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故事之乡,关于山西的故事与传说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山西故事之乡这个问题,关于山西的故事与传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我国山西和顺县是“牛郎织女”传说之地吗
  2. 有关山西的传说或老故事急急急
  3. 关于山西的传说故事

一、我国山西和顺县是“牛郎织女”传说之地吗

1、牛郎织女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是一个从很早之前就流传下来的故事。还有像七夕节那天,就会有喜鹊专门在银河上为牛郎织女搭桥以便令他们一年一度相会。在古代的时候,姑娘们还会在这天特意向心灵手巧的织女学习巧艺。而这个故事就是诞生于我国山西的和顺县。

2、和顺县隶属于山西省的晋中市,距离省会太原也不是很遥远。现在和顺县管辖有5个镇与5个乡,人口在14万左右。这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并且在2008年的时候,“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的选入到了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在和顺县的天池村,以这个村子为中心在方圆3公里之内还可以找到很多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古地名。还有一个叫做牛郎峪村的村子,坐落于1200米的海拔之上,据说就是当时牛郎生活的地方。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叫做南天池村的村子,则是织女下凡的地方。

4、和顺县这个地方最早从春秋时期就有了明确的记载,在隋朝的时候才之一次被叫做和顺,因为在这个地方的东北部有一座和顺古城。在历史上和顺县的所属地方也曾多次发生过变化,比如在1940年的时候,和顺县被分为了东和与西和两个县,在之后1945年的时候才又重新合并到一起。

5、此外,和顺县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夏天的时候不仅非常凉爽,而且是看不到蚊子的。因为和顺县境内多为山地丘陵,其中还有一些处于1800米之上的高山。虽然与太原的距离并算不上远,但气温却是相差很多,即使在夏天也并不会显得比较炎热。

6、由于和顺县的森林植被茂盛,在这里还生活着很多珍稀野生动物。诸如像华北豹,属于金钱豹的一个亚种,也是唯一生活在我国境内的一个亚种。根据近些年来的监测得知,目前在和顺县境内还生存着近30只华北豹。数量并不多,所以在保护华北豹方面的工作的还是非常重要的。

7、除了这些,在和顺县境内还有着很多故事与传说。在和顺县的李阳镇境内有一个叫做石勒村的地方,就是古代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的故乡。另外,和顺的 *** 与民间牵秀以及喂马大莜麦都是很出名的。

二、有关山西的传说或老故事急急急

1、关羽的家庙,又称关帝祖祠,位于运城市西南20余公里的常平乡常平村内。

2、南靠中条,北临盐池,庙内泥塑尚存,建筑群体保护较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游览之地。

3、关羽,字云长,其故里是三国时河东解梁常平里。

4、传说,当年他 *** 了名叫吕熊的大地主大恶霸以后,便逃走在外。

5、恶霸和官府互相勾结捉拿关羽,并要对关羽的家人诛灭九族,斩草除根。

山西故事之乡,关于山西的故事与传说-第1张图片-

6、当时常平里姓关的多逃到现在的古村一带去避难,而云长的父母亲却因年迈,行走不便投井自尽了。

7、后人为纪念他的父母亲,便在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

8、关羽去世以后,乡人为仰慕其德,又在其地建祠奉祀。

9、到了金代,遂建成了有一定的建筑群体的庙宇,取名“关圣家庙”。

10、在运城市东郭镇西南,有一个著名的“黄帝战蚩尤”胜迹——“蚩尤村”(现改名为“从善村”)。

11、传说在“阪泉之野”(山西运城一带古称“蒲阪”),黄帝与蚩尤各自摆开了阵势。

12、一时间,大风、大雨伴着大雾接踵而至。

13、先是黄帝的女大臣“风后”用“指南车”指引部队脱离险境,接着黄帝之女“女魃”出阵,驱散风雨,用号角声、擂鼓声等扰乱敌兵,采取变化多端的战术,取得胜利,最后斩杀蚩尤,分解身首,异地而葬。

14、因此,这里被人命名为“解州”;该村村民是“蚩尤”部族的后代,所以命名为“蚩尤村”。

15、又传:黄帝的女大臣“风后”死去,被埋葬在晋陕交界处的黄河渡门,该地因为是“风后陵”所在,后来被人们称为“风陵渡”。

16、除了尧、舜、禹,晋南大地还分布着多处“尧舜名臣”的遗迹:“羲和墓”在稷山县中舍村;“皋陶墓”在洪洞县士师村;“伯益墓”在襄汾县北社村;“后稷墓”在稷山县稷王山……还有那么多不知名的民间神话与传说,使这里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密集区”和“富矿区”。

17、太原市清徐县是有名的醋乡,也是古代尧帝留存遗迹最集中的地方。

18、这里有一个以唐尧的名字命名的“尧城村”,村里有座建筑精巧的“尧庙”,传说是唐尧“初封徙迁”之所。

19、从“尧城村”出来继续南行,过平遥、介休、灵石,就到了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劈开灵石口”的夏门镇,这里是霍山山脉与吕梁山脉的交汇处。

20、放眼望去,公路南面的山谷宽不到百米,汾河从谷中流过。

21、在古代传说中,这里是汾河南流的“瓶颈”,由于两山相交、隘口狭窄,在“灵石口”以北形成了“晋阳湖”、“昭余祁”等多处湖泊、沼泽,致使水流不畅,常常发生水患。

22、后来大禹受命治水,劈山石、拓幽谷、疏通水道,汾河才得以畅通南流,也留下了大禹“劈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动人传说。

23、因为大禹是夏朝开国之主——夏启的 *** ,所以人们把大禹拓宽的这个谷口命名为“夏门”。

24、运城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25、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

26、舜建都蒲坂(今永济),禹建都安邑(今夏县)。

27、重要文化遗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夏县的禹王城、东下冯、西阴;永济的独头、尧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绛县的原窑河;平陆的七里坡等。

28、重要文物古迹有芮城永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

29、此外还有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 *** 塔、万国寺;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稷山的青龙寺;新绛的稷益庙等,都是运城的重要文物古迹

30、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公候将相、学者志土,代不乏人。

31、上古时期就有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嫘祖养蚕,黄帝战蚩尤等历史传说,春秋时富贾大商猗顿,汉代绛候周勃,三国名将关羽,隋未哲学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杰”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大将薛仁贵、张守硅、宋代著名 *** 家史学家司马光等,皆为本区历史名人。

32、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杨深季以及辛亥 *** 时期的张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在河东大地上都负有崇高声誉

33、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 *** 家。

34、 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

35、 *** 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

36、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

37、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

38、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

39、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

40、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

41、 654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

42、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

43、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

44、 655年,王氏被诬以 *** 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

45、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

46、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47、 683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

48、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

49、 690年,废李旦自立为则 *** 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50、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

51、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52、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53、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

54、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55、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56、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57、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58、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 *** ,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59、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60、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

61、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

62、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

63、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 *** 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

65、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

66、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

67、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

68、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

69、王允利用董、吕 *** ,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

70、白门楼吕布殒命,曹 *** 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

71、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

72、曹 *** 得知后 *** 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73、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

74、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 *** 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材。

75、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

76、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

77、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 *** ,墓 *** 在浩劫中又夷为平地。

78、遗址中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79、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

80、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

81、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机联。

82、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闲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

83、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 *** 的一生。

84、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

85、又说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

86、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

87、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

88、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

三、关于山西的传说故事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那你知道关于山西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山西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山西的传说故事:孤愤一生的傅山

傅山留给我们的名头实在太多,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医学家等等,如果再加上传说中的武术在内,我们只能感叹:傅山不是人,他是神。但是,历史的风云更迭,让傅山在展现他神奇人生的同时,又背负了孤愤难平的沉重苦痛。

傅山曾经有过一段快乐的日子。二十岁出头时,他有了一份让他终身都不能忘却的婚姻。但是很可惜,这份浓情蜜意只停留了五年。妻子患病去世之后,傅山终身没有续娶,独自将孩子抚养 *** 。妻子死后,傅山进入当时山西的更高学府三立院学习,并成为山西提学袁继贤的得意门生。随后,袁继贤因得罪魏忠贤入狱,傅山变卖家产四处奔走,为恩师鸣冤,徒步到北京上疏,最终使老师无罪释放。 *** 之间,不惧权贵的傅山名满京城。拒绝仕途的傅山回到太原之后,潜心研读学问。随后,李自成、清军先后进入北京,旦夕之间,明朝灭亡。悲痛至极的傅山为了对抗清朝剃发的政策,出家成为一名身穿红色道袍的道士,以此表明坚决不向清朝屈服的决心。

渴望明朝复兴的傅山从此踏上了反清之路,并因此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并绝食抵抗,在友人的营救下,捡回一条命。出狱之后,傅山隐居崛围山,康熙久闻傅山大名,派人将傅山连人带床强抬到北京殿试。倔强的傅山服下大黄腹泻不止,誓死不肯进入宫门。即使如此,康熙还是授予他官职,傅山痛哭坚决不肯接受。

辞官回归太原之后的第四年,已是古稀老人的傅山遭受了生命中最为沉重的打击:就在这一年,儿子傅眉去世。老来丧子的悲痛,让傅山饱受坎坷之苦的人生轰然 *** 。第二年,桀骜一生的傅山带着绵绵不绝的悲愤离开人世。

“哥哥你走西口,小 *** 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这首山西民歌《走西口》几乎无人不知,凄婉的曲调动人心弦,而历史上走西口的故事更是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山西历史上,有过两次大 *** 。一次是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将数百万山西人像 *** 一样撒播到中国各地,那些原本因为战争凋敝不堪的地域,因为山西人的到来,再次展现出勃勃生机。到了清朝时期,山西再次出现大规模的 *** 风潮,就是走西口。不过,与明朝那次有组织的迁徙相比,这一次山西人成群结队走西口,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生存。处在黄土高原上的山西,土地贫瘠,天气干旱,恶劣的环境使得吃饭自古便是山西人头痛的问题。为了生存,贫穷的山西人终于在无奈中开始挪动脚步,向着紧邻山西而又地广人稀的 *** 草原而去。山西边境有一个叫杀虎口的地方,从这里一路向西就可以到达草原。天长日久,走杀虎口也就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走西口。

饥饿的人群、疲惫的身影、希望的眼神、遥远的路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走西口的画面。他们 *** 故土难离的悲伤,带着亲人沉重的渴盼,向着西口一路跋涉。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运气走到西口,因为饥饿、疾病倒在了荒郊野外;有的人遭遇劫匪,命丧他乡;那些有幸走到西口的人,同样也遭遇到在陌生环境中生存的艰难。萋萋草原,无边的风沙,记录了走西口的山西人雄起的历史全程。晋商,这个日后在中国商界举足轻重的商帮,如一缕炊烟从草原上袅袅升腾。与胡雪岩并驾齐驱的“大盛魁”以及成就包头城的“复盛公”等,都是山西人走西口走出的壮丽景象。

心酸的走西口,如今已是一条游客们热衷的旅游路线。当我们用现代化工具轻松丈量这段行程的时候,已经无法感受到当年走西口前辈们的那份悲凉。但是,我们能知道的是,走西口的前辈,用他们的脚步和胆魄,打破了山西人走不出黄土高坡的世俗偏见。只有了解了走西口的这段历史,也许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山西人。

关于山西的传说故事: *** 的结局

山西自古出 *** ,中国的四大 *** ,山西就有两个,一个是晋南的杨贵妃,一个是晋北的貂蝉。但是她们二人的命运,却都充满了悲剧气氛。

如果不是马嵬驿 *** 自尽,杨贵妃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 *** 雪月的言情剧。唐明皇李隆基用他无上的权力,为杨贵妃营造了一份空前绝后的幸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三千宠爱在一身”都是她宠冠后宫的写照。李白为她写诗,高力士为她牵马,三个姐姐先后进宫,兄弟杨国忠手握重权。一个女人,人生灿烂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极致了。

应了好景不长这句老话,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歌舞升平的日子走到了尽头。原本好端端的国家,竟然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杨贵妃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红颜祸水。面对哗变士兵要求处死贵妃的呼声,先前“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李隆基,掩面抛弃了这个带给他青春与浪漫的女人。一代 *** ,香消玉殒。

与杨贵妃相比, *** 貂蝉的命运就有了一种触目惊心的惨淡。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一片大乱。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的义女貂蝉从此走上了她为人左右的人生。王允很聪明,前脚把貂蝉许诺给董卓的义子吕布,后脚就把貂蝉送到董卓的府中,然后跑到吕布那里离间二人:不是我不给你留着,实在是董卓惹不起啊。吕布原本还想咽下这口窝囊气,没想到第二天见到貂蝉之后,发现貂蝉对自己一往情深,屈身董卓实在是生不如死,吕布的怒火当时就冲天而起,转身就把董卓干掉了。

杀掉董卓之后,貂蝉也就成了吕布的小妾。日子没过多久,吕布就被曹 *** 擒获,命丧白门楼。吕布一死, *** 貂蝉又成了曹 *** 手中的棋子。曹 *** 知道,貂蝉的美貌是自己笼络人心的法宝。想来想去,曹 *** 把貂蝉送给了一直想收服的关羽。关羽明白曹 *** 那点心思,不肯收纳,让貂蝉自谋出路,结果貂蝉就做了尼姑。曹 *** 闻讯之后,赶忙派人追回貂蝉,面对 *** 她的士兵,貂蝉毅然扑向 *** 身亡,被人左右的棋子人生就此解脱。

无论杨贵妃替罪羊式的结局,还是貂蝉身不由己的沉浮,都是命运强加给她们的一份无奈的重负。 *** ,那如花的美貌早已凋谢在风尘之中。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山西 传说 故事 关于 事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