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湖北制衣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湖北被称为什么之乡,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湖北制衣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湖北省潜江市杨市街道位于哪里
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中国明星市--潜江市南城区。东临仙桃,南靠总口,北接园林,西抵周矶。处域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39亩,辖区常住人口2. *** 万人,下辖17个村,1个社区,2个场。
杨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杨市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汉宜高速公路、“318”国道横贯全境,章华大道、襄岳公路纵卧其间,宽阔的章华大道将杨市南城区与中心城区连为一体。潜江森林公园像一块绿色的翡翠,把杨市装点得分外美丽。
杨市经济发展迅猛。现已形成医 *** 、机械制造、建材、服装、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众多的工业生产体系。上市公司潜江制 *** ,属全国眼科用 *** 生产基地;湖北江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属全国十强环保企业,其生产的环保系列产品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近几年,七喜实业、东颢制衣、颢利制衣、杨阳纺织、旭日纺织、精工机械、盛世彩印、华升建材、源鑫纺织、银海棉业、亚泰模具、多优多食品、多美制衣、精铸鑫五金制品等一批企业都相继落户杨市。随着首批占地3000亩的杨市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杨市 *** 引资和项目建设形势喜人,前景甚好。
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 *** 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格局,作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章华职业技术学校为各类企业提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杨市卫生院作为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实习基地,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有线数字电视、自来水供应与城区并网;万门程控 *** 和数字移动 *** 、信息高速公路连接五洲四海,11万伏变电站顺利建成,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工程贯穿杨市,并设有供气站。
杨市投资前景十分广阔。杨市工业园总规及详规已经完成,园区内配套的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七喜集团投资2.5亿元的五星级会议酒店已在2010年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期间投入正常使用。沪蓉高速铁路潜江客用站已开工建设,一个集服装生产中心、物流中心、会务中心、休闲中心的新杨市正在变为现实。潜江中心城区正在向东向南不断扩展,杨市已加速融入主城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新杨市指日可待。
真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到这片热土参观考察,投资兴业。
二、湖北潜江的杰出人物
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不仅形成了潜江淳朴的民风,而且孕育了众多英才。
仅近百年来,就有***一大 *** 李汉俊(***一大会议前半程即在其位于上海的家中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辛亥 *** 先驱、新中国首任 *** 部长李书诚,辛亥 *** 武昌首义 *** 团体“日知会”总干事刘静庵,首任 *** 长钱瑛,著名剧作家、文坛泰斗曹禺等享誉神州的杰出人物。
潜江水乡园林特色独具,这里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
20世纪70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 *** 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碧野盛赞潜江:“这是一座绿色的城!”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
目前,潜江一瞥潜江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创汇七大基地,已形成油气开采、冶金机械、医 *** 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境内有潜江制 *** 、江钻股份,永安 *** 业,幸福实业四家上市公司,潜江制 *** 为国家唯一的眼科用 *** 生产基地,江钻股份生产的石油钻头占据 *** 市场50%以上份额,中国牛磺酸生产基地的“永安 *** 业”,销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
在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筹备期间,潜江市委宣传部刊发了潜江市标的征集启事,随后中标设计公示后得以确定使用。
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
全市地下蕴藏石油2亿吨、天然气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近8000亿吨(为我国“盐都”自贡市的30倍),另有卤水136亿立方米,富含中国潜江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矿化均超过了国家开采标准,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通武汉,南连监利,西邻荆州,北接荆门,隔汉江与天门相望,沪蓉高速公路与318国道横贯全境,沪汉蓉高铁(汉宜高铁)横贯东西。
*** *** 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潜江市集中力量发展交通,取得显著成效,是全省唯一平原湖区公路 *** 试点和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密度和通达度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 *** . *** 公里,21个区、镇、处、场通二级路,371个自然村、分场都通了公路。
市域“五横三纵”(五横:广泽大道、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运拖公路、华容公路;三纵:潜监线、荆潜线、幸福公路)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一个干支相通,内畅外连的公路 *** 已具雏形。
流经境内的汉江航运四季通畅,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红旗、泽口两个港口。
全市交通正趋于国省干线公路高等级化、镇处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综合运输智能化、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交通现代化水平。
在交通硬环境改善的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逐步向客车舒适化、货车专业化、船舶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全市已拥有各类营运客车610辆13036座,货车3000辆12901吨,园林城区出租汽车 *** 辆,镇处出租车193辆。
2003年,全市共完成公路客运量 *** 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356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409万吨,货物周转量48078万吨公里。
全市客运班线已达141条,日发班次1350个,客运 *** 的触角已延伸到全国26个省市。
乡村客运班线11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全市现有一级客运站一个,二级客运站3个, *** 以下乡镇客运站16个,现有一类维修企业8家,二类维修企业34家,三类维修业户360家,有汽车综合 *** 能检测 *** 站1个,有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所;有装卸搬运业户10家,有各类运输服务业户27家。
全市基本形成以园林和广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连通乡村,辐射市外的客货运输 *** 。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90.7亿元,增长 16.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2481万元,增长 4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2.9亿元,增长 39.5%;外贸出口总额 1.75亿美元,增长 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879元,长 10.4%;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 86元,增长 17.3%。
面对低温寡照多雨的自然灾害,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快速响应,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了防洪排涝和抗灾抢管工作,实现了“有灾不见灾,灾年夺丰收”。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48.2亿元,同比增长 5.2%。
粮食总产 40.4万吨,同比增长 4.0%;棉花总产 4.4万吨,同比增长 8.2%;油料总产 10.9万吨,同比减少 3.6%;水产品产量 9.2万吨,同比增长 6.9%。
大力推广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年生猪出栏 93.4万头,同比增长 3.1%;家禽出笼 1484万只,同比增长 4.3%,畜禽规模养殖量占饲养总量的 68%以上。
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达到 18万亩,网箱养鳝达到 60万口。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6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 130亿元以上。
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3个。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达到 167个。
深入推进精品名牌战略,尝香思、巨源油业、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 12家企业的 18种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称号。
湖北原野蔬菜有限公司和 *** 两利蔬菜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供港蔬菜标准园,实现了蔬菜外销新突破。
筹资 6105万元,完成水利建设土方 1221万方、标工 750万个。
投资 5177万元,完成了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及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
筹资 6500万元,建设通村公路 259公里。
投资 1.7亿元,完成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5万亩、基本农田“兴地灭螺”工程 3万亩、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1万亩。
认真执行 ***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燃油 *** 补贴和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农民直接得到实惠共计 1.6亿元。
积极推进土地集并流转,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全力实施项目建设,农垦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市农垦 *** 完成工业总产值 43.6亿元,同比增长 39.5%;农业总产值 14.5亿元,同比增长 16%。
工业 *** 和技改扩规项目 26个,完成投资 10亿元。
农业人均纯收入 7450元,同比增长 18.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145.5亿元,同比增长 22.5%,其中市属完成工业增加值 96.2亿元,占 66.1%,同比提高 6.7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幅高于重工业 10.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10.9%;主营业务收入 510.9亿元,同比增长 35.2%;实现利税总额 36.9亿元,同比增长 175.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76家,比上年净增 23家。
投资 1亿多元,深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 *** 还建,实施了金华润“4052” *** 还建及物流通道、华中家具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园区路 *** 网等建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6亿元,同比增长 21.4%。
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农村综合服务社 160家。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21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全省17个市州中位居第七,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地域财政总收入32.8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46.7%;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44亿元,同比增长3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0亿元,同比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1元,同比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6.6:52.3:31.1调整为2011年的14.6:57.5:27.9。
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6615万美元,同比增长101.7%。
其中:出口34806万美元,同比增长98.7%;完成省***考核目标任务1 *** 66万美元的180.7%;在全省出口额排名第9位、增幅排名第二,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3.4个百分点。
随着我市水产品出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2011年我市被 *** 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全市外贸出口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全市有出口业绩的企业23家,其中:出口过7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油田外贸);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永安 *** 业);过4000万美元的企业2家(莱克水产、农宇食品);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华山水产);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4家(福好医疗、齐力华盛有色、江赫医材、利维高服饰);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赛特龙服饰、亚利服饰、方圆钛白、本雅制衣)
2、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全市出口商品形成了以农产品为领军主体,化工医 *** 、服装纺织、医用材料、机电产品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化工医 *** 出口7016万美元,占比20.2%;农产品出口13240万美元,占比38%(其中:香菇出口7912万美元,水产品出口4839万美元);医用材料出口3217万美元,占比9.2%;纺织服装出口3181万美元,占比9.21%;机电产品出口6378万美元,占比18.3%;冶金建材产品出口1774万美元,占比5.1%。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1.76亿元,增长1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02亿元,增长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06亿元,增长35.0%;外贸出口总额3.58亿美元,同比减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1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5元,增长14.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潜江辖6个管理区(农场)、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办事处、10个镇。
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总口管理区、熊口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后湖管理区、周矶管理区
办事处:园林办事处、广华办事处、泽口办事处、杨市办事处、周矶办事处、泰丰办事处、高场办事处
乡镇:熊口镇、竹根滩镇、高石碑镇、老新镇、王场镇、渔洋镇、龙湾镇、浩口镇、积玉口镇、张金镇
省级经济开发区:潜江开发区、张金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
经省人民***批准,省民政厅正式发文,我市棉花原种场改设为潜江市泰丰办事处,杨市办事处莫市等九个村和园林办事处小南门社区同时划归泰丰办事处,该处成为我市第十六个乡镇办事行政机关。
经省***批准,省民政厅正式发文,同意我市设立高场街道办事处,原高场原种场的地域范围为新设的高场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范围。
至此,潜江市街道办事处将增至7个。
三、湖北省阳新县是不是国家级贫困县
1、湖北省阳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国家级贫困县)。
2、阳新县地处鄂东南,与江西接壤,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县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辖22个镇场区,总人口107万。近年来,阳新先后被评为“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模范县、更佳金融信用县等荣誉称号。
3、近年来,阳新县按照省委“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奋进全省二十强”目标,牢固树立“经济虽然贫困,但精神决不能贫困;排名虽然靠后,但精神决不能落后”的理念,抢抓长江经济带 *** 开发和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重大机遇,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沿江开发,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4、湖北阳新县深入贯彻落实 ***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大驻村帮扶力度,抓牢“三个行动”,坚持“四项原则”,突出“五个精准”,完善“六项 *** ”,全面提升驻村帮扶水平,加快“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新步伐。
5、阳新是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水泥建材、轻工纺织、医 *** 化工四大支柱产业。
6、一、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依托原材料和区位优势,以安达汽配、奥莱斯轮胎、信捷及昂运铝轮、台阳数控、永丰金精密机械、华宝钢铁、朗天 *** 械等企业为龙头,不断提高重型铸造、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医疗器械及 *** 械制造等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光电通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研发生产。
7、重点发展目标:大力引进相关联产业、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集 *** 展。
8、二、纺织服装产业: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麻、棉等农副产品资源,以宝加鞋业、远东麻业、梦娜袜业、龙马制衣、联富箱包、可兴安全鞋、贝贝童婴幼用品等企业为龙头,通过加强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等手段,扩大纺织服装产业优势。
9、重点发展目标: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生产厂家落户我县,逐步形成纺纱、织布、印染、 *** *** 服装设计及生产产业集群。
10、三、医 *** 化工产业:依托富池省级医 *** 化工产业园这一发展平台,强化规划和推进园区建设,走集约、安全和环保之路,大力发展生物医 *** 制剂、农用化工和经济化工产品。
11、重点发展目标:着力引进国内外生物医 *** 知名企业,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精细化工企业,逐步形成生物医 ***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12、四、食品饮品加工产业:依托劲牌“枫林特曲”、“富川茶油”、“长丰大米”等省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以劲牌酒业、富川油脂、长风米业、新冠科技、三元实业、舒婆湖水产品深加工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食品和饮品等相关产业。
13、重点发展目标: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方便食品、保健食品、果酒和特色饮品等生产企业,建成食品加工、饮品罐装、食品包装产业集群。
14、2019年是阳新县脱贫摘帽交考卷、结总账之年,阳新县要拿出决战的姿态, *** 站位再提高,确保摘帽一举成功;对标意识再提高,确保考核高质高效;主体责任再压实,确保推进有序有力;工作作风再转变,确保务实扎实真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15、 ***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四、监利浩宇制衣厂代工什么牌子
森马、以纯等。根据监利县浩宇制衣有限公司官网显示,浩宇制衣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总部座落在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北省监利县。随着公司经营管理的不断成熟,公司得到越来越多知名服装品牌的青睐,并与森马、以纯、中国乔丹、卡门、潮流前线等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其免检供应商。
湖北制衣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湖北被称为什么之乡、湖北制衣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