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宿州文化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宿州双墨阁文化综合体,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宿州文化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宿州有哪几个区哪几个县
宿州,安徽省地级市,建设为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截至到2021年,宿州市下辖1个区、4个县,总面积9787平方千米。
宿州市的1个市辖区为埇桥区,4个县包括萧县、泗县、灵璧县、砀山县。
1、1949年3月25日,江淮边区行政公署决定,将二专署并入三专署和豫皖苏行政公署三专署、六专署之一部合并,成立宿县专区。
2、1952年,安徽省宿县专区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王庄、小沟岸、邸庄、张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砀山县的雨亭区、新兴区一并划入。
3、19 *** 年,撤销宿县,并入县级宿州市,宿县地区下辖宿州市、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共一市四县,地区行署驻宿州市,1998年, *** 同意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
二、宿州的历史是什么
1、宿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
2、秦汉时,已成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开“通济渠”遂成为“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的军事重镇。
3、秦未中国历史上之一次农民大 *** ,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均发生于此。
4、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淮海战役的主 *** (双堆集大决战),老一辈 *** *** 家***、 *** 、 *** 、彭雪枫、张爱萍、 *** 、粟裕都曾在此战斗过。
5、宿州市南有陈胜、吴广盟誓诛暴所筑的涉故台;北有刘邦避秦兵之地,已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皇藏峪;东有垓下古 *** 、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东林草堂。
6、孔子 *** 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后梁皇帝朱温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等均是宿州人。
7、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饱学之士都曾游历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和遗迹。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离吟成。
9、当代宿州英才辈出,声名卓著者有雕塑 *** 刘开渠、书画家王子云、萧龙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纯一,哲学家孙叔平,社会学家邓伟志,表演艺术家李炳淑、杨在葆、刘世龙等。
10、萧县是著名“国画之乡”,埇桥区被誉为“书法之乡”、“杂技之乡”。
11、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1917-1 *** 1年间生活在宿县(当时名称是宿县),她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日后闻名世界的小说《大地》的素材。
12、此后的几十年里,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就是当日宿县郊外贫穷的黄土地。
13、在 *** 期间,南京作为中国的中心的年代,这里是距离南京最近的北方地区,于是,美国 *** 教会希望向贫穷的北方中国传播教义的首选之地,就是宿县,他们以农业、医疗、教育的方式配合教堂的工作,在宿县很快建立了能够与由来已久的 *** 教抗衡的力量。
14、现在市立医院(当日名称是民爱医院)中存有一栋教会建的洋房,赛珍珠应当来过,现在辟为赛珍珠纪念馆(2006)。
三、宿州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1、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以下是一些宿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2、埇桥老街:埇桥老街是宿州市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代的韵味。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的商业中心,现在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店铺和手工艺品作坊。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安徽小吃,购买到手工艺品,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3、宿州博物馆:宿州博物馆是宿州市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馆内的展品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的各个历史阶段,反映了宿州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参观博物馆不仅可以了解到宿州市的历史发展,还可以欣赏到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4、宿州古城墙:宿州古城墙是宿州市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建于明代。古城墙围绕着宿州市中心,全长约4公里。城墙上的烽火台、敌楼等军事设施仍然保存完好,展示了古代城市的防御体系。沿着古城墙漫步,可以欣赏到城市的美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5、宿州文庙:宿州文庙是一座供奉孔子的庙宇,建于明代。庙内有大成殿、棂星门、泮池等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每年都会举行祭孔大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 *** 。
6、宿州钟鼓楼:宿州钟鼓楼位于宿州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明代风格的古建筑。楼高三层,每层都有钟鼓,每到整点时会敲响,为市民报时。楼内还有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了宿州市的历史和文化。
7、宿州天后宫:宿州天后宫是一座供奉 *** 的庙宇,建于清代。庙内有大殿、配殿、戏楼等建筑,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每年都会举行 *** 诞辰庆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 *** 。
8、宿州 *** 寺:宿州 *** 寺是一座具有 *** 风格的古建筑,建于清代。寺内有礼拜殿、宣礼塔等建筑,内部装饰华丽,气氛庄重。每年的 *** 教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都会吸引大量的 *** 前来参加。
9、宿州千佛 *** 窟:位于宿州市萧县,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这里的石窟造像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展示了古代 *** 艺术的魅力。此外,千佛岩还有许多摩崖石刻和题刻,记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踪和感慨。
10、宿州圣泉寺:圣泉寺位于宿州市灵璧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 *** 寺庙。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建筑,布局合理,环境幽静。寺内还有一眼泉水,传说具有治病的功效,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
11、宿州泗州戏:泗州戏是宿州市的一种地方戏剧形式,起源于明代。它的唱腔优美动听,表演形式多样,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泗州戏的剧目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古装戏,也有现代的生活剧。在宿州市的一些剧院和茶馆里,经常可以看到泗州戏的演出。
12、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不仅展示了宿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旅行者都可以在宿州市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项目体验到不一样的旅行乐趣。
四、安徽宿州有那些历史
宿州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早在五 *** 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
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
地属泗县郡、砀郡,置有苻离县、蕲县、相县、取虑、铚县、僮县等县。
西汉高祖五年,革砀郡为梁国,设砀县。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改砀县为节砀县,改苻离县为符合县。不久复原称。更始帝更始三年,封刘秀为萧王。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迁梁国于下邑,砀县属之。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曹 *** 析沛国置谯郡,以的“邑、相城、苻离等县属沛国,以铚县、蕲县等县属谯郡。
三国魏明帝太和三年,追封曹熊为萧王,称萧国。太和六年国除。青龙二年,复置萧县,属豫州谯郡。景初二年,分沛国置汝阴郡,阳城废。
西晋惠帝无康五年砀山并入下邑县。东晋建武元年,萧县属沛郡,郡治由相县徙于萧。穆帝升平元年,沛郡、谯郡陷于前燕。太和五年,燕灭,宿地尽入前秦。大元九年,东晋北伐,夏宿地。义熙七年,泗县地属南兖州,治夏丘。
南北朝北魏孝昌二年,废下邑,置场郡,下设砀县、安阳两县。东魏武定六年,改夏丘县为晋陵县,旋又改名泗州。北齐天保七年,改萧县为承高县,属徐州彭城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析夏丘县置虹县;武德六年夏丘县入虹县,夏丘县废。唐太宗贞观八年,虹县属泗州。唐宪宗元和四年,置宿州,治虹县,辖苻离县、蕲县和虹县;元和九年,亳州属临涣县划入宿州。唐文宗太和三年,宿州废;太和七年复置宿州,迁治今埇桥区。唐昭宗光化四年,于砀山县置辉州、砀山县属之。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宿州为保靖军节度,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属淮南东路。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析虹县属零壁镇巡检司置零璧县,隶宿州。政和七年(1117年),改县名零璧为“灵璧”。
元宪宗七年(1257年),迁回旧治。至元二年(1265年),废蕲县、临涣、苻离三县入宿州。废萧县、永固县入徐州。因砀山县屡遭水患,人口稀少废入单县。至元三年复置砀山县,属济州。至元四年,拨宿州属之灵璧县归泗州。
至元十二年,复置萧县,属河南行省归德府。至元十三年,拨泗州属虹县入宿州。至元十七年复拨虹县属泗州,灵璧属宿州。泰定元年(1324年),黄河行故汴渠仍与徐州泗水合,至清口入淮。宿州汴渠湮没,埇桥亦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宿州属临濠府,七年属凤阳府。洪武十二年(1379年),萧县、砀山县属南直隶徐州。
清顺治 *** ,宿州属江南左布政使,以宿州之灵璧属凤阳。雍正三年,升泗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一年,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州府。乾隆四十二年,迁泗州于虹县,并虹县入泗州,初称泗虹州,后为泗州,原虹县降为虹乡。宣统三年,辛亥 *** 爆发,12月16日宿州光复。
早在五 *** 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宿州市境内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汉设立蕲县。隋大业年间,通济渠(汴水)开通,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逐步发展起来。
唐宪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史称这里“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
秦末,中国之一次农民大 *** 在宿州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之战, *** 别姬在此发生。
南宋时期,这里又是张浚、韩世忠抵御外侮、抗击金兵的“戎马之郊”。
*** 战争时期, *** 四师在宿州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刘、邓、陈、粟指挥的中原、华东两大 *** 军,在宿州开辟了淮海战役的主 *** ,扭转了内战的形势,奠定了渡江战役的胜败。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宿州文化之乡和宿州双墨阁文化综合体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