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之乡 绍兴?越剧之乡是嵊州哪个村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越剧之乡 绍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越剧之乡 绍兴的知识,包括越剧之乡是嵊州哪个村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越剧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2. 越剧的故乡是在哪里的
  3. 浙江嵊州有几个之乡称号比如越剧之乡
  4. 越剧的发源地是那里

一、越剧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1、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更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 *** 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

2、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 *** 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3、越剧自1906年从说唱艺术演变成戏曲后,剧目来源主要三方面。一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演出,如《赖婚记》、《珍珠塔》、《双金花》、《懒惰嫂》、《箍桶记》等剧目,二从兄弟剧种中移植,如从新昌高腔移植的有《双狮图》、《仁义缘》、《沉香扇》等剧目。

4、三根据宣卷、唱本、民间传说的故事编写,如《碧玉簪》、《蛟龙扇》、《烧骨记》等剧目。越剧前期主要活动于浙江城乡,自1917年进入上海的剧场后,演出的大多还是以上三类剧目,1 *** 0年以后,越剧进入绍兴文戏时期,新增许多剧目,如《方玉娘》、《七美图》等。

二、越剧的故乡是在哪里的

越剧之乡即浙江嵊州,中国越剧的诞生地,以“百年越剧诞生地、 *** 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该地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书圣王羲之晚年归隐于此;人才辈出,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 *** 音乐家任光,山水画家郑午昌、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围棋国手马晓春等名人名家的故乡。1990年建成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越剧博物馆;修复了越剧发展史上的标志 *** 建筑,如城隍庙、东王村香火堂前、施家岙古戏台、四季春科班旧址及一批老艺术家、老艺人旧居等。

三、浙江嵊州有几个之乡称号比如越剧之乡

1、浙江嵊州是越剧之乡,领带之乡,茶叶之乡,越剧之乡,围棋之乡,竹编之乡,根艺之乡以及中国厨具之都、电声零件之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

2、2019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3、博大泵业补充-----凸轮转子泵,敷胶双螺杆泵

四、越剧的发源地是那里

1、分类:文化/艺术>>文学>>戏剧

2、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 *** 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3、 1910年小歌班进入杭州,1917年到达上海,1 *** 0年起,演出用丝弦伴奏,因板胡定弦1—5两音,称〔正宫调〕。 20年代初,剧种被称为“绍兴文戏”。1 *** 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开办了之一个女班。1 *** 5年坤伶施银花在琴师王春荣的合作下,产生了63定弦的〔四工调〕,成为绍兴文戏时期的主腔。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这时期,除男班、女班外,还有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4、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文化人参与对越剧的变革,称“改良文戏”。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是被称为越剧四大名旦的“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小生为竺素娥、屠杏花、李艳芳;青年演员如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都已崭露头角。主要编剧有樊篱、闻钟、胡知非、陶贤、刘涛等。

越剧之乡 绍兴?越剧之乡是嵊州哪个村-第1张图片-

5、 1942年10月,袁雪芬吸收新文艺工作者参加,对越剧进行比较全面的 *** ,被称为“新越剧”。编导有于吟、韩义、蓝流、白涛、肖章、吕仲、南薇、徐进等。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院进行 *** 。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 *** 之路。

6、“新越剧”重要标志之一,是编演新剧目,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幕表制。内容大都是反封建、揭露 *** 和宣扬爱国思想。1946年5月,雪声剧团首次将 *** 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标志着越剧 ***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46年9月, *** 副 *** 到上海,在看了雪声剧团演出后,指示地下 *** 要做好戏曲界的工作。此后,地下 *** 派了 *** 员钱英郁、刘厚生、李之华及 *** 的 *** 组织成员吴琛等,到越剧界担任编导。在1946年袁雪芬被流氓抛粪事件中,1947年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及为筱丹桂申冤的斗争中,进步文艺界、新闻界都给予了支持。

7、唱腔方面,越剧 *** 有重大的突破。“新越剧”在实践中扩大了表现内容,原来较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已不能适应。1943年11月袁雪芬演《香妃》时,1945年1月范瑞娟演《梁祝哀史》时,都在琴师周宝财的合作下,分别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皆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流派唱腔。

8、表演方面,一是向话剧、 *** 学习真实、细致地刻划人物 *** 格、心理活动的表演 *** ;二是向昆曲、京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演员们以新角色的创造为基点融合二者之长,逐渐形成独特的写意与写实结合的风格。

9、舞台美术方面,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服装式样结合剧情专门设计,色彩、质料柔和淡雅,成为剧种艺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40年代的越剧 *** ,建立起正规的编、导、演、音、美高度综合的艺术机制。越剧观众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除原来的家庭妇女外,还吸引来大批工厂女工和女中 *** 。上海解放前夕,从事“新越剧”的几个主要剧团如“雪声”、“东山”、“玉兰”、“云华”、“少壮”,都受到中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拥有大量观众。

10、 1949年上海解放,7月便举办了以越剧界人员为主的之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之一个国营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1年国营的浙江越剧实验剧团建立。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成立。

11、 *** 和***重视民族戏曲,尤其是 *** *** ,对越剧艺术给予热情关怀。建国初,为扩大越剧的表演手段,适应时代的需要。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和浙江的越剧团进行了男女合演的实验,创作演出了《风雪摆渡》、《未婚妻》、《斗诗亭》、《争儿记》、《山花烂漫》、《十一郎》等剧。从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优秀剧目蜚声大江南北。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等被搬上银幕。从50年代初起,相继有一批越剧团从浙江、上海走向各地。到60年代初,越剧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1954年起,上海市戏曲学校开设了越剧班和越剧音乐班。1958年起,浙江艺术学校也开办了几届越剧班。1960年上海越剧院开设了学馆和舞台美术班。上海市虹口、南市、静安等区,也办起了学馆或戏校。有计划地培养出一大批越剧专业人才。

12、 1977年1月起,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陆续恢复上演。上海越剧院还相继创作演出了新剧目《忠魂曲》、《三月春潮》、《 *** 在广州》,塑造了现代史上历史伟人的形象。浙江的越剧团,创作演出了《五女拜寿》、《汉宫怨》、《胭脂》、《春江月》、《桐江雨》、《花烛泪》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南京市越剧团也创作演出了《莫愁女》、《报童之歌》等好戏。1978年,男女合演的《祥林嫂》被摄制成彩色宽银幕 *** 。《五女拜寿》、《莫愁女》、《春江月》、《桐江雨》、《花烛泪》等剧,相继被搬上了银幕。

13、一些五六十年代已成名的演员如陆锦花、王文娟、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毕春芳等,艺术上继续提高,风格更加鲜明,继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之后,形成新的流派唱腔。

14、 80年代中期起,越剧界陆续试行了体制方面的 *** 。上海、浙江和江苏大力培养新一代青年演员。赵志刚、钱惠丽、方亚芬、陈颖、韩婷婷、单仰萍、章瑞虹、王志萍、茅威涛、董柯娣、何赛飞、方雪雯、陶琪等新秀,已蜚声海内外。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越剧之乡 绍兴和越剧之乡是嵊州哪个村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嵊州 绍兴 剧之乡 哪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