县,原府辖县和鹿邑同属河南豫东道。1914年5月23日改属河南开封道。
1932年8月在淮阳设第三行政 *** 区,原8县属之。同年10月,第三行政 *** 区改为第七行政 *** 区,仍统8县,属河南省。
1949年设淮阳专区,辖淮阳、鹿邑、项城、沈丘、商水、西华、扶沟、太康8县和周口市(1948年1月置),1952年8月增置郸城县。1953年1月,淮阳专区撤销,西华、扶沟、商水(周口市改为县辖镇入商水)3县归许昌专区,余6县归商丘专区。
太康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涡河上游,豫东平原。
属周口地区。面积1761平方公里,人口126.06万。
辖辖11个镇、12个乡:城关镇、常营镇、逊母口镇、老 *** 镇、朱口镇、马头镇、龙曲镇、板桥镇、符草楼镇、马厂镇、毛庄镇、城郊乡、杨庙乡、王集乡、高贤乡、芝麻洼乡、清集乡、独塘乡、大许寨乡、五里口乡、张集乡、高朗乡、转楼乡,761个行政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57.46米。
涡河以北及城西部为黄泛区,冲沟较多。河流16条,长441公里,主要河流涡河长56公里。
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554.8毫米,全年无霜期204天。县内生产总值22956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32元。
现在耕地171.45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油菜籽、花生、芝麻、黄红麻;森林覆盖率为14.2%;主要树种有泡桐、杨树、槐树、榆树等。
主要中 *** 材有二花、红花。境内公路总里程3 *** 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1公里。
有国道107、311线穿过,全长97公里;省道1条,全长22公里;县乡道全长270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1公里;桥梁96座,2723延米,20个乡公路晴雨畅通,752个行政村通汽车。
汉代称汝阳,以汝水为名。隋代改为溵水。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讳“殷”、“溵”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溵水”为“商水”。
商水地域在西周时,属沈国。春秋时,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此时其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国先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在阳城(含舒庄乡扶苏寺村)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 *** 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县境分属阳城、汝阳、博阳三县。其后其县名屡经变换,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为商水老城,另一说在今邓城镇潘堂)。大业初年(605年),并汝阳县入殷水县。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苏县,与殷水县同属陈州淮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并扶苏县入殷水县,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属陈州。兴元元年(784年)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县名仍称殷水,属陈州。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殷水县为商水县。
1947年8月18日,商水县城之一次解放;10月23日,商水县城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商水县 *** ***,12月又在其今日辖地西部成立了郾商西县 *** ***。1949年2月,郾商西县并入商水县。1952年6月10日,周口市改为镇归商水县管辖,商水县***由商水城关迁到周口,属淮阳专区。1954年5月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分署办公。1958年,周口镇第二次并入商水。1965年11月2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再次分署办公。1975年,商水县直机关由周口迁至商水老城至今。1953年前,商水县属淮阳专员公署。1953年—1965年,属许昌专员公署。1965年后属周口专区(周口地区),2000年8月2日属周口市。
鹿邑县位于豫皖交界的河南省东部,处黄淮平原,涡河中游,东监安微省亳州市,西接太康、淮阳,南与郸城毗邻,北与商丘、柘城接壤,总面积124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3万亩,下辖22个乡镇,总人口109.6万人。
鹿邑历史修久,人杰地灵,是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境内有13条较大河流,311国道与商沈公路交汇于此,涡河水绕城而过,东近京九线,北近陇海线,水陆交通便利。
鹿邑气侯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 *** *** 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220天左右,境内地势平坦而低缓倾斜,土壤肥沃。 *** ***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鹿邑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立足于本地实际,制定了“强化一个基础(农业),抓住一个主导(工业),突出一个亮点(乡镇企业),围绕两大优势(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培育八大特色(粮草皮毛林烟牧运)”的兴县富民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符合鹿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使鹿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到1998年,全县 *** 生产总产值达到3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6元,财政收入1.576亿元。鹿邑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
为了改善农业弱质产业的状况。我们大力改善农业的基础条件,推动科学种田,推进农业产业化,使我县的农业种植结构内单元的粮食种植向粮经二元和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化。
粮、林、烟、畜等大宗农副产品得到均衡发展,逐步跻身于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先后被国家、省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全国产棉大县”。
特别是林业、烟叶、棉花生产方面,林业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知名产业,成为全国学习的一面旗帜;烟叶生产效益连年居全区首位,被河南省确定为烟叶产业化试点县,被誉为豫东烟叶生产的一盏明灯;棉花生产成为全省唯一的“标杂A”杂交棉制种基地。畜 *** 在农业中的比值也逐年提高。
95年被国家确定为秸杆养牛试范县,供港活牛质量去年居全省首位,98年又被国家科技部门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围绕资源优势,立足“农”字做文章,大力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
其中以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宋河酒厂为龙头的白酒酿造业,已成为我县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宋河酒厂是 *** 用***名酒生产厂家之一。其主导产品是宋河浪液 *** 被评为“中国名酒”,该厂产品有三大系列60多个品种,曾跻身全国工业企业500强,全国同行业更佳效益,全省工业企业10强行列。
*** *** 以来,我们始终把乡镇企业作为战略 *** ,方向 *** 的工作常抓不懈,使乡镇企业迅锰崛起,目前,已成为鹿邑 *** 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更大支柱。自96年以来,乡镇企业发展一直名列周口地区首位。
“龙凤皮革”、“赛潮皮鞋”、“宜居家具”、“辅仁 *** 品”“试量狗肉”、“孔集卤鸡”、“观堂麻片”、“辛集麻花”等一批省内外、国内外知名品牌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鹿邑县玄武镇被誉为周口地区“乡镇企业之一镇”。
河南鞋城皮革集团总公司、赛潮集团公司、辅仁集团、森源板业制造公司、河南远达鞋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跨入国家大中型乡镇企业的行列。皮革、皮鞋加工业是全县更大的支柱产业,是全省重要的皮革、皮鞋加工业是全县更大的支柱产业,是全省重要的皮革、皮鞋考产基地。
以尾毛和麦秆资源为依托,个体先行,规模发展,逐步形成区域 *** 块状经济,带动当地和周边乡镇经济发展。以张店乡为主的尾毛加工业,年加工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200多万元。
以城郊乡为主的草制品加工业,年加工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 *** 0多万元,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十多个省市,而且远销东南亚国家。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扩大对外 *** 。
在软环境上,认真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严格规范有关部门和行业的行为,认真纠正不正之风,对重点企业实行“ *** 保护”。同时,积极开展“城市创三优,农村树新风”活动,提高城乡人民的 *** 意识和精神文明程度。
我县创建“三优杯”活动,连续4年获地区“三优杯”竞赛评比第1名,目前,我县已成为地级卫生县城。在硬环境上,我们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玄武、太清宫镇被命名为“中州名镇”。市场建设讯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市场流通 *** 。
鹿邑县布匹 *** 市场,年成交额1.2亿元,每年创税费500多万元,被评为省级文明市场。对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了配套建设。
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确立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战略,多次面功举办了“国际老子学术研讨暨经贸洽谈会”。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 *** 引资的优惠措施,增强对外 *** 的吸引力。
据《史记》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后,感叹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孔子问礼处”至今古柏森森,古风犹存。
深受老子思想熏陶的鹿邑人民素有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现在,勤劳朴实的鹿邑人民踏着时代的节柏,在老子故里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上,将以开阔的胸襟、诚实的劳动、良好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
太清宫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处之太清宫镇,是老子的诞生地,旧名苦县厉乡曲仁里。
太清,道家为天道,亦谓天空,传为神仙居处,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出生地的纪念 *** 建筑,初为老子庙,建筑时代已很久远。
《汉书桓帝本纪》记载,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涫之苦县祠老子”。同年十一月,“使管霸之苦县祠老子”。
一年之中,两次专使到苦县祠老子,成为胜举,这期间老子庙改为老子祠。唐高祖李渊为抬高自己的身份,巩固封建 *** ,认老子为祖,以老子祠为太庙,大兴土木,起建宫阙殿宇。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祠堂称“紫极宫”。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于紫极宫北建“洞霄宫”,专祀李母,是为后宫。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 *** 大帝”,并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唐宋鼎盛年间,太清宫前后两宫,宫殿600余间,占地872亩,庙占地面积达2。
后遭兵火,屡废屡修,地上地下都遗留有丰富的遗迹遗物。
河南皮毛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皮草之乡、河南皮毛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