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毓之乡什么意思(钟灵毓秀的毓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诞毓之乡什么意思,以及钟灵毓秀的毓什么意思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语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2. 咏史是什么意思
  3. 钟灵毓秀是什么意思啊

一、语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1、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是语言文字。

2、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3、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4、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 *** 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

5、中学仍设国文课。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 *** 终止。

6、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 *** 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文(学科称谓)

诞毓之乡什么意思(钟灵毓秀的毓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二、咏史是什么意思

1、本期简介:讲述唐朝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咏史诗的含义和思想。

2、在唐诗里,有一类是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我们传统叫它为咏史诗。歌咏历史,把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作为诗歌的一个内容,一个题材。

3、唐朝是一个特别重视历史的时期,唐以前,经历魏,晋,南北朝,长期 *** ,国家 *** ,好不容易统一了,所以,唐朝人特别注重历史的经验教训,这就产生了很多咏史诗。

4、写咏史诗是从晋代的左思开始的。他写过一组诗,都是咏史的,叫《咏史八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5、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6、在山谷里,有一棵长得郁郁葱葱,而又十分高大的松树,另外在山顶上,有一棵小树苗,只有一寸这么粗,结果这小树反而覆盖了大树。太阳光照过来的时候,先照到小树,它的阴影投到大树上,把大树给遮挡住了。

7、其实,左思是在说,这个社会上的不公平,不平等。有的人才能很好,品德很好,但是他出身低微,好比是长在山谷里的松树。相反,有的人由于他出身高贵,尽管是一棵小树苗,但是,它长在山顶上。

8、这首诗,咏的是左思心中的一种不平之感,是对人生的某种感受。最后,他才点出历史人物,在汉朝有一个叫冯唐的人,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这个人难道不伟大么?他很有见解,很有才华,只是因为他出身低下,一辈子做小官,不受重视。这样,他既咏了历史人物,又抒发了自己的某种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咏史诗的传统。好的咏史诗,基本上都是这么写的。

9、那么,唐代的咏史诗是什么样子的呢?李白和杜甫写了大量的咏史诗,他们咏过很多历史人物。李白最喜欢咏的是鲁仲连和张良。

10、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这个人的更大特点是喜欢帮助人家解除困难,当然,都是一些国家大事。当赵国的首都被秦国包围以后,鲁仲连就挺身而出,帮他们解围,做成这些事后,他不受赏。李白说他功成不受赏,人家要给他官,给他钱,他都不接受。鲁仲连说,我要是接受了,我就变成一个商人了。我不是商人,我是读书人。

11、李白仰慕的另一个人是汉代初年的张良,他派过一个大力士去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后来就辅佐刘邦反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是一个有功之臣。但是,汉朝建立以后,张良也不受赏, *** 厚禄他不要,出家学神仙去了。

12、这两个人对李白来讲,是自己人生的理想。希望自己能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功成名就后就退隐。所以,李白咏古人,一个是鲁仲连,一个是张良。

13、杜甫呢?他的咏史诗咏得最多的是诸葛亮,一生写了很多诗歌颂诸葛亮。杜甫到了成都后,寻访诸葛亮的祠堂,写了一首诗叫《蜀相》:

1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5、我本来就想寻找诸葛亮的祠堂,他的祠堂在哪儿呢?一打听,人家说在成都的南边,有一个 *** ,那里长满柏树,他就去了。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内心的某种情思,希望自己也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诗的最后,他说:

1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没有实现,他带着遗憾离去了。杜甫说太可惜了,他的雄心壮志没有实现,生命就结束了。后代的英雄想到这里,都要掉眼泪同情他。

18、杜甫同情诸葛亮,后人再来读杜甫这首诗时,产生了双重同情,既同情诸葛亮,也同情杜甫。所以,后代很多怀才不遇的人,想为国家做事,又没有机会的人,经常从这两句诗中找到共鸣。

19、根据莫砺锋教授的讲述,李白和杜甫,都是在古人中找到一个,最契合自己人生理想的人物,然后,在他创作的咏史诗中来歌颂他们。那么在整个唐代的咏史诗中,唐代诗人最喜欢咏叹的历史人物又是谁呢?

20、在整个唐代的咏史诗中,唐代诗人最喜欢咏叹的历史人物,之一要数汉代的贾谊。贾谊是汉初著名的 *** 家,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典型人物。

21、贾谊才能杰出,二十岁出头,汉文帝就召他去做博士。不是现在的博士学位,是古代的一个官名,一年之内升为太中大夫。汉文帝想让他做公卿,公卿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干部,地位很高,因为他刚二十出头,朝廷里很多人地位高的臣子妒忌他,像周勃,灌婴等,这些人资格老,年纪比他大,看到汉文帝要给他委以重任,都不乐意,纷纷进谗言,诽谤贾谊。最后,汉文帝只好把他贬出长安。二十三岁的贾谊被贬至长沙,让他去做长沙王的太傅。现在长沙是大都市,在古代,只是一个非常偏僻荒凉的地方。

22、4年后。贾谊二十七岁,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据史 *** 载,贾谊当时给朝廷写了一个著名的奏疏,说大汉帝国,现在看起来好像很强大,但实际上有很多外患和内患,很多地方我们的措施,我们的方针做得不好,令人遗憾,有两件事做得让我想痛哭,有六件事我要叹气。

23、他想痛哭的事是,当时的汉王朝,封了很多诸侯王。这些诸侯王,是地方王国,如吴国,楚国,这些王太强大了。地方 *** 太强大以后,尾大不掉, *** *** 很难控制他们,久而久之,国家会 *** 。贾谊说,这是心腹大患,应该解决。

24、他感到最遗憾的,就是外患匈奴,还有目前做得不太好的事,这都是国家的忧患。他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应该怎么做,要采取什么对策,这样西汉帝国才能长治久安。

25、汉文帝非常重视贾谊,觉得这个人了不起。后来,汉文帝就委任他来辅佐自己的小儿子,就是被封为梁怀王的最年幼的小儿子。贾谊做这小王子的太傅,教王子如何读书,如何做人。可惜贾谊命不好,做了没有几年太傅,只有十几岁的梁怀王骑马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摔死了。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很伤心,经常哭泣,三十三岁,贾谊也死了。他对朝廷提了那么多好建议,没有来得及实施就死了,历史上都认为,贾谊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典型。

26、唐代诗人就来咏他,杜甫说,自从贾谊上疏恸哭以后,寥落无其人,现在再也没有人像贾谊那样关心国家大事了。中唐诗人刘长卿,在贾谊被贬长沙950年后,路过长沙,他去凭吊贾谊故居,写了一首诗。他说贾谊的故宅已经荒凉,长满荒草,在一个斜阳夕照的时候,我走进故宅。他十分同情贾谊,千里迢迢被贬谪到这里,他就追问:

27、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28、湘水就是湘江,湘江是无情的,千古以来就是这么浩浩荡荡地流淌着,你贾谊在湘江,你凭吊他,他怎么会知道呢?这是说当年贾谊被贬到长沙,他路过湘江的时候,贾谊写过一篇赋,吊屈原的。

29、屈原 *** 投的汩罗江,是湘江的支流。屈原也是忠于楚国,忠于楚怀王,结果被怀疑,被放逐,贾谊觉得我跟他一样,他把写好的赋,投入湘江,祭吊屈原。刘长卿说,你虽然祭吊了屈原,但有谁知道呢?言下之意是说,有谁同情你呢?

30、汉文有道恩犹薄,有道是指有道之君,汉文帝是个有道之君,他为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只有在汉文帝年代,皇宫里的帐幔,是把用过的布口袋,缝在一起做的。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皇帝,但是,即使你碰到的是这么好的皇帝,他对于你贾谊,其恩也不厚啊!也就是说,他也并没有重用你,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

31、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是一位宽厚节俭的仁义之君。贾谊虽早年被贬,但四年后重新召回长安,可见汉文帝是很欣赏贾谊的才华。可是,刘长卿为什么说汉文帝对待贾谊其恩也不厚呢?

32、有一首诗可是说明这个问题,晚唐李商隐写的咏贾谊的诗,叫《贾生》。贾生,就是贾先生的意思。诗中说:

3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 神。

34、汉代未央宫里的正殿叫宣室,汉文帝把贾谊从长沙召回来,在宣室接见他,汉文帝和贾谊面对面的坐在地上谈话,一直谈到半夜。贾谊讲得太好了,汉文帝听得入了迷。文帝不知不觉把身子朝前移动,这叫前席。这样可以离近一点,听得清楚一点。可惜的是,这是虚前席,是虚的,要知道贾谊的更好本领,更大才华是安邦定国。你汉文帝向贾谊请教的话,应该请教如何治理国家,怎么把国家建设好,怎么样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应该要关心苍生百姓才对,可是汉文帝没有这么做。那天一直谈到半府,谈的是什么呢?是关于 *** 神的问题。

35、这发挥的不是贾谊的强项,不是他的主要本领,所以,李商隐觉得十分可惜。这就是汉文有道恩犹薄的关键之处。表面上看,汉文帝对贾谊并不薄,重视他,四年后把他重新召回来,亲自接见,同他谈话,又让他辅佐王子。但是,你没有在最根本的国家方针大计上,采纳贾谊的意见,说到底,还是没有重用他。

36、唐朝诗人,纷纷觉得贾谊怀才不遇,所以,写了很多诗篇来歌颂贾谊。

37、还有一位历史人物,在唐朝的咏史诗中绽放异彩,虽然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使许多文人墨客为她咏叹,她究竟是谁呢?

38、在唐朝的咏史诗中绽放异彩的,还有一位历史人物,她是一个弱女子,许多文人墨客都为她咏叹过。她就是王昭君,古代四大 *** 之一。

39、王昭君,西汉元帝时期人,朝廷选美时,被选到宫里。王昭君在宫里,好多年没有机会见皇帝,就这样默默地待在宫里。又过了若干年,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朝见汉朝皇帝,为了笼络匈奴表示友好,决定从宫中选五个 *** ,嫁给呼韩邪单于。

40、这一选不要紧,选到了王昭君。不过,王昭君是主动报名要求的,因为她在宫里多少年也见不到皇帝,无声无息。报名后,还真的被选上了。出发那一天,皇帝设宴,招待呼韩邪一行,然后把五个宫女叫出来,交给单于,说你带走吧!

41、这五个宫女一出来,不得了了。大家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杨贵妃有一句话,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说,一个特别美貌的人一出场,再看其他 *** ,全都没有光彩了。王昭君一出现,整个皇宫顿时失去光彩,汉元帝一看就呆住了:怎么送给匈奴这么一个美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个 *** 是我应该要的啊,我可以让她当皇后啊,但是现在名单已经公布,追悔没及。王昭君就这样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这一去,她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死在匈奴,葬在匈奴。

42、《汉书》,《后汉书》都记载了这件事情,其他的书像《西京杂记》中,还记载了一些细节:王昭君为什么进宫多年,一直没有见到皇帝呢?原来这个汉元帝,也是一个 *** 的家伙,他选美,不是一个一个找来亲自过目,而是看画像,那时没有照片。宫里的画工,给每个 *** 画一幅像,让皇帝看,请皇帝来选。

43、《西京杂记》中记得很清楚,那些画工趁机捞钱,哪个宫女给我钱,我就给她画得美一点,你不给钱,我就给你画得丑一点。王昭君觉得我是宫里长得最时髦的,天生丽质,我才不花这冤枉钱。也许,是她家里穷,没有钱。总之她没有给画工送钱,人家当然就不给你好好画。所以,汉文帝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汉宫中美貌之一的女 *** 。

44、王昭君的这样一个事迹,引起了后人无穷无尽的同情和感叹,李白,杜甫都为她写过诗。李白写的一首诗就叫《王昭君》:

45、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46、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47、生管黄金枉图画,死留青 *** 使人嗟

48、王昭君西嫁,汉朝的月亮,一路上跟着她,走到玉门关,就到了天涯。玉门关外就不是汉朝的疆域,是匈奴的地方了。汉月还是从东海出,继续伴随着王昭君西行。月亮到了明天,它又回过来,再从东海升起。但是王昭君西嫁,一辈子再也没有回来。

49、匈奴那边有一座山,叫燕支山,传说在那座山上,生产一种草,叫燕支草,当地妇女拿它来化妆美容。汉武帝时,汉朝 *** 攻下燕支山后,匈奴有一个民歌: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燕支山丢了,我们匈奴的妇女没有化妆品用了。

50、燕支山啊,这座匈奴的山,一年四季都很寒冷,没有花,天山上下的雪花就是它的花,王昭君就在那儿。她尽管美貌,后来也憔悴,衰老,最后死在那里,死在黄沙满天的异国他乡。

51、最后两句:生管黄金枉图画,死留青 *** 使人嗟。生前你没有黄金送给画工,你就没有机会受到皇帝的重视,死后就只有留下一个青 *** ,后人到这里来凭吊你,为你叹息。青 *** 是指王昭君的墓,现在,在内蒙呼和浩特市的南边。传说当地的草,都是白色的,只有青 *** 上的草是绿色的,所以叫青 *** 。

52、杜甫也写过一首诗,凭吊王昭君。杜甫晚年来到夔州,在长江三峡旁边,那个地方有很多古迹,杜甫一连写了五首诗,来缅怀五个古人。魏晋南北朝最后一个大文学家庾信,跟屈原同时代的楚词大作家宋玉,古代的一对英雄豪杰刘备和诸葛亮。前两个是男 *** 的文学家,后两个是男 *** 的古代英雄,第三个是王昭君,是一个弱女子。

53、在杜甫心目中,这五个人是平等的,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人物,在《咏怀古迹五首》中,第三首是咏王昭君的。

54、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5、在三峡那一带,两岸崇山峻岭,从瞿塘峡到巫峡,再到西陵峡,两岸的山从高到低,一路东奔,最后一个是荆门山,再出去就是江汉平原,没有高山了。明妃就是王昭君,王昭君原名王嫱,字昭君,因为晋代的晋文帝叫司马昭,古代皇帝姓名里的字,其他人是不能用的,所以王昭君中的昭字就不能用了,改成王明君,故叫明妃。

56、在崇山峻岭间有一个小村庄,这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叫昭君村,在现在的湖北省秭归县。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河,叫香溪。香溪从神农架发源,一直流入长江。昭君村在香溪河畔,位于三峡中段,东边是西陵峡,西边是瞿塘峡和巫峡。

57、明朝有一个叫胡震亨的人,他说杜甫这首诗开头这两句写得不好,崇山峻岭一路飞奔向东,气势雄伟,应该在这里诞生一个英雄人物才对,现在诞生的是王昭君,一个弱女子,两者不相称。

58、一个清朝人,叫吴瞻泰的就不同意他的这个看法。吴瞻泰说,这个头开得非常好,山川气势雄伟,然后钟灵毓秀,山川的精华凝聚在一个点上,一个小小的村庄上,在这个村庄里出现了王昭君这样一个人物。这两句诗,他用八个字来评价:窈窕红颜, *** 。虽然产生的是一个柔弱女 *** ,一个 *** ,但她却是一个 *** 的大人物。

59、从客观效果上来说,王昭君远嫁匈奴,促成了南匈奴和汉朝的和平与友好。王昭君嫁过去以后,接连40年没有发生过战争。

60、从主观上对王昭君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生悲剧,她的绝代美貌在汉宫没有受到重视,一辈子再也不能回到故乡,不能回到祖国。杜甫在这里,对王昭君表达了深厚的同情:

61、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62、在琵琶曲里,专门有一个曲子,叫《昭君怨》,弹奏的就是昭君心中的怨恨心情。

63、杜甫的这一首诗,清代的金圣叹评价它是,为千古怀才不遇的人,抒发一种牢 *** 。王昭君并不是才子,她是一个 *** , *** 没有受到重视,跟怀才不遇为什么是一样的呢?

*** 、在封建社会,男 *** 以才能而见重于社会,女 *** 只能以其容貌而见重于社会。封建社会女 *** 不参加社会活动,没有做事业的可能。所以,在封建社会,女 *** 的美貌不被重视,跟男 *** 的怀才不遇,在价值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生的悲剧。

65、假如说在咏史诗中,怀才不遇这个主题,是非常重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咏贾谊的那些诗,看作是这个主题的男 *** 版本,而咏王昭君的那些诗,则是这个主题的女 *** 版本。咏男 *** ,怀才不遇,咏女 *** ,怀貌不遇。两者的悲剧 *** 质,引起后人的感慨,是一样的。

66、封建社会有一句话,叫郎才女貌嘛!现在不说郎才女貌了。后人在咏史的时候,对那种怀才不遇的人,以示同情,因为自己也怀才不遇,在这种价值取向上,去选择历史人物,贾谊和王昭君,成为首选。在唐诗中,咏得最多,咏得更好的,就是这两个人。

67、百家讲坛丨《诗歌唐朝》01:唐诗气象

68、百家讲坛丨《诗歌唐朝》02:诗抒胸怀

三、钟灵毓秀是什么意思啊

1、释义:意思是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2、出处: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3、译文:大自然秀美之景 *** 在这,不被地处边远而阻隔。

4、造句:这就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区乐山大佛风景区。这里有气势宏大的世界之一大佛,有钟灵毓秀的人文景观和充满神秘传说的 *** 。

5、释义: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6、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7、译文:人中有英杰,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8、造句:比起地灵人杰的西湖,那勾留了多少 *** 人墨客的洋洋十景;那令人神往和凭吊的人物传说,使村野的清河相形见细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意思 钟灵毓秀 什么 毓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