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蒲剧梅花之乡?山西临汾蒲剧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临汾蒲剧梅花之乡,以及山西临汾蒲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晋剧的由来
  2. 蒲剧是哪里的地方戏,蒲剧的产生地
  3. 临汾尧都区到洪洞的沿途经过哪些地方

一、晋剧的由来

1、晋剧是蒲剧传到晋中后,跟当地的秧歌结合而形成的。晋剧是山西四大梆子的 *** ,虽然为北方剧种,但唱腔清新秀丽,颇有南方戏曲之风。可能是与当时晋剧兴起时晋商大贾大力扶持有关系吧。

2、晋剧虽然为地方剧种,但艺术成就很高。梅花奖获奖人数仅次于京昆等大剧种。晋剧的起源、发展与兴盛与晋商有分不开的关系。在当时晋商集中的大本营,如太原、晋中、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晋剧依然是当地最主要的戏剧品种。

3、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 *** *** 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于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而且这一剧种历来受到山西中部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因此称中路梆子。

4、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的风格。

5、中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经盛行。它吸收了蒲剧的许多特点,又经过许多艺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它是在蒲剧基础上大胆突破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梆子戏。

6、近百年来,中路梆子的一些前辈、老艺人对这一剧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孟珍卿(艺名“三儿生”)、张景云(艺名“十三红”)、高文翰(艺名“说书红”)、乔国瑞(艺名“狮子黑”)及田桂子、毛毛旦、油樵旦等,在唱腔和做派上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路子越走越宽,戏越演越精。尤其是著名晋剧演员丁果仙登台后,由于她的艰苦戏曲舞台实践,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都有新的改进,对今日晋剧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7、中路梆子最早主要活动在太原周围,很容易吸收兄弟剧种的长处,融会贯通。因此,这一剧种演出范围也随之逐步扩大。 *** 战争以前,已经扩展到河北西部、陕西北部、 *** 地区。在以上地区,相继建立了固定的中路梆子剧团,演唱晋剧。

8、晋剧,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产生的一个剧种,起初主要活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辖的各县。后来,由于发展迅猛,流传地区逐步扩展,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直至成为今天山西省戏剧的 *** 剧种——晋剧。

9、蒲州梆子为中路梆子兴起创造了条件

10、关于中路梆子的起源,曾经是晋剧史研究工作者多年争论的一个问题。从我掌握的资料考证,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为妥。因为在此之前,从大量舞台题笔所揭示的山西中部城乡戏剧演出中,主要为蒲州梆子、京都花腔班(今京剧)和江南丝竹班(南昆曲)三种,根本未见有关“中路梆子”的记述痕迹。只是到了道光初年,被当时称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复兴,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山西梆子又时兴”时期,蒲州梆子北上,来到了晋中、太原一带演出,不仅轰动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区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贾们的娱乐要求。于是,他们就以承包的形式,邀请蒲州梆子班社在中路演出,这就是中路富商承办戏班的开始,但剧种仍为蒲剧。其 *** 班有平遥县的万和班、 *** 遥班及介休县的吉庆班等。

11、到了咸丰初年,蒲州梆子开始冷落下来,此时正值太平天国 *** 发生,义军一部于咸丰三年八月到达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其矛头直指清王朝的首都北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包括蒲剧在内的外地剧种,很少再来中路地区演出了,致使中路地区出现了一个戏剧活动相对空缺的时期,这对酷爱看戏的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十分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到了咸丰中后期,经过众多班子的努力研讨,终于在继承蒲州梆子音韵和锣鼓经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点,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雏形班社,并开始试点演出。其中具有 *** *** 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县三庆班,参加艺人,除了滞留的蒲州梆子艺人、秧歌及皮影艺人外,还有吹鼓手、店员、矿工、票友等。

12、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会秩序好转。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现,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财主们的青睐。于是,以祁县金财主为 *** 的太谷、榆次、平遥、孝义、介休等地的财主们,先后成立了上下聚梨园班、四喜班、四兴班、四庆班等班社。他们在演出实践中,互相学习,不断改进,使唱腔及文武场面日趋完善;又学习外地剧种管理班社的经验,使戏班逐步走向了正规化。戏班人员,除文武场保留中路籍艺人外,其他演员大都以高薪从蒲州聘来,所以民间有“祁太镏子,蒲州丸子”的谚语。其次,大商家还修建戏房院,购置苏杭刺绣行头,增添运输车辆,制定演出计划。如戏班自负运输,每个台口大都演出三天,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开戏,戏班自办伙食。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垛箱歇班,艺人放假,次年正月再来组班。班主宏观领导,具体事物由承事人、掌班人负责。戏班不属商业 *** 质,盈亏全由班主自负。只是每到一处,将木制的、标有某某县某某财主所承戏班名称的虎牌立在前台,以示夸耀,还要在后台粉壁墙上题笔留名。这些舞台题笔内容广泛,成了我们今天研究晋剧发展史的金石之证。

13、随着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财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兴趣。他们也从蒲州请来艺人或招来儿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数州县粗具规模。比较出名的新承戏班有:介休的和盛班、徐沟的五义园、太谷的四盛和班、祁县的双庆园、太原的郝店班、汾州府的义庆班等。出名演员有一千红、八百黑、王彩云、云遮月、天明亮、棒杵红,以及鼓师杨青、宋兴儿,琴师彭根只等。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和氏璧》《棋盘街》《春秋配》《御果园》《渔家乐》《赵家楼》《炮烙柱》《锋箭头》《吉庆图》《 *** 湖》《北天门》《抚琴》《偷鸡》《扫雪》及昆曲戏《草坡》《庆顶珠》等。由于艺人的精湛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晋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秃红、吐丑、盖陕西。人参娃娃、大嘴丑,后边跟的一杆旗……”等戏谚流传。不过,此时的中路梆子在山西戏苑中仍是一枝新秀,而以金和班为首的蒲州梆子、以三庆班为首的京都花腔班、以鸣福班为首的江南昆曲班等仍活跃在中路地区,形成了多剧种并存、争芬斗妍的时代。

14、可惜上述局面维持不久,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发生了。光绪元到四年,山西与邻省陆续遭受特大旱虫等自然灾害,在此情况下,多数戏班停演,艺人失散或丧身,就连曾经解囊资助的富商大贾也改变了初衷。到光绪六年、七年,中路梆子才开始恢复,起班社有原来长年包份制的娱乐 *** 团体,变为以名老艺人承班、或以财主领衔承班的商业 *** 经营组织。此时,搭班艺人严重短缺,不得不就近收留中路籍贫苦儿童加入科班培养使用,他们经教学3至5月,便强行登台,俗称“犟出窝”。有的靠打骂体罚逼迫学戏,当时比较出名的科班有榆次流村的二保和班、清源杜村的喜梨园、孟封村的小梨园等。其中,二保和班培养的演员最多,几乎遍及中路各地。据《山西风物志》

二、蒲剧是哪里的地方戏,蒲剧的产生地

1、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戏曲是有由几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戏曲演绎的内容大多来自于民间的故事。为了让观赏者更能切身体会,融入了舞蹈动作和说唱。那么蒲剧是哪里的地方戏呢?本期蒲剧文化为你揭晓。

2、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外省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陕西称:东路戏,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

3、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山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 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之称。

4、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牛王庙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这些实物史料证明,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悠久。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长于表现慷慨 *** 、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 *** 格和情绪。

5、在梆子腔剧种体系中,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中诞生最早的一种,它与陕西梆子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是考察中国地方戏曲传承演变轨迹的活资料,对于山西地方文化研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蒲州梆子正陷于危机之中,观众大量流失,演员队伍青黄不接,这种局面需要尽快得到扭转。

6、 20世纪70年代末,蒲剧度过了“ *** ”劫难而获得新生。各届领导都给予大力支持,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以促进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尖子人才的战略措施,迅速涌现出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的任跟心、郭 *** 等一批蒲剧青年表演艺术家和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在蒲剧艺术教育这块园地,又先后有多个蒲剧幼苗获全国戏剧“小梅花奖”,并成立了小梅花蒲剧团,蒲剧正进入一个新的振兴期。

7、【结束语】不同的戏曲,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表演方式和唱腔有所不同而已。蒲剧唱腔,为徵调式,采取真假声结合的 *** ,起调高,音域宽。

三、临汾尧都区到洪洞的沿途经过哪些地方

临汾市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临汾盆地 *** 。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临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黄河、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向称晋南重镇,现为临汾市 *** 、经济、文化中心。全区现有国土面积 1316平方公里,辖 6乡 10镇、 9个办事处, 381个行政村、 44个居委会,人口为 741047人。尧都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同蒲铁路复线贯通南北,大(同)运(城)高速公路横跨全境。发达的公路网不仅直通临汾市17个县市,而且连通陕、豫、冀等临省。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公共汽车16条线路通车旅程400余公里。

从临汾市尧都区西南行约25公里,就可以看到群峰叠起的神话胜境姑射山。姑射山自古即为著名的道教圣地,早在庄子的《 *** 》中就描述过这里的神仙,说姑射山中有神人,肌肤如冰雪,神态如 *** ,不吃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南岸有座古城邑,以在平水之阳,故名“平阳”。

临汾市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临汾盆地 *** 。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临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黄河、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向称晋南重镇,现为临汾市 *** 、经济、文化中心。全区现有国土面积1316平方公里,辖6乡10镇、9个办事处,381个行政村、44个居委会,人口为741047人,其中乡村人口432543人。

尧都区尧都区辖9个街道、10个镇、6个乡:解放路街道、鼓楼西街街道、水塔街街道、南街街道、乡贤街街道、辛寺街街道、铁路东街道、车 *** 街道、汾河街道、屯里镇、乔李镇、大阳镇、县底镇、刘村镇、金殿镇、吴村镇、土门镇、魏村镇、尧庙镇、段店乡、贾得乡、贺家庄乡、一平垣乡、枕头乡、河底乡;滨河办事处(临汾经济开发区)。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春秋时期,平阳一带是晋国公族羊舌氏的封地。但随着新兴私家贵族的兴起, *** 没落宫室势力的羊舌公族走向衰亡。西汉仍置平阳县,县治在今尧都区金殿镇。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都,郡治在平阳县。晋永嘉三年(309年),汉王刘渊特将国都从蒲子县迁至平阳,并重筑陶唐金城,意在以帝尧自我标榜。这年友人在附近的汾河中得到一方玉玺,刘渊认为是河献祥瑞,故改元“河瑞”。317年2月,石勒攻破平阳,纵火焚其宫室, *** 都城顿成灰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平阳县治移驻白马城,即今临汾市区。尧都区

平阳是山西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的古文献中就有“尧都平阳”的说法。尧的传说应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华夏民族文化的产物,到春秋末,儒家又以尧为上古圣王和理想人格的楷模。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尧的美德和功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始祖。

目前,尧都区有关尧的古迹除了大家熟知的尧庙外,还有位于郭行乡的古帝尧陵。尧庙南边的伊村传为尧初生时所寄“伊长儒之家”。村西土丘上存有“帝尧茅茨土阶”碑,这是根据古籍记载有关陶的故事镌立的。相传尧当年住在茅草搭建的宫廷中,在宫前的土阶缝隙中,生长着一种草,这种草每月初一开始生长一个豆荚,到月半长出15个,从十六以后又每天落一个豆荚,到月底落完。如是小月29天,那么就只剩一个豆荚焦枯而不落。尧就据此发明了月历和纪年。

在尧都区东还有个村庄叫康庄,也叫康衢庄。据《列子》记述,尧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听见小孩子们在唱《康衢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法则。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召舜,禅以天下”。

在康庄村边还有“击壤台”遗址。原有大碑刻“击壤处”三大字,另有一碑刻《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为颂扬尧时 *** ,壤父击壤于道中的历史故事而建的纪念地。

临汾蒲剧梅花之乡?山西临汾蒲剧-第1张图片-

“尧都平阳”的传说和这里丰厚的尧文化资源,成为今天“尧都区”命名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平阳一带是晋国公族羊舌氏的封地。但随着新兴私家贵族的兴起, *** 没落宫室势力的羊舌公族走向衰亡。西汉仍置平阳县,县治在今尧都区金殿镇。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都,郡治在平阳县。晋永嘉三年(309年),汉王刘渊特将国都从蒲子县迁至平阳,并重筑陶唐金城,意在以帝尧自我标榜。这年友人在附近的汾河中得到一方玉玺,刘渊认为是河献祥瑞,故改元“河瑞”。317年2月,石勒攻破平阳,纵火焚其宫室, *** 都城顿成灰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平阳县治移驻白马城,即今临汾市区。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三年,又改为临汾县。“临汾”,又名汾城,原为战国古邑名,旧址在今襄汾县。金代兴定四年(1220年),分出临汾县河西地区置平水县。中国文化史上闻名的“平水版”雕版印刷术、平水木版年画及格律诗押韵标准《平水韵》等都产生于这一地区。明代,平水县又并入临汾县。历代与临汾县同城而治的上一级行政机构有:隋代临汾郡、唐代晋州、宋代平阳府、元代晋宁路、明清平阳府。1912年3月,山西省军 *** 裁平阳府,留临汾县。1949年以来,临汾县为临汾专区、晋南专区、临汾地区驻地。1971年,临汾县改为临汾市(县级)。2000年,临汾地区撤地设临汾市,原县级临汾市改为尧都区。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

尧都区三年,又改为临汾县。“临汾”,又名汾城,原为战国古邑名,旧址在今襄汾县。金代兴定四年(1220年),分出临汾县河西地区置平水县。中国文化史上闻名的“平水版”雕版印刷术、平水木版年画及格律诗押韵标准《平水韵》等都产生于这一地区。明代,平水县又并入临汾县。历代与临汾县同城而治的上一级行政机构有:隋代临汾郡、唐代晋州、宋代平阳府、元代晋宁路、明清平阳府。1912年3月,山西省军 *** 裁平阳府,留临汾县。1949年以来,临汾县为临汾专区、晋南专区、临汾地区驻地。1971年,临汾县改为临汾市(县级)。2000年,临汾地区撤地设临汾市,原县级临汾市改为尧都区。 2000年11月1日,撤销县级临汾市,设立临汾尧都区至今。

境内东为太岳山脉,西为吕梁山余脉,中部为断陷盆地,汾河纵贯南北,将全区分为汾西、河东两个基本对等的部分,形成东西两山夹平原的地貌。全区山地面积62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38平方公里,台地134平方公里,平原417平方公里。2003年末耕地面积43423公顷。属暖温带亚干旱之一气候区,暖温带 *** 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9-13℃,无霜期197天,多年平均降水494.19毫米。

农副土特产丰富,粮食主产小麦,经济作物蔬菜为主,水果以苹果为主,生产临汾团枣为山西十大名枣之一,畜 *** 发达。

尧都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同蒲铁路复线贯通南北,大(同)运(城)高速公路横跨全境。发达的公路网不仅直通临汾市17个县市,而且连通陕、豫、冀等临省。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公共汽车16条线路通车旅程400余公里。

尧都区地处黄河中游、汾水下游,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人文、自然资源众多,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在“54321”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根据旅游带动战略的安排部署以及经济强区、文化名区、文明新区的“三区”建设总体要求,文物 *** 1998年11月成立以来,在区委、区 *** 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大文物旅游工作力度,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1999—2003年,全区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总投资9000万元;接待游客共计270余万人次,其中1999年40万人次,2000年50万人次,2001年60万人次,2002年70万人次,3002年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00余万元,其中1999年200万元,2000年1080万元,2001年1300万元,2002年2800万元,2003年4000万元。实现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经济效益的“四大”突破,旅游文化活动、宣传等其它也卓有成效。�

尧庙、华门、华表、中国地形微缩景观、尧典壁廊、尧陵、仙洞沟、大中楼、元代戏台、庞杜墓地、上太明墓地、朱村墓地等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

挖掘根祖文化内在潜力,展示尧都历史文化风采,是尧都根祖文化旅游的活力所在。五年来,在根祖文化研究上,坚持多方面切入,多领域进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法,加快根祖文化研究步伐,成效显著。首先,根祖文化为中华民族的血源之根、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根系,而且有中国最早的诗歌、最早的文字、最早的戏曲、最早的围棋诞生于尧都的历史依据,尧都乃华表的故乡,华夏之一都的定论确凿。同时,研究成果先后结集成书出版的有侥都史鉴)、《帝尧与平阳)、《尧都寻根》、《尧庙)、《尧都人杰)、《尧都沧桑)、<尧舜禹传说)、<三圣宝典)等13本文史研究专著和11本根祖文化著作。《三圣宝典>一书喜获2003年全国十五省市图书展哲学社会科学类优秀奖。根祖文化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根祖文化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确立了尧都无以取代的文化根祖地位。

为了提高尧都知名度,扩大尧都对外影响。相继举办了1999年尧宫落成庆典暨首届祭尧大型文化活动,规模空前,尧都及周边地区近百万游人纷至沓来;2000、2001年分别在尧都区和 *** 两度举行了尧文化研讨会;2000、2001、2003、2004、2005年正月庙会、2001年11月举办了盛大的尧都华表暨尧都广场竣工庆典、2002年金秋十月·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及大型全国明星演唱会轰动全国各省市;2003年正月庙会及大型灯展;2003年金秋十月·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200 *** 光五月·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以及2005世界环球比基尼 *** 中国大赛等重大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尧都的知名度,尧都根祖文化旅游品牌唱响海内外。

境内东为太岳山脉,西为吕梁山余脉,中部为断陷盆地,汾河纵贯南北,将全区分为汾西、河东两个基本对等的部分,形成东西两山夹平原的地貌。全区山地面积62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38平方公里,台地134平方公里,平原417平方公里。2003年末耕地面积43423公顷。属暖温带亚干旱之一气候区,暖温带 *** 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13℃,无霜期197天,多年平均降水494.19毫米。

农副土特产丰富,粮食主产小麦,经济作物蔬菜为主,水果以苹果为主,生产临汾团枣为山西十大名枣之一,畜 *** 发达。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石膏等,构成全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尧都区1999—2003年,尧都区辖区城乡建设随撤市设区,2001年的城建权上划,城乡建设职能转向以城市小区连片改造和村镇建设为主。1998—2003年,尧都区把旧城改造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牵头,本着“你挣钱、我发展”、“以房养路”服务居民的原则,大力 *** 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智能化住宅小区。五年间,总投资16亿元,其中利用外地资金5个亿,实施了扁担巷开发改造小区、临港商贸城、西城开发区、东城商住小区、尧乡商住小区、洞子城商住小区、鼓楼北商住小区、青狮北街旧城小区、建设路拓宽改造小区、东关二期、钜鎏开发小区等社区旧城改造小区(街巷)11个,新建商住楼291幢,总面积180万平方米。2003年底,投资3.2亿元的福利巷拓宽工程、投资8000万元的平阳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投资3000万元的东关钢化小区等进入施工阶段。五年来,尧都区以治理城市脏、乱、差为重点,实施了社区环境整治工程。共筹措施资金700万元,整治市容摊点1290件,拆除违章建筑6000间、10万平方米,清运陈年垃圾40000余立方米,规范小区管理3100件。筹措资金3300万元,“四化”街巷230条,总面积达27.6平方米。五年来,尧都区把兴建市场作为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民本工程”来抓,总投资2亿元,建成了普国装饰材料城、普国装饰机电城、城东旧货市场、新银河超市、鑫汇市场、神龙 *** 市场、尧乡家具城、临港商贸市场等8个大型专业化市场(超市)和6条商业街。各类市场累计占地1000余亩,建有门店摊位8000间(个),安排15000人就业。

全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4万亩,比上年增加4.8万亩,增长5.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万亩,比上年增长8.4%;棉花种植面积1635亩,比上年增长91%。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4206吨,比上年增加43988吨,增产29.28%,是我区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其中,夏粮总产115231吨,增产32.56%;秋粮总产7 *** 75吨,增产24.78%。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2 *** 6头,比上年增长5.3%;羊出栏550 *** 只,增长5.8%。全年肉类总产量12393吨、增长5.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5.8%、9.3%、2.8%,禽蛋产量12830吨,增长0.6%。200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可比价计算67107万元,增长9.99%。其中农业产值47210万元,增长12. *** %;林业产值960万元,增长24.79%; *** 产值18272万元,增长3. *** %;渔业产值261万元,减少49.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4万元,增长15.49%。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区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5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20.5%;产品销售率98.46%。主要产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4.3亿千瓦时,增长6.7%;焦炭产量315.5%万吨,增长11.1%;生铁产量260.6万吨,增长5.9%;钢产量210.8万吨,增长3.6%;钢材产量101.6万吨,增长83.6%。规模以上工业收入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21.1亿元、1114.0亿元和1.4亿元,分别增长—19.7%、26.2%、22.8%和—21.0%。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2006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7.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3.9亿元,下降1.6%;实现利润5.2亿元,下降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1亿元,增亏2354万元。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9.6亿元,上年增长23.1%,实现利润0.17亿元,增长4.3倍。

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由上年的3.0%:47.9%:49.1%调整为2.9%:47.7%:49.4%。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全区居民消费 *** 总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87%。从消费 *** 调查的八大类别来看,2006年与2005年相比上升最明显的类别依次是:居住类上升5.02%、食品类上长2.87%、家庭设备类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2.02%、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7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1.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0.91%、衣着类上升0.02%、交通和通讯下降0.39%。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98%。其中:城镇投资31.54亿元,占全区投资比重84.51%,增长52.58%;农村非农户投资1.01亿元,占2.7%,增长10.1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之一产业投资0.2亿元,比上年增长98.71%;第二产业投资18.4亿元,增长32.6%;第三产业投资18.7亿元,增长56.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商品房竣工面积29.25万平方米,增长50.5%,商品房销售额4.4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资项目25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5.2%,新增固定资产26.85亿元。尧都区

能源产量有升有降,焦炭产量稳步增长,2006年焦炭的产量为368.42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33.28万吨,增长10.54%,原煤的产量大幅下降,2006年原煤的产量为208.08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54.14万吨,减少41.24%。能源的外输明显增长,全年全区共外输焦炭174.5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51%,占生产量的47.38%,通过铁路外输的焦炭为159.55万吨,比上年增长15.17%,占外输量的91.40%。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2.3亿元,增长15.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8亿元,增长18.5%。分行业看, *** 和零售业的零售额45.1亿元,增长15.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的零售额12.6亿元,增长5.4%;限额以下企业的零售额12.6亿元,增长5.4%;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的零售额35.5亿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的零售额6.8亿元,增长14.4%,其中星级企业的零售额0.8亿元,基本持平,星级以外企业和个体户6.0亿元,增长16.9%;其他行业的零售额2.1亿元,增长23.9%。

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区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97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倍,其中,出口6858万美元,增长10.8倍,进口2854万美元,增长13倍。 *** 引资取得突破 *** 进展。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个,合同外资3201万美元,到位资金151万美元。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253.179公里,其中,高速25.017公里,国道2条59.368公里,省道4条81.211公里,县道6条151.235公里,乡道68条571.058公里,村道362.56公里。全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收入785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 *** 743万元。年末固定 *** 用户数达26.53万元,移动 *** 用户数达40.0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6.77万户。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12.5万人次,国内旅游者93.5万人次,创收1100万人民币。

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2006年辖区财政总收入完成 *** 216万元,占年初任务181079万元的104.5%,超收8137万元,比上年增收29775万元,增长18.7%。其中:区属财政总收入完成137530万元,占年初任务130676万元的105.2%,超收6854万元,比上年增加228 *** 万元,增长20.0%。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执行7.30亿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50万元,农业支出2753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1142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用支出1573万元,教育支出1567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578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4630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917万元。

2006年区直属各类学校共有260所。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培育省级科技项目21项,其中9项已被省科技厅批准立项,争取科技资金近百万,市级项目37项,其中20项已被市科技局批准立项,争取科技资金200余万元,培育区级科技项目18项,支持科技资金150万元。建设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示范企业4个,一是嘉星机械有限公司的节能、智能供水装置,现已申报专利3项,并投入规模生产;二是常馨电动窗帘制造公司的磁悬浮智能光源装置,现已申报专利6项,现产品已上市;三是广源织业有限公司的木质纤维纺织项目,通过 *** 专利转化,现已开发出系列产品;四是山西临龙泵业有限公司,申报专利22项,其中新材料杂质泵规模生产。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文化旅游月品味提高。在2006年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期间,组织了“世界风”国际文化巡展,罗马尼亚、蒙古、保加利亚等16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喜等华门;举办了华门国家烟火节;威风锣鼓大展风采。2006年三月,在北京人民 *** ,尧都区威风锣鼓《黄河雄风》被中国文联、民协授予第七届全国鼓舞鼓乐表演山花奖更高奖项。喜剧汇演异彩纷呈。九九重阳节,在华门举办了“全国梅花荟萃敬老晚会”,邀请了蒲剧、京剧、川剧等10个剧中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演出活动。

全区文化市场现有戏曲演出团体16个,威风锣鼓演出团体13个,金鼓乐演出18个,网吧121个,音像97个,歌舞厅25个,图书经营63个,共计九大类465个经营单位,从业人员1600余人。年末全区卫生 *** 有区直医疗卫生单位10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占各一个,专科医院4个,卫生所1个。乡镇卫生院16个和撤并后保留的乡镇医院8个。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人员15 *** 名,乡 *** 生102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99名。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儿童计划免疫今年接种77676人份,“五苗”全程接种率打97.1%;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新登结核病人469例。目前,已向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组提出了试点申请,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在2007年顺利实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6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区总人口为756388人,比上年末增加4810人。全年出生人口9070人,出生率12.02‰;死亡人口4260人,死亡率5.65‰;人口自然增长率6.38‰。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27709人,乡村人口328629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56.55%。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0.87元,比上年同期的 *** 72.71元增长9.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 支出6941.49元,比上年同期的 *** 18.63元增长8.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比上年同期的3950元增加418元,增长10.5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11.9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5.21元,增长4.7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2%。

尧都区有关尧的古迹除了大家熟知的尧庙外,还有位于郭行乡的古帝尧陵。尧庙南边的伊村传为尧初生时所寄“伊长儒之家”。村西土丘上存有“帝尧茅茨土阶”碑,这是根据古籍记载有关陶的故事镌立的。相传尧当年住在茅草搭建的宫廷中,在宫前的土阶缝隙中,生长着一种草,这种草每月初一开始生长一个豆荚,到月半长出15个,从十六以后又每天落一个豆荚,到月底落完。如是小月29天,那么就只剩一个豆荚焦枯而不落。尧就据此发明了月历和纪年。

尧都区也叫康衢庄。据《列子》记述,尧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听见小孩子们在唱《康衢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法则。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召舜,禅以天下”。

在康庄村边还有“击壤台”遗址。原有大碑刻“击壤处”三大字,另有一碑刻《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为颂扬尧时 *** ,壤父击壤于道中的历史故事而建的纪念地。“尧都平阳”的传说和这里丰厚的尧文化资源,成为今天“尧都区”命名的历史渊源。

历史名人有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尧,西汉著名军事家卫青、霍去病,西汉著名 *** 家霍光,东汉著名史学家班超,南宋著名僧人法显。

主要景点有尧庙、华门、华表、中国地形微缩景观、尧典壁廊、尧陵、仙洞沟、大中楼、元代戏台、庞杜墓地、上太明墓地、朱村墓地等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

关于临汾蒲剧梅花之乡,山西临汾蒲剧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临汾 蒲剧 山西 梅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