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箕柳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柳编簸箕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关于柘城县申桥乡。
柘城县申桥乡:历史故事背后谋发展
在申桥乡,流传着一段“刘秀遭劫走单兵,借力美酒攀九重”的民间传说。
听老人们讲,刘秀起兵 *** 篡权者王莽时因为势单力薄败得是一塌糊涂,只落得单枪匹马逃出重围。而王莽斩草要除根,自然派出重兵穷追不舍。刘秀逃到陈香堌堆集(今天的申桥乡)时已是深夜时分,由于悲愤交加导致毒火攻心,脊背上生出的一处大毒疮又开始疼痛难熬。刘秀疼痛难忍,便借宿在陈香堌堆集的一个小酒馆。
小酒馆为一张姓老汉所开,他看着刘秀虽然落难,却气度不凡,就拿出自家用黏谷酿造的美酒招待刘秀。等到美酒温热后,小酒馆内已是香气扑鼻。刘秀闻得酒香,连饮数碗。不久酒力发作,刘秀觉得浑身燥热,索 *** 脱去衣服仰头痛饮。那酒流到了背部的毒疮处,烧得毒疮奇痒难忍。刘秀用手去挠,谁知醉意蒙眬中手指戳到了烛火上,引燃了毒疮上的酒。沉醉之下,刘秀也未曾在意。等到次日清晨一觉醒来,刘秀发现背部的毒疮已经痊愈。
刘秀称帝后,想起逃难时遇到的恩人和美酒,于是下旨找来老汉为自己 *** *** 美酒。为了给美酒起个名字,刘秀与皇后约定各作诗两句,以每句之一字作为美酒的名字。刘秀先作诗两句:“汉室千秋山有恒,白公大义岱岳轻。”皇后沉思片刻吟道:“明澈圆魂冲天起,月华琼浆慰先灵。”于是,刘秀根据约定御赐该酒“汉白明月”。
后来,医圣张仲景将汉白明月酒的配方带出宫廷,并用此酒泡制中 *** ,使得 *** 效倍增。据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有“此米酒,行 *** 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的记载。
时光转换到1990年4月,我省著名中医学家、仲景国医大学原校长赵清理到位于申桥乡的柘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为农民问诊。接风宴席上,赵清理发现自己所品尝的陈香堌堆集张家酿酒传人张明瑞老人酿制的米酒,有可能就是张仲景医书中记载的汉白明月酒。在申桥乡的活动结束后,赵清理带着样酒回到郑州,在郑州市中医院进行了两年多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发现,该酒具有温阳通络、舒筋活血、祛风散寒、健脾和胃、强心疏肝之功效,与张仲景、李时珍记载的汉白明月酒完全吻合。
申桥人在历史传说和现实的巧合中看到了商机。1993年,在乡 *** 委、乡 *** 的扶持下,申桥人李广义投资建设了河南汉白明月酒厂,开始采用张家祖传的酿酒秘方酿制汉白明月酒,并借助刘秀的历史传说着重宣传产品。历时14年的发展,河南汉白明月酒厂已经发展成为申桥乡,乃至柘城县的酿酒龙头企业,现拥有员工198人、资产1400万元,其产品销售已辐射全国各地。河南汉白明月酒厂研发的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等20多项国内外大奖。1997年,汉白明月酒被指定为 *** 回归庆典宴会专用酒。2004年,其产品出口日本。如今,伴随着动人传说的流传,河南汉白明月酒厂在申桥乡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申桥乡,白条编织的柳编工艺已经流传了近 *** 。如今,进行柳编工艺品加工生产已经成为以安庙村为中心,辐射孔庙村、申桥村、西魏村等村的一种传统产业,这些村中一半以上村民的收入来自柳编加工。申桥乡的柳条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
申桥乡柳编工艺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要求,冬季进行柳编时必须在地窨子中进行。所谓的地窨子,就是在距离地面约2米的地方挖掘一个一间房大小的地窖。由于地窨子中湿度适宜,冬天气候干燥的时候在里面编织簸箕、笆斗等柳编工艺品,可以保持柳条湿度,防止出现柳条过干而断裂的情况。加上地窨子中冬暖夏凉适宜劳作,这种地窖也逐步成为了柳编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安庙村村支书王开心介绍,过去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有这种地窨子。
申桥乡 *** 政办主任王业良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桥乡从事柳编加工的农户已经与省外贸部门签订协议,然后按照合同加工出口产品。当时在乡中心和安庙村附近,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柳编工艺品大市场,农民加工的柳编簸箕、篮子供不应求。1995年,省里有关部门来考察,认定申桥乡是河南省更大的柳条种植和柳编加工乡镇。
近几年,申桥乡的柳编加工出现了新势头,很多商贩主动到各个村中收购农民加工好的柳编产品,一些经营柳编生意的大公司也经常到村中,给村民提供图纸,要求村民按照图纸中的设计加工柳编制品。现在,一个熟练的编织手一天能加工三四个柳编制品,挣到三四十元。
针对申桥乡柳编加工仍是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的现象,乡 *** 委、乡 *** 推出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思路,准备在乡里建立柳编厂,增加柳编实用品外的工艺品品种,扩大销售,把柳编产业化作为该乡的龙头企业来发展。
商丘中申灯具厂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灯具生产企业。2005年开工建设,2006年2月投产,短短一年时间,这个从周口 *** 引资来的项目已经逐步壮大起来。目前该企业拥有工人60多名,企业自己设计、加工的路灯、庭院灯、不锈钢伸缩门等产品在周边省市销售良好,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该企业的4个安装队伍已经不足以应对越来越多的业务量。目前,中申灯具厂已经研发出太阳能路灯等新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
*** 寿比山国际食品有限公司也是申桥乡的 *** 引资项目,1995年,郭氏兄弟投资2万多元建起了郭氏食品酿造厂,一年能生产酱油、醋200多吨。积累了一定实力后,在乡里 *** 引资项目的支持下,郭氏食品酿造厂成立了 *** 寿比山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占地1.3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开发出了包括酱油、醋、辣酱、鸡精粉等产品在内的数十种调味品。目前,该厂生产的调味品已经畅销江苏、山东等省。
*** 引资为申桥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该乡已累计建成 *** 引资企业40多家,总投资达到4000万元。随着 *** 引资项目的不断发展壮大,申桥乡今后的经济发展会有更大的资源优势。
二、山东柳编之乡是哪里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地处沂蒙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化之邦”和“柳编之乡”的美誉。临沭县的柳编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临沭县的柳编工艺以其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著称。柳编制品以柳条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编织而成,产品包括箩筐、簸箕、篮子、餐具盒、家具等,既实用又美观。临沭柳编具有编织紧密、纹理清晰、手感柔滑、色泽自然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临沭县将柳编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建立了多个柳编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了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使柳编产业不断壮大。目前,临沭县的柳编制品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当地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同时,临沭县还举办了多届柳编文化节和展览活动,推广和宣传柳编文化,提高了临沭柳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临沭县作为山东柳编之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动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其次,它保护和传承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技艺,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最后,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为世界文化多样 ***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程河镇的中国柳编之乡
2007年5月“程河柳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国家质检 *** 顺利获批。
程河柳编产业,能够获取中国柳编之乡的称谓,就是特在“独”、在“盛”、在“久”上。柳编工艺品全省唯一,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产业历史悠久,常年生产,自种自编,自产自销,老少皆宜,妇孺均会,历经几百年的市场洗礼而魏然挺立;
其次程河镇柳编产业不仅是种或编或销,而是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一条龙,农户直接联市场,受外力影响不大。近几年我镇在柳编产业上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花了大功夫。2007年10月,“程河柳编”集体商标,被国家 *** *** 援理,可以使用。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处,是全国三大柳编生产基地之一,年加工销售柳制品1000万件(套),产值1.1亿元以上,直接出口和挂靠出口达500万美元。程河镇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之乡”,柳编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程河镇加快柳编产业化建设步伐,逐渐由自发的零星分散经营向有计划的集中经营过渡,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和区域特色经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之一。
程河镇柳编生产已形成“四大格局”:基地大规模,编工大队伍,公司大块头,效益大增加。全镇有柳条面积2.5万亩,编工1.2万人,柳制品发展到五大类400多个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年总产值8000万元,为本级财政提供税收400万元,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并辐射到朱集.双沟等周边乡镇。广大柳农称道:家种一亩柳,吃喝不用愁;家种两亩柳,一年一层楼;家种三亩柳,票子哗哗流;家种四亩柳,坐着飞机神州游。在柳编产业的拉动下,全镇先后发展起水产养殖、 *** 、水稻制种、蔬菜等五大产业。
依托柳编产业发展起来的湖北襄程河工艺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000万元,固定资产1400万元,下辖7个柳编厂,1个销售分公司,设深圳、武汉2个办事处,北京、大连等8个对外窗口,产品远销到美国、韩国、新加坡、泰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20多个柳制品销售点,年经营柳制品1100万件(套)以上。该公司被国家 *** ,对外贸易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被省 *** 评为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襄阳区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该公司注册资金305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公司下设8个分厂,经销人员分布在全国29个大中城市,在深圳设有办事处。在该公司的带动下,程河镇现已发展年经销产值在20万元以上的大户达120余户,其中200万元以上的有15户,80—100万元有35户。
柳编制品是一种手工艺品,程河镇有300多年的历史。 *** *** 前主要在国内销售,多用于生活、生产方面(比如:簸箕、安全帽等)。如今世界流行崇尚自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备受青睐。程河镇柳制品已发展到五大类400多个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已涉及到家居、宾馆、写字楼大厅装饰、装修、布置、开业庆典,以及水果、蔬菜、蛋类和工业小商品的包装、豪华柳制品家俱、宠物摇篮、日用品盛物等各个方面。其品位高雅, *** 低廉,备受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
程河镇拥有熟练编工13000人,精工8000余人,具有研发新工艺技术人员500余人。“户户是工厂,人人是编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在这里盛传一个顺口溜;只种不编,一亩一千;连种带编,一亩三千;户种一亩柳,吃穿不用愁;户种二亩柳,票子哗哗流;户种三亩柳,小康路上走。
*** *** 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程河镇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贸工农建设基地;“金河”牌柳制品在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展览会上荣获“湖北省地方名牌产品”;在湖北工业精品名牌展销会上获金奖;2001年在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襄阳市旅游产品展示交易会上、湖北省中西部农产品博览会和第九十四届广交会上,程河镇柳制品受到了 *** 和省、市、区领导的一致称赞和世界各地客商的广泛欢迎。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