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进士之乡,营山进士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充进士之乡,以及营山进士之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关于南充的著名诗句
  2. 南充明代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3.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历史

一、关于南充的著名诗句

1.南充散文诗集

给你介绍个南充的作家我在南充知道最出名的就他了

给你介绍个南充的作家我在南充知道最出名的就他了

南充进士之乡,营山进士之乡-第1张图片-

瘦西鸿,当代著名诗人。本名郑虹,1965年生于四川仪陇。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中国诗人》、《上海文学》、《诗选刊》、《山花》等国内30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作品 2000余首。主要 *** 作品有《蛇说》、《轻与重》、《一把刀子的内伤》、《方块字》系列、《客 *** 》等,入选过《九十年代主潮诗歌》、《大 *** 喜欢的100首诗歌》、2002--2006年年选等60余种选本,获《诗刊》征文奖、“四川省文学奖”等各类诗歌奖10多次,已出版诗集《只手之音》、《方块字》、旅游诗书集《瘦行书》和散文集《如此干净的身体》。崇尚孤独中 *** 式的写作方式,反对 *** 、媚俗、跟风和故弄玄虚,主张诗文同生命与生存、真情与良心的高度统一和纯粹,认为一个优秀的诗人是一部品质优良的“诗歌 *** ”,他收听并传达出自然生命中最真实的声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四川南充。

2.1965年2月27日(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凤仪乡犀牛村。小名“春风”,大名“郑虹”。客家人。1981年在县级文学报《琳琅文艺》发表诗歌 *** 作。1988年夏天,参加《星星诗刊》“大邑原始林诗会”。9月,以“瘦西鸿”为笔名在《星星诗刊》发表组诗。诗作获“南充地区首届文学奖”。在《星星诗刊》、《诗歌报》、《飞天》等发表作品。诗作入选《南充十年文学作品选》。 *** 至19 *** 年,在《星星诗刊》“青年诗人20家”、《当代诗人》“跨世纪诗人20家”及《诗刊》、《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星星诗刊》、《诗神》、《诗人》等发表组诗。参加北京“全国当代诗人笔会”,获二等奖。1993年至2000年,在《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发表《蛇说》、《献诗》等作品。《蛇说》入选王思敬主编的《90年代主潮诗歌》,先后在《青年时代》、《文化时报》、痘ى淌北ā房ر佟白骷易ɡ浮保⒈砩⑽摹⑺姹首髌方?00篇。自印诗集《诗二十首》、《阳光的碎片》、《献诗》、《经年的伤》等。2001年5月,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11月《星星诗刊》头条发表组诗《一把刀子的内伤》。作家出版社出版“瘦西鸿自选集”2部(诗集《只手之音》,散文集《如此干净的身体》)。2002年1月,当选南充市作家协会 *** 兼诗歌创作 *** 会主任。6月出席四川省第6次作家 *** 。2003年,当选南充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 *** 。《人民文学》第6期在“新诗潮”发表《锋芒》12首,诗题及署名登上当期封面当年发表诗作71首。2004年8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集《只手之音》获第四届“四川文学奖”。当选第3届南充市 *** *** 。南充电视台摄制 *** 专题片《只手之音》。当年发表《方块字》系列组诗124首。2005年,发表《方块字》大型组诗163首。2006年3月,参加2006罗江中国诗歌节,与全国50余位著名诗人、教授、编辑相聚罗江。《星星诗刊》第5期以“四川力量—四川实力诗人展”推出组诗《在雪里酣眠的梅》。第11期以“首席诗人”推出组诗《客 *** 》8首及创作谈。发表诗作93首。2007年发表诗作77首。5月在西华师范大学出席“百家讲坛•名家面对面——瘦西鸿诗歌鉴赏会。”获《诗刊》、《绿风诗刊》联合主办的“西部阳光之旅”诗歌大赛二等奖。诗集《方块字》、旅行诗书集《瘦行书》于当年11月出版。2008年3月1日,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在南充举办瘦西鸿新著首式暨诗歌研讨会。

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

山 *** 上秋风早,却见神仙小自然。

注:南充又名"果州",唐武德四年(621)置。因南充城西有历来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故定名"果州"。

如下,望采纳:观进黄柑【作者:邵伯温】果州多黄柑,初比橘柚贱。

一朝贡神州,妙极天下眩使者谨共时,顿首乃敢遣。和制垣金泉山【作者:吴泳】昔日南充县,卑栖枳棘鸾。

道根随境悟,屐齿过桥寒。梦觉松花白,重来鹤顶丹。

仙翁梨枣熟,亦欲传修翰。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谢君【作者:陆游】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

山 *** 上秋风早,却见神仙小自然。注:南充又名"果州",唐武德四年(621)置。

因南充城西有历来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故定名"果州"。

首批公布的十大四川历史名人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

黄辉(15551612),字平倩、昭素,号慎轩,又号怡春居士、铁庵居士、无知居士、莲花中人、云水道人。南充人,明朝诗人、书法家,明光宗朱常洛老师。万历17年(15 *** )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为编修。与 *** 派袁宗道等人结成蒲桃社,饮酒谈禅。后去职归乡闲居。万历39年(1611)复官,升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次年病卒。被追赠为礼部右侍郎。

四川眉山人苏东坡举世闻名。在明朝的四川,有一个被称为“东坡第二人”的名人,却不为人知。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会会长黄龙,郑重推荐他和研究会专家、学者最为推崇的四川历史名人、今南充市西充县扶君乡黄家沟村人、明朝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师、侍读学士黄辉。

黄龙说,在《明史·列传·文苑四》《明清档案》《四川通志》与清嘉庆《南充县志》、湖南宁乡县花明楼镇泉塘坪《黄氏族谱》、 *** 《黄氏族谱》等史籍和族谱中,都有关于黄辉的记载。南充文庙中有黄辉画像和简介,南充城区北湖公园东门,有南充籍明朝四大文化名人塑像,黄辉位列其中。2016年1月,建在黄家沟村的黄辉书法博物馆正式对外 *** 。

黄辉的诗和书法很有名气。他的诗歌清新自持,为文古劲,是 *** 派的重要作家,与 *** 派的主将陶望龄齐名。他的书法,为明朝“四大家”(邢侗、黄辉、米万钟、董其昌)之一,与董其昌齐名。时人称誉他“诗书双绝”,今人诗赞:“从今诗苑书坛史,记下东坡第二人。”

陈以勤(1511年—1586年),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明四川南充人,北宋宰相陈尧佐之后,明朝中期名臣。

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后为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因为为裕王讲官九年,有羽翼之功,而深自晦匿,于是裕王曾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进太常卿,领国子监。擢礼部右侍郎,寻转左,改吏部,掌詹事府。

陈于陛,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玉垒;隆庆二年进士,明朝万历年礼部尚书、陈以勤之子。

万历二十一年(1593)官至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次年预修国史,任副总裁,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疏请神宗勤政,不被采纳。终官南京户部尚书,谥文宪。著有《意见》、《万卷楼集》。

我的家乡叫南充,她享有“丝绸之都“之美誉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

要谈南充的风景,那真是没得说,西山开汉楼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小时候读书学习的地方,它建筑宏伟高大,站在楼上,全南充的美景都尽收眼底。最著名的还要数阆中古城啦.文化名城阆中是南充众多名胜古迹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四星级风景区——锦屏山,那儿四季如春,风景优雅,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还有状元街,有一种古代独有的风味,走在状元街上,仿佛时空倒游,又回到了古代。我爱我的家乡——南充,我愿南充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二、南充明代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1、首批公布的十大四川历史名人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

2、黄辉(15551612),字平倩、昭素,号慎轩,又号怡春居士、铁庵居士、无知居士、莲花中人、云水道人。南充人,明朝诗人、书法家,明光宗朱常洛老师。万历17年(15 *** )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为编修。与 *** 派袁宗道等人结成蒲桃社,饮酒谈禅。后去职归乡闲居。万历39年(1611)复官,升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次年病卒。被追赠为礼部右侍郎。

3、四川眉山人苏东坡举世闻名。在明朝的四川,有一个被称为“东坡第二人”的名人,却不为人知。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会会长黄龙,郑重推荐他和研究会专家、学者最为推崇的四川历史名人、今南充市西充县扶君乡黄家沟村人、明朝明光宗朱常洛的老师、侍读学士黄辉。

4、黄龙说,在《明史·列传·文苑四》《明清档案》《四川通志》与清嘉庆《南充县志》、湖南宁乡县花明楼镇泉塘坪《黄氏族谱》、 *** 《黄氏族谱》等史籍和族谱中,都有关于黄辉的记载。南充文庙中有黄辉画像和简介,南充城区北湖公园东门,有南充籍明朝四大文化名人塑像,黄辉位列其中。2016年1月,建在黄家沟村的黄辉书法博物馆正式对外 *** 。

5、黄辉的诗和书法很有名气。他的诗歌清新自持,为文古劲,是 *** 派的重要作家,与 *** 派的主将陶望龄齐名。他的书法,为明朝“四大家”(邢侗、黄辉、米万钟、董其昌)之一,与董其昌齐名。时人称誉他“诗书双绝”,今人诗赞:“从今诗苑书坛史,记下东坡第二人。”

6、陈以勤(1511年—1586年),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明四川南充人,北宋宰相陈尧佐之后,明朝中期名臣。

7、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后为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因为为裕王讲官九年,有羽翼之功,而深自晦匿,于是裕王曾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进太常卿,领国子监。擢礼部右侍郎,寻转左,改吏部,掌詹事府。

8、陈于陛,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玉垒;隆庆二年进士,明朝万历年礼部尚书、陈以勤之子。

9、万历二十一年(1593)官至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次年预修国史,任副总裁,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疏请神宗勤政,不被采纳。终官南京户部尚书,谥文宪。著有《意见》、《万卷楼集》。

三、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历史

四川省市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幅员面积1633平方公里,总人口 *** 万。

营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治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营山县。古城遗址,有三处可考。十景虽残,而白塔巍立。隋唐时与峨嵋齐名的上石刻与摩岩造像,历历在目。更有宋代窑藏、恐龙化石、李特读书堂、青羊宫、西月台、嘉祜岩、智公墓、孔雀洞、龙兴寺等文物胜迹。书画代有名人,工艺不乏巧匠。从宋至清,57人中进士,有“科第士宦,甲于蜀都”之誉。在当代,杨伯恺等 *** 人领导的农 *** 动为“全川之冠”。1933年建立苏维埃 *** ,成为川陕 *** 根据地之一;5900多名营山志士踏上 *** 征程,3800多名热血儿女为国捐躯。

*** *** 以来,营山历届领导班子,坚持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团结实干中探索创新,在奋力追赶中实现跨越,不断致力于改变营山落后面貌,营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老区焕发出蓬勃生机,勤劳、善良的营山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更为灿烂的现代文明,正大踏步迈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相邻,北与相依,东北与相连。

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蓬安县相邻,北与仪陇县依为唇齿,东北与平昌县错如犬牙。幅员面积1634.27平方公里,山、丘、坝兼而有之,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南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

营山多层次的地形,适宜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地上再生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60多种。大宗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和高梁、豌豆、胡豆、大麦、黄豆等。大米、豌豆以其质量见长,70年代曾远销东南亚。经济作物中,红麻、苎麻、黑瓜子、油菜、花生颇负盛名。黑瓜子和红麻曾分别于70年代和80年代出口。木本植物中,蚕桑、白蜡、柑桔、油桐闻名于省内外。

营山又以生猪、山羊、鸡鸭著称,成为全国、全省的生产基础县。猪鬃、猪皮、猪羊肠衣、山羊板皮是大宗的传统出口原料。野生动物有水獭、貉、獾、狐、果子狸、老鹰、白鹭、猫头鹰;地下矿藏有盐、石油、天燃气、膨润土等。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

营山县历史悠久,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宕渠县。南北朝时535-547年间,境内的安固、三元黄渡曾建过安固县、绥安县、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城所在地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境内各县合并后统称营山,隶属四川行中书省顺庆路蓬州。清嘉庆七年(1802)归四川省川北道顺庆路辖.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由川北行署管辖,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1993年起为南充市辖县。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就有57人。可见营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用“科第仕宦,甲与蜀都”来赞誉营山。

清初,清 *** 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从湖北强征 *** ,大批罗氏被迁移到营山,从那时起,营山罗姓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营山县 *** 文史顾问罗国建:罗氏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部落,就是我们罗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罗山县,以织网捕鱼为生,商朝的时候,罗氏部落归顺于周武王,共同灭掉了商朝,灭掉商朝以后,周武王封罗氏部落为罗子国,罗子国后来又被楚国灭掉,灭掉以后,罗氏人就流落到我们国家现在的枝江、汩罗江一带,散居的这些人就是罗氏的起源。

罗氏自从湖北迁到四川营山以后,历经几代人的勤奋努力,逐步发展成为营山的世家大族,刚开始主要以耕农为主。其后,由于受到营山古城文化的影响,营山罗氏后人的文化结构也有了本质的变化。

营山县 *** 文史顾问罗国建:在我们营山一共有12支罗,其中有一支罗,叫罗天祥, *** 有一支罗还有济川也有一支罗,古今以来,姓罗的是一个大族,历史上有两个考取了状元,有一个叫罗能,还有两名考取了进士。有一个叫罗昌的进士,到京城考状元的时候有一个笑话,去的时候,主考官,就问他你那个地方的风水如何,当时,罗昌一时想不起来,就把周围的四座山,连起来完成了一个风景,考官很满意,当时叫什么山呢,云桂山下谷花开,白鹤飞过四山来,羔羊下河吃清水,烈马一匹跳鸿崖,就把四个山的风景结合起来,成了四句诗,当时主考官很满意,当年取得了第二名进士。

是不是真的靠四句诗,就能考取进士,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罗氏家族的确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中华的人物,《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早已家喻户晓,著名军事家罗瑞卿也是营山罗姓后人。

营山县 *** 文史顾问罗国建:当时,我们的祖先不愿意来,不愿意来,就用绳子把他捆起来,捆了过后,我们现在都有这个习惯,平时,耍呀、休闲,都喜欢把手放在后面,我们每一个手棒棒,这个地方都有一个印迹,表示是捆来的。

罗氏家族在天文学、文学、经济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营山罗姓的发展中,他们把楚汉文化带入四川,对当地经济文化结构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营山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汪嗣荣:在营山有许多蜀文化的遗迹,营山曾经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和神奇的传说故事,有许多 *** 曾经来到营山,这些人的到来也丰富了营山经济文化的内涵。

历经风雨春秋,营山罗姓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从耕农世家走进城里做起了文化人,也有一部分人在四五十年代的战乱中离开营山,远走他乡,但是,在最近几年,又有许多罗姓子孙回到营山,祭拜祖先。

营山县 *** 文史顾问罗国建:自古以来,我们罗氏家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族,在宋朝的时候编的一个百家姓,罗氏就列七十二位,罗氏宗族分布最多的,全国是这几个省湖南、湖北、山东、安徽、福建、 *** 和我们四川、广东,特别是我们营山罗姓,还有在 *** 的高雄,台北都还有,有的还在跟我们内地通信,因为,天下罗姓是一家。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也有不少营山罗姓人回湖北老家探亲,不管走出多远,家是不能忘记的。

罗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二十位。罗姓名人辈出:唐代文学家罗隐、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现代军事家罗瑞卿。

营山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达960多种。盛产粮油、畜禽、柑桔、麻类、茧丝绸等,其中猪鬃、猪羊肠衣、山羊板皮等为传统出口物资,现已形成10大类25个优质商品基地,被列为全国山羊基地县和瘦肉型猪基地县。

*** *** 以来,营山老区正逐步奔小康,这里工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已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开发建基地,以基地促发展的新格局;工业已形成纺织、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五大行业并相发展的格局,五十铃汽车货厢已销往全国九个省市,不少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营山重点建设步伐加快,已通到境内;县城日产10万吨以上引水复线工程,已竣工投产;5000门程控 *** 和光缆通讯工程已开通。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素有“蜀北名山”之称的太蓬山,宛若蓬莱仙境。

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

营山县辖2个街道(北城、南城)、19个镇(朗池、骆市、小桥、双流、回龙、 *** 、黄渡、老林、灵鹫、消水、新店、绿水、三兴、木桠、星火、蓼叶、、绿井、城南)、43个乡(明德、合兴、柏林、封窦、三元、孔雀、悦中、 *** 、福源、清水、木顶、大庙、茶盘、涌泉、安化、高码、青山、增产、四喜、盐井、柏坪、清源、通天、陡坑、普岭、金堂、七涧、太蓬、安固、法堂、双溪、沿码、玲珑、铁顶、带河、联升、凉风、 *** 、龙伏、双林、琵琶、丰产、济川)。

营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治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营山县。古城遗址,有三处可考。十景虽残,而白塔巍立。隋唐时与峨嵋齐名的太蓬山上石刻与摩岩造像,历历在目。更有宋代窑藏、恐龙化石、李特读书堂、、西月台、嘉祜岩、智公墓、孔雀洞、龙兴寺等文物胜迹。书画代有名人,工艺不乏巧匠。从宋至清,57人中进士,有“科第士宦,甲于蜀都”之誉。在当代,杨伯恺等 *** 人领导的农 *** 动为“全川之冠”。1933年建立苏维埃 *** ,成为川陕 *** 根据地之一;5900多名营山志士踏上 *** 征程,3800多名热血儿女为国捐躯。

南充进士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营山进士之乡、南充进士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南充 营山 士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