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安徽怀宁戏曲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安徽有什么戏曲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被誉为 “黄梅戏之乡”具体包括安庆境内的哪些地方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全市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安庆素有“黄梅戏之乡”美誉。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等著名曲目脍炙人口,2006年5月20日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二、中国五大戏曲分别产生于那五个省
京剧(安徽省)、越剧(浙江)、黄梅戏(安徽)、评剧(河北)、豫剧(河南)。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 *** ,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 *** 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更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 *** 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 *** 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 *** 、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 *** 、 *** 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 *** 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是中国更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 *** 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3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 *** 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 *** 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 *** 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 *** 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豫剧
三、安徽怀宁有哪些名胜古迹
普陀寺、金鸡碑、独秀公园、观音洞、独秀山风景区等。
雪山洞普陀寺,位于洪铺镇冶塘村女儿岭西侧,雪山洞为天然石灰岩溶洞,作为 *** 胜地置佛像一尊,洞门面北,高4米,三层砖制斗拱,正中横额楷书“岩脱金身”四字。普陀寺依洞而建,约三百平方米,为硬山式建筑。
”金鸡碑在全国仅存两块,除怀宁这块保存完好外,福建省漳浦县也立有一块,但这块还是怀宁艺人传带到闽南去的。由于金鸡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活化石,故“金鸡奖”即取名于此;1986年7月,省人民 *** 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秀公园位于安徽省怀宁县新县城内,风景秀丽,内设有黄梅阁, *** 史料馆。
以 *** *** 史和怀宁地方文化为主题,内设新青年雕塑广场、独秀广场、古树广场、黄梅戏广场、 *** 故居广场、景观置石广场、造型花架、木平台等景观,集纪念、教育、研究、生态、旅游、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
观音洞在雁荡山梅岭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
这雁荡山算不得高,但是它胜在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变幻多端的险峰奇嶂,更在于这独一无二的观音洞。观音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 *** 偶像,在佛门中,菩萨是仅次于佛的第二等级。
”中国 *** 主要创始人之一的 *** 因仰慕家乡独秀山,而取笔名“独秀”。山下观音洞水库碧波荡漾、风景宜人,有神秘莫测的观音洞、神仙洞、天洞、地洞等溶洞群。
景区依托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建设集水上观光、生态林业、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 *** 旅游项目。
四、石牌镇的戏曲之乡
石牌镇被誉为“戏曲之乡”,因其是京剧之父徽剧和全国地方剧种之首黄梅戏的发源地而闻名;该镇有“梨园佳 *** ,无石(牌)不成班”的美誉;在清代中叶,以石牌为中心的地区开始形成了一些业余戏曲团体,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常赴省城安庆演出,到清朝康熙、雍正时代,这些团体开始形成 *** 的剧种——徽剧。石牌成为徽剧的发源地,戏曲事业进入黄金时代。历史上,石牌镇名伶辈出,是京剧鼻祖程长庚的祖籍。同治、光绪年间,程长庚任三庆班主,工文武老生,能戏300余曲,为京剧之一代杰出人才,威望极高,名利“三鼎甲”之首,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月楼,名列“同光名伶十三绝”,1882年,程长庚去世,杨月楼接掌三庆班,在京、沪享有盛名,常入清宫为慈禧太后演出,因其善变猴戏,被誉为“美猴王”。杨月楼次子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博采众长,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是“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是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戏剧界公认石牌镇为黄梅戏的发源地,“怀腔”被认为是黄梅戏的正宗腔戏。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石牌的黄梅戏班社如雨后春笋,活跃在全国各地,不断发扬光大,为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奠定了基础。2000年12月,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组委会在石牌召开“戏曲之乡—怀宁”学术研讨会,石牌黄梅戏民间班社为大会演出《访友会面》和《闹黄府》,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好评。2005年12月,国家 *** 等部委在京召开“鼓励发展民营文化表演团体座谈会”,石牌镇新声黄梅戏剧团作为安徽省民间班社的唯一 *** ,出席了会议,该团团长王才根在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国家 *** 嘉奖。
关于安徽怀宁戏曲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