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国田黄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田黄石是哪里产的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田黄石产地在哪里
1、在中国福建省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
2、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3、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凉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楷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大多产于此坂。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 *** ,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二、田黄石产地
1、田黄石的产地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乡。
2、田黄石,又称为“福州田黄”,是寿山石的一种,被誉为“石中之王”。这种石头因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而备受珍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田黄石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经过地壳运动、矿物质沉积等多种自然作用,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美丽而珍贵的石头。
3、寿山乡地处福州市的北部,闽江之畔。这里的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湿润,雨水充沛,为田黄石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寿山乡的田黄石矿脉分布广泛,质量上乘,因此成为了田黄石的主要产地。
4、田黄石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它就被用作雕刻印章、摆件等艺术品的原材料。由于其稀有 *** 和独特 *** ,田黄石的 *** 一直居高不下,是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品的重新认识,田黄石的价值更是水涨船高,成为了艺术市场上的热门藏品。
三、田黄玉石的产地是哪里
1、田黄玉石主要产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
2、田黄玉石,被誉为“石中之王”,是中国的瑰宝。这种玉石主要产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因此也被称为“寿山石”。其独特的 *** 和纹理,使其在玉石市场上备受追捧。
3、寿山乡位于福州市东北部,是一个山水相依的地方。这里的地质条件独特,为田黄玉石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田黄玉石是由叶腊石为主组成的一种矿物,其形成需要经历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寿山乡独特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和矿物资源共同作用,形成了田黄玉石独特的质量和外观。
4、田黄玉石的开采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寿山乡的农民在耕作时发现了这种美丽的石头,并将其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如今,田黄玉石已经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其 *** 也在逐年攀升。由于其稀有 *** 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田黄玉石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总的来说,田黄玉石的产地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其独特的 *** 和纹理、优越的地质条件和开采历史都使其成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收藏品。同时,田黄玉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 之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田黄石产地有几个地方
田黄石产地有1个。在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因为色泽普遍泛 *** ,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
田黄石种类:1、橘皮红田:橘皮红田为上三坂所产。色素以红,黄为主,尤以深红居多。色似红橘皮,而红得更深更浓,似红琥珀,但比琥珀温婉可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而欲化。其质纯优,凝灵成冻,为田石中色度最饱和者。橘皮红应为正红田,占田石产量比例中最少部分,且材积多不盈两,故极稀罕。材、形好的橘皮红被列为田石的极品。
2、煨红田:煨红田多产于上、中坂田中,外层色红如丹枣,表面常有黑色斑块如黑皮,材积亦极小,灵度逊于橘皮红田,显微透明状,质亦比田黄稍坚硬、乾涩、常无明显的萝卜纹。相传乃因石农垦地烧草时,土里的小田黄经火熏烧,达到一定温度而变色,故也属稀品。但多因质燥,材小而不为收藏者所珍爱。
3、田黄:指 *** 的田石。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的溪田中,及沿溪而下数里至双溪皆可掘得,占田石产量最多。各坂的田 *** 质微有区别:上坂多偏嫩而清淡;下坂以下多偏硬黝;中坂的色质为更佳。其 *** 之浓淡各有千秋,人们按其色相之差别,又划分三个等次十种类别。
五、田黄石与田黄冻有什么区别
田黄石: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
田黄冻:在地下松软润澈的环境中,即充满水分的泥土中,
田黄石:田黄石的母矿在生成时,由于地开石和辉锑矿原共生于低热矿液矿,而后辉锑矿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转化为锑的氧化物。自从田黄石由矿床分离埋藏水田中,这种锑的氧化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因地下水的作用,对其长期浸润,使石表染色形成石皮。
田黄冻:田黄冻不断吸附泥土水分中的油脂,又不断分析出油脂中微量的矿物质,再经溶解转化,矿物分子不断聚合形成微小颗粒的结晶过程。
通过分子作用,白色的矿物颗粒较大而有棱角地呈不规则排列,随着浆脂超过它的溶解度,矿物颗粒便不断 *** 挤压形成有规则排列的结晶小颗粒,它们相互粘连地形成一个整体,才形成了绝世奇珍田黄冻。
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寿山石制印历史,至少可溯源到晋朝的“零陵太守章”。一般而言,寿山石含大量三氧化二铁,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绚美不凡,尤其田黄石更令人爱不释手。?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誉为“中华瑰宝”。
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 *** ”地带。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 *** 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其中著名的田黄石属田坑石,产于寿山溪边的“水田中”,石质极为温润、绵密、细腻,并具有萝卜纹,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
田石产地在寿山乡到高山峰之间,分为上中下坂田和溪中搁流田四个区域,产量小,因而相当珍稀难得。
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桔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 *** 极高,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
六、田 *** 的沿革
田 *** 历史相当古老。传说南北朝时期建村时,因田、王两姓始居于此,故名田王村,后演变为田黄。而该村自古未有姓田者。其名称来历实为夏季麦收时节,站在十八盘山往西眺望,田野里一片金黄,故取村名为田黄。早在夏商时期,东夷族一支邾娄族即栖息于此,并于西周初年在尼山脚下建立了古邾国。相传尼山东南麓、该镇宋家山头村北为孔子诞生地。尼山在历史上曾长期隶属邹县。1960年尼山水库修成后,才将尼山及附近村庄划归曲阜。明朝时期,划全县为5乡39(33)社时,为第5乡田黄社。清朝初期划全县为33社,列以上中下各11社时,为中11社中的田黄社。清朝晚期划全县为4乡33社2屯社时,为东乡中的田黄社。清朝末年划全县为8区时,为昌平区(以昌平山名之)。据 *** 六年(1917年)修《邹县地理志》载:邹县“集镇之大者,东乡为田黄集。”1930年划全县为10区时,为第四昌平区。1935年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设立乡农学校时,为第二学区,乡农学校设于田黄。 *** 战争时期,1940年1月,邹县 *** *** *** 移驻于该镇,1941年1月, *** 鲁南区 *** 委、鲁南一地委进驻该镇,以尼山为中心,进一步巩固发展了邹东 *** 根据地,为 ***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6月,邹县全境解放后,田黄区改称第七区,是年秋又改称田黄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全县各区由地名称谓改为序号称谓仍为第七区。1955年11月,又改序号称谓为地名称谓为田黄区。1956年10月,邹县进行撤区并区扩乡时,设为田黄区,辖田黄、罗头、果庄、龙泉、张庄、辛庄5个乡。1958年3月进行撤区并乡时,设为田黄乡。1958年9月,成立田黄人民公社,辖厂里、辛庄、瓦曲、罗头、田黄、黄山、龙泉、鲁源、张马、尼山等10个管区、24个生产大队。1983年5月进行农村体制 *** 时,改设为田黄区,辖田黄、黄山、栖驾峪、辛庄、罗头等5个乡、51个村民 *** 会。1987年1月撤区建乡镇,改设为田黄乡。1994年1月组建田 *** 。现该镇辖田黄、罗头、辛庄、厂里、栖驾峪、黄山6个管区,辖田黄、宋家山头、石山汪、上鲍家庄、下鲍家庄、田家岭、凉水泉、等驾庄、老牛后、律庄、卧龙庄、河西、拐子河、小山头、大山头、林丰、栖驾峪、深沟、圈里、瓦曲、颜家庄、后峪、柴炭店、鹿山后、栗子园、北山、西北山、肖沟、大张庄、西罗头、纸坊、泉沟、北桃、枣园、白龙池、辛庄、上大古、西刘家沟、东刘家沟、西埠、东罗头、南桃、杨家峪、皇宫架、大峪口、下大古、厂里、朝阳寺、高桥、红山沟、大刘庄51个行政村。
关于中国田黄之乡,田黄石是哪里产的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