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文化之乡 朱熹纪念馆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朱熹文化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朱熹纪念馆在哪里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朱熹简历
  2. 关于朱熹的
  3. 朱熹是哪里人

一、朱熹简历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 *** 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 *** 。

出生地: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职业: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 作品:《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词结有《晦庵词》。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明代画家郭诩绘《朱子像》

阳崇安县。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 *** 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朱熹为绍兴 *** (1148年)进士,绍兴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经常往来于泉属各地访友求贤,寻幽揽胜。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海地处泉同之间,为必经之地,因此,朱熹往返两地,常在安海歇息过夜。每次路过安海,则访问朱松遗迹遗事,招集镇中耆儒名士讲论经学,对安海文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任满后,请求为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 *** ”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淳熙五年(1178年),经宰相史浩推荐,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八年三月至八月,朱熹任江南西路茶盐常平提举,来到抚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间,他募集钱粮赈济灾民,百姓得以安生。拟调直秘阁,他以捐赈者未得奖赏不就职。宰相王淮以浙东大荒,改荐朱熹为浙东常平提举。待捐赈者得到奖励,他才赴绍兴就职。后官至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绍熙间(1190~1194),朱熹应在祥芝芝山讲学的著名学者邱葵的邀请,到芝山游览,与邱葵互相唱和,并留下题咏芝山的诗文,其诗曰:“床头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宿客不怀过鸟语,独闻山雨对花时。”后人将此诗刻石立碑于芝山上。[1]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 *** 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 *** 窝村改为源头村, *** 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 *** 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朱熹还先后到过乐安、金溪、东乡等地。在乐安流坑为村口“状元楼”题写了匾额。应陆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书院讲学,并书“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相赠。在东乡路过润溪(水名)时,留有《过润溪》诗。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淳熙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特建南湖书院(今富奇汽车厂址),以纪念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 *** 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 *** 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 *** 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 *** 们的问答录。朱熹作为一 *** 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他一生虽谈不上富足,但是也不能说是贫困,总体处于小康水平。

朱熹祖籍江西,生于尤溪(原属南剑州今属三明),求学侨寓于延平、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建阳、崇安一带(今南平市到武夷山市建溪一脉),安葬于建阳黄坑大林谷。其父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朱熹祖籍江西,生于尤溪(原属南剑州今属三明),求学侨寓于延平、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建阳、崇安一带(今南平市到武夷山市建溪一脉),安葬于建阳黄坑大林谷。其父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朱熹出生地--南溪书院

此时朱熹14岁,遵父遗命,师事刘子翚等人,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里。19岁[绍兴 *** (1148年)]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年),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元顺帝时封为齐国公,明庄烈(崇祯)改称先贤,清康熙五十一年由东庑升入大成殿哲位配享。是程朱学派的主要 *** ,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 ***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 *** 有余,感 *** 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朱熹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圣人。李侗曾赞扬他:“颖悟绝人,力行可畏,其所诧难,体人切至,自是从游累年,精思实体,而学之所造亦深矣”。并说朱熹“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 *** 罕有。”(《年谱》卷1)。其仕途生涯多艰,做官清正有为。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从后世儒家发展来看,他不遗余力地将儒家推向了顶峰(再来一步就是悬崖),为后世中下阶层人民思想解放打下伏笔(抑制思想解放)。为人民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和诗曲。

二、关于朱熹的

1、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元晦,号晦庵,高 *** 建炎四年(1130)生。高宗绍兴 *** (1148)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因数上言反对与金人和议,罢归,旋监潭州南岳庙。孝宗乾道三年(1167)八月,由福建崇安来长沙访张栻。相与讨论中庸之义。并讲学岳麓书院,持续两月馀。至十一月,与张栻等同游南岳,凡七日,经行上下数百里,后取道株洲、醴陵而去。光宗绍熙五年(1194),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再驻潭州。时“洞僚”起事,波及属郡,熹遣人谕抚,事得平息。任内还“申敕令,严武备,戢奸吏,抑豪民”。扩建岳麓书院,新建斋舍500馀间;增加额外 *** 10名,置学田50亩,生员每人每日给米1升4合,钱60文;颁《书院教条》,以明办学要旨。由是学者云集,最多时达千馀人。是年八月,被召入京师。庆元六年(1200)卒。

2、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朱熹文化之乡 朱熹纪念馆在哪里-第1张图片-

3、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他一生为官九年,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知福建漳州等职。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考亭,归葬于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大林谷。

4、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 *** 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朱熹是哪里人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谥文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县。卒于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享年71岁,葬于建阳县黄坑镇大林谷。朱文公生于闽,长于闽,终老于闽。19岁中进士,授徒讲学近50年。专研考证注释经、史、文及讲学,建立唯心论,为一 *** 学 *** 。他强调道德,认为人们应放弃“私欲”,顺应“天理”,即外在世界的伦理程序。为了认清理之所在,他指出“格物致知”的理论,从考察客观事物,寻求知识和修养品格,创立了闽学(即朱子学),博大精微,阐孔孟之道,集理学大成。其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为官方哲学,被视为儒学正宗,而且也成为14世纪后东方文化主流,在 *** 和日本都被视为国学,奉为主要道德信条。近代,朱子学传入欧美,对西方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朱熹(文公)荣登千禧名人录,被选进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50名杰出人物之一。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朱熹 纪念馆 哪里 化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