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笔墨书画之乡这个问题,中国书画之乡是哪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什么地方号称‘中国书画之乡’
1、萧县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金寨文化遗址、花甲寺遗址等 *** 晚期遗留的文化遗址。萧县素有“文献之邦”美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文物大县。
2、萧县境内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萧县由于黄泛冲击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黄河高地和东南浅山区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体,主属黄淮冲击平原。
3、萧县水系属淮河流域,属新汴河、故黄河、王引河3个水系;萧县处于北 *** 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
4、萧县书画古称宋绘,从数 *** 前的良渚文化开始就已出现,书画传统绵延至明代,清中晚期形成民间中国画·水墨写意的“龙城画派”,享誉徐淮。现代萧县被称为国画之乡,由萧龙士为 *** 的萧籍画家创建了江淮大写意画派,1993年,被 *** 首批命名“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5、截至2015年9月,设有10多个书画艺术协会,有书画家4万人,省级以上书画协会会员400多人。
6、“龙城画派”,发端于明末,形成于清代中期,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该时期,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有王之麟、许辉祖、吴作樟、张太平、路荫南、侯子安、谢来占、王为翰、袁汝霖、刘云巢等。
7、他们冲破笼罩画坛的“四王”画风,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 *** 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触写实,师法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趣趋于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和流派。因其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又在龙城,故称“龙城画派”。
8、萧龙士是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该画派经过几十年来的继承发展,成绩斐然,“龙门学士”中有的在安徽画坛已崭露头角甚至成为中坚人物。
二、书画之乡是那里
北镇是 *** 命名的“中国书画之乡”,在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曾经成长、造就了一大批名冠华夏的书画家。如今闾山的画家们更是信心十足,每日闻鸡起舞,灯下挥毫,书法绘画创作异常繁荣,创作队伍逐年壮大,常年从事创作人员已有600多人,在国家和外省市工作的北镇籍的书画家也多达200人。北镇书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及北镇和锦绣之州一道瑰丽神秘的文化风景。
北镇书画在远古的月光下风生水起之所以名冠华夏,既有当代人的努力,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北镇医巫闾山自古八方画师云集,一些绘画名流纷纷慕名来此作画。辽代的东丹王耶律倍、 *** 国妃萧氏;清代的傅雯、年希尧、王恩隆、王郁周、曹玉山、陈秀庭等均为绘画名家。辽太子东丹王耶律倍,曾于闾山绝顶筑学堂,习文绘画,他的《射骑》等中国画皆入宋秘府,收入《宣和画谱》,现为 *** 博物院和美国波士顿国家美术馆收藏;清代宫廷画家高其佩 *** 傅雯所画的《医巫闾山图》,至今被辽宁博物馆收藏。今天的北镇,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书法绘画群体,他们被北镇的大自然所吸引,创作出了一批批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水墨画。他们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作品意境清新,笔墨凝练,乡土民情跃出绢素。最使人惊叹的是画中洋溢的纯正、朴厚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率真的北国情趣。
北镇籍(出生在北镇庙朱屯)著名美术 *** 张仃生前说:“北镇的画家们在技法上是专业化的,在修养上是文人化的。他们通过笔墨传达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为作品赋予了生命。”谈及闾山画会发展的原因,张仃认为有三点:其一,有医巫闾山山水的滋养。闾山古为全国五大镇山之一,向以雄峻多姿、山水奇秀受到历代帝王名士的青睐,众多文人墨客纷沓而至,形成了闾山文化圈,赋予了北镇画家们神奇的力量。其二,闾山画家的绘画观是明确的,他们不为时风所囿,具有坦白、真诚的艺术气质及执着精神,他们把绘画作为抒发心境陶冶情 *** 的首要动机,所以他们的作品纯真。其三,北镇的优美环境和文化积淀,年复一年造就了一个画家群体,他们团结务实,在艺术上刻苦钻研,取长补短,形成了艺术创作的环境氛围。张仃说:“家乡北镇的画家经常到我这里来,我有时也回家乡与他们切磋交流写生。我为家乡有这么多醉心于国画事业的人而欣喜,为他们的执着精神而激动,更对他们的作品赞赏、摇旗呐喊。是闾山养育了我,也养育了北镇的画家,我热爱闾山,更热爱家乡那些勤恳上进的艺术家。”
中国连云港市东海水晶城由东海县供销合作总社主办,始建于19 *** 年,总投资达7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00平方米,现有精品房700多间,柜台700多节,经营人员5000多名。水晶城2005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预计2006年将突破20亿元,其中进出口额占30%以上。在水晶城的带动下,全县有10多万人从事水晶产业,整个产业年产值达60亿元,水晶产业已经成为东海经济的重要支柱。
东海水晶城已成为世界水晶的集散中心。每年从巴西、南非、 *** 等国进口的水晶原料近千吨,我县的水晶及其制品又远销欧、美、日、韩和 *** 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建成以来,市场交易额超过60亿元, 2004年已突破8亿元,上交各种税费1200多万元,其中进出口额已占交易额的30%以上。水晶产业成为东海经济的一大支柱。水晶城凭借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经营方式,使“水晶之旅”已成为连云港市乃至江苏省的一大旅游项目,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5万人次以上。
为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东海县供销合作总社于2006年对市场二楼进行改造。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水晶城二楼于2006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营业!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新建多功能精品展销中心800平方米,新建精品房7000平方米,新 *** 空调、扶手电梯等经营设施,并对消防、供电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水晶城二楼投入使用后,为1500多名社会人员提供创业舞台。同时还成立了专业的 *** 科技公司——“淘晶网”和电子商务中心,在引导经营商户与互联网接轨的同时,不断提高网上交易额,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商品交易平台。
水晶城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其骄人的业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多次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和“江苏省文明市场”、“江苏省样板市场”、“江苏省十大市场”及“全国文明市场”、“全国供销 *** 先进集体”、“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等荣誉称号。
在上级供销社和县委县 *** 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水晶界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水晶城正阔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根据东海县“十一五”规划和省市领导的要求,在未来几年时间内,要把水晶城建设为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大市场,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 *** 水晶交易中心。到2010年,水晶城营业面积要达到50000平方米以上,市场总投资要突破1亿元,年交易额要突破100亿元,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000万元,把水晶城建设成为集购物、旅游、对外贸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 *** 现代化物流企业。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东海水晶城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东海水晶的质量、储量和产量都位居全国首位:含硅量达99.99%,素有“东海水晶甲天下”之美誉;储量为30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年开采量在1000多吨,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一代伟人 *** *** 的水晶棺,就是精选东海水晶熔炼而成的,现存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3.5吨中国水晶大王也产自东海。全县水晶及硅资源加工企业有2000多家,年产值已超过20亿元。2003年我县被授予“中国水晶之都”称号。
水晶原石类:紫晶矿石、紫晶洞、晶簇、水晶菊花石、天然水晶单晶体、合成水晶单晶体等;
水晶饰品类:项链、手链、手镯、胸花、钮扣、戒指、耳钉、耳坠、挂坠等;
水晶收藏品类:各种奇石、异石、孤品、绝品等;
水晶工艺品类:水晶雕件、水晶画、屏风、水晶观赏球、水晶鼻烟壶、水晶招财树等;
水晶日用品类:近视镜、老花镜、墨镜、酒具、茶具、印章、枕皮、枕垫、枕席、象棋、围棋等;
水晶法器类:佛像、观音、佛球、念珠、生肖等;
仿水晶工艺品类:各种礼品、办公用品、灯具等。
三、草根的笔墨情怀散文
1、在我们的印象里,农人荷锄,牧民执鞭,教师讲学,大夫诊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的画面毫无违和之感,看起来让人心里舒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什么像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要是须简单概括的话,就两个字:“本分。”
2、本分之美,对每个人而言,首先在于对自身所从事工作或者说职业的一种深切认同和默然遵守,是长期坚持所形成的固有的习惯,是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气质。所以,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对某人这样的评语,比如“这个人一看就是医生,就是老师,或者就是艺术家等等”,而这些几乎可以成为某个行业标签的符号,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而已。实际上这是长期工作乃至生活习惯的不断积累,内化而显形于外在的具体表象。倘若延伸到精神层面,如果我们说这个人挺本分,那就是夸奖了,是对其诚实品质的一种真诚赞扬。本分是靠谱儿,本分也是信任。古语不是有“人无信不立”这一修身养德之准则吗?就为了这份珍贵的信任,这样的品质由来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而代代相传。本分的人,也因此受人尊重。
3、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除了日常的本职工作以外,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也让人们更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优势,在更多的领域挖掘出巨大的潜力,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尽情展示生命价值的多元。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 *** 度和宽容度都较以往有着更 *** 择空间的时代。
4、就在今天,这种感觉再一次强烈地冲撞着心扉。让我不禁对这个美好的时代,又多了一些感激。
5、趁着周末,我们一行几个业余时间以文字为乐打发时光的人,一大早冒着浓雾,小心翼翼地缓缓向西行进,去探寻之一届“鼎原书画社作品展”带给我们的惊喜。
6、此刻,在这个北方初冬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的层层白雾,挟裹着一阵阵湿冷向人们袭来。但是,当看到那些老乡们因农闲暂时告别往常各自忙碌的事情,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阳平,在你来我往熙熙攘攘熟悉的集市上,在临时搭起的彩条棚子里,在飘着新鲜 *** 的台案上,在一张张依次展平铺好的雪白宣纸上,凝神聚气,挥毫泼墨,挥洒胸中百万情感的那种自如,潇洒,舒展,得意,以及抬臂悬肘,举手落笔间的那种热情,奔放,淡定,从容,如饱蘸浓墨般洋洋洒洒,从一个个黑绸缎一样的墨字中飘逸而出,我的内心再一次被明媚的喜悦所充满。
7、书画展的组织者徐育民老师,舞文弄墨,其才情和为人在圈子里皆为人所称道。徐育民老师原名徐朝阳,号鼎原散人,灵宝市阳平镇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曾出版过长篇叙事诗《巴山魂》,长篇神话小说《皇帝大传》,地方史志《南阳平村志》,2015年12月,一部以 *** *** 为背景,以描写农村两代人不同命运与遭遇为题材的新作,长达50余万字的巨著《踏浪》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而在他周围,汇聚了一群和他一样热爱生活,醉心于文学、书法以及绘画的土生土长的乡亲们。
8、据介绍,2014年11月成立的鼎原书画社,目前拥有来自本土和四川、湖北等地的会员50人,是书画爱好者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多次参加各地各类书画展览交流。
9、《鼎原乡韵》的作者愚鸣,1940年生于阳平镇徐家营村,他在后记中说,17岁从耕以后便加入了本村的红白喜事行列做账房先生,从此与对联和毛笔字结下不解之缘。半个世纪与对联相伴的日月,磨砺了他的文笔,纯熟了他的书法技艺,增强了他的文化自信。尤其感念50多年相濡以沫,相扶相携走过风雨人生的老伴儿徐花玲。令他欣慰和自豪的.是,和他同龄同村同学,此生缘分极为深厚的老伴儿,虽为一普通农妇,却为人和善,勤持家务,敬奉高堂,乐于助人,尊老护幼,睦邻友亲,而且绘画、剪纸、面花样样在行,真可谓心灵手巧。
10、痴迷书法的会员乔胜军,一天不写字就吃不下,睡不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中老年书法大赛中喜获奖项。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徐育民老师说,这是他们书画社所有会员的人生信条。学习交流不停步,艺术追求无止境。这种精神,从阳光下,他们那一张张刻满风霜,开满菊花的脸上,我们看得到。从笔墨间,它们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我们嗅得到。
12、一个农人,舞文弄墨或许会被人称作是不务正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一般人不具备也不需要具备的所谓“才能”,本是无用之物,不足一提。他们所谓的“无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益,实用价值。就想一位看热闹路过的老农煞有介事义正辞严地对熟识的一位书法爱好者说,有这功夫,费这心思,倒不如你踏踏实实卖一盆凉粉来得实在。这位老兄,则回敬他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一不辩解,二不恼怒。这份内心的沉静与笃定,岂是局外人所能懂得?
13、是的,就像徐育民老师为鼎原书画社 *** 的那样,这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的,草根组织;这是一群纯粹的,民间的,草根书画爱好者们。这一群人,除了拥有和为数不少的仅限于满足当下、安乐于农人惯常生活方式的乡亲们一样,一心一意地侍弄庄稼田园,经营者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儿,还要放飞自己的梦想,放逐自己的心绪,培植自己的兴趣,滋养自己的心灵,丰润自己的感触,享 *** 神的愉悦,期许美好的明天,描摹灿烂的未来。这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他们引以为荣,乐此不疲的生活方式。
14、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这样的差异,从各自生命完成的本质上来讲并无好坏之分,只是萝卜青菜瓜果蔬菜门属种类之别。正如《庄子?秋水》中那个著名的对话:
15、“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6、而人生,每一种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都值得尊重。
17、或许,用今天书画作品展上他们自己书写的一副对联,更能准确或者说恰到好处地表述和倾诉这一群以草根自居的书画爱好者们那一份执着、滚烫的不老情怀:
18、焕彩高原民社草根挥笔毫,灿光青鼎图形文字传书史。
关于笔墨书画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