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畲族之乡 福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畲族分布在福建的哪里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简述福建畲族的分布。
畲族,福建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分布广泛而独特。在福建省内,畲族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
1.闽西社区:作为畲族最古老的居住地,涵盖龙岩市上杭县官庄畲族乡、龙岩市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三明市永安市青山畲族乡、三明市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等四个畲族乡。
2.闽南社区:以漳州畲族社区为核心,是畲族早期定居并活动频繁的地区,包括漳州市龙海市隆教畲族乡、漳州市漳浦县赤岭畲族乡、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隐如乡三个畲族乡。
3.闽东北社区:目前畲族的主要居住地,完整地保留了畲族的文化习俗。包括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宁德市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宁德市霞浦县崇儒畲族乡、宁德市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宁德市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宁德市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宁德市福鼎市硖门畲族乡、宁德市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福州市连江闷誉县小沧畲族乡、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等十一个畲族乡。这里的畲族人口达到18万,占全省畲族人口的半数,全国的四分之一。
这些地区的畲族人民,不仅在数量上占据显著地位,更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福建的闽南、闽中、闽北、闽西指的是什么
闽东,指福建东部闽江中下游及东北部山区的广大区域,临 *** *** 和东海,行政上包括福州和宁德。其中福州五区八县和宁德的古田、屏南两县通行福州话,宁德的其他县市多通行福安话。此外中国 *** 管辖的连江县(马祖列岛)亦属于闽东。
指莆田,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三明市市区辖梅列、三元两区,包括永安市、尤溪、大田、明溪、清流、宁化、沙县、泰宁、将乐、建宁9县。大田通行闽南和闽东方言,三明、永安、沙县通行闽中方言,宁化、清流通行闽西客家方言,泰宁、将乐、建宁、明溪、邵武通行闽赣方言,尤溪则通行闽东方言,而非闽南方言。莆田市包括仙游县和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
闽南,指福建南部九龙江、晋江流域的区域,临 *** *** ,行政上有中华人民 *** 国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经济较为发达,故又有闽南 *** 之称。此外,中国 *** 管辖的金门县亦属于闽南。
闽南地区为著名侨乡,漳、泉两地 *** ,又称河洛人,是大多数海外华人和 *** 河洛人的祖籍地。通行河洛语。
西部毗邻闽西地方,与客家地区过渡,亦有客家话分布点,如:诏安县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云霄县、南靖县、平和县的部分地区,本地区的客家人亦有人 *** 到 *** 。
闽北,指福建北部的闽江上游地区,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侧、戴云山脉西北侧。行政上有中华人民 *** 国的南平地区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东靠宁德市、西对江西省上饶市和鹰潭市、南挨三明市、北临浙江省丽水市。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通行闽北语。
闽西古代指福建最西端的州郡汀州,除龙岩城区和漳平外,其余各县均为客住县,偶有山客,即畲族,系客家四州之一,此地也为 *** *** 、南洋、四川等地之客家祖籍地之一,以武平县刘光第,永定县吴伯雄等为 *** 。现在则指福建最西边的地市龙岩市。永定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寻找福建畲族先民的历史足迹
1、福州的畲族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乌饭节。
2、早在隋唐时期,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就成了畲族先民的主要活动区域。但令人意外的是,据当地家族谱牒记载,畲族三大主姓中,当时仅有雷氏、钟氏聚居于闽西南,以宁化雷氏、长汀钟氏为著,唯独不见三姓之首蓝氏的踪影。资料显示,直到数百年后的南宋中叶,蓝氏族人才姗姗来迟肇居此地。
3、徙居闽西南的畲族蓝氏族人一致认为蓝吉甫是蓝氏入闽之一人。
4、据说,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正值兵慌马乱、民不聊生之际。18岁的蓝吉甫随同避难的人群从江苏句容南下,途中与父母兄弟失散,只身流落到福建福清五福乡开基创业。蓝吉甫娶福清姑娘林七娘为妻,生了3个儿子:长子常新,次子常美,三子常秀。
5、淳祐六年(1246年),25岁的蓝常新离开福清徙居建宁崇善坊,重开基业。妻子李氏,福清人,生了5个儿子,长子万一郎嗣后离开建宁,肇居汀州宁化石壁,成了汀州蓝氏开基始祖。至今,从闽西南到粤东、赣南乃至 *** ,蓝吉甫的后裔满天下。
6、不过,笔者却从《八闽通志》和《福建通志》中找到一则记载,足以证明蓝吉甫入闽之前福建已有蓝氏族人世居。泉州府晋江籍学子蓝圭、蓝丞兄弟于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得中进士,而后蓝圭官居太常寺丞,蓝丞历任南剑州、汀州知州。北宋天圣八年比南宋宝庆元年早了近200年,明清福建省志中确凿无疑的记载,彻底打破了多年来闽西南蓝氏族人一致认为蓝吉甫是入闽之一人的传统说法。
7、明 *** 始,古福州府(辖今福州、宁德)成了全国畲族最集中的地方。遗憾的是,至今都找不到一部完整的蓝氏家族谱牒,能让人准确无误地知道他们明代以前生活在哪里,其家族先祖的名讳行状和世系排行。古福州府的畲族并不认同蓝吉甫是他们的先祖,他们中的大多数宁愿相信先辈流传下来的一段话:“祖上世居广东潮州,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盘、蓝、雷、钟、李共360口从王审知为乡导官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徙居罗源大浿头。盘王端一船被大风漂流,不知去向。”
8、据说这段话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唐景福元年(公元8 *** 年)二月,王潮以从弟彦复为都统,弟审知为都监,将兵攻福州。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蛮夷皆以兵船助之。”但是,平湖洞在今福建中部沿海的莆田,王氏从莆田攻打福州何来广东入闽之说?能以“兵船助之”的当地滨海民众与其说是畲民还不如说是疍民更为恰当!
9、蓝氏究竟是何时入闽的呢?明清以来,浙江南部聚居了众多畲族先民,据悉大部分徙自福建东北部的福州、宁德两地。近些年当地的畲族古籍被大量发掘面世,其中不乏蓝氏家族谱牒的珍品。来自景宁、龙游、兰溪等地的十多部蓝氏族谱显示,虽然他们的祖先从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迁入浙江,却有共同的世系渊源和共同的始祖蓝一可。现今流传于世保存完好的有 *** 三年的8卷和12卷两种刻本,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它们统称为“蓝氏一可公宗谱”。
10、蓝氏一可公宗谱的卷首共收录新旧谱序26篇,创修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创修时有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的“草录一秩”作为参考。而后直至 *** 三年(1914年),共续修16次,其中宋代两次,元代3次,明代5次,清代5次。前后相距674年,平均每隔42年续修增补一次。正由于先祖的坚持不懈,使得该族谱世系格外清晰,内容翔实,在目前已知的所有畲族族谱中实属罕见,对研究畲族历史渊源和家族迁徙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11、打开世系表可见,之一世为入闽始祖蓝一可,讳滋生,生于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 *** 年),卒于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祖上世居南京,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公元 *** 9年)徙居福建上杭县大洋埠(又称蓝家渡)肇基创业。
12、第十三世,罗源始祖蓝允富,名玉斯,生于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卒于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祖上世居上杭,于唐末五代梁 *** 年间徙迁罗源县南乡九都清格林家庄开基立业。其兄蓝允玫迁居南京,为当地高峰岗开基祖。蓝允富生4子,次子蓝力达于宋初由罗源移迁连江县西乡灵九峰傅庄,成为连江始祖。
13、第二十世,古田始祖蓝锡程,生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卒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蓝锡程在大观年间(1107年至1110年)曾任漳州通判,因受宦官 *** ,隐居古田大坪源小茶岭蓝家山,从此派衍古田。该蓝氏一可公族谱即由蓝锡程长孙蓝渭林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主持创修。
14、第三十世,福安始祖蓝丹山,生于元大德十一年(1370年),卒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祖上世居古田,于元末至正年间徙居福安东门。传至第三十四世蓝相益,生5子,于明代分别离开福安。长子蓝敬华、次子蓝敬太、三子蓝敬泉、四子蓝敬连迁居浙江处州云和、丽水等地,只有幼子蓝敬棠留居祖地。
15、综上所述,该蓝氏的历史迁徙流程是:唐朝时,蓝一可自南京迁至上杭;五代时,蓝允富迁至罗源,蓝力达迁至连江;宋朝时,蓝锡程迁至古田;元朝时,蓝丹山迁至福安;明朝时,蓝敬泉兄弟迁至浙江。
16、由于该世系表是最终移居浙江的蓝氏族人所编纂,按修谱惯例只详尽记述本支祖,对支派点到为止。不过从中仍可以得知,唐代有第四世蓝誉文移居广东潮州,第六世蓝芳永、蓝芳远移居安徽,第八世蓝进元移居四川雅安;宋代有第十六、十七世数支回迁上杭祖居地,第二十世蓝锡传移居安徽凤阳,第二十三世蓝钧启移居宁化石壁等等。
17、如果上述蓝氏一可公宗谱的记载真实可信,那么畲族蓝氏先民入闽就应该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公元 *** 9年),他们原居地为南京,肇基地是上杭,这倒应了闽东北、浙西南畲族《高皇歌》中常见的一句话:“都是南京一 *** 。”
18、罗源一带的蓝氏畲民信誓旦旦地认为他们的先祖早在唐末五代王审知主闽时期就入迁当地,看来这也不见得是空穴来风。五代后梁 *** 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在福州称闽王,据蓝氏一可公宗谱记载,其第十三世蓝允富正是在 *** 年间(公元907年至公元911年)徙迁罗源开基立业。
19、江西赣州是中原人氏入闽的集散地,至今赣州客家祖祠中还年年供奉蓝氏的神主牌,或许蓝一可是之一拨入闽,蓝吉甫是第二拨入闽,或许蓝吉甫只是蓝一可后裔中的一个支系。随着日后更多畲族古籍的发现,蓝氏入闽之谜将会找到最终的 *** 。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