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之乡蓝田,梁祝之蓝田美玉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其实美玉之乡蓝田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梁祝之蓝田美玉,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美玉之乡蓝田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蓝田县四大古镇
  2. 蓝田县被誉为什么
  3. 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蓝田是哪儿

一、蓝田县四大古镇

1、洩湖镇,焦岱镇,葛牌镇,玉山镇。蓝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安市下辖的区县,蓝田距离西安市区22公里。蓝田建制于秦献公六年(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开始置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历代县名时有更易,秦孝公设芷阳,汉有灞陵、南陵,北魏设杜县,北周改县为郡,原辖地分玉山、白鹿二县,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将玉山、白鹿并为蓝田县;武德三年(620)改白鹿为宁民县;贞观元年(627)并玉山、宁民为蓝田县。汉、魏、晋、唐隶属京兆,五代宋金时有沿革,元属奉元路,明、清均属西安府。

2、公元713年,唐西安京兆府下辖二十二县:万年长安蓝田高陵鄠(户县鄠邑)盩厔(周至)泾阳三原新丰始平上宜醴泉云阳!

3、唐代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名称都未曾变化!

4、北宋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

5、金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6、西安府(2厅1州15县):(孝义厅+宁陕厅+耀州)+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户县鄠邑)、盩厔(周至县)、咸阳县、兴平县、礼泉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富平县、同官县。

7、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西安府蓝田县+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设立孝义厅:

8、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岭有虎,屡伤人畜。省抚派宜君营兵扑杀月余,无所获。由于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廷决定把西安府辖下咸宁县(今长安县)蓝田县和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

9、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划出咸宁县(今长安县)秦岭以南区域。

10、西安府蓝田县:划出蓝田县秦岭南境山地区域(今葛牌镇部分区域)。

11、商州镇安县:划出镇安县东北部区域。

12、将以上三县边境分割划出的区域合并组建设为孝义厅。厅名取周宣王宰相张仲“孝义为本”之意,在孝义川设立孝义厅(孝义厅厅址在今柞水县),设抚民同知驻孝义川。(可以说孝义厅是柞水县的前身),但孝义厅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孝义厅属于西安府管辖,属于西安府的地盘。随后为时不久蓝田南部边境区域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13、 *** 2年(1913年)孝义厅改名为孝义县, *** 三年(1914年)孝义县改名为柞水县,1914年柞水县也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1914年柞水县属于西安府后设立的关中道管辖,属于关中道的地盘。后柞水县由陕西省四区 *** 专员公署管辖。

14、清朝乾隆四 *** (1783年),朝廷又将长安县、盩厔县(周至县)、洋县、石泉县、镇安县五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组建设立为五郎厅,(五郎厅厅址在今宁陕县)。

15、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属西安府管辖)。

16、1913年宁陕厅改名宁陕县(属汉中道管辖)。

17、随后几年,下令撤销西安府名称改名设为关中道。

18、随后撤消西安府设为关中道,关中道管辖43个县关中道治所驻长安县,下辖43县(西安诸县均属之,长安县咸阳县兴平县高陵县临潼县鄠县(鄠邑)蓝田县泾阳县三原县盩厔县(周至)等等

19、 *** 17年(1 *** 8)通令取消道制。以后在省、县之间增设行政 *** 区,1935年开始为县增设划分行政 *** 区,各区设专员公署。

20、将陕西划分为了十个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陕西省于 *** 24年(1935)至 *** 28年(1939),先后设置了十个行政 *** 区,并分别在榆林(之一区)、缓德(第二区)、洛川(第三区)、商(县)州(第四区)、安康(第五区)、南郑(第六区)、邠县(第七区)、大荔(第八区)、凤翔(第九区)、咸阳(第十区)设立了专员公署。全省共 *** 县(增加平民县)。

21、 *** 28年(1939)各行政 *** 区具体划分如下:(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

22、之一行政 *** 区,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署)设在榆林,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葭县8县。

23、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绥德,辖绥德、肤施、延川、延长、安塞、 *** 、保安、清涧、吴堡9县。该行政 *** 区属解放区,后将二区名义正式取消,将二区原辖县交由一区专署代管。为进一步 *** 陕甘宁边区,遂于 *** 29年(1940)初,将二区专署改设在耀县,辖耀县(原属七区)、宜君(原属三区)、同官、栒邑、淳化(原属七区)5县。

24、第三行政 *** 区,专署设在洛川,辖洛川、鄜县、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县。 *** 30年(1941)又辖黄龙设治局。

25、第四行政 *** 区,专署设在商县,辖商县、雒南、商南、镇安、山阳、柞水6县。

美玉之乡蓝田,梁祝之蓝田美玉-第1张图片-

26、第五行政 *** 区,专署设在安康,辖安康、白河、平利、汉阴、洵阳、岚皋、 *** 、石泉、镇坪、宁陕10县(宁陕县原属第四区, *** 26年4月划属第五区)。

27、第六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南郑,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镇巴、褒城、宁羌、佛坪、留坝、略阳、凤县12县。

28、第七行政 *** 区,专署设在邠县,辖邠县、长武、乾县、耀县、醴泉、同官、永寿、栒邑、淳化9县。

29、第八行政 *** 区,专署设在大荔,辖大荔、朝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郃阳、韩城、白水、澄城、平民12县。

30、第九行政 *** 区,专署设在凤翔, *** 28年(1937)迁至宝鸡县,辖凤翔、宝鸡、盩厔、扶风、陇县、岐山、郿县、武功、汧阳、麟游10县。

31、第十行政 *** 区,专署设在咸阳,辖咸阳、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泾阳、兴平、高陵10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省下来就是县,这些区域都归咸阳专区管辖)

32、1938年 *** 将关中道西安府下的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鄠邑)、泾阳、兴平、高陵10县都划归第十行政 *** 区(咸阳专区)管辖,以前没有市,省下来就是县。(西安市还没成立)(咸阳专区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安市)

33、到了1948年,陕西重新区划调整全省区划,这一次共设立了十一个行政 *** 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各区辖县划分如下:

34、之一行政 *** 区辖榆林、神木、府谷、葭县、横山、定边、靖边、延安、延长、保安、甘泉、鄜县、安塞、延川、绥德、米脂、清涧、吴堡、 *** 19县。

35、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华(县)州,临潼、蓝田、渭南、华阴、潼关6县。

36、第三行政 *** 区辖富平、三原、高陵、泾阳、耀县(耀州)、铜川、宜君、黄陵、淳化9县。

37、第四区行政 *** 区辖商县、雒南(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6县和龙驹寨设治局(1947年6月设立)。

38、第五行政 *** 区辖安康、汉阴、洵阳、白河、平利、 *** 、石泉、镇坪、岚皋、宁陕10县。

39、第六行政 *** 区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褒城、宁强、略阳、凤县、镇巴、佛坪、留坝12县

40、第七行政 *** 区辖乾县、醴泉、永寿、邠县、栒邑、长武6县。

41、第八行政 *** 区辖韩城、朝邑、郃阳、平民、大荔5县。

42、第九行政 *** 区辖宝鸡、汧阳、郿县、麟游、扶风、岐山、陇县、凤翔8县。

43、第十行政 *** 区辖武功、兴平、咸阳、长安、盩厔(周至)、鄠县(鄠邑)6县。

44、第十一行政 *** 区辖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县和黄龙设治局。

45、1948年蓝田临潼被划归第二行政 *** 区(华州专区),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临潼、蓝田、渭南、华(县)州、华阴、潼关,这6个县都由华(县)州专区管理。

46、随后,1949年 *** 胜利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 *** 后期设立的所有行政 *** 区全部撤销。

47、1950年开始重新区划调整划分。陕西被重新划分为9个专区,1950年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专区辖96个县市!

48、1950年5月在渭南县县城设立渭南分区专员公署,领渭南、临潼、蓝田、华(县)州、华阴、潼关、大荔、朝邑、郃阳、韩城、澄城、蒲城、白水13县全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1月高陵,三原、泾阳,富平、耀县这5个县也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渭南专区共计18个县。

49、临潼蓝田先归第十行政 *** 区(咸阳专区),后归第二行政 *** 区(华州专区),后归(渭南专区)管辖。

50、1950年蓝田设有治城、洩湖、鹿走、汤峪、焦岱、蓝桥、普化、玉山、横岭、玉川、灞源、葛牌12区,区辖115乡。

51、1955年7月将蓝田齐家村划归至灞桥区。

52、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柞水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53、1956年将和渭南县共管的青岗坪和厚子镇(厚镇)划归蓝田县。

54、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商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55、1956年7月将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

56、1956年,将临潼蓝田划归陕西省直管

57、1958年11月将陕西省直管的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58、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

59、1983年10月,将渭南专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专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

60、临潼蓝田断断续续进进出出被划归渭南的时间一共共计长达26年之久。

61、蓝田的历史可谓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蓝田”二字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也从未改过名字,迄今历时2400多年,是西安地区所有辖县中设置最悠久的城市了。

二、蓝田县被誉为什么

1、蓝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安市下辖的区县,蓝田距离西安市区22公里。蓝田建制于秦献公六年(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开始置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历代县名时有更易,秦孝公设芷阳,汉有灞陵、南陵,北魏设杜县,北周改县为郡,原辖地分玉山、白鹿二县,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将玉山、白鹿并为蓝田县;武德三年(620)改白鹿为宁民县;贞观元年(627)并玉山、宁民为蓝田县。汉、魏、晋、唐隶属京兆,五代宋金时有沿革,元属奉元路,明、清均属西安府。

2、公元713年,唐西安京兆府下辖二十二县:万年长安蓝田高陵鄠(户县鄠邑)盩厔(周至)泾阳三原新丰始平上宜醴泉云阳!

3、唐代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名称都未曾变化!

4、北宋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

5、金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6、西安府(2厅1州15县):(孝义厅+宁陕厅+耀州)+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户县鄠邑)、盩厔(周至县)、咸阳县、兴平县、礼泉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富平县、同官县。

7、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西安府蓝田县+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设立孝义厅:

8、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岭有虎,屡伤人畜。省抚派宜君营兵扑杀月余,无所获。由于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廷决定把西安府辖下咸宁县(今长安县)蓝田县和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

9、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划出咸宁县(今长安县)秦岭以南区域。

10、西安府蓝田县:划出蓝田县秦岭南境山地区域(今葛牌镇部分区域)。

11、商州镇安县:划出镇安县东北部区域。

12、将以上三县边境分割划出的区域合并组建设为孝义厅。厅名取周宣王宰相张仲“孝义为本”之意,在孝义川设立孝义厅(孝义厅厅址在今柞水县),设抚民同知驻孝义川。(可以说孝义厅是柞水县的前身),但孝义厅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孝义厅属于西安府管辖,属于西安府的地盘。随后为时不久蓝田南部边境区域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13、 *** 2年(1913年)孝义厅改名为孝义县, *** 三年(1914年)孝义县改名为柞水县,1914年柞水县也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1914年柞水县属于西安府后设立的关中道管辖,属于关中道的地盘。后柞水县由陕西省四区 *** 专员公署管辖。

14、清朝乾隆四 *** (1783年),朝廷又将长安县、盩厔县(周至县)、洋县、石泉县、镇安县五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组建设立为五郎厅,(五郎厅厅址在今宁陕县)。

15、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属西安府管辖)。

16、1913年宁陕厅改名宁陕县(属汉中道管辖)。

17、随后几年,下令撤销西安府名称改名设为关中道。

18、随后撤消西安府设为关中道,关中道管辖43个县关中道治所驻长安县,下辖43县(西安诸县均属之,长安县咸阳县兴平县高陵县临潼县鄠县(鄠邑)蓝田县泾阳县三原县盩厔县(周至)等等

19、 *** 17年(1 *** 8)通令取消道制。以后在省、县之间增设行政 *** 区,1935年开始为县增设划分行政 *** 区,各区设专员公署。

20、将陕西划分为了十个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陕西省于 *** 24年(1935)至 *** 28年(1939),先后设置了十个行政 *** 区,并分别在榆林(之一区)、缓德(第二区)、洛川(第三区)、商(县)州(第四区)、安康(第五区)、南郑(第六区)、邠县(第七区)、大荔(第八区)、凤翔(第九区)、咸阳(第十区)设立了专员公署。全省共 *** 县(增加平民县)。

21、 *** 28年(1939)各行政 *** 区具体划分如下:(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

22、之一行政 *** 区,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署)设在榆林,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葭县8县。

23、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绥德,辖绥德、肤施、延川、延长、安塞、 *** 、保安、清涧、吴堡9县。该行政 *** 区属解放区,后将二区名义正式取消,将二区原辖县交由一区专署代管。为进一步 *** 陕甘宁边区,遂于 *** 29年(1940)初,将二区专署改设在耀县,辖耀县(原属七区)、宜君(原属三区)、同官、栒邑、淳化(原属七区)5县。

24、第三行政 *** 区,专署设在洛川,辖洛川、鄜县、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县。 *** 30年(1941)又辖黄龙设治局。

25、第四行政 *** 区,专署设在商县,辖商县、雒南、商南、镇安、山阳、柞水6县。

26、第五行政 *** 区,专署设在安康,辖安康、白河、平利、汉阴、洵阳、岚皋、 *** 、石泉、镇坪、宁陕10县(宁陕县原属第四区, *** 26年4月划属第五区)。

27、第六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南郑,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镇巴、褒城、宁羌、佛坪、留坝、略阳、凤县12县。

28、第七行政 *** 区,专署设在邠县,辖邠县、长武、乾县、耀县、醴泉、同官、永寿、栒邑、淳化9县。

29、第八行政 *** 区,专署设在大荔,辖大荔、朝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郃阳、韩城、白水、澄城、平民12县。

30、第九行政 *** 区,专署设在凤翔, *** 28年(1937)迁至宝鸡县,辖凤翔、宝鸡、盩厔、扶风、陇县、岐山、郿县、武功、汧阳、麟游10县。

31、第十行政 *** 区,专署设在咸阳,辖咸阳、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泾阳、兴平、高陵10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省下来就是县,这些区域都归咸阳专区管辖)

32、1938年 *** 将关中道西安府下的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鄠邑)、泾阳、兴平、高陵10县都划归第十行政 *** 区(咸阳专区)管辖,以前没有市,省下来就是县。(西安市还没成立)(咸阳专区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安市)

33、到了1948年,陕西重新区划调整全省区划,这一次共设立了十一个行政 *** 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各区辖县划分如下:

34、之一行政 *** 区辖榆林、神木、府谷、葭县、横山、定边、靖边、延安、延长、保安、甘泉、鄜县、安塞、延川、绥德、米脂、清涧、吴堡、 *** 19县。

35、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华(县)州,临潼、蓝田、渭南、华阴、潼关6县。

36、第三行政 *** 区辖富平、三原、高陵、泾阳、耀县(耀州)、铜川、宜君、黄陵、淳化9县。

37、第四区行政 *** 区辖商县、雒南(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6县和龙驹寨设治局(1947年6月设立)。

38、第五行政 *** 区辖安康、汉阴、洵阳、白河、平利、 *** 、石泉、镇坪、岚皋、宁陕10县。

39、第六行政 *** 区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褒城、宁强、略阳、凤县、镇巴、佛坪、留坝12县

40、第七行政 *** 区辖乾县、醴泉、永寿、邠县、栒邑、长武6县。

41、第八行政 *** 区辖韩城、朝邑、郃阳、平民、大荔5县。

42、第九行政 *** 区辖宝鸡、汧阳、郿县、麟游、扶风、岐山、陇县、凤翔8县。

43、第十行政 *** 区辖武功、兴平、咸阳、长安、盩厔(周至)、鄠县(鄠邑)6县。

44、第十一行政 *** 区辖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县和黄龙设治局。

45、1948年蓝田临潼被划归第二行政 *** 区(华州专区),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临潼、蓝田、渭南、华(县)州、华阴、潼关,这6个县都由华(县)州专区管理。

46、随后,1949年 *** 胜利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 *** 后期设立的所有行政 *** 区全部撤销。

47、1950年开始重新区划调整划分。陕西被重新划分为9个专区,1950年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专区辖96个县市!

48、1950年5月在渭南县县城设立渭南分区专员公署,领渭南、临潼、蓝田、华(县)州、华阴、潼关、大荔、朝邑、郃阳、韩城、澄城、蒲城、白水13县全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1月高陵,三原、泾阳,富平、耀县这5个县也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渭南专区共计18个县。

49、临潼蓝田先归第十行政 *** 区(咸阳专区),后归第二行政 *** 区(华州专区),后归(渭南专区)管辖。

50、1950年蓝田设有治城、洩湖、鹿走、汤峪、焦岱、蓝桥、普化、玉山、横岭、玉川、灞源、葛牌12区,区辖115乡。

51、1955年7月将蓝田齐家村划归至灞桥区。

52、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柞水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53、1956年将和渭南县共管的青岗坪和厚子镇(厚镇)划归蓝田县。

54、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商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55、1956年7月将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

56、1956年,将临潼蓝田划归陕西省直管

57、1958年11月将陕西省直管的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58、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

59、1983年10月,将渭南专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专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

60、临潼蓝田断断续续进进出出被划归渭南的时间一共共计长达26年之久。

61、蓝田的历史可谓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蓝田”二字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也从未改过名字,迄今历时2400多年,是西安地区所有辖县中设置最悠久的城市了。

三、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蓝田是哪儿

1、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2、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 。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蓝田玉早在和田玉出世以前,就誉满中华了,因之当地被命名蓝田县。历代诗人咏蓝田玉的佳句颇多,尤其是玉豁生《锦瑟》诗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不但赞美了遐迩闻名的蓝田玉,还隐 *** 有关蓝田来历和特征的美丽传说。

8、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蓝田这块地方还没有县治相大的市镇,当然也还没有蓝田这个美名了。那时当地终南山的古驿道旁有一座小小的山庄,山庄里有一位名叫杨伯雍的年轻书生,他家境欠佳,只得一面种点薄地,一面读书自娱,虽清贫淡泊,倒也自得其乐。

9、在种地和读书吟诗之余,他还好游历,家乡周围美丽的山川、古老的驿道是他经常涉足的去处。他看到烈日下风尘仆仆的旅人、商贾、驿卒、工匠和僧侣等汗流满面、焦渴难忍的样子,心中十分不忍,而山头之上的长长驿道却没有一处泉水可饮。于是他在山头驿道旁搭了一间草蓬凉亭,供来往的 *** 们歇息,又从山间远处担来甘泉之水供人们解渴。

10、有人不习惯饮生冷之水,他又在草亭旁盘起了土灶,安上了大锅,砍柴烧水供 *** 们饮用。后来,他觉得自己来回跑路耽误功夫,便干脆搬到山头草亭内居住,每日天刚亮便担水、烧汤,以待 *** 。当他看到 *** 们喝了甘泉水,解了焦渴之苦时,便揩着汗满意地笑了。寒冬腊月,他也担雪烧汤不辍,带给了 *** 象阳春一般的暖意。

11、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杨伯雍在终南山上供人饮水已经三年了。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收过 *** 一分一文的酬劳,遇到饥寒潦倒于途的 *** ,他还慷慨相助呢,因此,家中的一点点薄产也已贴赔殆尽。有人讥他为“书痴”、“积小善而无远志”。他却豁达大度地说:“财帛者,过眼之烟云也;以之济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眼看已到三十而立之年,他却一不着意于仕途,二不急于娶亲成家,仍然助人如故。

12、一天,有一位贫苦潦倒的老人,在草亭前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伯雍见了,急忙将他扶入草亭,给他洗脸、擦身、打扇、喂水,把老人救活过来。他又端出自己的中饭让老人吃,自己则咽唾忍饥。老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又连饮了三碗汤水后,不知从哪儿拿来一斗碎石子儿来,递给伯雍说:“把这些石子种到地里,能够生长宝玉,你还能因此而娶得一位好媳妇,快收下吧!”伯雍正待推让,忽然老人不见了,只留下自己脚前的那斗石子。

13、杨伯雍依老人所言,把那斗石子 *** 山间田地中,果然得到不少巨大而晶莹的玉石。他同样不把它们全部视为已有,经常用来周济贫困,解人危难。

14、这时期内,他听 *** 们纷纷传说右北平徐公有位待嫁的女儿,十分美丽端庄,聪颖贤慧,许多人上门求婚,徐公皆不应允,杨伯雍听说有这么好位姑娘,心中非常爱慕,便抱着试一试的愿望,上门求婚。徐公说,如果他能拿出一双白壁来作聘礼,可以立即把女儿嫁给他。杨伯雍从种玉的田里取了五双白壁,作为聘礼送与徐公,这样就得到了称心如意的妻子。

15、小俩口成婚后,异常恩爱,且心 *** 一样,都豁达大度,乐善好施,不几年,便把一斗石子所生的美玉用完了。

16、一晃又过了三年,一天,那位赠玉种的老人又出现在杨伯雍的而前,说:“我知道你们所产的美玉已因助人用尽,这里我再赠你们玉种三石六斗,你们这回要珍惜它,不可再轻易赠人,可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永享富贵于万世吧。”说完,老人又不见了。

17、夫妻俩商量了一通后,认为子孙之福要靠子孙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父母所遗,仙人之赠,不但不是长策,还会养成他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恶习,这样的人不是冻饿而亡,就是以盘剥他人汗血而生!于是,他们决定,把这神仙

18、所赠之物,还与普天百姓。他俩每天在这一带终南山上种玉母石,种呀,种呀,终于把三石六斗全部种完,但他们自己却不再去收取所生之玉,而靠自家耕织生活。他俩还在驿路边贴出告示,告诉人们,凡 *** 都可自行去山中采玉。

19、于是,世上无地少业的人,都纷纷到山中采玉,凡去的人都能满载而归。

20、后来,帝王将相,达官贵 *** 派人入山大肆采玉。许多年后,表层的玉石便被他们掠抢一空。

21、这样, *** 入山便很难采到玉了,于是杨伯雍便向上天祷告。一天,那位赠玉母石的老人——太白金星在梦中对他说:“可让采玉者在晴天日出时入山,若见那处山中有若隐若观的轻烟升起,其中必有玉石。”杨伯爽醒后立即把这个 *** 告诉百姓。于是, *** 入山,便能见到有些地方升起轻炳,依迹挖掘果然得玉。

22、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听说此法,便又遣人蜂拥而来劫夺五石,但说也奇怪,他们的眼睛睁得再圆再大,也看不见日暖生烟的奇观,也就得不到挖玉之所了!他们恼羞成怒,便遣更多的人漫山遍野乱挖一通,有的深层玉还没有完全生长成,便被他们挖出来。这种没有长成之玉略呈蓝色,被称作“蓝”,又因为杨伯雍最早是在良田里种石得玉的,因此,此地便被称为“蓝田”了。从此开始,以后凡产玉石的地方邢称为“X田”,如“和田”等等。而玉豁生(李商隐)《锦瑟》诗中的名句“蓝田日暖玉生烟”便以上面的传说为典了。

23、再一方面,因杨伯雍种玉得妻遂成千古佳话,于是,后来遂称两家通婚为“种玉之缘”。或简称为“玉成”二字,但此词的词义已引伸扩大了。

关于美玉之乡蓝田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蓝田 梁祝 美玉 玉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