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浙江竹笋之乡奉化和桐梓中国方竹笋之乡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奉化有什么别名这些名称有什么历史渊源
奉化县名的由来,大凡有几种说辞:
之一,郡名名县说。宋《宝庆四明志》有载:“州曰明州郡名奉化,又以郡名名县”。南宋王应磷、清钱大昕等对此早有辨析。以为此说不合唐制。唐朝州郡不并存的,其时无郡名,上溯至隋,其地属会稽郡,史无“奉化郡”,何来“郡名名县”焉。
第二,奉化山名县说。此说出自《康熙奉化县志说》:“县东五里有奉化山,因以名县”。而《读史方舆》云:“奉化山四面各异名,亦谓之瑞峰山。”习惯上,在东为栲栳山,在西为龙潭山,在北为南山。《嘉靖奉化县图志》云:“县东南五里,有山突起曰奉化,唐开元置奉化县于此,因以名焉”。以山名县,以县名山,两说截然相反。明朝的某先生很有预见的打了清朝某先生一个耳光。
第三,奉承王化说。南宋陈著《题奉化图志揭首》载:“奉化为邑,以民皆乐于奉承王化得名”。明曹学佺《舆地名胜志》云:“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故名”。此说将奉化人归类为顺民之列。但凡翻开奉化大事年表,奉化算不得穷山恶水,奉化 *** 自然不算刁民,但奉化人的品 *** 却多以桀骜不屈著称的:799年1月(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县西箬坑等地山民参加明州镇将栗锽义军,杀刺史虞云。860年(大中十四年)3月,裘甫(剡西人)农民 *** 军攻入奉化。1130年(建炎四年)1月16,县人董之邵、李佾、任戬率乡勇御金兵于泉口(今萧王庙镇)。2月,知州刘洪道屯兵岳林寺,其部属暴横市肆。县人蒋琏聚众数千,欲杀知州,知州 *** 惩办肇事者,事平。1 *** 4年1月(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胡乘龙在雪窦山聚众 *** ,自称天萌国大将军。虽旬日内被官府 *** ,而其余部与王翊、吴奎明、袁应彪结合,集寨四明,成了东南沿海重要的抗清势力。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0月,数万农民负锄入城,反抗知县王济额外加征田赋,被浙江巡抚调兵 *** 。1852年(咸丰二年)1月1 8日,连山乡农民聚众进城, *** 县署强征新粮,捣毁县署。4月,连山乡王三祖发动抗粮斗争等等。
第四,二水居士的奉化“九宫数之五纪”说。奉化两字与五行之九宫数有密切的关系。九宫数之第四为五纪,奉化为五纪之一。隋朝萧吉《五行大义》载:“五纪数四在东南者,五纪:岁、日月、奉化、日辰、历数也。”、“岁者,以四时有序,盛衰始终也;日月者,照明万物,气候远近也;奉化者,即仰王化,须建功贡宝也;日辰者,次序阴阳,断制产物也;历数者,记缀度数,农夫候望,赋敛随时也。”由此可见,奉化两字,虽然有“即仰王化”的意思,而并非着意于“民皆乐于奉承王化”或“以其民淳,易于遵奉王化”,而在于“建功贡宝”。
其实,南宋陈著“奉化为邑,以民皆乐于奉承王化得名”,纯属官样文章。陈著籍贯鄞县,从小寄籍奉化,理宗宝佑四年进士,曾知嘉兴。他对奉化充满热情的。他的《奉川十咏》,将凤花与石夫人、虚白观、雪窦、岳林等并咏,谓:“谁把深红浅绿蟠,羽毛飞动倚风阑。时人不识来仪瑞,只向花前想像看”。由此可见,凤花就是他心里奉化的市花了。凤花即凤仙花,俗称指甲花,乡人或呼作德馨花。此花本系花中“贱品”,或有“菊婢”之称,却深得女孩的宠幸。儿时常见女孩子采摘花朵,拌以明矾捣烂,以涂指甲。元女词人陆琇卿《醉花荫》云:“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 *** 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另外,陈著还存世数阕咏凤花的词:“翩翩一种天然艳,笑向人、不与春争”、“有酒当花,休得是今非昨”、“花犹百年宁耐,算人生、能几欢乐”、“一种红芳,九苞真色,舞窗翻砌”、“自仙樊去后,无人题凤,阑干外、成孤媚”。这些词大凡是宋亡后,他退隐四明山时所作。
行文至此,学学八股,提纲挈领如下:兴许在退隐仕途的文士心里,惟有奉化,这丛凤仙花,方能在他内心“ *** 深红透”吧。那么奉化,便是我等游子心里的“数颗相思豆”了。
二、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县,北毗慈溪县,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 *** .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更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 *** .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更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更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 *** 带海洋 *** 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杭甬公里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余姚历史悠久,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秦时建县(一说汉建)。东汉建安五年(200)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元贞元年(1295)又升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更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南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1985年7月1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全市共辖14个镇、1个乡、6个街道,人口82.69万。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更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隶属宁波市代管。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 *** .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更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 *** .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更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更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 *** 带海洋 *** 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顶鹤、白鹤、黑鹳、 *** 、灰鹤、银杏等。中草 *** 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0浙东区 *** 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龙泉山,田螺山遗址与舜江楼等。
境内有沪杭甬高速、329国道、甬余公路、杭甬铁路穿过。沪杭甬高速横贯余姚市区,客运、货运均与全国铁路网相连。
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52719人,其中:余姚市区 241129人、低塘街道 *** 319人、朗霞街道 3 *** 73人、临山镇 41 *** 9人、黄家埠镇 38574人、小曹娥镇 28306人、泗门镇 61334人、马渚镇 49111人、牟山镇 1 *** 00人、丈亭镇 30952人、三七市镇 29493人、河姆渡镇 21104人、肖东镇 26537人、梁辉镇 39843人、大隐镇 8754人、陆埠镇 48006人、梁弄镇 30297人、大岚镇 11433人、四明山镇 9 *** 8人、鹿亭乡 13197人。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7亿元,增长10.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增长10.8%,其中地方级收入33.3亿元,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亿元,增长8.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7亿元,增长19.2%, *** 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22亿元,增长1.1%,餐饮业零售额17.3亿元,增长21.8%。之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5.6∶60.4∶34。2008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825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3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规模以上销售收入790亿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14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97元,增长1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2.3亿元,比年初增加68.6亿元,增长32.1%。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 *** 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铜钱桥榨菜”、“明凤甲鱼”等名牌农产品。
*** *** 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王国、模具之乡”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消防器材、不锈钢制造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吸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驰名商标76件、省著名商标41件、宁波市知名商标14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在2008年全国县域商标发展TOP100”名单中列第17位。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更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中国塑料博览会(1999年——2008年)、中国小家电博览会、中国裘皮服装节、中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全国电动工具展览会等大型经贸展会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 *** 和余姚经济的发展。这里还有全国闻名的中国轻工模具城、中国裘皮城和在建全国更大的中国有色金属城等。这些市场共同构建了余姚这个全国商贸大市。2008年余姚在福布斯中国 *** 更佳商业城市的排行榜中名列41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4位。
中国塑料城(余姚)、中国轻工模具城(余姚)、中国裘皮城(余姚)、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余姚)、梁弄灯具城(余姚)、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18位和第9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浙江省十强县(市)、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
中国塑料城是一个集塑料原料(配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的加工、交易以及信息交流、展览展销、技术开发于一体的高层次、综合 *** 、多功能、广辐射的全国 *** 塑料专业市场。
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位于余姚市区北侧,是一个集模具制造加工、模具设计研发、模具技术培训、模具信息服务和模具材料设备交易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模具工业园区。
远东工业城是台商( *** 玩具同业公会部分成员)独资的成片开发项目,位于浙江省余姚经济开发区南区。
2021年4月,2021浙江53个县市综合指标排名出炉,余姚市位列第6。
2021年4月,余姚市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县级市)中位居第35。
2021年4月,余姚市上榜2021 *** 美食百佳县市榜第34名。
2021年1月,浙江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产粮大县”名单,余姚市上榜。
2021年1月,余姚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38名。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余姚市排名第75。
2020年12月,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余姚市名列第29。
2020年11月,余姚市被推选为2020中国更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余姚市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 *** 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余姚市入选。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 *** 村百强县》,余姚市上榜,排名第26位。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余姚市排位第13名。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余姚市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余姚市位列第17名。
2020年6月,余姚市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浙东片区)。
2020年,余姚市上榜2020中国更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13位。
2019年11月, *** 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余姚市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余姚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11名。
2019年10月,余姚市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21名。
2018年,余姚市入选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县。
2017年11月,余姚市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6年5月, *** 确定为余姚市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三、浙江奉化特产:溪口雷笋
溪口雷笋,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奉化属 *** 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七、八月份为全年光照充足期,光、热与水资源基本同步,适宜雷笋生长。雷笋营养价值丰富,粗纤维含量低(15%),尤其含有较多的 *** 不许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可达25%以上。溪口雷笋一般单株鲜笋重在0.1-0.4千克之间,采收长度在20-40厘米,基径在4-5厘米之间,笋肉得率可达65-72%。
土壤地貌,主产区以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黄壤分布在海拔高程68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大多属低山缓坡,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微酸 *** ,pH值6.0左右,特别适宜于雷竹的栽培。
水文情况,溪口雷笋主产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大型工业污染和高污染企业,水质质量良好。灌溉水以天然降雨为主,水质清洁,水源充足。生长的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达70%,品质极佳。
雷笋的营养丰富,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铁、钙、磷、镁等和维生素C、E、B1、B2、B12、A等含量也较高。据医籍记载,雷笋味甘、微寒、无毒,有消渴、利尿、清肺、化痰的功效,且脂肪、糖类含量低,常吃能增进食欲,有助减肥,所含纤维素能促进肠壁 *** ,增进消化腺分泌,利于消化 *** ,减少有害物质滞留肠道。
溪口雷笋以基部淡紫红色、上部褐 *** 、壳内壁淡紫红为特征,具有笋形通直0、壳薄光滑、色泽鲜亮、笋肉鲜嫩松脆带甜、富含蛋白质和可溶 *** 糖等特点。一般单株笋鲜重0.2-0.4千克,基径4-5厘米,笋得肉率65-72%,适宜采收长度25-35厘米。
雷笋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粗纤维含量低(15%),尤其含有较多的 *** 不许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可达25%以上。
溪口雷笋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剡源乡志》记载,“雷笋,惊蛰时出”。
20世纪 *** 十年代,溪口雷竹种植业得到迅速发展。
2006年,“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列为国家星火技术项目。
2013年7月,奉化区竹笋专业技术协会开始申请地标。
2014年以来,溪口镇相继建立了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奉化服务站、奉化区竹笋专业技术协会、宁波市林联竹子研究所等服务机构。
2016年11月,奉化区正式向国家 *** 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4月,4万亩雷笋产地被 *** 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原料(雷笋)基地。
2018年,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上,奉化溪口镇被中国林学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雷笋之乡”。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 *** 国 *** 正式批准对“溪口雷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关于浙江竹笋之乡奉化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