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之乡的传说(蚕桑起源的故事)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蚕桑之乡的传说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蚕桑起源的故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蚕文化的历史
  2. 蚕花娘 *** 神话传说
  3. 蚕神的相关传说

一、蚕文化的历史

1、祀蚕神;我国养蚕历史已很悠久,据说是黄帝轩辕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养蚕,后人即奉

2、她为神。杭州湖州一带称为嫘祖娘娘,并建有蚕神庙。丝织也有神,奉轩辕氏黄帝。杭州有三

3、处机神庙,明代建于庆春纺东园巷称中机神庙,涌金门又建一所,称上机神庙,艮山门石弄口

蚕桑之乡的传说(蚕桑起源的故事)-第1张图片-

4、又建一所,称下机神庙。每年春秋,机户用隆重仪式祭祀机神。厉鹗《城东杂记》中收有《机

5、神庙碑》。详记兴革事,碑曰:“物创于臣,功归于帝,然则机有神,非伯余莫属矣。”按伯

6、余何许 *** ?有人认为即黄帝,亦有认为是黄帝的臣属,按碑文则记机神为黄帝之臣伯余。乾

7、隆六十年觉罗吉庆撰文,仁和县事邓云龙渤石于机神庙的《秩祀轩辕庙先蚕孝碑》,碑曰:“

8、浙西杭嘉湖三郡蚕事之利侔于力田。……得机神庙于城东北隅,乃躬癸�祭矣。……因考先

9、蚕之说不一,惟疏仡纪黄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蚕。则先蚕之神以西陵。”

10、也有祀马头娘为蚕神,亦称马头神、马鸣王菩萨。该传说原出于宝《 *** 》。记曰;

11、“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

12、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

13、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

14、归,为 *** 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当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

15、,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

16、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蹷之曰:汝是 *** 而欲取人为妇,即招此屠剥,为

17、何自苦。言末及竟,马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迫不敢聚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

18、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结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

19、,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

20、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卷十四,四库全书版

21、蚕花娘娘祭祀定于12月12日,传说这天是蚕花娘 *** 生日。用纸扎成一马,上骑一

22、蚕花娘娘或三个蚕花娘娘,也有用泥塑成。还用红青白三色米粉团做成马头 *** 样子,还有桑

23、叶、丝束形状以供膜拜。按照人们审美观念与对色彩的感受,可能是青色以桑树基色为色调,

24、青色象征充满着生机。白色可能是象征着茧丝的基色,表示蚕宝宝健旺。红色与蚕桑无直接关

25、系,一般民间凡逢喜事总用红色来庆贸。红色象征吉祥如意。所以米粉团的三色调配既含有审

26、烧田蚕·点蚕花火:除夕烧田蚕,也有是正月十五日夜。农村中举行烧田蚕活动,或叫

27、照田蚕。田汝成说;“杭俗正月十五,乡间有祈蚕之祭。”王道隆则说:“除夕田间燃长炬,

28、名照田蚕。”照田蚕的仪式,据《西吴里语》:“各乡村人晚间以竹叶杂草木束一火炬若庭燎

29、然,举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赞词,名曰烧田蚕。谓宜耕种育蚕二事。”嘉兴地区是“

30、村落间束薪木,末飚以绯帛,夜则金鼓流星花爆,侑以赞词,群聚而焚之,曰烧田蚕,盖祈年

31、也。”湖州乌程在元旦之夜举行“庆田蚕”。“至晚乡村以竿束草于上烧之,锣鼓相暄,名庆

32、田蚕。”各 *** 载大致相似。故 *** 在《古小说钩沉·齐诣记》:“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

33、,云:我是蚕神,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实际上这是农民蚕户祈求丰年活动,仍保留着

34、刀耕火褥的遗习。也有热闹欢乐的预祝一年丰收的愿望,并不纯为迷信活动。还有在马桶或粪

35、缸上 *** 上根柳枝,以表示蚕不会掉进,用柳枝挡住了。

36、点蚕花火:除夕蚕户在土地菩萨前点着灯或烛,也有祈求蚕丰收的意思。

37、送蚕花:蚕乡以正月十二或二月十二日,“礼拜经忏,谓之蚕花忏。憎亦以五色纸花施

38、送,谓之送蚕花。”�《吴兴蚕书》嘉兴梅里一带,“春日沿村问卜,谓之送蚕花。”

39、送 *** :蚕最怕病,蚕农认为有一种祟怪是蚕之克星,这克星想象中是一只 *** ,于是

40、有“怯蚕祟”的活动。清明日有驱 *** 之举,《鲍鉁亚谷丛书》:“庶民之家以粉作 *** ,老

41、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 *** 。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兆。”亦有在清明日,“

42、育蚕之家,设祭以禳 *** ,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也有用手浸白灰水在蚕室

43、门窗上印上一个个白手印以做驱祟。在嘉兴一些乡村,在蚕室门口悬挂大蒜头、菖蒲以怯祟。

44、海宁县则在蚕室门口栋柱上砍一菜刀,以刀驱祟。也有蚕农以“旧书败卷,云可辟邪。”�《

45、遗闲琐记》“寒食节具牲醴禳 *** 以怯蚕祟.以米粉肖 *** 神象,祭毕弃之。”(《西吴蚕

46、养蚕是很艰辛的劳动,收益却高于男子种稻谷一倍或数倍。徐献忠说:“大约良地一亩

47、,可得桑八十个,计其一岁垦锄壅培之费,大约不过二两,而其利倍之。”张履祥说:“蚕桑

48、利厚”,“叶盛者一亩可养�蚕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

49、即可当亩之息矣;米甚贵丝甚贱,尚足与田相准。”桐乡知县胡舜允于万历四十四年说:“地

50、收桑豆,每四倍于田。”所以每当养蚕之前或丰收之后,他们都要举行一些欢庆活动,或祈求

51、蚕宝宝安全,能结出好茧来,或庆祝丰收分享劳动的成果。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唱蚕花

52、点蚕花灯:除夕,乡村中举行提灯娱乐活动,纸灯以马头灯为多。在田头蚕室嬉闹一直

53、接蚕花:海宁还有接蚕花活动,他们拿着蚕花纸和蚕马幛�有蚕花娘娘神象的纸做神位

54、,边唱边把上述二物交给蚕妇。蚕妇把它收藏起来一直到茧成丝售后举行“谢蚕花”供祭蚕

55、竞渡、宜田蚕:乌程一带于“清明日,居民各挠彩舟于溪上,为竞渡之戏,谓宜田蚕。

56、谢蚕花:端午节前后蚕事已忙过,茧已缫成丝 *** 了,蚕农们就准备了祭品去酬谢蚕神

57、。凡是有水的地方,他们还举行划龙舟比赛,以庆贺丰收。

58、其它娱乐活动也很多,大都以蚕的神化形象为中心举行欢庆活动,以表示祈求和庆贺之

59、龙蚕会:嘉兴、桐乡一带有龙蚕会。在芝村设有龙蚕庙,即祀蚕神处。每届清明,把蚕

60、神塑象请出来安放在二只并排的农船上,祀以祭品,各地的蚕农划船来祭祀,此时各地船在河

61、面上表演体育娱乐活动,有“摇快船”的比赛竞渡,有“标竿船”在高竹竿上表演杂技,河面

62、上热闹非常。三五日才结束请回蚕神,男女各 *** 戴蚕花回乡。这种活动是蚕月之前,带有祈求

63、蚕神佑蚕丰收,又有轻松愉快的文体娱乐活动。

*** 、唱蚕花:是蚕区善唱者挑着一担子,上供马头娘塑象或木印纸象,在蚕乡各村游唱蚕花

65、词。大都是唱些祈求蚕宝宝生长旺盛,多出茧丝的赞词。边唱边围蚕室旋转,以求蚕丝丰收。

66、轧蚕花:清明前后蚕农到蚕神庙或别的庙宇中祭祀蚕神的活动。但是蚕妇们必须是 ***

67、彩纸做的纸蚕花。也有的蚕妇身背红布做的蚕种袋进山进庙礼拜蚕神,大家喜气洋洋,熙熙攘

68、攘,挤来挤去,不避忌讳,以为这样才可把喜气吉瑞之气带回家去,然后专心于养茧。这种特

69、殊的装饰,至今在新春时仍见,成群结队来到抗城等处。

70、蚕三眠后蚕事稍可歇口气,也为了酬谢蚕神的福佑,蚕农用米粉制成粉团以祭蚕神,并

71、分赠邻里亲友,这叫做食蚕团。如嘉兴梅里镇,“养蚕之家于清明前一日磨米粉杂叶作椭圆形

72、粉团,青白相间,名曰茧圆,以祀蚕神。”

73、吃蚕花饭�蚕丝丰收后就行祭蚕神,吃—餐丰盛的饭,这叫做吃蚕花饭。还给家人分赠

74、礼物,以享蚕丝丰收的喜悦。有些地方是分赠糕点水果给亲友,也属吃蚕花饭后的活动。

75、食螺蛳:清明也是卜桑的日子,“清明先夕 *** 柳檐上,云验其枯瘁尽速,而占桑叶贵贱

76、。”这一天,蚕农家“食螺谓之挑青,以壳撒屋上,谓之赶 *** 。爆竹之声略如除夕。”也有

77、的地方,“以粉作 *** ,老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 *** 。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

78、兆。”所谓挑青,《乌青文献》记:“挑青,盖蚕病渭之青娘,故深恶之。”

79、蚕妇在蚕月蚕禁时不盥不栉,一心一意养好蚕,可是在蚕月前后他们还是注意修饰衣着

80、的,蚕妇有轧蚕花戴蚕花的修饰装扮的风俗。

81、戴蚕花:是最简单最变通的打扮,用红彩色纸扎成“蚕花”戴在头上。据说戴蚕花是始

82、于美人西施,当年西施离越赴吴,临别无以为赠,亲扎纸花赠给十二个女友装戴。千古流传,

83、习以为常,风行于蚕乡各地。于是就在江南蚕区农村妇女中普遍都有 *** 彩纸花的习俗,相袭

84、至今。然其初衷则含有祈求吉利之意,当然也简朴装扮之举,表现了妇女爱美的心理。

85、茧子花�它是蚕妇喜欢的装饰。“以同功茧剪花极纤细谓茧子花,亦有以纤蛤簇蝶缀鬟

86、花者。”朱昆田的诗对茧子花有所描绘,他写道:“短鬓低鬟黑似鸦,爱他总不御铅华;自从

87、四月收蚕后,头上惟簪茧子花。”

88、 *** 柳·带荠花:清明早一晚,各家于檐上 *** 柳枝,“男女亦戴之,谚云:清明不 *** 柳,

*** 、红颜成皓首。”三月三日,“是日男女皆带荠花,谚云: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

二、蚕花娘 *** 神话传说

1、蚕花娘娘又是谁?这里又有个流传很广关于蚕丝生产的民间故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蚕花娘 *** 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2、蚕花娘 *** 神话传说篇1:蚕花娘娘和含山

3、很久以前,太湖边住着户人家,家里只父女二人, *** 打仗走得很远,家里只女孩守着一匹喂养的白马,女儿孤独一心盼望 *** 早日回家,就摸着白马耳朵玩笑地说:“马儿啊,若是你能让 *** 马上回家,我就嫁给你。”

4、白马竟然听懂并点头,几天后白马真的驮着 *** 回了家,可是女孩怎么能嫁马?她很担忧, *** 得知此事后,替女儿着想,趁其不在家一剑 *** 白马,把马匹剥下,晾院子里竹竿上,女孩回家抚摸着马皮伤心痛哭,忽然,马皮从竹竿上滑落下来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里瞬间刮起旋风,马匹裹紧姑娘顺着旋风打转一会儿冲出门外, *** 赶去寻找,早没了踪影。

5、几天后,人们在树林里发现了失踪的姑娘,雪白的马皮仍紧紧贴在她身上,头已变成马头模样,她爬在树上扭动身子,嘴里不停吐出亮晶晶的细丝,把自己身子缠绕起来,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样生物。它总是用丝缠住自己,人们就称它为“蚕丝”(缠)。又因它在树上丧生的,于是那树人们就成为桑(丧),而后人们觉得马头神(其头形状如马,又谓之马头娘,古书称为“马头神”)样子不好看,就塑造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姑娘形象,放在庙里供奉。人们尊奉她为“蚕神”。江浙一带农民一半靠蚕,蚕农都喜欢将蚕神称为“蚕花娘娘”。

6、有一年清明观音菩萨又派蚕花娘娘到含山来,只见山上 *** 袅袅,又听庙内祷告声声,她变成身穿红杉乌裙脚穿红鞋的村妇,山上观音庙里,人们上香叩头,求观音菩萨保佑他们蚕花十二分(即蚕桑丰收),蚕花娘娘发善心了,她走上前去,将人们一一扶起,边说:“观音菩萨已经知道了大家心愿,今年蚕花你们一定得二十四分。”蚕花娘娘满身蚕气,被她扶过的 *** 染上蚕气,蚕茧自然获得丰收。蚕农们都说,清明日扶蚕农的人就是观音菩萨。

7、转眼已是第二年清明,含山方圆几十里蚕农都上含山,都背上红绸蚕种包,想让观音菩萨扶一扶身子,只为求个蚕花二十四分。

8、这一天,蚕花娘娘真的又来了,她在云中往下一望,庙内庙外山上山下,还有四面八方旱路水路的人源源不断涌向含山,这么多人,哪能个个扶到?于是就变作一个当地打扮的姑娘,上山又下山,绕山绕了三六九遍,想把蚕气都留在山上,但这一年虽有不少人家获得蚕花二十四分,却仍有不少人家蚕花平平,怎么回事儿?原来含山大,自己的双脚不可能踏遍寸寸土土,想啊想终于有了好办法。

9、第三年清明,蚕花娘娘扮作卖花姑娘,挽着篮蚕花,在山上叫卖,因叫声甜脆一下引来很多蚕农,大家见姑娘漂亮非凡,蚕花又做得可爱,让人眼花缭乱,就个个争着买几朵带回家去,奇怪的是成百上千的人来买蚕花,姑娘篮里的花竟永远卖不完。蚕农买了这些蚕花放在家里,一直到蝉蚕时,将蚕花 *** 在蚕匾上,似祝蚕花能得二十四分!果然,这一年但凡买了蚕花的蚕农家都得到蚕花二十四分。于是买卖蚕花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买卖蚕花仍然十分热闹。

10、蚕花娘娘三次巡视含山,使游含山的蚕农越来越多,后来简直人山人海,才又行出“轧蚕花”的风俗。

11、在古代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蚕花娘娘、蚕丝仙姑、蚕皇老太等多种称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蚕桑之神。中国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无论是古代 *** 阶级还是普通的人民都对蚕神有着很高的敬意。

12、自古以来,古代 *** 者一直对祭祀蚕神活动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民间的蚕神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所祭拜的蚕神“蚕母”、“蚕花娘娘”、“蚕三姑”、“蚕花五圣”、“青衣神”等蚕神者。浙江温州曾发现宋代的“蚕母”像。

13、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养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有的蚕农家在墙上嵌砌神龛供奉“蚕神纸马”。

14、有关蚕桑生产、祭祀蚕神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 *** 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很多都带有迷信色彩,其精华部分成为健康的文化遗产。民间蚕神先蚕汉以前,蚕已被神化,称其神曰先蚕,意指始为蚕桑之人神,其姓名、来历有不同的说法。

15、东汉时,所祀先蚕为“菀窳妇人,寓氏公主”。《汉旧仪》曰:“春桑生而皇后亲秉于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今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时,改祀黄帝。北周时,又改祀神话中的黄帝元妃西陵氏(即嫘祖,或作累祖、傫祖)。以后历代皆以西陵氏为蚕神,民间蚕农也奉祀之。嫘祖一名“累祖”、“傫祖”。民间 *** 中的蚕神,神话传说里黄帝的元妃。南北朝时北周奉为先蚕加以祭祀。

16、湖州(今浙江吴兴)东岳宫曾有蚕神庙,奉祀嫘祖,香火极盛。在清代《豳风广义》一书中,载有祭蚕神、谢蚕神的图像,其中都供奉着西陵氏嫘祖。马头娘民间 *** 中的蚕神。其形象多为一女人披马皮,或一女人骑马。最早当起源于古代对妇女发明和从事蚕桑的推崇以及古人认为蚕与马在形体上有相似之处的观念。

17、魏晋以后,此故事广泛流传,逐渐形成祭祀“马头娘”的风俗。各地民间也有小庙专门奉祀,并有在蚕农家中奉祀的。其塑像也有女子骑 *** 。奉祀时有的地方蚕农在下室中即以粉茧、香花供奉马头娘。蚕事毕送之。

18、蚕姑晋地民间 *** 中的蚕神。其起源于谐音讹传。曲沃县西北关原有“残苦庙”。旧地方志载,春秋时介之推从晋公子重耳出亡,追赶者所逼甚急,介之推以其子林伐死。后重耳入晋为晋文公,推妻并林妻来此寻找介之推,但介之推已焚死于绵山。二人闻讯,异常悲痛,投井而死。当地人为她们立庙,名“残苦庙”。

19、后因“残苦”与“蚕姑”谐音,讹为“蚕姑庙”庙里所供奉的也变成蚕姑,职司蚕事。青衣神蜀地民间 *** 中的蚕神,即蜀地先王蚕丛氏。蚕丛,文献载其为古代蜀王。传说他曾服青衣教人蚕桑,肇兴蚕织,死后被尊为青衣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载:“传蚕丛氏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常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

20、乡人感其德,因为立祠祀之。祠庙遍于西土,罔不灵验,俗概呼之曰青衣神。”蚕花五神又称“蚕皇”、“五花蚕神”。其形象三眼六臂,头待夫子盔,上两手高举过头,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中两手一手抓丝,一抓茧;下两手合于腹部,捧一摞蚕茧。五花蚕神无具体 *** ,只有逢年过节、蚕月大忙时香火旺盛。端午后采茧结束,各家都举行一次“谢蚕神”活动。

21、自古以来,古代 *** 者一直对祭祀蚕神活动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中 *** 间的蚕神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所祭拜的蚕神“蚕母”、“蚕花娘娘”、“蚕三姑”、“蚕花五圣”、“青衣神”等蚕神者。浙江温州曾发现宋代的“蚕母”像。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养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有的蚕农家在墙上嵌砌神龛供奉“蚕神纸马”。[1]

22、有关蚕桑生产、祭祀蚕神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 *** 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很多都带有迷信色彩,其精华部分成为健康的文化遗产。[2]

三、蚕神的相关传说

1、太古的时候,有一位 *** 出外征战,家里只留下一个女儿。女儿养了一匹公马。一天女儿思念 *** ,就开玩笑地对那匹马说:“如果你能帮我把 *** 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那马听了这话,真的跑到 *** 那里,把 *** 接了回来。为了感谢那匹马, *** 精心地照顾那匹马,谁知马却不吃食。每次看到姑娘出入都非常兴奋,高声长嘶。 *** 感到非常奇怪,偷偷地责问女儿。女儿就把先前对马说的戏言告诉了 *** 。于是 *** 杀了那匹马,将马皮挂在院子中。

2、 *** 再次出征,女儿就和邻居家的女孩在院子里玩。女孩用脚踢马皮,并且还说:“你是 *** ,怎么能娶人当媳妇呢?你被 *** 剥皮,不是自找的吗?”话还没说完,只见马皮腾空而起,卷着姑娘不见了。过了几天,姑娘和马皮都化成了蚕,在树上吐丝。乡亲们便把这种树叫做“桑”,桑者,丧也,是说姑娘是在桑树下献身的。 *** 知道了,十分伤心。一天,蚕女乘流云驾此马,从天而降,对 *** 说:“天帝封我为女仙,位在九宫仙嫔之列,在天界过得很自在,请不必为女儿担心。”说罢, *** 而去。于是各地纷纷盖起蚕神庙,塑一女子之像,身披马皮,俗称“马头娘”,祈祷蚕桑,十分灵验。

文章分享结束,蚕桑之乡的传说和蚕桑起源的故事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蚕桑 起源 传说 故事 桑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