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名人之乡,茗山名人录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茗山名人之乡的问题,以及和茗山名人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余国柱一代名相的跌宕人生
  2. 铜陵有哪些名人
  3. 宫台山古今传闻
  4. 安岳有哪些历史名人

一、余国柱一代名相的跌宕人生

1、公元1625年某月某日,余国柱出生在大冶市茗山乡余祠村。

2、余国柱很小的时候, *** 就死了。因家里穷,他被寄养在舅舅家,住在离东方山不远的铁山盛洪卿村。舅舅非常疼爱他,送他到东方山学堂念书。余国柱打小就非常聪明,深得启蒙老师陆汝杰的喜爱,陆老师大冶县周家庄人,进士出身。余国柱有超强的记忆力,对自己读过的《四书》、《五经》过目不忘。

3、有一年冬天的早上,余国柱很早就来上学了,陆老师看见他的裤脚是干的,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冬天的早晨,东方山上路边的草沾满了露水。那些前来上学的孩子,裤脚都被路边的草露水打得透湿,只有余国柱的裤脚是干的。

4、陆老师问余国柱:为什么你的裤脚没有被草露水打湿?余国柱回答:早上有两只小白兔,在我前面跑,它们帮我打露水。

5、陆老师感到很稀奇。有一天,他跟余国柱一起上山,真的看见,有两只小白兔并排着,走在余国柱的前面,蹦蹦跳跳地打露水。

6、陆老师跟在小白兔的后面,看它们究竟跑到哪里去。

7、小白兔走进一个山洞,陆老师随后也跟了进去。

8、只见洞里面,有一个大石桌,石桌上放着一本兵书和一支宝剑。陆老师翻了翻兵书,兵书上没有字,这是一本无字兵书。后来,这件事被大家传神了说:如果,不是陆老师过早地跑到山洞里,翻看了兵书破了法,余国柱可能就不是拜相,而是当皇帝了。

9、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讲起过这个故事。只是那时候小,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的老乡,他竟然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前辈老乡。

10、余文明是余国柱的伯父,他是明代大冶县的县令。青年时期的余国柱,曾追随伯父,从事反对张献忠农民 *** 的活动,结果,被张献忠几乎满门抄斩。这件事大冶县志有记载:“时世乱无法,盗贼四起,宫台里土人构难,围杀余氏一门100余人,焚庄房30余处。”

11、这就是大冶历史上有名的“癸未之乱”。余文明知道此事后,在兴国气死,余国柱逃往庐山。

12、顺治八年(1651年),余国柱以甲科魁首中举,轰动湖广。

13、顺治九年(1652年),余国柱考中三甲进士(当年一甲3名、二甲77名、三甲317名中有余国柱的名字),授兖州推官。迁行人司行人,掌传旨及册封事宜。后转户部主事。

14、康熙十五年(1676年),授户科给事中,当时用兵频繁,他屡上书论筹饷之策。升礼科掌印给事中,历户、礼两垣,筹粮饷,定乐章。平三藩时,屡疏主筹粮饷、削藩权、惩豪强、增国税。

15、康熙二十年(1681年),擢升左副都御史。不久出任江宁巡抚。因迎合明珠,遂得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等高职。曾向江宁巡抚汤斌勒索,被拒绝,乃尽力倾轧汤斌。

16、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晋左都御史,系朝廷谏诤之臣。九月,由执政明珠引户部,在户部尚书任内主管全国财政农业、经济命脉,执行朝政方针,增加了国力,有力支持了 *** 、抗俄、平叛统一战争,恢复和发展了 *** 经济。辅佐了康熙大帝平定三藩、治河、漕运三件国家头等大事。此时,为图俸进,依附权相明珠,成为当朝北 *** 副领袖。

17、康熙二十六年,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光禄大夫,入阁为相,登峰造极,权倾当朝。据记载,《 *** 典训》、《大清会典》、《清一统志》诸书皆出其手。这个时期,余国柱与明珠勾结更紧,时人称他为“余秦桧”。

18、最近,有一部40集的电视连续剧《于成龙》,说的就是两江总督于成龙与内务府大臣明珠的朋 *** ——江苏巡抚余国柱和江宁赫里将军之间的拼死决斗场景,这是真实历史的再现。

19、当年,于成龙任两江总督时,余国柱为江苏巡抚(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681—1684)。

20、此时余国柱心智歹毒,官声恶劣。受明珠指使,与江宁将军赫里上下勾结,互为推手,使出浑身解数,力阻于成龙在两江根除“火耗”。其中的故事情节如同大海波涛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扣人心悬。

21、在审判赫里时,于成龙与赫里、余国柱有一段精彩对话:

22、于成龙:“押 *** 犯赫里上堂!”

茗山名人之乡,茗山名人录-第1张图片-

23、众衙役一干人等把赫里五花大绑押进大堂,赫里不跪。

24、于成龙:“罪犯赫里,还不快快跪下!”

25、赫里:“我堂堂爱新觉罗的外戚,给你下跪?”

26、众衙役用脚一蹬,赫里只能跪下。

27、于成龙:“罪犯赫里,回本堂问话。鱼壳的车夫可是你亲手所杀?”

28、赫里:“不是我杀的,难道还是你杀的不成?”

29、于成龙:“回本堂问话。鱼壳的车夫是谁所杀?”

30、赫里:“是本将军所杀的,怎么样?”

31、于成龙:“我再问你,柳晋阳是谁所杀?”

32、于成龙:“好!赫里,你作为一军统帅、国家将领、封疆大吏、皇家外戚,不思天下安危、不虑社稷 *** 、不恤民生疾苦、不体皇上恩威、持刀行凶,戕杀无辜,罪不可赦。”

33、赫里:“于成龙,你记得我是皇家外戚,记得我是国家将领就好,你这个总督,无权审我。在皇家,我是当朝皇上的外甥,在江宁,我是这两江的领衔长官,是你的上司,你要是明白事,就马上给老子松绑。”

34、于成龙:“本总督会给你松绑的,别急,等你的项上人头落地的时候,自然会给你松绑。”

35、赫里:“于成龙,我要回京城!我要让皇上审我!你没有这个资格!”

36、这时于成龙伸手去拿案几上的斩杀令牌。

37、此时于成龙已经拿到了斩杀令牌。

38、这时,立在下面的江苏巡抚余国柱急忙站出身来,对于成龙说:“于大人,万万不可如此行事。赫里将军乃皇亲国戚,一品大员,纵然是犯了死罪,也应当交由宗人府来审理。于大人,下官请你立刻停止对赫里将军的审判,将他移送京师,交由宗人府审理处置。”

39、于成龙:“抚台大人,听你所言,本总督没有审判赫里的权利?”

40、余国柱:“你的确没有审判赫里将军的权利。”

41、于成龙:“那我要非审不可呢?”

42、余国柱:“你若非审不可,本官只能召集两江之地三品以上的官员联名上疏皇上,参劾你。”

43、于成龙:“很好。你参你的,我审我的。我们各行其事。罪犯赫里,本总督现在就宣判你的罪行。”

44、余国柱:“于成龙!你没有这个权利!”

45、于成龙:“余国柱!你给我退下!”

46、余国柱只好退到一边。不再说话。

47、于成龙:“罪犯赫里,你听好了。”

48、赫里:“你给我听好了。你要是敢如此这般审判我,之一个饶不了你的人就是皇上。我要回去!我要回京城!老子要回京城!”

49、于成龙:“你想回京?你落到本总督的手里,你回得去吗?赫里,你横行乡里,横征暴敛,欺君害民,作恶多端。本官现在要 *** 朝廷, *** 国家, *** 两江的老百姓判处你 *** 。”

50、赫里:“你判我 *** ,我是八旗贵族,是皇上的外甥,你判不了我。朝廷不会认可!皇上也不会认可!”

51、于成龙站起身来,右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你别忘了,本总督兼有朝廷兵部尚书之衔,来人!将故意 *** 犯赫里押出衙门,极刑问斩!”

52、于成龙把手中的 *** 令牌抛向赫里。

53、此时的赫里已经吓得冷汗直冒,瘫倒在地。众衙役把他抬出大堂。

54、1684年5月31日于成龙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余国柱继续为官。

55、后来,左佥都御史郭琇写下《特纠大臣疏》,向清圣祖康熙参劾了明珠和余国柱二人的贪赃行为,康熙26年,明珠被罢相,余国柱被革职(1687年)。

56、余国柱革职后,居住江宁。因营造私宅,被给事中何金兰 *** 。屈九万投河 *** ,余国柱被逐回原籍。几年后,死于家中。

57、据说余国柱入阁拜相也十分传奇。有一年,皇苑内的大象突然开叫了,皇帝不知是凶是吉,第二天早朝问大臣们,这是什么征兆?满朝文武莫能对答,皇上十分恼怒。

58、这时班中闪出余国柱:“奏告我主,大象开叫,此是吉相,古书云,大象鸣,国家兴。

59、皇上问余国柱,出自何典。余国柱说:出自佛经。并说出自何经、哪一卷。

60、皇上令人搬来经书查看,果然有此一说。皇上龙颜大悦,说余国柱知识渊博,真可拜相。像他这样的人,连佛经都知道,其它的书更知道。原来,余国柱是在东方山读书时,看了这卷佛经。

61、余国柱拜相后,非常关心地方文化教育,被大冶人尊称余阁老,也有人尊他余相爷,他还到东方山捐资修建亭阁。

62、从东方山南山脚,沿山路上行至山顶,有一座大牌坊,这是东方山弘化禅寺山门。在弘化禅寺山门牌楼的青砖上,镌刻着“三楚之一山”五个大字,这是康熙朝著名宰相余国柱亲笔所题。

63、余国柱,字两石,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康熙26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清朝一代名臣,正一品衔。

*** 、余国柱为何称东方山为“三楚之一山”呢?据说:1683年,余国柱在江苏任巡抚时,湖北大冶老家修好了县志,时任县令陈帮寄派人找到余国柱,希望他为县志写一篇序文。对于家乡的请求,余国柱满心喜欢,欣然应允。当夜便通读县志送审本,3天后写好序文交给县丞带回家乡。

65、大冶县志很快付印了,余得知后,日夜兼程回到家乡。陈县令通知一些富绅、文士等盛情款待余国柱。余的同窗好友周士皇闻讯后,前来会友,一番盛情之后,他们决定畅游东方山美景。

66、游览之处,余国柱兴致极高,见一景就吟一首七律,寺院慧悟和圆庆法师陪同,并提笔记之,一共记下8首诗:《禅关月涌》、《道洞云停》、《灵泉锡卓》、《仙履日暄》、《青松倒 *** 》、《白莲频开》、《铁牛懈卧》、《石舫高撑》。

67、游览完毕,用过斋饭,慧悟法师请余国柱为东方山题字纪念,余不假思索,接过圆庆法师毛笔,挥毫泼墨,写下了“三楚之一山”五个大字。

68、这五个大字,字迹挺拔俊秀,慧悟法师合掌致谢。谁知,周士皇却不高兴,他说:三楚名山多的是,把东方山称作“三楚之一山”是不是太夸张了?他说自己家乡的西山才堪称三楚之一山。

69、周士皇所说的“三楚”是指哪三楚?

70、战国时期,楚地疆域广阔。直到秦汉时期才分为西楚、东楚和南楚,合称三楚。

71、《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

72、《汉书·高帝纪上》记载“羽,自立为西楚 *** 。”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73、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代楚地,亦称三楚。见宋代周羽翀著《三楚新录》。

74、以上所载,虽然各不相同。但后人诗文中多以“三楚”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75、既然三楚这么大,余国柱说东方山是“三楚之一山”,周士皇心里不怎么高兴也是有理由的,但他说自己家乡的西山才堪称“三楚之一山”也不是正论。

76、  余国柱解释说:东方山不仅景美物丰,还是天下闻名的 *** 道场。这里物产丰富,埋藏了十多种金属矿产,就像一个聚宝盆,在大清国也是少见的。有谚语“走尽天下,好不过东方山下”,余国柱引经据典加以佐证,一席话,如数家珍。周士皇虽嘴中不服,但心里早就臣服了,建议将余国柱的题字放在弘化禅寺山门之上。

77、余国柱不仅为东方山门题了“三楚之一山”,还为东方山写下了著名的《东方山总题八景诗》:

78、其实,谁都知道,湖北省有两座山很有名气:一座是东方山,另一座是武当山。东方山是 *** 圣地,武当山是道教圣地。有一句话说的好:“拜佛东方, *** 武当”。如果非要分个之一和第二,我还是赞成东方山之一。因为,在中国信奉 *** 的人比信奉道教的人多。我国非常著名的 *** 圣地就有四个:“金五台(山西)、银普陀(浙江)、铜峨眉(四川)、铁九华(安徽)”。

79、余国柱在朝为官36年。前32年清正廉明,励精图治,为大清王朝立下不朽功勋;后4年在执行朝廷大政方针时,结 *** 纳贿,参与明珠朋 *** 倾轧,最后被罢官思过,发送家乡病终。

80、余国柱为什么会从一个清廉的、精明能干的干吏, *** 到一个 *** 的、无所不贪的 *** 呢?为什么仅仅在自己为官32年之后的最后4年之中毁了自己一生的清白呢?

81、这得从清代内部的 *** 斗争说起。当时,索额图是康熙大帝左右的重臣,但此人专权贪贿,攫取巨大财富。

82、当时,满洲正黄旗人明珠,权势仅次于索额图,结纳 *** 羽,形成又一个专权贪赂的官僚集团和 *** 势力。

83、 1679年7月,京师 *** ,左都御史魏象枢上疏 *** 索额图、明珠受贿徇私。次年,索额图因病请解任,明珠 *** 由此更加专擅。明珠 *** 中,汉官余国柱是仅次于明珠的要员,被指为“余秦桧”。

84、康熙帝渐觉明珠 *** 奸恶贪赂。1687年12月,御史陈紫芝参劾明珠 *** 的湖广巡抚张汧,“莅任未久,黩货多端”,“甚至汉口市肆招牌,亦指数派钱”。张汧被革职拿问。康熙帝下谕:“科道职在纠参。张汧贪婪,无人敢言。陈紫芝独能参劾,甚为可嘉。”

85、新任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密奏:“官已被明珠、余国柱卖完。”康熙帝大怒。

86、将明珠革去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余国柱革职,被遣送回家。

87、余国柱被罢官后,回到湖北省鄂州居住,在鄂州建有府第,在西山修有园林,每天闭门谢客,整理著作、疏稿。至此,余氏家族渐渐衰落。

88、康熙三十三年,余国柱年逾古稀,上呈《荡平颂辞》,表达忠君爱国之心。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一代名相终于死在鄂州,享年73岁。与妻子李氏合葬于现在的鄂州市花湖镇华山村金陈阮湾湾中陈克珍家房屋东北边。

*** 、余国柱墓碑正中刻有“武英殿大学士颐考余公俭芦府君之墓”

90、余国柱还著有《垣中奏议》、《抚吴疏稿》、《倚晴阁文选》、《西塞山房随笔》等共40卷。

91、谁曾想,在大冶的历史上,走出了这么一位登峰造极、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余相爷。

*** 、虽然,余相爷已经离开我们三百多年了,但是,他对我们的影响却依然还在。他不仅是一个对国家有功也有过的历史名人,他还是一个对我的家乡也有过贡献的老前辈。连当年的康熙爷都可以原谅他,让他回到原籍。我们对他更不能苛求太过,要公正客观地看待,给他以充分地尊重,他的跌宕人生也必能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93、据说,余家是古代有名的官僚之家,自明朝中叶起,余家族余必迪以下,有功名者就多达57人,其中进士3人,举人12人,贡生42人,最 *** 至入阁为相。余家官运鼎盛时,同族子弟官迹遍布全国17省(清代中国分18省),整个家族权倾朝野、声震全国。即使是现在,他家族的许多后 *** 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铜陵有哪些名人

1、章啸衡( *** 6—1965),原名章家霖,化名童天一,太平乡钱家湾人,出身贫苦。1919年进省立五中读书。1 *** 5年任贵池县卷烟税局局长。1 *** 7年3月参加北伐,任 *** *** 军三十三军三师六旅 *** 营营长。 *** 背叛 *** 后,章啸衡因参加反蒋斗争被捕,后被营救归里。1930年冬加入中国 *** 。1938年,任铜陵县动员 *** 会组织部长。1939年,在沙洲创建本县之一支 *** 武装—沙洲游击队。1939年—1940年任 *** 三支队特务营营长,后改任长江游击纵队队长。“皖南事变”后,组织群众护送 *** 突围人员安全北渡。1942—1945年任皖江参议会驻会 *** 。1946年至1949年4月,辗转宁、沪等地,从事地下 *** 工作。1949年4月章啸衡任芜湖市军管会交际处副处长。后参与芜湖市 *** 筹建工作。历任芜湖市 *** 驻会 *** 、省文史馆馆员、芜湖市 *** 副 *** 、副 *** 等职

2、刘四姐(1912—1947),女,无为县禄丰乡虎背村人。12岁随三哥来顺安城山铺落户。1942年末,任乡妇女抗敌协会主任,并加入中国 *** 。1945年9月 *** 北撤后,隐蔽身份,从事地下工作,收集 *** 。1947年秋刘四姐随队参战,专司游击队后勤、伙食工作,并兼任交通员,传递信件和 *** 。同年8月,在高桥战役中,为游击队带路。12月31日,在青阳茗山冲天门山反“清剿”战斗中,刘四姐壮烈牺牲。建国后, *** 《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的艺术形象即根据刘四姐烈士的原型塑造。

3、[胡舜元 ]胡舜元( 1019— 1079年),字叔才,铜陵县凤凰耆沸水(今铜陵县新桥镇境内)人。其出身“铜陵大家世”,少常与王安石“共砚席,相友善。”北宋嘉�四年( 1059年)中进士,历任德兴、郑县县令,后迁著作郎。王安石青年时期结识了胡舜元。王安石在铜陵除了给胡氏写过不少赠诗外,还专门为胡氏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送胡叔才序》。胡舜元在 *** 上属保守势力,王安石变法时,胡竟“以书诋安石”,严厉攻击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怀利事君,贪财害民”,因而觉得自己仕途不顺,理想不展,即辞官“归隐”,自以为“如今始觉天将晓,深闭蓬门不问津。”胡舜元终于在“优游林下二十年”后,卒于自己的故乡,葬望牛山。

4、胡舜元逝世后,王安石仍珍惜旧情,不计个人恩怨,写下了《挽舜元胡著作郎》的悼诗,诗中一往深情地评价胡舜元,“德行文章里�宗,姓名朝野尽知公”,并虔诚地为他祷祝,“从今永别人间去,笑入蓬瀛阆苑中。”

三、宫台山古今传闻

1、宫台古刹,位于大冶市城西南20余公里处的宫台山山顶,坐落在灵乡镇茗山乡陈贵镇的毗邻面交界处,古有庙居两县之说。此地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2、古刹始建于唐朝,据传是当时唐朝皇帝李世民为古刹御赐红铜香炉的圣地,后在清朝嘉靖年间进行了复修。石碑、石坊林立,功德牌坊列阵庙前,呈现出古朴壮观的景象。然而,古刹在1966年的 *** 期间被毁,许多珍贵文物与佛像也随之消失。

3、古刹曾是一座颇有名声、历史悠久的道场,规模宏大,包容着仙、佛、儒三教同集。院落分为正殿、上下两幛连三间,正门上镶嵌着“宫台古刹”四个大字。进入古刹,内壁门顶上有一尊手持宝杼的韦驮菩萨,下殿正中有慈眉善目的弥勒佛。四边有四大天王的 *** ,神气凛然。

4、左右神台上放有石质香炉,炉上刻有“团云宣化”等字样。正殿龛原有一尊铸铁镀金的 *** 菩萨佛像,一手执净水瓶,一手执杨枝,仿佛在点化真如、启迪慧悟。普照祥光,洒遍甘霖,养育人才。这里也是人们最信奉的佛陀。

5、宫台古刹所在的山形山貌独特,天工造物,山形如覆钟,四周是山峦围抱,自然环境优美。传说某皇帝巡游到此目睹旱灾肆虐,为了民生发心向上天求雨,选此山作为祭台,故名宫台。

6、宫台古刹不仅是一处供道人练心成 *** 、鸿儒修心养 *** 、佛子 *** 见 *** 的练丹念佛念书之地,也是供人们登高览胜、面日观旭日升起、夜看灵乡街灯闪烁的好去处。宫台山曾是宋宗政每年奉祭进行庙礼的地方,元朝时袁了凡在此忏悔宿命,明朝袁宏道曾为宫台山写诗,清朝时英武殿大学士余国柱在此处隐寺同窗共砚。

7、古往今来,宫台山是文人名人的仰往登高览胜之地。在当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时期,宫台山更成为创建和谐世界、强国富民的象征。

四、安岳有哪些历史名人

秦九韶,字道古,是南宋著名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

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表述了一种求解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数值解的算法,正负开方术。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唐僖宗文德元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许黄玉,又称普州太后,生于公元33年7月7日,卒于公元 *** 年3月25日,寿157岁,三韩弁韩建立的伽倻国金首露王王妃。

杨宣泰于大清康熙58年湖广填四川,由湖广行省辰沅永靖道辰州府桐木冲入川, *** 站为业。迁居于大清国西蜀四川北道潼川府安岳县喜井乡石庙寺下殿庙河沟,挽草为界,以12亩地起家。

杨宣泰一生奋发图强,坚苦开创,大成家业,富甲一方。繁衍生息,瓜瓞绵绵,枝繁叶茂,为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鱼龙乡庙河沟入川始迁祖。

康白情字鸿章,时候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1918年秋,与傅斯年、罗家伦等人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康白情及新潮社成员参加了这一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岳县(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九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黄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宣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白情

关于茗山名人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山名 名人录 人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