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尧舜之乡的别名和尧舜禹的故乡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尧舜之乡的别名以及尧舜禹的故乡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舜是什么意思
1.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尊称帝舜或虞舜。
尧舜(传说均是上古贤明的部落首领,后泛指圣人)
3.中国上古时期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S *** , the name of a legendary monarch in ancient China],即帝舜。
舜:是中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记》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姚墟(今属山东菏泽);建都于先秦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是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他的 *** 瞽叟是个盲人。瞽叟的妻子握登在姚墟生下了舜。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娥皇都嫁给了舜。
《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尚书》云:“德自舜明。”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 《送瘟神》
又如:舜恩(像古代圣君虞舜那样的浩荡恩惠);舜韶(传说虞舜所作之乐);舜跖分路(善恶不同);舜巡(对皇帝巡行的美称。传说舜曾南巡至苍梧)
《姓苑》:舜姓。晋贤人舜华的后代,为虞舜之八个庶子之一;子孙因此以舜为氏。
《史记》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注释: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 *** 叫瞽叟,瞽叟的 *** 叫桥牛,桥牛的 *** 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 *** 叫敬康,敬康的 *** 叫穷蝉。穷蝉的 *** 是颛顼帝,颛顼的 *** 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
参考资料舜(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_百度百科
二、东至为什么叫尧舜之乡
东至县,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有尧渡之河、舜耕之山,相传为舜耕之地,自古就有舜耕之乡的美誉。考古学家在县郊的华龙洞遗址发现了中国第五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猿人化石地点,头骨化石被命名“东至人”,佐证了此地有古人类活动。
三、杜甫的别名是什么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2][3]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 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 *** ,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 *** 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诗圣杜甫的一生有多凄惨?同行李白吃香喝辣,自己草屋都被风吹飞
能写诗能当官,却没能拯救大唐河山!
一口气看完杜甫一生,三次落榜十年漂泊,比苦逼他还没输过
杜牧为何被称为小杜甫?3首七律分析,其笔力也雄健非常
影视作品中的杜甫,和伟大诗人杜甫不一样1#娱乐一夏#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段残酷的 ***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真的不怎么样!
杜甫写雨最美的一首诗,全篇都是名句, *** 来无人超越
唐朝大诗人杜甫真的是撑死的吗?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寒雨朝行视园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前四句概括描写雨后江边园林秀美如画;中间八句具体描述篱间丹橘黄柑、栀子红椒,果实累累,丰收在望;末四句抒写朝行感怀,感慨自己年老体衰,柱杖扶藜,行动不便,徒有如散骑登云阁之志向,却力不从心,只能避乱在偏僻的楚山之隅,倾听哀猿的啼叫。全诗情感深挚,语言精练,格律严整。
《天狗赋》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咏物赋。此赋以天狗为描写对象,重点突出其威猛雄健、超凡脱俗的神态,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叹。全赋感情真挚,耐人深思,多用 *** 体句式,杂以散文句法,抑扬顿挫,一气贯注,体现出一种温柔敦厚之美,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为自喻的表达,二为对比手法的运用。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 *** 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 *** 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 ***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学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著有《李太白集》, *** 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 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 *** ,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 *** 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 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 *** ,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 *** 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牛涛,字涵万,是清代纳西族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田园诗人。生卒年不详。道光乙酉(1825)科优贡。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 家、教育家。贞元八年(7 *** 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概述内 *** 来源:南熏殿旧藏《唐名臣像册》)
班固(公元32年~公元 ***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诬告私改作国史,下狱。其弟班超辩明其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书。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诸儒在 *** 观讲论五经同异,命其记述其事,撰成《 *** 通德论》(一名《 *** 通义》)。汉和帝永元元年( *** ),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次年,行中郎将事。永元四年,窦宪失势 *** ,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之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 *** 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概述图班固画像来源:中华英烈祠)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 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 *** ,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