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神话之乡是哪里和神话中的城市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神话之乡是哪里以及神话中的城市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三)神话、传说、故事之乡
山西历史悠久,所以史前的神话,上古的传说,后世的故事就特别丰富。它们有的成为上古史的基础,有的转化为成语故事,有的转变为小说、戏剧。
普遍流行的有女娲造人,炼石补天,伏羲创八卦、结绳记事,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新婚洞房,放逐丹朱,羿射九日,后稷种五谷,舜耕历山、抚琴歌南风,舜妃养蚕,舜定历法,大禹治水。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山西,集中于晋南一带。
这些神话和传说未必可信,但反映先民由靠 *** 和采集为生,转向农业经济的粗糙过程。这些人物未必实际存在过,但这种过程却真实发生过。如女娲与伏羲原是兄妹,人类由他俩创造,这是反映婚配 *** 最原始群婚杂交时期的生育行为。女娲补天,反映那时期已进入 *** ,人们学会使用制陶,所以才想到炼土为石,以补漏雨之天。神农尝百草,采集经济已很发达,学会采可食之物,并开始选种种植,于是才有后稷种五谷,舜王犁地历山顶,开发运城盐地。尧的亲民形象,其实是阶级未分化,首领生活待遇和百姓一样,是原始公社的历史阶段。经济已发展到食有余,交换已经产生,私有制有了萌芽,所以尧的儿子丹朱要夺舜的权,落得先流放后被杀的结果。尧派羿射九日,是有一段时期天气炎热干旱的写照。而大禹治水则说明冰期过去,温暖的间冰期到来,雨水加融水到处泛滥,生产遭毁(山洪冲走田地,大水淹没庄稼),生命可危(水毁、水淹、泥石流)。
这些神话和传说,有的有考古可证,有的有地质记录可查,有的从社会调查可得(18世纪以来原始部族的社会调查)。这里要指出蚩尤战黄帝发生在山西的一个旁证,1984年,寿阳西乡平头沟一带,发掘出《战蚩尤》的舞蹈,当地称“闹 *** ”(其实是傩戏的一种别名),蚩尤带手下24个 *** 怪,戴面罩,穿彩服与轩辕黄帝列阵厮杀。这一古代舞蹈保留到今天,不会是无风起浪,而是对运城地区黄帝肢解蚩尤相匹配的旁证。若能再仔细深刻地在运城、临汾、长治一带发掘,一定还会有这种《战蚩尤》的舞蹈保存,或许也可能在古籍中找到。
我国语言文字中多典故,常转化为成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那精练的文字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讽喻,它常常是一段精彩历史故事的浓缩。
我国常用的成语有一万余条,已被编辑成厚厚的词典,有《中华成语大辞典》等各种版本。我没统计过有多少条出自山西,但见过200多页的《山西成语词典》。现就记忆所及,将使用特别广的出自山西的成语典故择要列出一些,以证山西灿烂文化。
上古神话中“精卫填海”是长治一带神农故事的一则,神农即炎帝女儿出游中淹死于东海,其精神化成精卫鸟,衔发鸠山之石欲填平东海。此故事发生在长子西部发鸠山之东一个较大的湖泊。
剪桐封弟,是晋祠由来的典故,周成王之弟唐叔虞年幼时与少年成王玩于花园中,周成王将一片桐叶剪成圭状送给叔虞,戏说:“把这圭送给你,封你做唐国之侯吧。”因天子无戏言,后来他兑现此语,当时称唐国为侯。因唐国有晋泉,故改唐为晋。从此才有晋国。
不食周粟,武王伐纣,灭殷兴周,前臣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于不周山。不周山在永济之南,为中条山的末端。
*** 之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 *** 秦国,娶秦女为妻,此后两国互相帮助支持,结成友好。最后把两姓结亲也称 *** 之好。
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称雄。后来魏、赵、韩三家实力盖过晋王室,最终三家瓜分晋国并被周天子所承认。从此晋国亡,三家与齐楚秦燕四国并立,称战国七雄。
唇亡齿寒,晋国欲借道虞国去灭虢国,臣宫之奇以“唇亡齿寒”比喻虞虢两国相依相护,灭 *** 则另 *** 必不存,劝说虞不可借道。
围魏救赵,魏兵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不直接派兵援赵,而是包围魏国都城,魏军不得不撤军而去自保。
纸上谈兵,秦攻赵久战不下,因有老将廉颇守阵有力,秦假冒赵臣说廉老而无用,赵括年轻能干,于是赵国撤下廉颇而令赵括任将军,结果只会空口谈论兵事的赵括令手下四十万将士全被秦俘虏而坑杀。坑赵兵所在地在今高平县谷口村,因发掘得骷髅无数而建骷髅庙旅游点。
我国的戏剧,常以改编历史故事或小说而来,山西就是许多历史故事或民间故事的发源地。
《赵氏 *** 》,讲述晋国忠臣赵朔遭奸臣屠岸贾诬陷而全家被杀,只有其子赵武因赵家忠仆程婴之子冒充赵武被杀才逃过一劫。逃出的赵武一直由程婴抚养,在盂县藏山隐居了十五年,才出来复仇, *** 屠岸贾。此故事被改编成各种剧本(《赵氏 *** 》或《托孤》),甚至被翻译到西欧,近代美国百老汇还有此西洋剧演出,并评价其与 *** 的《王子复仇记》可相提并论。如今山西不少山区还有“藏孤台”等地名,认为该地是赵氏 *** 隐藏之所。
北宋代县杨家将抗辽,一系列故事流传,不少被改编成名剧,如《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佘太君白发挂帅》等。穆柯寨位于五台山代县木格村(由穆柯转化而来,该寨子在木格村南山梁上, *** 今存)。穆桂英摆天门阵在浑源金龙峡。五台的台怀镇有五郎庙(杨五郎出家处),杨老令公衣冠 *** (九龙岗边上)。
永济有《西厢记》的“普救寺”,张生攀杏树跨墙进莺莺闺房,如今各建筑仍在,古杏树已枯,新杏树仍立。有折子戏《拷红》, *** 《西厢记》中 *** 曲《月圆花好》流唱至今。
名剧《玉堂春》源于洪洞,《苏三起解》中“洪洞县里没好人”骂倒洪洞十万人。今好事者竟然立碑于城北大槐树边。明代县监狱也重修作旅游点 *** 。
薛仁贵,河津县修村人,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在军事、 *** 上的显赫功勋。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小说流传,故居“寒窑”也因王宝钏苦守八年而名扬四海。
神童“司马光砸缸”救友故事发生在夏县水头镇小晁村故居中。
二、邵原镇中国女娲神话之乡
1、邵原镇,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五十多公里处,与山西阳城县和垣曲县相邻,北侧有王屋、中条山脉环抱,南边则俯瞰着黄河小浪底水库。镇中心区域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环山,中间平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被誉为“中原米粮川”。
2、据传九 *** 前,大地上洪水滔天,女娲,我们的始母,乘着葫芦舟从天水出发,最终在东边的山岭上 *** 。那里的森林茂密,野兽众多,她独自面对挑战,渴望有人陪伴。在池边看到自己的倒影,女娲萌生了造人的想法。她用黄土塑形,造出了与自己相似的人,喊声“儿子”,这些泥人便有了生命。她造出了男人和女人,族群逐渐繁盛,最终驱逐了野兽,开创了中原文明。
3、在寻找食物的艰辛中,女娲因汗水滋养的黄土发芽成庄稼。她尝试将泥巴抛向远方,希望遍地丰收。在寻找泥巴的过程中,她发现了沃野连天的中原,成为最初的定居地。人们在此建起了“凤池”,并尊女王为“王母”,这片土地被称为“王屋”。在王母的领导下,人们治理洪水,扩展平原,中原人口逐渐增多。
4、女娲的足迹在邵原镇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如鳌背山象征着女娲斩鳌的传说,五色石是补天遗迹,娃娃崖见证着造人的故事,斩龙潭则讲述了她对抗恶龙的历史。这些神话传说与邵原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紧密相连,被史学家和地学家确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二零零六年九月,邵原镇因此荣获“中国女娲神话之乡”的称号。
5、邵原镇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山区,东与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邻,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南傍黄河小浪底水库与洛阳新安隔河相望,北依华北仅有的原始森林与山西阳城山脉相连,自古以来是辐射晋东南、豫西北四县八乡的经济文化中心,被省 *** 授予“中州名镇”,素有“河南西大门”之称。
三、中国女娲之乡在哪
1、中国女娲神话之乡:河南省济源市小沟背景区。
2、中华创世文化生态旅游区小沟背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晋豫交界的邵原镇境内,东与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连,西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南傍小浪底黄河三峡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山原始森林与山西省阳城县为邻。这里既是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精华所在,又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女娲神话之乡”,中华创世神话群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距济源市区55公里。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