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黄陂铸造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陂大学城建哪里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有人知道老的黄陂八景
1、寒烟百尺古城西,神物何年借此栖。
2、夜月扬髯森似戟,春涛起蛰振如鼙。
3、冥飞铁柱空留锁,幻出琼泉渐作溪。
4、我欲乞灵消旱魃,豢龙今已属鲸鲵。
5、铁锁龙潭:在黄陂城内旧县署西百步外,古时是一片丘陵土墩。墩中有一座古肖寺,寺中神像的坐骑是一泥龙。寺旁有两根石柱子,高约丈余,明成化年间被风吹折一根,所存一根不知仍在否。传说上仓龙神违犯天条,被贬凡间附体泥龙。为了将功补过,泥龙乐善好施,每逢阴雨必化做人形在路口为赶 *** 撑伞相送,或借伞他用。一天,孝女贞姑替母采 *** 途经此地,突降大雨,无处藏身。泥龙赶紧撑伞相送,于后每当遇雨,即撑伞相送,常来常往,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将之一次送伞之日定为约会之日,两人经常约会。这一现象不幸被古肖寺的一恶僧发现,当即用铁锁将泥龙锁住,使其动弹不得。贞姑几度赴约扑空,不免思念情切,滴下了三滴辛酸的泪水。泪珠落地,竟将地面砸出了三个孔,遂成了一口三眼井。井水翻腾,溢井而出,直漫到泥龙的尾部。泥龙得水,顿时获得灵气,大发龙威,上下翻滚,挣断锁链,带着贞姑腾空飞去。泥龙滚动过的地方,就成了一汪潭水。而后,有一渔人捕鱼时网得一副铁锁,所以叫“铁锁龙潭”。为了祭祀,明万历年间,县令胡仲澜兴建文昌祠,后来年久失修而坍塌。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改建为文昌宫,复修正殿一重,中祀历代帝君先贤。东侧有放生池,由放生公所管理。1909年(宣统元年)进步人土打破女禁,创办了黄陂之一所女子学校--木兰女校。当时封建传统观念毕竟根深蒂固,主事者虽冲破阻力,创办了女校,但却顾虑重重,仍把女子视为必加防范的洪水,把校址设在铁锁龙潭的中心处,原藏经阁的旧址上,而且四周筑起篱笆围墙,只开一门进出,几乎与世隔绝。
6、巨人何日学凌波,可有芒鞋踏破麽。
7、曾记踞桥黄石坐,难凭喷水白驴过。
8、步虚声逐人无影,脚赤泥穿石不磨。
9、讶怪仙踪徒一到,不曾略睡祗留蓑。
10、板桥仙迹:在黄陂县治西郊外有石板桥一座,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建,明永乐间重修。相传城西护城河洪水滔滔,百姓进出县城,车马受阻,过往极为不方便。黎民百姓急切地盼望能够架一座石桥。有一年终于开工建桥了,谁知道下石打基时,石料常被河水冲走。正在众水工一筹莫展、望水兴叹之际,一朵祥云飘然降落,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他望着河水淡淡一笑。众工匠发现原来是泥木祖师鲁班,连忙上前求助。鲁班微微点头,说道:“你们不知道,石料之所以被卷走,是河水中的水蛇精在作怪呢。”说完随手捏一泥齿丢入河中,霎时白光一闪,血水翻涌,巨浪滔滔。鲁班趁机投石镇水,差人架桥。顷刻之间桥就架好了,但是水中余波未平,板桥也随之颤动不已。鲁班知道是妖孽在作怪,便走上桥去猛顿一脚,踩出了一道一尺多长的足迹,不仅镇住了妖孽,而且平息了水患。护城河变成了通途,黎民欢呼雀跃。从此,石板桥上留下了祖师爷鲁班的仙迹。
11、浮生底事水云程,客夜无眠分外清。
12、大抵钟声俱百八,西陵西寺倍关情。
13、西寺晓钟:西寺也叫木兰宫,在小西门外,距离大板桥不远。根据同治《黄陂县志》记载:西寺系唐贞观年间襄州都督尉迟恭所修,明洪武年间重修,为从前朝贺习仪之所,寺中的大钟系明朝万历年间邑人郑光禄监铸,重5048斤。县志有诗这样描述:竹阁春深梦未醒,木兰钟声动神听。数声清越传空际,敲落银河万点星。其晓钟清脆,回荡晨空,山村田野,一片静谧景象。围绕西寺和大钟,民间也流传着动人的传说。相传始铸西寺大钟屡屡失败,县太爷坐卧不安,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武湖有一对渔民夫妇是铸造大钟的能手,丈夫叫铁汉子,妻子叫银姑娘。县太爷闻讯大喜,于是马上命令他们百日之内将钟铸造完成,否则问他们的杀头之罪。夫妻二 *** 不敢怠慢,随即燃炉炼铁,九十九次的浇铸,终因无人祭炉而未能铸造成功。眼看百日期限已经到了,铁汉子深感无望,便与银姑娘相拥而哭。为了救丈夫,银姑娘深情地望了丈夫一眼,毅然纵身跳入炉内。铁汉子想上前阻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扯下了半幅白裙。爱妻丧生,大钟铸造成功,县太爷感叹之余,决定亲自试敲。铁汉子言道,此钟不仅声音悦耳,而且他走多远钟声也会传递多远。县太爷不信,赐他快马一匹,约定半夜子时起程,次日辰时试钟。铁汉子依约催马赶到武湖,黎明弃马乘舟。刚好时辰已经到了,耳边传来了悠扬的钟声。铁汉子触景生情,思念爱妻,痛哭着将白裙撕碎,当作纸钱抛入湖中祭奠。一会儿,碎裙变成了群群小鱼在水中腾跃。于是“西寺晓钟敲,武湖银鱼跳”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14、木兰山麓浚源深,流向东城汇一津。
15、夜渡呼船常带月,秋波洗练净无尘。
16、群鸥出没寒犹在,积雪消融腊似春。
17、□□□□□□□,□□□□□□□。
18、滠水冬温:滠水发源于大悟光雾山,由北向南,纵贯黄陂全境,至五通口与谌家矶之间注人长江。据说,有一座“温泉殿”,温水奔涌,“溯雪常消青草洲”。传说上 *** 闹海被下 *** 斗败,受到了惩罚。这时,江海黄龙前来说情,并亲自送他们回府。谁知上 *** 恩将仇报,反将黄龙扣押在洞府。何仙姑闻讯愤愤不平,救出黄龙逃到人间做了夫妻。黄龙取名齐天龙,何仙姑取名荷花。夫妻二人相亲相爱,驾舟打鱼为生,也常摆渡助人。一年,大雨滂沱,山洪爆发,良田淹没,生灵惨遭涂炭。齐天龙夫妇痛彻心脾,驾舟抢险,奋勇救人,使许多乡亲死里逃生。可他们夫妇二人却因劳累过度,不幸被洪水卷走。乡亲们四处呼号,八方寻找,后在县北不远找到了他们的 *** ,人们便将他们夫妇合葬在滠水边。为了纪念这对舍己救人的夫妇,人们还在他们夫妇的墓前修建了仙侣台和仙侣洞,常年供奉。这件事情感动了上 *** 和下 *** ,以后每逢冬至忌日,群仙齐集于此,纷纷向河中洒酒祭祀,于是滠水就有了“冬温”之说。
19、突兀奇峰霄汉闲,相传千古木兰山。
20、翠流断避烟生石,绿染虬松云掩岚。
21、岭后一声清磐动,天边几点暮鸦还。
22、将军去后无消息,弱柳春来弄小蛮。
23、木兰耸翠:县北60里的木兰山为荆楚名岳之一。相传,汉代木兰山下有一千户长朱寿甫,膝下有一女名木兰,聪慧过人,不仅知书达礼,而且武艺超群,每日习文练武在山中,山山岭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山上遍布她用过的竹箭,好一派“低眉菩萨红妆样,怒目金刚剑侠同”的巾帼英雄气概。当时,胡羌入侵,可汗点兵。木兰女扮 *** ,毅然代父从军。转战十二载,木兰凯歌还。这时,漫山遍野的竹箭,竟然变成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鲜花怒放,姹紫嫣红,好象在迎接木兰将军的胜利归来,又好象在欢庆木兰的丰功伟绩。绿的木兰树,红的木兰花,一经轻风摇动,顿时飞红摇翠,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木兰耸翠”的绚丽图画。木兰山不仅以木兰将军的家乡闻名于世,而且以自然景观和道教圣地吸引各地游人香客。十景中多已不再,唯此香火不断,现仍为黄陂县之一胜景。
24、石蹬千盘垒一邱,云根翻动滠源流。
25、烟笼碧岫疑春晓,月浸澄潭若素秋。
26、仙去遗踪空有篆,人来野鹿亦同游。
27、应怜昔日垂纶者,起位三分有二州。
28、钓台夜月:钓台其实有岩无台,在县北5里处的滠水西岸,临河突兀一块高达数丈的砂岩,半腰刻有“钓台夜月”四个篆字,显得古朴大方,幽静宜人。据说宋代有个隐士,自负清高,一心欲效东汉严子陵的隐居生涯,以此图谋虚名,所以爱在月明风清的良宵,选择在此高台垂钓。一天,一 *** 见了 *** :“先生,你坐这么高怎么能看见浮子的动静?如此垂钓岂不笑话?”宋隐士听了不屑地一笑,孤傲地说:“哼哼,你知道什么?象我这样钓鱼的只有雅士严子陵知道。” *** 呵呵笑道:“严子陵是弃官隐居,担心汉光武帝刘秀来找他出仕,才天天在高处钓鱼,实则是为了居高临下便于观察,以便朝廷来人时,随机做出应变之策。皇帝又没有派人来找你,象你这样钓鱼不是东施效颦吗?可笑,可笑!”宋隐士听了大为不悦,索 *** 置之不理。不料瞥见河中月影,只见月影在水中闪动,也象在笑他。他恼羞成怒,捡起块石头向月影砸去,顿时水泛波纹,月成两片。从此,在 *** 上观看河中的月影就成两半了,“钓台夜月”由此而得名,宋隐士则被贻笑后世了。
29、黄尘四塞盗纵横,驰逐何人仗义名。
30、左泽列栅团练密,依山树帜指挥明。
31、不妨妇织还供饷,未辍男耕亦典兵。
32、封豕长蛇芟剃尽,至今原野寂无燐。
33、克寨屯军:旧址在县北约5里处。相传宋朝末年,县北一带盗匪如毛,经常出没于乡里打家劫舍,殃及百姓。由于官兵疲于与义军作战,无法顾及地方匪祸。乡民只好自己组织团练,傍水打桩编织木栅,依山立竿悬挂旌旗。男练刀枪不误农作,女练纺织筹办粮饷,人人齐心,户户协力,同仇敌忾,除暴安良。黄州知府为了表彰百姓惩恶扬善的斗争精神,特将“克寨屯军”列为十景之一。明《黄州府志》有上诗这样的描述。
34、孤亭突兀倚云岑,遥望尼山几万寻。
35、松露垂枝疑振玉,篁风送响讶声金。
36、芹波绿漾沂川色,杏坞红分阙里阴。
37、宁独两贤瞻望切,至今思慕在人心。
38、鲁台望道:在滠水河东岸与县城隔河相望有一个山丘,原名无人查考,后名鲁台山。根据明间传说,宋仁宗时,有一河南人氏逾,钦命其为黄陂县令,不幸积劳病故,朝廷“官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加赠司空”。他遗下一子程珀,因年幼路遥,难返河南洛阳故里,于是寓居黄陂程乡坊。圣上见他是忠良之后,遂命其为黄陂县尉。后娶孝感女侯氏为妻,夜梦双凤投怀,于明道元年(1032年)生一子程颢,号明道。次年(1033年)又生一子程颐,号伊川。程颢、程颐聪慧,勤奋好学,读经论史,仰慕孔子,于是筑台于山椒,遥望东鲁孔子的故乡,所以山名“鲁台山”,或者叫“望鲁台”,也叫“鲁台望道”,后人又建双凤亭于其上,是纪念二程的古迹。
39、何时垂得山头露,今日犹传露未皠。
40、嶂雾晓滋春烂漫,岩花晴绕寺芳菲。
41、鲁台色借标丹凤,楚泽烟深上翠微。
42、闻说有龙祥瑞世,白麟赤雁与同归。
43、甘露呈祥:县东10里的甘露山,因世传陈武帝时曾降甘露得名。相传南朝陈武帝时,县东10里处有一翠岭,岭上住着一对夫妻,男耕女织,恩爱和睦。后来他的妻子身怀六甲,临盆产下一条小龙。丈夫将这个出生物当成怪物, *** 起一把铁锹向小龙砸去,只听见一声惨叫,竟斩断了小龙的尾巴。小龙就地一滚,而后腾空飞向云端,恋恋不舍地探出头来向母亲哭诉道:“母亲不必难过,你老只要唤儿几声,儿会回来探望双亲的。”母亲听后害怕其父生气,忍痛嘱咐他“莫回”,而小龙却听成了“恶回”。因此,只要听见母亲的呼唤,小龙回来时就雷电大作,雷雨交加。有一年,久旱无雨,禾苗枯黄,人畜染疫,百姓遭殃。小龙的母亲眼见满眼饿殍,生灵涂炭,心中万分难过。她眼含热泪,仰望长空,引颈高呼:“龙儿!”顷刻之间,风起云涌,雷鸣电闪,只见一条秃尾巴小龙,身背南海观音而来。观音大士将手中的紫 *** 朝下一倒,于是紫 *** 中滴下几点甘露,顿时大雨倾盆,禾苗复苏,瘟疫消除,人畜两旺。于是翠岭被人命名为“甘露山”,又称“甘露呈祥”。山下有甘露寺,1567年(明隆庆元年)重建,内祀二程及诸学者。
44、平湖气霭郁层霄,七泽波分入海潮。
45、望里有天尘漠漠,云中看树景寥寥。
46、涛喧万马金戈震,垒卷三江玉帐遥。
47、赚得将军浑好武, *** 鹦赋憾难消。
48、武湖烟涨:武湖又名黄汉湖,位于黄陂东南部,相传为东汉江夏太守黄祖练武习射之处,湖面因日照受热,水汽蒸腾,浓雾弥天,在黄昏或清晨形成烟雾溟蒙的景象,山林房屋,若隐若现,如天上的仙境; *** 车马,隐现其间,如腾云驾雾。这就是“武湖烟涨”,为黄陂的奇景之一。民间传说也附会而生。世传汉时江夏太守黄祖,常到湖边 *** 练 *** ,其坐骑寄放在辛店马场庙,浸湿的铠甲就晒在湖中的晒甲山上。因此,该湖成为演武湖,其名也由此而来。后来黄祖兵败,被孙权枭首示众。黄祖饮恨黄泉成为 *** 雄,仍愤愤不平,在地府重征旧部,占据武湖。每日清晨与生前一样, *** 兵演武,只杀得“万戟凝霜”,“千舸冲浪”,水珠四溅,风沙弥漫,好似浓雾烟云般。传说归传说,但这烟雾确实给武湖披上一层神秘面纱,放舟湖中,飘飘然有羽化登仙之感。
二、谁能描述一下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由于历史悠久,民间对其名称来源的神话传说故事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中以明代《报恩录》记载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故事大致描述的是蛇山黄鹤矶头上原有辛氏开设的一家酒店,一道士经常向其讨酒喝,为了感谢他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辛氏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家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相传此道士是 *** 之一的“吕洞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八十年代初,为了还黄鹤楼的 *** ,于1981年10月对黄鹤楼进行重建和修复工程,工程历时4年,1985年6月落成并向中外游客 *** 。
黄鹤楼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里面实际上是九层。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9”为阳数之首,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所谓“九五至尊”,黄鹤楼这些数字特征,也表现出其影响之不同凡响。
黄鹤楼主楼的五层结构依次为:一层为大厅,有著名的《白云黄鹤图》,图上有仙人乘黄鹤离去的飘然景象;二楼主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有题写于壁上的《黄鹤楼记》;三楼大厅内是一组陶板瓷画,题名为《文人荟萃》,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四楼是文化活动场所,专门陈列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的即兴工作;五楼大厅内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平方米,由十幅壁画重彩画组成。登顶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长江的浩瀚美丽,长江大桥将武昌和汉阳相连,屹立在对岸龟山上的龟山电视塔,整个城市的高大建筑和风景都展现在眼前。
与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颠,共4层,高29.7米。前楼后阁构成“白云黄鹤”,成为武汉的标志物。
黄鹤楼公园门票 *** :50元/人对外 *** 时间:8:00--18:00
☆黄鹤楼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色。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 *** 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 *** 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词亭于19 *** 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 *** 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 *** 1 *** 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更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 *** 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 *** 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更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 *** 、云霞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故人西辞黄鹤楼, *** 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归元禅寺系 *** 禅宗寺院,为清顺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师在清朝汉阳寺人王氏葵园旧址上兴建,取“归元 *** 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与宝通寺、莲溪寺、正觉寺合称武汉四大丛林。
寺院坐落在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端、汉阳钟家村,占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余间,建筑面积200000平方米。寺庙建筑、 *** 经典、全身佛像洁白无瑕的玉佛,历经“ *** ”浩劫而 *** 完整,其中尤以罗汉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罗汉为该寺的重点特色之一。
归元寺开山祖是白光、主峰两位俗家同胞兄弟,祖籍浙江。他们游方到汉阳兴国寺研究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载。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等人深受感动,故此民间出钱修建归元禅寺。“归元”二字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意指万法归一,方便于人的门道多得很。“禅”是“思维”、“静虑”、“弃恶”等意,禅宗是 *** 大乘教与儒学相结合的派别之一。
寺内林木苍郁葱笼,与巍峨的殿阁建筑协调一致。分东、南、西、北、中五个院庭,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俯看平面布局是“袈裟”形状。山门内便是中院(即正院),只见左右耸立钟鼓二楼,正门上有一块红府匾额,上书“归元古刹”四个金字。门两旁有对联一幅:大别临江侍,江城荷日朝。门两厢有花坛种有海桐、夹竹桃等绿叶红花植物,与粉墙映衬,色彩鲜丽。门前有座用石栏围圈的长方形水池,为观鱼池。池中立有掇石假山,绿叶红莲,金鱼穿 *** 其间。观鱼池的北面,过翠微妙境圆门,便是北院。院内梅花、玉兰、紫薇、桂崐花、笔柏和棕榈等花木,红绿相映,五彩缤纷。院内有翠微山、翠微泉、翠微古池和翠微一亭、二亭、三亭。与北院形成对景的是南院,南院洞门题额法相庄严虽不及北院场地广阔,但也是一处引人入胜的院落。
寺庙以弘扬佛法闻名于世,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几百年来一直是 *** 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中外游客游玩的名胜。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及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及首脑, *** *** 国王、美国国务卿基等政要,新加坡前 *** 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康弘等先后来此观赏游玩,对其赞不绝口。
归元禅寺门票 *** :50元/人对外 *** 时间:8:00--17:00
游览所需时间:1-2小时 *** :027—84844756
☆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 *** (1661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经过近年来的维修,气势宏伟。大殿正中供奉着 *** 坐像,两侧为其 *** 阿难和迦叶,均为托沙雕塑。释迦“偏袒右肩,结跏趺坐”,十分庄严静穆,威仪俨然。佛像后的背光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 *** 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在鳌头上,左右侍立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浮来,增加了 *** 艺术的感染力。
☆韦驮殿:位于大雄宝殿前,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来表达古印度神话中“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 *** 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雕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藏经阁:1 *** 0年至1 *** 2年兴建,是一座两层五开问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兽头大脊,鱼角搬爪,斗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门扇窗牖,涂朱绘彩,刻画镂雕,精巧壮观,金碧辉煌,是武汉市唯一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这里珍藏着许多 *** 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象、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等。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一年( *** 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筑格局,“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罗汉堂中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传说人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 *** 殿:罗汉堂外侧 *** 殿内,供奉着 *** 像,殿内的木刻神龛更为佳品,其间斗拱飞檐,鱼角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栏,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成,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昌明法师(1917—):湖北枝江县人,19岁在枝江县弥陀寺披剃出家,20岁受具足戒。随后到湖北玉泉寺、清溪寺、辛华寺、湖南罗汉寺等地参学。1943年参加“南岳佛道救难协会” *** 僧伽救护队,奔赴 *** 前线救护伤员并负伤,1950年任弥陀寺方丈。1958一1960年在中国佛学院学习,回归元寺,1965年任归元寺监院。十年内乱期间,上书周 *** ,反映归元寺混乱局面,后有关部门接到周 *** 批示,采取措施,保护了寺院。1979年,荣任归元寺第48世方丈至今。
1980年以来,昌明法师历任中国 *** 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 *** *** 、湖北省 *** *** 、湖北省佛协会长、武汉市佛协会长,省 *** *** ,湖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等职。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 *** 建筑。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 *** 怀,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现在的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印心石屋:为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伯牙台:琴台庭院中间的汉白玉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图周为石栏,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为清代遗物。
☆知音雕塑:位于琴台一侧空地上的一大型雕塑,余伯牙拱手向钟子期致意,表现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雕像背景为波光粼粼的月湖,湖畔林木葱葱,是游人留影的更佳景点。
古琴台门票 *** :10元/人对外 *** 时间:8:00--17:00
游览所需时间:1小时以内 *** :027—84834187
东湖位于武昌东郊,取其方位命名为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东湖烟波浩淼,碧水粼粼,水鸟翻飞,游船如织,湖岸曲折,港叉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称。
东湖风景区由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构成,其中听涛区景点比较集中。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种植各种树木200多万株。东湖的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不断 *** ,其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武汉的市树——水杉,也分布于东湖的各个地方。点缀风景区中的景观有泽畔行呤、碧潭观鱼、水天一色、曲堤凌波、湖光浮阁、朱碑耸翠、雪海香涛、翠帷蕴谊、常春花苑等,已建成的沙滩浴场,将使你领略南国海滩的美好景色。
东湖听涛风景区位于东湖西北岸,是东湖风景区中最早建成 *** 的景区。该景区建有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体的景点群,还有新建的沙滩浴场,是夏夜人们纳凉避暑、戏水休憩的好地方。景区中的主要风景旅游点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纪念碑、湖光阁、寓言雕塑园、碧塘观鱼等。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 *** 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
☆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楚风园:位于梨园广场以北150米,占地3.16公顷,建有“五十一兽屏”、 *** 豆、乞天求雨等楚文化雕塑,植有荷、桔、桑、薇等湖北乡土植物。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楚风园偏东北200米,是为纪念太平天国九位女英雄与清军 *** 时壮烈牺牲于东湖边而建,碑高8米,为花岗石砌成,顶端悬挂6个铜玲、正面、侧面有 *** 、 *** 、郭沫若等写的碑文。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 *** 五十寿辰而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碧塘观鱼:与濒湖画廊相邻,是一组以自然湖地贯以曲桥亭廊的园林建筑。这里饲养金鱼80多个品种,游人步廊观鱼。四周碧水涟漪,满目荷叶,照脸成碧。
寓言雕塑园:园内以古代寓言故事为内容,建成“盲人摸象”,“愚公移山”等23组雕塑,是中国之一座寓言雕塑园。
☆沙滩浴场:与行吟阁对按的湖光阁相邻,面积约7万平方米。湖中置有海中礁石,欧式古典帆船、情侣岛和园林观赏小品等景点,配有沙滩排球、沙滩摩托车等游乐项目,欧式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配套服务。
听涛风景区门票 *** :30元/人对外 *** 时间:7:00--19:00(夏季延长)
磨山风景区位于东湖风景区内占地约5平方公里。以楚文化为主题,建成的景点有:楚城、楚市、楚天台、楚才园、离 *** 碑、祝融观星、布局有致、处处渗透着古色古香的楚文化气息。楚城以其独特的楚文化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开城仪式甚为壮观,楚天台、滑道广场的编钟、乐舞表演,将把您带入迷人的远古时期。磨山还建有湖北更大的盆景园、 *** 园、全国四大梅园之一的东湖梅园以及蔷薇园、水生花卉园、樱花园、桂花园等植物观赏园。还有楚山索道、滑道等娱乐项目。
☆楚天台: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内的标志 *** 建筑,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媲美。屹立于磨山第二主峰,仿古章华台形制而建,高35.26米,楼顶安置1.2米高铜凤一只,正面墙上镶有用600多块天然大理石拼成“楚天仙境丹凤朝阳”图案,为楚天一绝。整楼面积2260平方米,外五内六层,每天定时表演编钟乐舞,展出楚国出土的大批文物复仿制品。站在高高的楚天台上,可鸟瞰东湖全景。
☆楚市:楚人文化交流、商品交换的场所。长200米,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吊脚楼,一派楚地风貌。楚市现有铺面30个, *** 具有特色的编钟、漆器、奇石、刺绣等工艺品。
☆楚城歌舞:楚文化游览区每天定时为游客推出的楚歌楚舞。上午九时半、下午二十,独具楚韵的楚王开城迎宾仪式,歌舞“盘鼓”、“丹凤朝阳”、“昭君别乡”、编钟乐舞“春江花月夜”等让您领略八百年前楚地的艺术风采。
磨山风景区门票 *** :30元/人对外 *** 时间:8:00--17:30(夏季延长)
游览所需时间:1-2小时 *** :027-87510179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1953年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舍现有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馆藏历史文物20多万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的曾候乙编钟,以及同墓所出大量精美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器等,距今2400多年,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1999年元月25日,新建落成的"编钟馆"正式对外 *** ,曾候乙编钟(原件)及各种质地的文物精品共400余件陈列其间,并有古乐演奏厅进行现场表演,吸引无数中外游人前来观赏。
在近20万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如 *** 京山崛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
战国时期的越王勾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 *** 65件,总重 *** 0多公斤。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 *** 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馆内所藏的一级文物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湖北省博物馆门票 *** :30元/人对外 *** 时间:8:30-11:30、13:30-16:30
游览所需时间:1-2小时 *** :027—86771715
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磨山南麓。园林面积约70公顷,隶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全园共建有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 *** 用植物区、猕猴桃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共引进各类植物近4000种,是我国华中地区更大的植物资源收藏中心和中国北 *** 带植物研究保护基地。为休闲览胜的四季游人提供了一块理想的植物王国。
植物园门票 *** :20元/人对外 *** 时间:8:00—17:00
游览所需时间:1-2小时 *** :027—87510815
龟山古名翼际山,又名大别山、鲁山,为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东临长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威武盘踞,和武昌蛇山夹江对峙,形势十分险峻。在龟山东端,有禹功矶,禹王庙,摩崖石刻等古迹;晴川阁遗址在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龟山风景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从山的东麓拾级而上,可瞻仰辛亥 *** *** 之一的黄兴铜像。顺山脊行百余步就踏进了望江亭,这里是观赏长江的更佳这处。现山上矗立着我国之一座现代化旅游电视塔--湖北广播电视塔,站在塔楼上,游人可鸟瞰江城全景,坐在旋转餐厅里可环视三镇全貌。
位于汉阳区北,东临长江,北带汉水,与江南的蛇山隔江相峙,为三国时的军事要塞和著名游览胜地。现可供凭吊瞻仰的有东面的三国鲁肃墓、鼎园、辛亥 *** *** 之一的黄兴铜像和山西部的向警予烈士墓及红色战士公墓等。山顶矗立着我国之一座具有现代旅游功能的电视塔------湖北广播电视塔,海拔标高311。4米,曾有“ *** 桅杆”之称。在900米长的龟山脊道上建有120尊三国群英雕像,“三国计谋殿”和新增加的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再现了1800多年前的历史画卷。全景画高18米,长35米,堪称当今美术界的旷世杰作。全长888米的高空旅游观光索道横跨汉江,惊险 *** 的高台蹦极和飞天滑索等娱乐项目,为三国城增加了一道道新的风景。
龟山风景区门票 *** :5元/人对外 *** 时间:8:30—17:30
游览所需时间:1-2小时 *** :027—84713530
三国全景画馆位于武汉长江边的龟山峰脊,是一座双环形天坛式建筑,总高25.8米,内径45米,外观古朴典雅、蔚为壮观、气势辉煌。登上画馆远眺,俯三镇之宏丽,瞰大江之东流,诗情画意尽收眼帘。
馆内大型全景油画“赤壁之战”,集现代科技和精湛艺术技巧于一炉。采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和声光电技术手段,再现了1800年前发生在荆楚大地举世闻名的赤壁大战的历史画卷。游人置身古 *** ,身临其景,闻其声、见其人、硝烟滚滚、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鼓角嘹亮。全景画高18米,长135米,乃当今世界之一,堪称美术界的旷世杰作。
三国全景画馆的落成,无疑给旅游大省的湖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在龟山这昔日英 *** 风云的故地。再现震天铄地的远古 *** ,无疑能使人们在回眸历史的艺术享受和思考中,培养出受国主义情 *** ,激发出现代文明的热情。全景画馆将热情欢迎、真诚接待每一位中外游客的光临。
三国全景画馆门票 *** :30元/人对外 *** 时间:9:00—16:00
关于黄陂铸造之乡,黄陂大学城建哪里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