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甘肃骆驼之乡的问题,以及和甘肃有骆驼的地方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甘肃地级市里面哪个发展潜力更大
甘肃每个地级市都相差不大,整体都比较贫穷,没有特别突出的典型的城市,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但是在甘肃地级城市里那座城市发展潜力大,我认为有以下排名比较合适。
之一无可厚非当然是兰州,虽然兰州是省会城市,并不属于地级市,但也可以做比较,兰州的优势自然是拥有众多的资源,集行政单位于一身,交通便利,高校众多,常年居住人口也多于其他地级市,商业氛围浓厚,所以在甘肃兰州是绝对是龙头,其他地级市望尘莫及。
第二应该是天水,天水在甘肃属于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城市,被称为陇上江南,天水市区常住人口规模是除兰州市以外,人口最多的城市,天水拥有众多的工厂,虽然天水每年的经济总量并不是第二,但是也越来越接近,与第二的差距在变小,在过几年必赶超,在甘肃流传着这样的口号,一天水而平凉实在不行上庆阳,可见天水在甘肃地级市的地位。
第三我觉得各个城市都有机会,当然机会更大的应该是庆阳,庆阳自从发现石油煤炭资源以后,庆阳的经济一路上涨,一路超越其他地级市,和酒泉市争抢甘肃 *** ,但是最终庆阳胜出,毕竟有资源才是王道。
以此类推分别是酒泉、武威、张掖、白银、平凉、陇南、定西等城市,重点说明的是白银这座城市,以前在甘肃的地位可以用举足轻重来形容,最近因资源枯竭,逐渐没落,但是白银一直在转型,虽然取的一定的效果,但是地位在甘肃来说已经与前几年相差甚远,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要问甘肃地级市哪个发展潜力大,这个确实不好下定义。庆阳GDP甘肃 *** ,但未必能成为百年 *** 。天水号称陇上江南,无论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基础,都比其他地级市更具发展潜力。龙叔认为,放眼未来50或100年后,天水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甘肃第二大城市。
然而,龙叔是平凉人,生在平凉,长在平凉,混在平凉,我更想向大家说一说平凉这座城市的 *** 格、禀赋和人生百态,无关经济利益,无关发展潜力,只关乎情感。
甘肃很大,在甘肃的版图上,平凉市是个小地方,也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以致于我们不知道该用哪些字眼去形容它。
如果有人问你,兰州是个什么地方?你不难找出词汇描述它:兰州是甘肃省会,西北第二大城市。兰州有三张名片:一条河(黄河),一碗面(牛肉拉面),一本书(《读者》)。
如果有人问你,平凉是个什么地方?你该怎样回答呢?半瓶子大秦龙叔是这样回答的:这里有座山叫崆峒山,这里有条河叫泾河,这里有汪湖叫柳湖,这里有片田叫庄浪梯田,这里有个铺叫界石铺,这里有个亭叫华亭,这里有条川叫泾川,这里有方台叫灵台,这里有眼泉叫龙泉,这里有首歌叫《神仙留恋的好地方》,这里人说着古汉语匈奴语曹恰我哩俺的,这里有神话也有传说,这个地方就叫——平凉!
作为平凉人,我们一直认为家乡可卖派的东西很多,如天下道教之一山——崆峒山,天下王母之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神州祭灵之一台——古灵台,之一个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还有那 *** 传说中神秘诡异的崆峒派,滋养了我们的皮毛、百合、山 *** 以及煤电、苹果、红牛新老“平凉三宝”等等。它们或许不能完全 *** 平凉,但它们无疑是平凉外宣的更好名片。
从中国地图上看,平凉位于华夏版图的中心位置。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平凉人身上流淌着猃狁(xiǎn yǔn)、羌族、土谷浑(tǔ yù hún)、戎狄、鲜卑、突厥、匈奴、回鹘(huí hú)等远古民族的血液,这些民族曾经一度占据过平凉的个别地盘繁衍生息,后来逐渐与其他民族或汉族融合,成为了现在的平凉人。
平凉,还曾经作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帝都被载入史册。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在今天的 *** 建立了夏国,史称“胡夏”。夏国后期,鲜卑 *** 北魏攻夏,皇帝赫连昌被擒,镇守长安的皇帝弟弟赫连定逃到平凉,即皇帝位,改年号胜光。不过,这个皇帝只在平凉坐了四年 *** ,就被北魏给灭了。
历史上的平凉,由于包容和接纳,曾经是东来西往的客商、士卒温暖的梦乡。古丝绸之路上的“旱码头”,留下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们匆匆的足迹。曾经的群雄割据与边关拉锯战,使得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平凉经过千百年的交流、碰撞、激荡,实现了有机融合。泾河岸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居住着大宋名将岳飞的宿敌金兀术的后人,完颜家族“国”破“家”亡后四海漂泊,无处安身,是宽厚仁爱的平凉人向他们张开了友善的怀抱。如今,完颜家族已在平凉繁衍生息800多年,这个村庄叫完颜村。
所以,平凉人 *** 、 *** 格既有少数民族的彪悍、豪爽、飞扬,也有汉民族的儒雅、内敛、矜持。如今的平凉,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本地人”。江浙人、上海人、东北人、四川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说话南腔北调。就连那些自称为“老平凉”的人,往上追溯三四代,也说不定是从哪个地方迁来的“ *** ”后辈。
尽管,一些未到过平凉的南方人,把平凉想象成一 *** 刺眼的黄土高原或者大 *** ,想象这里干旱、缺水、贫瘠,男人个个黑不溜秋,女人个个“红二团”,出门骑骆驼,进门吃羊肉……甚至有些人还把平凉想象成“大漠孤烟直,风吹石头跑”的模样。然而,当他们真正来到平凉,看了平凉,浪了平凉,品了平凉,这才发现,原来想象不 *** *** 。
平凉地处西北信息却不闭塞,外面永远充满着 *** ,平凉的年轻人在30岁前总是寻找机会出去“浪一圈“,很多人在大城市扎下了根,很多人又回到平凉“窝下了”。用他们的话说,平凉气候好,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平凉饭菜香,节节炒面、羊肉泡就着一骨碌子蒜,咥起来那叫一个美。
大多数的平凉男人比较“闷”,看起来比较憨厚、实在。所以,在平凉一般都是女人当家。不过每到关键时候,男人一嗓子就能把女人给镇住。平凉女人天生丽质,聪慧有头脑,而且控制欲强,不但要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还要把男人握在手心里。她们一般不愿男人出远门去“胡浪”,向前走或许崆峒山外的世界很精彩,退回来平凉吃饱穿暖也能过太平日子。
在平凉,爱情很唯美也很现实。小伙、姑娘在爱情前面要是加上“如果“俩字,就会品尝到独属于平凉的爱情味道。在平凉,女孩30岁还未嫁,小伙30岁还未娶,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就会被人指指戳戳。
平凉人不排外,所以南方人都在平凉挣了大钱,这让平凉人很眼红,但又很佩服南方人,虚心向人家学习,学习为商之道,为人之道,但总是学不到精髓。
平凉,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不穷也不富,不好也不坏,不自卑也不自傲,一个沉醉在崆峒山水里孤芳自赏的城市!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全省由兰州,陇南,天水,定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 *** 自治州,平凉,庆阳,白银,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共14个地级市组成。
这14个地级市里面哪个发展潜力更大,毫无疑问是兰州。
兰州是甘肃 *** 中心,省会城市,省 *** 所在地。兰州是甘肃经济中心,经济总量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城市,占全省的1/3,经济增速领先全省。兰州是甘肃人口引力中心,人口规模370万,领衔全省。兰州是甘肃交通中心,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的枢纽。兰州是甘肃教育中心,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省内实力院校。政策好,兰州是兰西城市群核心城市,兰州新区所在地,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有 *** 战略。
除了兰州以外,我认为能成为甘肃省二师兄的是天水。因为天水处在甘肃省经济第二梯队,并且很有可能成为甘肃省内第二大经济体。天水的人口规模和兰州在一个数量级上,达到了330万,是甘肃省内第二多的城市。天水的工业基础比较好,有电子,机制,纺织,食品等轻重工业。天水地处陇海铁路线上,东到西安,西至兰州,交通条件较好,并且有两条国道一条高速。
题主提出“甘肃地级市里面哪个发展潜力更大”的时候,注定好多人有不同的意见,不管说哪个发展潜力更大,都会引起一群人的口诛笔伐。不过我还是来说说自己比较看好的三个城市吧。
毋庸置疑,中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城市。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也得到了相应政策的照顾。虽然兰州是全国最穷的省会之一,但是在省内相比于其他城市,高出的不是一节半截。也许会有好多人喷兰州,说兰州带不动甘肃省的发展,但是平心而论,换一个省会就一定能带动甘肃的发展吗?甘肃省贫穷是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气候环境拖慢了发展的速度。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 *** ”,兰州被列为“ *** ”最有潜力的城市第五位。虽然兰州经济从以前的全国十五位掉到了现在的九十多位,但是军事和 *** 地位一直是国家的战略核心。“兰州新区”实际发展远远不及当初的规划,但是有总是比没有的好。宝兰高铁的开通,中兰高铁的动工,以及兰渝线的运营,兰州的发展前景目前在省内还是不可代替的。
除了兰州市,本人比较看好天水的发展前景。天水的人口数量与兰州差不多,远远多于其他城市,而且最重要的是处于西安和兰州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自从去年宝兰高铁开通后,天水到兰州的时间缩短为1.5小时,去西安也仅仅只用1.5小时。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天水的交通是天水发展的一大保障。从地理环境方面来讲,天水可以说是甘肃省的鱼米之乡,气候要比省内大多数地区适合人类居住。听说天水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加入到了“关中经济圈”,所以本人看好天水的发展潜力。
武威是古代是著名的“凉州”,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门户,邻银川、西宁、兰州,通敦煌,自古就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地之称,曾经的武威,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
本 *** 看好现在的武威发展前景,武威的城市规划在甘肃省数一数二,而且四周开阔平坦,利于摊大饼式的发展。而且武威人口接近200万,古老的石羊河从武威流过。地域的开阔,交通的便利,历史的底蕴,资源的丰富,人口的数量,都是武威发展的保障。
甘肃在全国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中GDP相对垫底,经济增速排名也一直靠后,究其原因,客观方面: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地形狭长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连片发展,此外气候干旱,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甚至面临枯竭,生态环境 *** 严重亟待修复。主观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交通基础薄弱,物流成本过高,中小企业融资很难,大型或是上市企业凤毛麟角,文化影响力薄弱,没有形成特色可持续发展产业,人才流失严重,没有配套的人才强省的具体政策,贫 *** 口基数过大等原因严重阻碍了甘肃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自身的努力发展,甘肃一定会在中国 *** 的大潮中成就非凡成绩。
要说到甘肃所辖地级市哪个城市具有发展潜力,我个人认为会是下面这个排名:
之一是兰州肯定是毋庸置疑,就其经济基础和 *** 地缘就足以让其他兄弟市县望其项背了,兰州有黄河提供用水保证,兰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加工等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近几年随着 *** 对 *** 引资的重视,很多大型或是超大型企业在兰州落地生根,像万达,阿里巴巴等巨头的投资,高铁的新建无疑给兰州的腾飞装上了翅膀,兰州新区的建设, *** 的重大战略投资兰州的经济应该会迎来快速的增长,同时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带动临近市县产业的转型升级,反过来支撑兰州的发展。
酒泉为甘肃河西走廊的西段,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所辖区域内有大名鼎鼎的敦煌莫高窟,东风航天城等著名的景点和高科技极地。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稀有金属资源,是国家有名的风光电基地和百光电基地,也是中国有名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近几年酒泉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赶超兄弟市县,一路驰骋,这主要得益于酒泉特色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旅游业的不断挖掘,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第三产业初具规模,其经济由东向西不断向新疆等地延伸,从酒泉 *** 规划就知道酒泉在未来两三年踏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庆阳位于甘肃省的最东部,也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位于陕甘青三省的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庆阳市人口211万左右,但经济发展异常凶猛,其实和位于第三的酒泉市不相上下,庆阳气候环境相对较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稀有金属资源丰厚,近年来大力引进人才,发展特色 *** 业,加大 *** 引资的规模,从庆阳的人均GDP的增长就可以看到,庆阳经济一直向前向好发展。
武威位于甘肃中部,作为一个武威人对武威的情况相比其他县市更加了解一点,武威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近两年武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扶贫项目逐渐成效,异地 *** 等各种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 引资规模可以说是力度挺大,像万达等一些大型商圈已经在武威开花结果了,基础设施更新升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注 *** 态环境的治理,生存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也逐步改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的完善,博物馆,图书馆,天马生态湖等一大批文化和休闲设施建成,这将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武威新城已经成规模,地下商城很是豪华气派,一改以前落后封建的面貌,借助 *** 的政策,新建武威国际陆港等一大批国家战略产业,武威的经济应该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
码字不易,以上排名纯属个人想法,若有不同意见,欢迎沟通交流。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没有任何一个 *** 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也没有任何一个 *** 会成为标准 *** 。综合各种因素以及个人倾向,我认为天水的发展潜力更大。理由如下:首先,天水是甘肃第二大人口城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天水的人口基数大将会变为人口红利;其次,天水的位置得天独厚,基本处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省会城市组成的 *** 中心;再次,当甘肃的其他城市还在落实省内“一体两翼”计划(例如兰白经济圈)时,天水已经不局限于省内了,成为了关中——天水经济圈的重要成员,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最后,天水的文化底蕴深厚,交通 *** 较为完善,相比省内其他城市,对于人才有更强的吸附力。
将来的发展潜力还是要看三方面,天时,地利,人和。
和平年代,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
天时讲的是大趋势,国际国内大势。看看当年的深圳,当今的雄安就知道,政策来了不想发展都难,此为之一位。但甘肃省兰州有过好政策,天水也有西咸关中天水经济圈的概念政策,现在看看还是没发现大的发展。国家现在倡导 *** ,从政策上在这个路线上的都会受益,那就接下来说说地利。
地利方面就得靠着大政策 *** 了,一方面甘肃是在古丝绸之路上,二来说狭长的地形也算是在一路上占的长度比较多的省份,在这里面就要看各省市的现有资源潜力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哪家基础更好哪家就容易被政策催起来发展更快更好,这里面要说说天水,有长城 *** ,华天科技,这两大工业龙头在整个省来说都是很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农业整个甘肃省都不是很强,但现在也有一些经济作物如 *** 材等等也算是比较知名了。还有就是交通条件基础,这一点决定了物流水平,天水也算是不错。再好的资源基础也需要人为,接下来就得说人和了。
人和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工作的软环境,这是外因,二是人的基本素质和主观能动 *** 。软环境方面要看用人机制,当地文化,整体社会氛围等等,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些对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都很重要,但目前看起来好像没有太大吸引力,除了兰州省会城市外,一般城市的人才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多方面因素造成,这里不能展开了。二说说人的基本素质和主观能动 *** ,扎根本地的人才也有不少,也都有主动积极的态度,这点各城市都差不多。
总体来看,兰州优于天水,别的地区不好评价
本人曾在2002年写过一篇三点一轴辐射带动甘肃经济腾飞>文中对甘肃经济发展有一些建议。甘肃地域狭长,仅靠省会兰州辐射带动全省显然有点力不从心,兰州作为甘肃行政金融中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兰白经济区辐射带动甘肃中部经济发展。
天水市处在兰州与西安两个省会城市之间,有着较好区位优势,天水应放弃房地产经济,把旅游业作为当地龙头产业来抓,南与陇南,平凉,庆阳联合推出甘肃南部养生休闲,人文红色旅游,突出重点,连片发展,打造甘肃小江南旅游优势。
河西走廊作为甘肃西部 *** 的经济走廊,酒泉市位于兰州~ *** 两省会之间,本地农业基础较好,境内钢铁石油,核工业,风光电,装备制造业以及航天科技,人文旅游资源等多种优势,对蒙西,疆东,青海西及河西走廊具备一定辐射带动力,以酒泉为省域副中心,辐射带动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
陇海兰新铁路及高铁客运专线横跨三座城市,此为一轴,只要把这三个点发展起来了,甘肃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甘肃省发现潜力更大的地级市是那个?
首先,之一肯定是省会兰州了,这个毋庸置疑,大家也没啥争执,兰州属于甘肃省省会,工业园区发达,物流物资集散中心,虽然不占资源优势,但是肯定占了政策导向优势,所以兰州发展潜力很大,其次第二肯定是酒泉了,因为酒泉是资源能源比较丰富的工业城市,城市发展离不开工业带动,之一第二产业还是支柱 *** 产业,外加酒泉为全国卫星发射基地,又有广阔的新能源发展优势,所以潜力也是很大,接下来可能就是庆阳市了,庆阳长庆油田的开采,(虽然长庆油田由西安管理规划,直接效益对庆阳不大,但还是经济拉动的助推器)。第四发展潜力的话要属天水了,天水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又是秦陇锁钥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是交通要塞,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外加天水人口众多,发展旅游,服务业优势显著,成兰高铁的建成,也更是带动古丝绸之路 *** 的崛起和联通各地的枢纽,所以说本人感觉天水发展潜力真的很大。嗯!纯属各人观点嘛,希望大家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交流
您好,现在目前来说甘肃的发展模式还是属于单核模式,就是兰州是全省的经济和科教中心,兰州也是西北的中心枢纽城市,西北第二大城市!所以甘肃发展潜力更大的城市肯定是省会兰州!
先看一下2017年甘肃各城市的GDP: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甘肃省会城市兰州是唯一一个经济上千亿的城市!所以兰州集政策,地理区位等等条件成为甘肃唯一一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城市!除兰州之外,甘肃省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城市讨论如下:
天水平凉庆阳等城市发展潜力想当!
随着关中城市群的批复,陇东南三 *** 期以来的委屈可以得到一些缓解!
天水是一个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甘肃4个5 *** 景区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以及丰富的人文底蕴,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趋向立体的交通等在甘肃地级市来说处于佼佼者,天水的装备制造业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天水房价太高!甚至可以说是畸形发展!工资水平低!物价高!导致大量人才外流!长期下去势必威胁可持续发展!
平凉庆阳两市旅游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平凉华亭煤矿!庆阳石油资源以及煤炭!号称陇东石油城!这些资源都给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但是制约两市发展的是交通条件!平凉庆阳没有像样的交通!现有铁路成为鸡肋,不过现在银西高铁在规划,平凉机场规划中!希望可以改善两地的交通状况!潜力十足!
甘肃河西其他城市属于资源型枯竭城市!环境承载力有限!不宜大力发展!人口少!
所以综合来看,甘肃除了省城兰州之外,潜力较大的城市应该是平凉庆阳天水等陇东南三市!如果天水转型成功,留住人才,会有大发展,庆阳后劲十足!
二、青海海南州特产:柴达木双峰骆驼
柴达木双峰驼青海双峰驼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三县(市),茫崖镇、香日德驼场及海西州属莫河畜牧场。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 *** 县、兴海县也有少量分布。1980年统计,全省有骆驼2.7万余峰,其中柴达木地区2.5万峰,占全省骆驼总数的90%以上,故以柴达木驼为青海骆驼的 *** 产区,通称“柴达木驼”。
柴达木双峰骆驼采用传统的自然放养方式,草质优良,无任何有毒物质,饲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5027无公害牲畜饮用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HJ568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役用 *** 能:柴达木驼体大力强,乘、驮、挽均好。单驼长途骑乘每日可行走50—70千米以上,多驼串连骑乘可日行4O千米以上;驮重一般为150~ *** 千克,行速每小时4千米,日行25千米,高的可达50千米,连续16—26天不乏;挽曳,双套双轮双辫犁工作8—10小时,可耕地0.33—O.46公顷,高的可达0.67公顷;公路道班上常用驼拉四轮车带用刮板刮土砂路面,行速缓而平衡,刮后路面平整,深受养路工人欢迎。
柴达木盆地属干旱寒冷、气温低、日温差大的高原 *** *** 气候。但日照时间长,年日照3000小时以上,有利牧草的生长。全境以荒漠、半荒漠草场分布最广,面积更大。牧草垂直分布,依次为高山蒿草、灌木、半灌木禾本科沙草等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多呈丛生态,具有旱生超旱生根深耐盐碱抗风沙等特点。西部地区绝大部分为荒漠地带,其中 *** 面积580万公顷,占草原面积的59.76%;固定和半固定沙漠还有106.67万公顷,占l1%。这些地带植被覆盖率低,平均不到20%,大面积的沙生植物是发展骆驼和山羊的天然草场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 *** ,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地理标位于北纬35°00ˊ00"-39°20ˊ00",东经90°16ˊ00"-99°16ˊ00"之间,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是青甘新疆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出 *** 的重要通道。现辖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都兰县、天峻县、乌兰县、大柴旦行政 *** 会,共有35个乡镇、305个行政村。全州共有柴达木双峰骆驼3.5万峰,年出栏0.7万峰,产肉1050吨,产绒87.5吨。主要分布在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乌兰县、都兰县和大柴旦行委。
柴达木双峰骆驼有什么营养价值?
柴达木双峰骆驼肉所含蛋白质总量≥17.0%、脂肪≤4.3%、钾≥350mg/100g、镁≥20 mg/100g,氨基酸种类齐全,蛋白质品质优良、肌间脂肪含量适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属于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动物 *** 食品,具有理想的外观要求及优良的贮存稳定 *** ,是生产优质驼肉的理想原料。柴达木双峰骆驼肉的营养组成指标项目范围值检测值蛋白质(%) 17.0 18.5脂肪(%) 4.3 3.9钾(mg/100g) 350 404.5镁(mg/100g) 20 22.6氨基酸总量(%) 15.0 17.35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柴达木双峰骆驼为当地野生驼驯化而来,主要外貌特征身躯高而短,前驱发育较后驱优,头短小,似羊头,嘴尖细,唇裂如兔唇,眼眶骨隆起,眼球外突,额宽广而凹,耳小直立,贴敷于脑后,颈础较低,项脊高而隆起,颈长呈“乙”字形大弯,胸显宽而深,肋圆拱良好,背部附生双峰,前峰高而窄,后峰低而广 *** 短斜,尾短细,前肢大多直立,后肢普显刀状肢势,蹄为富弹 *** 的角质物构成,前蹄大厚似圆形,后蹄小薄似卵圆形,每蹄分两叶似牛蹄,每叶前蹄有角质化的趾,是一种多用途牲畜,即产绒毛也产肉,更能役用,有“沙漠之舟”之称;屠宰后肌肉有光泽、色泽红润,脂肪乳白色;肌肉结构紧密、大理石纹清晰、肌纤维韧 *** 较强。柴达木双峰骆驼母驼平均个体产绒量3500—4500g,成年公驼产绒量5000—6000g;周岁公驼平均产绒量1550-2800g,周岁母驼平均产绒量1550-2750g;自然长度:公驼为11cm、成年母驼8.9cm、周岁6.33cm,细度:周岁母驼13. *** um、成年母驼17.90um、公驼18.4um;所产绒色泽浅褐、手感厚实、绒面丰满质地柔软、富有弹 *** 等特点。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0年)辽西、蒙东鲜卑族吐谷浑率所部从阴山、越陇西,到达青海黄河河曲的赤水(今青海省 *** 县)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白兰山(今青海省都兰县西南一带)与氏羌杂居。吐谷浑习尚养驼,来自盛产骆驼的 *** 等地,骆驼随之迁徙是必然的事。后来吐谷浑据有整个青海,地兼部善、且末。《隋书》卷八十三《吐谷浑》载:“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有热风,伤毙行旅。风之将至,老驼预知之,则引项而鸣,聚立,以口鼻埋沙中,人则知之,以毡拥蔽口鼻而避其患。”说明吐谷浑人这时不仅对骆驼的习 *** 和生产 *** 能已经掌握,而且牧驼的数量甚多。如公元460年,北魏攻吐谷浑,吐谷浑首领退入深山,掠去驼马12万多头。唐时,吐谷浑有驼、骡600余头的商队,到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以大批牛马换回杂彩丝绢。当时青海养驼业之盛况,可以想见。吐谷浑与氏羌人杂居,从事游牧,由氏羌繁育起来的土著骆驼,到吐谷浑时期,处在“牲畜不计其数”和“杂畜遍野”的环境中,受到民族变迁及混群混牧的影响,土著驼当然会加入吐谷浑从蒙古带来的蒙古驼的血液。
元代,公元13世纪后,蒙古大军多次进入青海,最后 *** 整个青海,蒙古军和蒙古骆驼等牲畜大批涌入青海牧地,元 *** 设有专人管理牧政,青海被划人全国十四个群牧所之一。这期间,青海的游牧部落, *** 生息,人畜两旺,养驼业当有所发展。
到明代,公元17世纪初,游牧在新疆—带有蒙古四卫特部中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兵从新疆来到青海(今海西地区归和硕特部管辖),大群蒙驼牧于柴达木、青海湖周围及河曲一带。
到了清朝,青海蒙古族被划为五部二十九旗,海西地区有蒙古旗八旗,主要聚居在柴达木盆地乌兰县的茶卡、铜普、赛什克、郭里木、宗务隆、怀头他拉和都兰县的香加、巴隆、宗加、诺木洪及格尔木一带,而这些地区自古及今就是骆驼集中产区,清 *** 在此设有卫所,掌管驼只、稽核、刍牧之事。由此可见,自13世纪蒙元进入青海到清王朝的七八百年中,柴达木地区的骆驼主要是由蒙古族饲养。骆驼在蒙 *** 民的长期繁育下,形成了一个属于蒙古驼 *** 的柴达木骆驼。
此外,青海在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青海道就曾经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孔道之一。青海湖柴达木是至新疆诺羌的羌中道主干线,骆驼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中西骆驼往来频繁,而主干线上的柴达木盆地,正是青海骆驼的主要产区。不难断定:青海骆驼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来自 *** 、中亚和新疆等地的单峰和双峰骆驼的血液。
柴达木双峰骆驼作为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产品,是海西州潜在的优势产业,2020年由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三、甘肃的风土人情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积石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有39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8%。
从分布情况来看, *** 主要聚居在临夏 *** 自治州和张家川 *** 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 *** 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 *** 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 *** 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 *** 和古丝绸乏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 *** 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肉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 *** 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 *** 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临复 *** 寺,是 *** 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 *** 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 *** 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 *** 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 *** 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 *** 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 *** 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据 *** 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 *** 、高寒石山、 *** 岩、低洼盐碱、沼泽等。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 *** 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 *** 、沼泽、石山 *** 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 *** .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 *** 基地之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 *** 万千瓦,年发电量4 *** .98亿千瓦小时。矿产资源种类多而储量丰富。能源矿产中,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地热水均有储量,仅煤炭就包括了无烟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几大类;黑色金属有铁、锰、钒、铬等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等14种,大部分已探明储量,铬铁矿、钒矿、菱镁矿及铸型用粘土等储量在中国居前5位;有色金属矿产包括了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共28种已探明了储量,其中铜、镍、钴、铅、锌、锑、铂族、硒和碲等矿产是甘肃的优势矿产;此外尚有硫、磷、蛇纹岩、芒硝等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9种和石棉、白云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建材原料矿产14种均已探明了储量。
甘肃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居突出地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 *** 、烟叶、当归、 *** 参等,此外还有各种蔬菜瓜果种植栽培,形成了种类繁多、布局合理的种植体系,很多产品已成为甘肃省的名优特产,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国第二位)、敦煌长绒棉、山丹油菜籽、兰州水烟、黑瓜籽、天水花牛苹果、秦安 *** 、岷县当归、纹 *** 、潞 *** 等。畜 *** 是仅次于种植业的农业经济部门,畜禽品种齐全,大家畜有马、牛、驴、骡、骆驼,小畜禽有猪、羊、鸡、兔等,有28个优良畜禽品种,其中河曲马、山丹马、岷县黑裘皮羊、合作猪、静宁鸡、甘肃双峰驼等是闻名中国的优良畜种。随着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用2万余公顷宜养鱼水面发展了渔业生产,共养殖100多个鱼种,其中红鳟鱼、细鳞鲑、大鲵、甲鱼、黄河鲤鱼、鸽子鱼、石花鱼为名优特水产品。依靠省境森林资源和宜林土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形成了以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炭林为结构,以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林、杨桦林等为优势种的林业生产体系,活立木总蓄积量1.74亿立方米。工业是甘肃 *** 经济的主导产业,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基础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配合,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工业、建材、森林、食品、纺织、造纸等十几个部门在内的生产体系,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和建筑材料的重要基地。
甘肃骆驼之乡和甘肃有骆驼的地方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