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麦之乡 贡米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其实米麦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贡米之乡,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米麦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车桥镇的乡镇概况
  2. 输米二十石文言文翻译
  3. 米怎样组词

一、车桥镇的乡镇概况

车桥古来即为淮安属地,建国前曾为车桥乡, *** 时 *** 江苏省 *** 曾短暂居此。1945年,车桥设区,后不断变更;1955年时车桥区下辖:陈河镇、芦滩、受河等16个乡镇;1956年,车桥撤区改制为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7年公社成立乡 *** *** 会;1983年公社改制为乡,设车桥乡人民 *** ;1985年撤乡建镇,改车桥镇人民 *** 。至2009年有1个居委会19个村,329个村 *** 组。车桥镇 *** 驻地车桥居委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兼养殖业,种植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兼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山芋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大豆、花生、蔬菜等;养殖业以养猪、羊、鸡、鸭等禽畜为主,兼有少量水产养殖。

1978年,粮食种植面积3466公顷(均不含复种面积),粮食总产量46880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0公顷(均不含复种面积),总产量470吨,全年经济作物总投入178万元;零星饲养鸡、鸭8300只,生猪4700头,水面利用率较低,养殖面积58公顷,年产量不到5吨,由林业树种主要以刺槐、泡桐、榆树和老关杨等自然生长的杂树为主,生长期长、经济效益低,年木材采伐量3500立方米,农机总动力2520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21台。

1983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群众使用化肥量增多,粮食亩产量有所增加,种植面积3437公顷,粮食总产量4 *** 00吨;1984年经济作物面积313公顷(均不含复种面积),总产量343吨,在稳定油菜、大豆面积的同时,1998年随着节制闸改造和稻田养殖、废塘、荒水沟、渠等开发综合利用,渔业发展较快,养殖面积达210公顷,平产108.5吨;2000年,高效农业逐步发展,大户集中规模养殖禽畜兴起,生猪饲养类3.7万头,家禽26.4万只;2000年,引进大棚种植27户,租赁土地42公顷建蔬菜大棚,种植大椒;2005年起,兴办芦滩农业生态园20公顷,主要种植广玉兰等名贵花木以及生猪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2007年种植面积3200公顷,粮食总产43200吨,经济作物面积386公顷,种植油菜、大豆和蔬菜,总产量472吨,畜禽养殖以大户饲养为主,家禽饲养达30万只,生猪饲养量4万头,养殖面积168公顷,年产量80吨,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800公顷,栽植成片林17公顷,四旁植树35万株,活立林木管理量达45万立方米,年木材采伐1.2万立方米,有农机总动力8.2万千瓦,手扶拖拉机拥有量达1217台,大中型收割机15台,大型拖拉机36台。车桥镇,地处淮安之东,距县城约五十华里,东西长约四华里,南北宽约3华里,涧河横贯其间,由西向东,穿镇而过。涧水导源于运河,东至涧河口,流经绿草荡而注入里下河蜿蜒百余里,为车桥水路交通一大动脉。车桥始建于何时,无从稽考。在汉唐时期已初具规模,到唐北宋时期城市建设规模已不亚于当时中等县城规模。

相传镇内在涧河上因架有五座木桥,如“车”字五横,涧水流经其下,如“车”字中间一竖,因象形而取名“车桥” *** 战争前,全镇计有居民一千二百余户,约六千多人口。水陆交通便利,市场繁荣,诸如商店、粮行、米厂、油坊、木厂、酿酒、制烟、织布、缫丝以及各种手工业应有尽有,素有江北“小上海”和“小南京”之称。方圆数百里之内,前来车桥古镇购销货物的商旅顾客有如云集。每天从早到午,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周围农村,盛产米麦;加之西濒大运河,南近宝应湖,东临射阳、安丰一带湖荡,水产甚多,誉为鱼米之乡,位居淮安八大镇之首。

车桥镇四周筑有土圩,高三丈许,外有濠河,阔约五丈-十丈。周围有四门,各门分别题有“东寰瀛海”、“西临长淮”、“南映邗江”、“北观大河”的匾额。另有小东门、小北门两处。前人垒土筑圩,无非是为了防御匪患,壮观气势。

*** 战争时期, *** 第1师兼苏中 *** 所属部队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车桥地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对日伪军进行的进攻战役,史称“车桥战役”。车桥古城原有“五桥”、“十三庵”、“一百零八巷”之说。所谓“五桥”即以镇为中心由西向东横跨在涧河之上的五座桥梁:

二桥名“富福桥”(通称“老桥”),在大街北首,扼南北交通要冲.

每座桥两头都建有牌楼,均早毁坏。桥呈拱形均系木质结构,桥下通船,足见桥身之高。

一、都天庙:庙址位于古镇涧河之南东圩根(即今粮库所在地)。大殿建筑宏伟,气象巍峨,内供都天大帝神像。都天大帝相传是唐 *** 元进士张巡,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至死不屈,后人仰其忠义,各地均立庙奉祀。旁有两配像,一为雷万春,一为南霁云,都是张巡麾下同时死难的步将。庙前有一大广场,南面有大戏台一座,飞檐画栋,极其壮观。台上可容百人,每年都要演出若干次大戏(即京剧)。看戏不要钱,由商会筹款各店公摊。

二、龙王庙:庙址位于涧河南岸五桥头,门临涧河,庙后紧接都天庙(今粮库前门处〕。内供龙王像,平时香火冷落,只有在干旱年头,镇民为了求降甘霖,纷纷前来烧香敬神。

三、兜率院:又称大庵,在五桥涧河北岸(今车桥卫生院所在地)。殿字建筑较都天庙尤为雄伟,前殿塑立韦陀像,大殿供巨大的弥勒佛像一尊,袒胸露腹,趺坐殿上,笑容可掬。佛座上方,有一横匾上书“唯我独尊”;两旁有楹联一副,据说是安丰梁化南所撰,文日:“这膝下一具空囊,果包得古往今来,曷不略为解开?好让大家看看;那目前半杆小杖,难撑住上天下地,莫若早些放倒,何必一味呵呵。”佛像系以纯金叶贴成,色泽历久不褪。佛殿两旁,塑有十八尊罗汉像,神采各异,形态逼真,都是彩金装饰,雕塑的艺术精湛。庭前院中,有银杏树两棵,高达五丈余,粗可两人合抱,树上银杏累累。据说此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院外东侧,有古槐一株,树身斜立而中空, *** 能藏儿童三四人,盘根错节,虬枝横披, *** 四五人方可合抱,蔚为壮观。院后荒草丛中有石幢十数座,均系以前院僧圆寂后埋骨之所。据碑文记载,此院建于明代。可惜由于常年驻军,殿宇早已圯毁。

四、延寿庵:庵址在东圩外熊坝口,供奉什么神只不详。

五、文昌宫:宫址在大东门外半里许,内供文昌帝君像,有平屋十数椽。旧时,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塾师即率领 *** 前来祭祀。

六,关帝庙:庙址在一桥涧河北岸西首,正殿奉关帝像,赤面长髯,仪态威严,两旁配祀关平、周仓像。殿前有横联一副,系清道光年间本镇解元潘四农先生撰书:“至大至刚以直;配天配地无疆。”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关帝诞辰,举行庙会。这一天明烛辉煌,檀香缭绕,极其庄严肃穆。镇民拈香 *** 之后,主持僧即于东西厢置酒面招待,多达十余桌,其费用都由各与会者摊认。

七、吕祖殿。殿址在关帝庙后院。 *** 二年土匪 *** 公兴当典时,在与驻军对峙中,被纵火焚毁,迄未修复。

八、隆瑞庵:庵址在大东门内(原区公所旧址)据说为鲍氏家庵?。

九、放生庵:庵址位于圩外东南角,有小桥可通,庵门有匾曰“古放生庵”。大门楼上有魁星阁,供一手擎巨大毛笔的魁星神像。庵内除正殿外,东西两面各有厢房。当时“礼教”(封建帮会的一种)徒众经常在此设坛布道,教育徒众禁吃烟酒,破戒者谓之“反礼”。

十、通济庵:庵址在南圩门外大路东侧,庵内房屋不多,仅有住持老僧一人,法名悟根。平时并无香火佛事,庙房多租给别人作囤粮堆物之用。

十一、真武庙:庙址在北圩门内侧,又称北极庵(现为车桥小商品市场)。神像早已圮毁,内仅空房数间,久无香火,用作地方公产。

十二、贞节祠:祠址在西圩内(车桥中心小学东隔壁)。祠内均系带发修行的孤 *** 女,故名“贞节祠”。

十三、太平庵(城隍庙/太平禅寺):庵址在西圩门外涧河南岸,约二里多路,庙内供祀城隍神,通称“城隍庙”,之古到今的战火把车桥镇搞的现在是既无“城”又无“隍”,所以改名“太平庵”。庵宇前后两进,前进正殿供城隍像,两旁偏殿塑 *** 等 *** 判像;后进为城隍内宅。庙内香火极盛,四时不断。住持昌静常率领僧众为人家“放焰口”、“打醮”。庙后有土丘两座俗称“凤凰堆”。

所谓一百零八巷,并非事实,而是约数,极言街巷之多甚至更多。

古镇上主要街道,首推“车桥大街”。南北长约一华里,街两头有圈门,上有更楼,夜间有人看守。南圈门上镌:“同遵古道”;北圈门上刻;“永庆升平”各四个大字。街道两旁路面整洁,市容壮观,可以说是古代版的车桥古镇的 *** 商业金融中心。

其次为当铺巷,位于车桥大街之东,商业亦颇兴盛。巷内曾开设过“公兴当典”。这家当典在 *** 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因遭匪徒洗劫后关闭,匪首刘登搂被捕伏法。该巷又名“甘棠里”,邵氏宗族多聚居于此,“甘棠”为邵氏堂名,因此取名。

大街向南称“南街”,大街以北过老桥至北极庵称“北巷”,粮食业多集中于此。大街两头包括河南河北两岸的东西街道,分称“东街”、“西街”。这几条街道居民以经营服务 *** 行业及手工业居多。

二、输米二十石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啊

1、中官李兴擅伐陵木论死,令家人以银四十万两求变其狱.守随持之坚,狱不得解.——宦官李兴擅自盗伐皇陵中的树木、罪当论死,(李兴)让家人拿出银子四十万两请求改判.杨守随坚持判决,李兴没有获释. 2、瑾憾未释.三年四月坐覆谳失出,逮赴京系狱,罚米千石输塞上.——刘瑾的怨恨没有消除,正德三年四月,(杨守随受到诬陷)以“再审案件量刑不当”的罪名被 *** 移送到京城的监狱中,被罚了一千石米输送边疆.。

1、中官李兴擅伐陵木论死,令家人以银四十万两求变其狱.守随持之坚,狱不得解.——宦官李兴擅自盗伐皇陵中的树木、罪当论死,(李兴)让家人拿出银子四十万两请求改判.杨守随坚持判决,李兴没有获释. 2、瑾憾未释.三年四月坐覆谳失出,逮赴京系狱,罚米千石输塞上.——刘瑾的怨恨没有消除,正德三年四月,(杨守随受到诬陷)以“再审案件量刑不当”的罪名被 *** 移送到京城的监狱中,被罚了一千石米输送边疆.。

1、中官李兴擅伐陵木论死,令家人以银四十万两求变其狱。守随持之坚,狱不得解。

——宦官李兴擅自盗伐皇陵中的树木、罪当论死,(李兴)让家人拿出银子四十万两请求改判。杨守随坚持判决,李兴没有获释。

2、瑾憾未释。三年四月坐覆谳失出,逮赴京系狱,罚米千石输塞上。

——刘瑾的怨恨没有消除,正德三年四月,(杨守随受到诬陷)以“再审案件量刑不当”的罪名被 *** 移送到京城的监狱中,被罚了一千石米输送边疆。

(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

译文:米芾担任无为军事长官,刚刚到达州官坻,看见一块立石极为奇异,十分惊喜地说:“这奇石足以让我祭拜”。于是就命令部下给自己穿上官袍并手持笏板拜祭它,一边拜还一边喊着“石丈”。喜欢传话的人听到后就四处谈论这事,在朝廷百官中也把它作为笑话来传播。”

米元章守濡须,闻有怪石在河?,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译文:米元章做濡须的太守,听说河边空坝上有一块怪异大石,不知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人们认为它是神异之物,不敢搬动它。米元章命令把这奇石搬运回州郡,作为人们游玩的景物。当大石搬运回来的时候,米元章十分惊异,即刻就命下属摆设宴席,跪拜于庭堂之下,并且说:“我想见到您石兄已二十年了”。

“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一昼夜十余餐。

未及周岁,算一算一个人一年最多吃两石面,那么我还能活二十年呢。炼丹人说:“你呀,再吃二十石米,天禄乃终。”

归语夫人。计一人终年仅食面二石原文。

方士熟视曰。有个炼丹成仙、据说能预知人的寿限的人去找他。

即使做坏事:某显者多为不道,殊不听信。适有方士能知人禄数,诣之,看样子二十年内也死不了,而且一会儿就饿:有个既有名声又有地位的人,总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妻子常用善恶报应劝他,一天 *** 吃十几顿还要吃。”

这个人回来跟妻子说了,尚有二十余年天禄,岂不善所能绝耶?横如故。逾年,夫人每以果报劝谏之。

过了一年,忽然得了糖尿病,饭量大增,忽病“除中”,食甚多而旋饥,于是仍像以往那么坏,死矣。翻译,他就是不听,四十石面,就死,不到一年就死了。

这么多都翻译吗?那得费些功夫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 *** 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调南安军学教授。张 *** 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辟福建安抚司干办公事。

会汀、邵寇作,鹿卿赞画备御,动中机会。避寇者入城,多方振济,全活甚众。

郡多火灾,救护有方。会都城火,鹿卿应诏上封事,言积阴之极,其征为火,指言惑嬖宠、溺燕私、用小人三事尤切。

真德秀称其气平论正,有忧爱之诚心。改知尤溪县。

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 *** 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

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

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最闻,令赴都堂审察。

以母丧去。诏服阕赴枢密禀议,首言边事、楮币。

主管官告院,干办诸司 *** 司。故相子以集英殿修撰食祠禄,又帮司农少卿米麦,鹿卿曰:"奈何为一人坏成法。

入对,陈六事,曰:"洗凡陋以起事功,昭劝惩以收主柄,清班著以储实才,重藩辅以蔽都邑,用闽、越舟师以防海,合东南全力以守江。"上皆嘉纳。

改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赞画二府,通而守法。会右史方大琮、编修刘克庄、正字王迈以言事黜,鹿卿赠以诗,言者并劾之,太学诸生作《四贤诗》。

知建昌军,未上,而崇教、龙会两保与建黎原、铁城之民修怨交兵,鹿卿驰书谕之,敛手听命。既至,则宽赋敛,禁掊克。

汰赃滥,抑强御,恤寡弱,黥黠吏,训戍兵,创百丈砦,择兵官,城属县,治行大孚,田里歌诵。督府横取秋苗斛面,建昌为米五千斛。

鹿卿争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

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

召赴行在,将行,盗发南丰,捕斩渠首二十人,余不问。擢度支郎官兼右司。

入对,极陈时敝。改侍右郎官兼敕令删修官,兼右司。

鹿卿又言当时并相之敝。宰相以甘言诱鹿卿,退语人曰:"是牢笼也,吾不能为宰相私人。

"言者以他事诋鹿卿,主管云台观。越月,起为江东转运判官。

岁大饥,人相食,留守别之杰讳不诘,鹿卿命掩捕食人者, *** 诸市。又奏援真德秀为漕时拨钱以助振给,不报。

遂出本司积米三千余石减半贾以粜,及减抵当库息,出缗钱万有七千以予贫民,劝居民收字遗孩,日给钱米,所活数百人。宴集不用乐。

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

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皆感泣奉命。珂罢,以鹿卿兼领太平,仍暂提举茶盐事。

弛苛征,蠲米石、芜湖两务芦税。江东诸郡飞蝗蔽天,入当涂境,鹿卿露香默祷,忽飘风大起,蝗悉度淮。

之杰密请移鹿卿浙东提点刑狱,加直秘阁兼提举常平。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碱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

"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 *** 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

迁浙西提点刑狱、江淮都大坑冶,皆以病固辞,遂主管玉局观。及召还,又辞,改直宝章阁知宁国府,提举江东常平,又辞。

淳佑三年,以右司召,犹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

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

擢太府少卿兼右司。入对,请定国本、正纪纲、立规模,"时事多艰,人心易摇,无独力任重之臣,无守节伏义之士,愿蚤决大计"。

上嘉纳之。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崇政殿说书。

逾年,兼权吏部侍郎。时议使执政分治兵财,鹿卿执议不可。

以疾丐祠,迁右文殿修撰、知平江府兼发运副使。力丐祠,上谕丞相挽留之。

召权兵部侍郎,固辞,上令丞相以书招之,鹿卿至,又极言君子小人,切于当世之务。兼国子祭酒,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讲,兼权给事中。

鹿卿言"琐闼之职无所不当问,比年命下而给舍不得知,请复旧制"。从之。

上眷遇冞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迁礼部侍郎。累疏告老,授宝章阁待制、知宁国府,而引年之疏五上,不允,提举鸿禧观,遂致仕,进华文阁待制。

米麦之乡 贡米之乡-第1张图片-

卒,遗表闻,赠四官。鹿卿居家。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纾(字琴南,当时是孝廉,即举人)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大怒,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的心意虽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 *** 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者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昫在相位,不习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怏怏失职。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名心惧”之语,昫辄易曰“有耻且格”。居俭诉曰:“名讳有令式,予何罪也?”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御史下,昫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是时,冯道罢相为司空。自隋、唐以来,三公无职事,不特置,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至昫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晋高祖时,张从宾反,杀皇子重乂于洛阳,乃以昫为东都留守,判盐铁。开运中,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判三司。契丹犯京师,昫以目疾罢为太保,是岁卒,年六十。(《新五代史•刘昫传》)

刘昫在宰相之位,不熟习典章 *** 。当初,后唐明宗驾崩,太常寺卿崔居俭按照惯例应当做礼仪使,崔居俭因为祖父名蠡推辞(不任)。冯道改由崔居俭任秘书监,崔居俭怏怏不乐,因而有失职守。中书舍人李详因为崔居俭(失职之事替皇帝草拟)文告,(其中)有“闻名心惧(听到祖父的名字就惊惧不安)”的话,刘昫就修改为“有耻且格(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崔居俭申诉说:“祖父的名讳有程式(意思是祖父的名字就是这样),我有何罪啊?”当时听说这事的人都把这事传为笑话。到(刘昫)做仆射时,上朝时遇到下雨,众臣都到廊下排班站列,御史台的官员引导刘昫仆射站在中丞御史之下,刘昫诘问那位官员这样安排有何旧例可循,(结果)从宰相到各 *** 部门都不知道。这时,冯道被罢免宰相之职做司空。自隋、唐以来,三公无具体事务,不专门设置,等到冯道做司空时,问主管官员位次之事,也都不知道,从此不进入朝堂,等台官、两省的官员进入,其他官员后进入,宰相退朝则其他官员随后退朝。到刘昫做仆射时,自认为(自己是)由宰相罢免的,与冯道相同,于是就跟着冯道出入朝廷,主管官员不能批评改正,而 *** 多私下里笑话刘昫。

后晋高祖时,张从宾谋反,在洛阳杀了皇子石重乂,于是朝廷任命刘昫为东都留守,主管盐铁事务。开运年间,被授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重新主管三司事务。契丹侵犯京城,刘昫因为眼病被罢免做太保,这一年去世,终年六十岁。

(1)不习:(2)典故: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3)明宗:指后唐崩朱亶。(4)太常卿:太常寺卿。(5)故事:旧例;先例。(6)祖讳:祖父的名。生前曰名,死后曰讳。(7)怏怏: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8)失职:怠忽职守;未尽职责。(9)诰词:君王所颁文告。(10)有耻且格: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11)令式:章程;程式。(12)移班:移位站列。(13)御史台:官署名。专司 *** 之职。西汉时称御史府,东汉初改称御史台,又名兰台寺。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后周则称司宪。隋及唐皆称御史台。惟唐一度改称宪台或肃政台,不久又恢复旧称。明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清沿用,御史台之名遂废。(14)引:引导。(15)诘:诘问。(16)特置:特别设置;专门设置。(17)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18)班次:官员按品级排列的位次。(19)由是:从此。(20)俟:等;待。(21)弹正:纠弹;纠正。(22)议者:谈论的人;议论的人。指 *** 。(23)窃笑:暗中讥笑。(24)晋高祖:指后晋高祖石敬瑭。(25)皇子重乂:指石重乂。(26)判:主管;负责。(27)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副宰相。

注:翻译为原创。注释部分参考查字典网,有修订。

三、米怎样组词

1、米泔米雪米饭米盐米奇米澜米粟米颠 *** 米酒米粉米曲米果

2、米尺米象米道米潘米饮米囊米贼米斛米锦米色米汁米黄米巫

3、米突米谷米虾米廪米汤米制米粃米粣米麦米狂米粮米醋米面

4、米哈米糵米罕米贴米糱米糒米行米课米渖

5、粳米籼米牛米粟米糯米薏米玉米稊米厘米聚米糙米菰米大米

6、黍米秫米粉米义米小米酒米负米虾米莲米柴米丁米海米耗米

7、火米淘米千米苡米黏米曲米廪米禾米毫米禄米漕米苞米俸米

8、珠米八米逋米江米稻米乞米苏米黄米赤米淅米平米卢米索米

9、竹米包米生米谷米二米分米颜米六米梁米半米月米白米晚米

10、冬米盐米沙米轧米仓米粝米机米精米早米御米酴米粱米口米

11、讨米圆米酿米苽米麦米炒米陈米黑米瓜米饭米渍米红米租米

12、杜米碎米穄米苗米释米秩米颠米赍米食米茭米蛇米圣米老米

13、炊米费米甲米瘦米见米饷米囊米新米掷米筒米南米晩米疏米

14、水米樵米限米百米赠米麤米煎米菵米贴米鰕米样米税米

15、米珠薪桂米盐博辩米已成炊 *** 之珠

16、鱼米之乡数米而炊八米卢郎柴米油盐柴米夫妻水米无交等米下锅

17、无米之炊毫米汞柱粒米狼戾飞米转刍十米九糠粒米束薪百米赛跑

18、聚米为山玉米棒子斗米尺布破米糟糠鱼米之地生米熟饭数米量柴

19、水米无干泰米尔语聚米为谷玉米糊糊厘米汞柱黄米头儿

20、长安米贵凌杂米盐五斗米道薪桂米珠山川米聚五斗米师

21、太仓稊米吹糠见米陈州粜米简丝数米画沙聚米金珠玛米唱沙作米

关于本次米麦之乡和贡米之乡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米麦 贡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