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河南肉兔之乡和河南肉兔 *** 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河南肉兔之乡以及河南肉兔 *** 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农村养殖兔子
兔子养殖技术技术简介:投资养殖兔子是一项短、平、快的项目,短主要说的是饲养周期短,占用人工时间最短,从饲养技术的掌握和出成品,都是非常短,完全不占用自己的工作时间和有效时间,是农村和城乡下岗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养殖,增加家庭收入的一项很平稳致富的项目,只要我们投资一次,(既购买一次种兔、笼子)以后如果不是扩大生产,种兔子可以利用2-3年的繁殖期,利用周期长,饲料更好解决,用农作物秸秆和粮食打成颗粒料就可以啊,现在已经带动周围农户近200家通过养殖兔子致富。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獭兔(REX rabbit)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毛皮动物,其主要产品是优质的毛皮。由于目前国际毛皮市场禁止交易和使用野生动物毛皮,而人工养殖毛皮动物中獭兔独具品质好、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等诸多优势。
1.2獭兔皮制成的裘皮服装具有轻薄、柔暖、华贵、时尚的优点。目前国际市场年需求量在5000万张以上,中国独具自然、资源、劳动廉价的生产优势,是世界主要生产国,生产量占95%以上,目前世界年产量尚不足1000万张,且近年来国内外需求量将成倍增长,因此獭兔毛皮已成为国内、国际十分紧俏的裘皮原材料商品。
1.3獭兔除了具有毛皮价值外,獭兔 *** 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高蛋白、高磷脂、高氨基酸、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脂蛋白、低胆固醇、低热量四高四低的优点。被西方发达国家称誉为“保健肉”“美容肉”“益智肉”绿色功能食品。 *** 粮农组织已向世界宣布,兔肉是人类21世纪的首选肉食品。近几年,兔肉已在欧美发达国家严重供不应求。
1.4兔脑、肝、胆、脾、心系珍贵的生态制 *** 原料,其成 *** 可防癌、抗衰老、防老年痴呆症等用途。骨骼可 *** 骨胶、骨粉、工业用途广泛。(另附国家863重点科研成果MT成果转化报告)
1.5兔粪和屠宰下脚料经过科学处理可加工成优质饲料,用于水产品养殖业。也可作优质的农作物有机肥料,能改善农作物和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獭兔养殖业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及产品优势,獭兔是食草 *** 小动物,饲草转化率高,它不与粮食争地,不与人争粮,可零星养殖,又可适度规模养殖,可以增加广大农民就业增收致富,符合国内外诸多著名专家论证:“獭兔养殖业前景看好,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的朝阳产业”,同时已被中国列入国家十五 *** 经济发展规划。
如:100只种兔子,一个月产仔兔是6-12只,是一个月一窝,用在规模生产上,是1.5个月一次,100*7=700只按更低,现在我保护价收购的是10元/斤,三个月后可以长到5-7斤/只,一只兔子可以:5*10=50元-70元/只,那一个月收入=700只*50元(70元/只)=35000元,一年呢,6窝可以吧,35000元/月*6个月=210000元/年,去掉成本和人工等70%吧,210000*70%=140000元/年,如果有资金,我们养500只种兔呢?一年50万-60万很稳定啊,虽然这个不是暴利,也不会让你 *** 变富,但他可以让你稳定致富啊!
厂房条件建议: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建筑面积的大小和养殖规模,可以从几十只起步,也可以大规模的发展,投资大小不一,多投资多收益。
备注:本合作社提供各种兔子的用具和销售渠道,技术常年指导,也可以先学技术和合作发展。
这是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科易网上帮你找到的,如果正是所需的话,可以与这项技术的提供商进行直接联系哦。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二、河南省社旗县
社旗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沿,县城所在地赊店镇,史称赊店,因东汉时刘秀举义兵赊旗而得名,历史上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为全国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县城内七十二条古街道保存完好,构成中原更大的明清建筑群。其中规模更大的明清一条街尤为完整。首批国家文物一级保护单位——山陕会馆,造型奇特,气势恢宏,木雕、石雕、砖雕精妙绝伦,集中外建筑雕刻之精华,堪称全国一绝。山峡会馆社旗县在周朝时属申伯国,汉代设置宛县,明清时属南阳府辖。1965年11月,由 *** *** 亲自题名,经 *** 批准,建立社旗县,寓意“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河南省南阳市的社旗县,在过去一直使用的是一个颇为奇怪的名字:赊旗。赊:在汉语中的解释为“买卖货物时延期付款”,用这样一个字命名一个地方不免让人感觉有几分奇怪。更加不合常理的是,这个在1965年才设县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拥有九座城门。不大的县城中,矗立着一座中国更大、号称天下之一会馆的山陕会馆,似乎在暗示着人们这个县城曾有过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修建九座城门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这样曾经的皇城。一个远离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镇,为什么会和皇城有一样的规制?这座赊旗仅存的邑爽门和这段残缺的城墙向人们讲述着一段久远的历史。这个城墙是环城十六里,高三丈六,当时是九座城门楼巍然而立,而且城墙上有马道、烽火台,装有 *** ,远近闻名。为什么要设九座城门呢,就是因为汉光武帝刘秀亲封的缘故。故事闪回到2000年前的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皇族刘秀为逃避追杀四处流浪,一天,人困马乏的刘秀逃到一个叫兴隆店的小镇,传说这里是中国酿酒业的鼻祖仪狄酿酒之地。又累又渴的刘秀信步走进了一家酒馆。几杯酒下肚,刘秀涌起满腹心事,王莽 *** ,百姓怨声载道,自己是先皇后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来不少人马,可是现在连个旗帜也没有,谁又会听自己指挥呢?正在犯愁时,刘秀突然抬头看见了酒馆的酒旗,酒旗迎风飘扬,上书一个大大的刘字,刘秀灵机一动,这不就是起事的旗号吗。刘秀正想买下酒旗,可一摸口袋,甭说买旗,连酒钱也没法付了。好在店老板通情达理,不仅免了刘秀的酒钱,还将旗子赊给了刘秀。于是刘秀扛着酒旗上路,人们一看见“刘”字,都知道是先皇的后代招兵呢,纷纷跟着他起事,很快王莽新政被 *** ,恢复刘姓 *** ,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想起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酒旗,便改兴隆店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并下旨改建赊旗店,修建城墙,仿皇城的样子建九座城门。然而据考证,赊旗店的城墙和城门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是镇上居民自筹资金修建的。也许,这个流传已久的美丽传说给了营建城池的人一个心理的暗示,要以九门来彰现一段传奇的开始。让人们留有疑问的是,这个原本并不为人所知的小镇如何有财力自己来营建如此规模的城池呢?古城墙旁边,一条已近乎干涸的小河沟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专家告诉我们,正是这条原本的古河道,在几百年前,开启了一段改变了整个中国商业格局的商埠传奇。这个潘河原来很深很宽,他是装卸大宗货物的码头,为此当时这个码头船连船,白帆相接,有人形容是白天千帆过,晚上万盏灯。他形成辐射南北方圆数百里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赊店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水陆交接处,潘河与赵河在这里交汇汇入汉水。南方水路来货到赊店改走陆路,北方陆路到赊店转水路,使这里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码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 *** 业开始发展之际,便注定了一段传奇的开始。清雍正年间,正是晋商在商界 *** 风云之时。一天,一位山西商人来到了这个中原小镇,他看到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将自己的生意扩展到全国,于是便在这里设立商号,构筑他的商业王国。这位商人就是清代著名的 *** 茶道的开拓者,山西常氏家族的常万达,他将赊旗镇作为 *** 茶道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以常氏家族为首的晋商垄断了中国南方数省转运 *** 、 *** 的茶叶贸易。从南方采购的茶叶,形成批量后,大都由水路运抵汉口,再由汉水北上达赊旗,从赊旗改陆路,用马匹驮运至洛阳,入太行,再经太原、大同分别到张家口或归化,然后穿越 *** 大漠到达恰克图或库仑,最终到达 *** 的圣彼得堡或莫斯科。在历史上这条茶叶之路中,赊旗是最重要的中转站。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6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万人。男33.0万人,女30.1万人。 2002年出生人口5977人,出生率7.5‰;死亡率5‰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 2002年末,社旗县共有劳动力数34.1万,其中乡村劳动力33.8万人,城镇失业人数0.3万人。 2002年末,社旗县共有单位从业人员23534人,工资总额13095.3万元,年平均工资5569元/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74人。
社旗县交通便利,距二广G55、沪陕G40、南兰S83三大高速入口、南阳机场均在30分钟车程以内;S333、S239、S240三条省道贯穿县境,西邻焦枝铁路,南毗宁西铁路。程控 *** 与移动 *** 、光缆通讯等构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大通讯 *** 。全县处在华中电网覆盖之下,50万伏高压线路横贯全境,电力充沛。社旗县金水小区规划图社旗县按照“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建设新社旗”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 *** *** 、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方略”,实施“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的创业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强县、生态大县、文化名县“三县”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1.5亿元,增长10.8%,其中之一产业完成23.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29.1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18.9亿元,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亿元,增长3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7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16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62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亿元,增长22.7%。
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一、二、三次产业在融合渗透 *** 同发展。2002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6亿元,按可比 *** 计算,比19 *** 年增长4.13倍,平均每年增长1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3亿元,比19 *** 年增长3.40倍,平均每年增长11.8%。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45.9∶23.9∶30.2调整为2002年的45.1∶24.7∶30.2。关公读春秋铜像广场[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多元化均衡发展。以金融保险业、商业、交通邮电运输业、房地产业和咨询服务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持续发展。2002年,这五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8.4%。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1.02%;房地产业加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 *** 年的3.2%上升到4.5%。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增强了社旗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投资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重点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等方面倾斜。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在投资总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年完成投资150亿元,增长4.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旗县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2002年,在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54.5%,公有制实现形式日趋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升为45.5%,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提高中心城区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水平。推动中心城区综合改造,加速旧房成片成套改造。重点突破、有序推进郊区城镇体系建设。强化对乡镇建设的规划指导与管理,鼓励工业向县工业区和重点乡镇规划的工业园区集中,重点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的新城和中心乡镇,加快推进乡镇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社旗大力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实施科技兴农,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提高。2002年,全市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9亿元,按可比 *** 计算,比19 *** 年增长378.4%,平均每年增长12.9%。全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素有“豫南粮仓”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绿豆、芝麻、棉花、烟叶,红薯、花生等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花、优质绿豆生产基地县和全国闻名的黄牛开发基地,也是重要的优质花生、芝麻、油菜生产区。社旗县建成生态梨出口基地近年来,全县确立了“压缩低效粮食,主攻优质烟棉,壮大三粉、畜牧,发展 *** 套种”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烟叶、棉花、小辣椒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55.5万亩,培育发展的以畜牧、“三粉”为主的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以 *** 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猪 *** 饲养量达到162万头(只),年出栏90万头(只),畜 *** 产值达6.8亿元;以“三粉”为主的加工业独具特色。社旗县农副产品、劳力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原材料 *** 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开发,兴办实业,重振古镇辉煌,共创社旗大业。社旗县是一个种植大县,2002年,红薯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优质红薯面积12万亩,脱毒红薯10.7万亩。三粉加工在社旗县有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县委、县 *** 把三粉加工做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壮大,狠抓基地建设、扩大加工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兴建销售市场,使三粉加工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目前已发展三粉加工机械生产线650条,建成5个加工小区,年加工三粉总产量达到10.8万吨,产值2.8亿元,并创 *** 旗珍"、"达兆"、"银宝"等一批名优产品,远销湖北、湖南、甘肃、陕西、新疆、青海等地,成为全国闻名的“三粉之乡”。。今年在巩固扩大加工能力、开拓市场的同时,瞄准农村城市两个市场,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发展高中低档产品,实现三分之一产品进超市,三分之一的产品销往省外,三分之一的产品销往农村,并朝着创建全国"三粉"名县的目标迈进。粮油加工业发展:社旗县农副产品优势明显,发展粮油加工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粮油加工企业发展迅猛,止2002年底, *** 粮油加工企业达336个。其中植物油加工企业132个,豆制品加工企业12个,面粉加工企业1 *** 个,大型面积加工企业47个,仅大型面粉企业年创产值19585万元,创利税1882.6万元。社旗县拥有县办工业52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乡(镇)村两级集体企业82家。其中,河南赊店酒业有限公司在全国50家大型饮料生产企业中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酒精行业第二位,是中国酒精行业综合利用更佳企业。畜 *** 发展:社旗县发展畜 *** 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年产农作物秸秆3亿公斤、饼麸糟渣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1.4亿公斤;荒山草坡4.2万亩,同时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县;是南阳黄牛的主产区;广大群众素有养殖习惯。近几年来县委、县 *** 依托资源优势,把畜 *** 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面貌的重点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 *** 等草食畜为主的畜 *** 生产。据统计,2002年底,全县牛猪羊饲养量达到166.8万头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6%。其中,牛存栏28.5万头,出栏11.6万头;羊存栏33.0万只,出栏27.4万只;猪存栏30.0万头,出栏36.3万头。肉类总量达到5.04万吨,同比增长6.4%。禽蛋产量达到2.37万吨,同比增长3.0%。 *** 产值实现5.7亿元,同比增长8.5%%,占农业总产值的34.6%。全县人均饲养量、畜产品产量、 *** 产值位居全省前列。社旗县畜 *** 发展以“一区三专”(养殖小区、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为载体的规模饲养迅猛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猛上规模、提高水平”的指导思想,通过政策支持、典型引路、服务推动、市场拉动等措施,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初步形成了 *** 、奶牛、 *** 、生猪、蛋鸡、肉兔等六大 *** 。2002年以来,全县新建养殖小区30个,其中,千头(只)畜位的养牛小区23个,养羊小区6个。养殖场发展到318个,专业自然村发展到259个,专业户发展到11210户。全县牛猪羊规模饲养量达到70万头只,占总饲养量的42%。按照产业化要求,培育了丰源 *** 养殖公司、恒发养殖公司、巨鑫养殖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畜 *** 快速发展,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以 *** 优质肉用品种为主攻方向的改良工作成效显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改良站点装备条件。全县冷配站点达到56个。大力推广德国黄牛、夏洛来、梨木赞、兰白花等优质 *** 及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技术,开展牛三元、四元杂交,年冷配牛6万头,羊2万只。通过改良,牛、羊良种比例分别达到90%、78%,已形成优质肉用商品规模优势。奶业生产势头强劲。2002年,牧笛乳业公司、湾泉乳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全县奶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养殖、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新阶段。以这两个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了全县8个乡镇的一大批农户发展奶牛养殖,目前全县奶牛存栏近2000头,促进了奶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无公害生产技术深入推广。全县成立了养牛、养羊、养猪、养禽、养兔等五个养殖协会和畜牧兽医、牲畜改良两个专业协会,指导养殖小区和养殖场、户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进行饲养管理,同时,搞好防疫、检疫工作,确保肉、蛋、奶质量安全,一些养殖企业获得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种草养畜逐步扩大,科学饲养基本普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国家政策的实施,全县牧草种植面积发展到3.8万亩,规划三年内发展到15万亩,粮、经、饲比例达到60:25:15。全面推广科学饲养技术,不断引进新技术,通过科学养殖不断提高畜 *** 经济效益。面对社旗畜 *** 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加入WTO后面临的国内外广阔的市场前景,县委、县 *** 描绘了宏伟蓝:五年内,建成六大 *** 建设,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牧草新兴产业,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面对世界经济对外贸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社旗县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拓展新的出口增长点,使外贸出口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2002年,社旗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1.5万美元,增长22.3%,其 *** 口总额41.5万美元.
社旗工业在发展中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经济取得重大进展,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拥有县办工业52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乡(镇)村两级集体企业82家,已初步形成了以酿酒、医 *** 、化工、汽车配件、淀粉、皮革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
三、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的乡镇有哪些
截止2019年源汇区辖3个镇、1个乡,分别是阴阳赵镇、空 *** 郭镇、大刘镇、问十乡。
大刘镇位于漯河市源汇区西南部,距漯河市区15公里,东与空 *** 郭乡毗邻,西临问十乡,南与西平县接壤,北与阴阳赵乡隔澧河向望。这里土地肥沃,隶属省、市农作物丰产示范区;是拥有1300多户商户和1.6万居民的经济强镇、商贸重镇。
位于漯河市西郊、沙澧之滨,全乡耕地4.9万亩,人口4.2万人,乡 *** 驻阴阳赵村,明代赵阴阳赵乡姓从安徽颍上县杨树赵村迁此定居,南北有沙澧二河形似双龙,起名双龙寨,又因澧河在南,沙河在北,又改成阴阳赵。
漯河市商周时期曾用名隐阳城,后来经过时间的不断变迁,曾经的隐阳城已经成为现在的食品名城。而当年的隐阳二字却被阴阳赵乡给继承了下来。隐同阴,就这样隐阳成了如今的阴阳。
问十乡位于源汇区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南与西平县交界,北和舞阳县九街乡连接,西与舞阳县吴城镇接壤,东与大刘镇毗邻,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00亩,6626户,23561人(2017年),辖15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总面积为49.3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5个,自然村47个,村民组149个,有10446户,40 *** 7人,有劳力24585人,耕地47258亩,除汉族外,有 *** 、壮族。
地势平坦,黄棕土壤,有机井1600眼,有效灌溉面积3750亩,是一个近郊型农业乡。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无公害蔬菜、优质小杂果、食用菌、棉花为主;养殖业以生猪、肉鸡、蛋鸡、肉兔、长毛兔、 *** 、鸭鹅为主。
民营经济、 *** 引资、对外 *** 势头强劲。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广大农民讲诚信、学科技、谋发展蔚然成风。
源汇区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1小时车程,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连南贯北,漯宝、漯阜铁路,南洛高速公路承东接西,铁路、高速公路呈“ *** 字”结构。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 ***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