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不是 *** 之乡? *** 是 *** 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莆田是不是 *** 之乡这个问题, *** 是 *** 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莆田的 *** 文化的发展
  2. 谁知道莆田三一教,是一种怎么样的 ***
  3. 莆田的由来

一、莆田的 *** 文化的发展

广化寺座落在市区西南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闽中古刹,也是福建 *** 大丛林之一。最近又被评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

寺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后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赐名“灵岩寺”,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额,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宋太宗皇帝改名“广化寺”。

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僧众达千余人。“檐楹相摩,轩宇层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现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重修的。近年来,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广化寺又进行全面的整修扩建。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已达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为中轴线,坐北向南,全长385米,气势磅礴。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紧密地连成一体。左厢依次为卧佛阁帝的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至钟楼;右厢依次为卧佛阁旁的般若堂、看山楼、方丈、烟霞窟、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至鼓楼。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伟的观音阁,内供一身高达八米的观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 *** 殿。在放生池左右两侧。新建了四座五百罗汉堂。寺的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表现出闽南古寺院建筑传统风格。

主殿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为抬梁式殿堂结构。殿高22米,面积达837平方米。

天王殿前有两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径幢,高约3米,其中一座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这是研究梵文汉译与本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在寺前左侧普门庵前,还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仿木楼阁式释迦文佛塔,五级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内壁嵌有石级,供人登援,可至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乐伎和花卉鸟兽等图案,精致美观。塔檐仿砖瓦雕刻,有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有赵朴初亲笔题写的“万德庄严”匾额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个大字。

广化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香火鼎盛,朝圣者络绎不绝。市区有公路直通山门。

囊山寺座落于江口镇石庭以西囊山。唐代中和元年(881年)创建,名延福院。唐光启二年(886年),闽王王审知把其改名为“慈寿寺”,俗称囊山寺。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禅堂、藏经阁和钟鼓楼等。明宣德八年(1433年)增建斋房300间。嘉靖年间,寺被 *** 焚毁。现有建筑物为清康熙、雍正、光绪与 *** 年间陆续所建。

囊山寺曾为古驿道宿站,当年朱熹赴同安上任时,曾住在寺内。朱熹有诗曰:“晓发渔溪驿,暮宿囊山寺。云海近苍茫,溪山拥清翠。行役倦修程,投闲聊一憩。不学塔中仙,前途定何事。”

囊山海拔639米,多为 *** 的花岗岩,因山峰形如古人坐褥上的“隐囊”而得名。峰顶山峦重叠,累列如莲瓣,故有“古囊山列山献”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山上 *** 奇形怪状,其中有一巨石,形如海里的鲎,故称为“鲎石”,能随气候变化而改变其颜色,天晴时色白,将雨时变灰,山下数十里处皆可见,被人视为天然“晴雨表”。还有个天元岩,上面堂宇高敞,倚栏眺望,可见兴化湾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俨如千帆竞发,辟波斩浪,十分壮观。

东岳观位于江口镇新街中心,整体建筑雄伟壮丽,布局齐整,前殿、中殿、后殿之间廊庑连接,石柱间立,浑然一体,显得古朴而典雅。

前殿为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造,面阔五间,殿顶龙脊凤檐,饰以彩色琉璃,金碧辉煌。中殿、后殿、十王殿、拜亭、报功祠、两庑等建筑物均保持清代特色。观内尚存明代思宗时礼部尚书曾楚卿亲笔书“东皇司命”巨匾,清代书法家郭尚先的对联,和清代监察御史江春霖题赠的“累世蒙庥”匾额,以及林森手书的“五岳独尊”题匾等文物。

东岳观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初时名“佑圣观”,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重修,后圮。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莆田县知县何南金重建,改名“东岳观”,至今。其后清代、 *** 又多次重修,近年来由海外人士捐资,全面修缮,古观面貌焕然一新。

三会寺位于仙游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大济镇三会村。唐景云年间(710-711年)创建,唐会昌年间(841-846年)遭火劫荒废,唐大中年间(847-859年)重建,恢复了旧时梵宇琼宫的堂皇面貌。从此,三会寺日趋兴盛,至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三会寺已成为仙游四大丛林之一。不久,又被一场兵祸烧毁。明正统七年与明嘉靖年间,由和尚云涯及智辉四处募捐,在原址上三度重建,扩大庙宇,重塑佛像,三会寺又恢复了往日的兴旺。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三会寺开始大规模扩建,至雍正六年(1723年)才告竣工。虽然清末和 *** 初期间,寺院又几经损坏,但基本上保持了古时的建筑规模和风貌。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侨僧如贤在海外募资重修,而今三会寺占地14720平方米,规模比任何朝代都更加宏伟。

三会寺内现存文物甚多,其中有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的石槽盆1个,石狮1对,以及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铸的大钟1口。寺内尚有明代和尚秋此(号超国)著的《影月集》以及清代康熙年间寺僧绎斯著的《东林集》等诗集。寺内还有清康熙十二年翰林学士黄起有撰写的重建三会寺碑文等。

龟山古刹位于市区以西15公里外的华亭镇境内。因寺院建于形似龟背的山顶而得名。又因山顶上有片2里方圆的 *** 洋,故又称“龟洋”。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辟茶园18处。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无了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到后梁贞明年间(915- *** 0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 *** 殿、禅房、方丈室等。寺西有无了禅师墓塔,石雕装饰精美、古雅,颇有艺术特色。今寺中斋房有许多石槽,更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ネ右四年十一月”字样。龟山寺宏盛时期,所属下院(附属寺院)颇多,随着徒众化缘杖迹的远播,连海外(马六甲)也有其之下院。

龟山峰峦重叠,岚雾浓重,清幽阴凉,自古就有“龟洋积雾”之称,该山盛产名茶。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寺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相传明代这里所产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

二、谁知道莆田三一教,是一种怎么样的 ***

1、三一教,亦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三一教的创立者为明代莆田人、哲学家林兆恩(1517—1598年),他倡教授徒始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大约至十七世纪中叶,“三一教”始逐渐发展完备。三一教是地方 *** 的民间 *** ,它最初流行于莆仙方言区,即莆田、仙游两县境内以及惠安县北部、福清县南部地方,全盛时曾流行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安徽、南京、北京、河南、陕西、山东等地。近代随着海外 *** 的足迹,流行于东南亚及我国的 *** 省,并辗转传入欧美。现海内外拥有信徒近30万人。在日本、德国、澳大利亚、 *** 、美国等研究哲学的学者对三一教很感兴趣,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 *** *** 以来,随着 *** 的 *** 政策的落实,海外信徒十分关心三一教的发展,从1987年,海内外同胞纷纷慷慨解囊,在东岩山原林兆恩为门徒讲学的“东山樵舍”旧址上,重建几经摧残而毁坏的东山祖祠。现东山祖祠已再复当年盛景。经批准成立了东山祖祠管委会,东山祖祠成为莆田市这座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文物,海内外信徒前来这里祭拜络绎不绝。

2、所谓“三一教”,就是儒、道、释归于一。因其具有 *** 的某些特征,有的认为它是一种地方 *** 的民间 *** 。它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今属莆田市荔城区)诸生林兆恩创立的。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心隐子、常明先生、混虚氏、无始氏等,门徒尊称其为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主,又称为夏午尼氏道统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师。他出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享年八十二岁。

3、林兆恩出生于一个十分显赫的书香官宦望族。从林兆恩上推六代,这一家族在明代文风鼎盛,一共出了11名进士,平均11年就考中一个。尤其是其祖父林富,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制两广,为朝廷重臣,政声颇著。出生于书香官宦门第的林兆恩,以功名为业当然是其更大的愿望。他6岁入塾学,显得愚钝,林富以为他“才不称貌”,深感失望。16岁时,文窍始通,下笔如流,撰《博士家言》,文词华丽通畅,林富“大奇其才”。18岁时,督学潘潢校莆,阅其 *** ,评为“见理之文”,拔置高等补邑 *** 员。此时,他对功名充满憧景。此后,他开始参加省试,却连续三次名落孙山。特别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他满以为己学富五车,中个举人是轻而易举的。他对这次省试也十分认真慎重,曾委托族人到仙游九鲤湖九仙祠为他祈梦。结果崐得了个“三 *** 赛色,掷个幺四四,一幺旋转久而始住”的梦。亲朋好友均以为这是个预兆他会考个八闽之一的好梦,他自己也满怀着希望赴省城应试,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再一次名落孙山。这次落第,无情地打破了他进取功名的美梦,他对前途感到迷惘,甚至绝望。落第后返莆,他立即放弃举子业,转而潜心研究儒、道、释三教理论,并到处寻师访道,或邂逅儒服玄装之流,亦长跪求教,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林兆恩狂颠。

4、科场失意,使林兆恩产生怀才不迂的失落感。在林兆恩的思想陷入极端苦闷的关键时候,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卓晚春闯进了他的生活圈子,对林兆恩弃名学道的思想转变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据《福建通志》载:“卓晚春,莆田人,生嘉靖间,自号无仙子,亦曰上阳子,人称为小仙。”莆田民间传说,卓晚春具有超验的特异功能,言休咎事皆奇中,被视为“活神仙”。林兆恩与卓晚春的交游始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那年道士卓晚春登门拜访,与林兆恩一见如故,结为方外游。数年间,形影不离,晨夕谈讨,纵饮行歌,言行与世人迥异,人称“卓狂林颠”。卓晚春平时所言,多深奥难懂,只有林兆恩才能理解其中的含意。以后,林兆恩将卓晚春同他交谈的话整理成书,名为《寐言录》。可见,卓晚春这位“小仙”对林兆恩弃名学道的思想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嘉靖三十年(1551),林兆恩自称“路遇明师,授以真诀”,倡立三一教。他宣称:“明师”告以三教合一之大旨。但是,“明师”是谁?林兆恩却始终守口如瓶,以致当时许多人就纷纷猜测。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也企图揭开这个秘密,但均无结果,成为三一教史上的一个谜。不过,林兆恩不说出“明师”的真实姓名也是有道理的,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明师”。为了使他所创立的理论更加神秘化,以便感召更多的信徒,他假借由所谓的“明师”指点,这也许是林兆恩的明智之所在,也是历史上许多民间 *** 创立者贯用的手法。林兆恩创立三一教后不久,其友黄州率先入教,随后黄大本、萧应麟、黄、林、朱崐廷柱、郑泳、林兆居、林兆诰、林兆琼等相继受业,成为林兆恩的之一批追随者,三一教在莆田创立了起来。

5、林兆恩创立三一教后,铁心终身从事于倡导三教合一的理论。他在嘉靖二十五年虽然放弃举子业,但名份上仍然属于县学的生员,其言论仍今受到官方的种种 *** 。为了摆脱官方的 *** ,嘉靖三十一年他向官府提出取消其生员学籍的请求,督学朱衡不予批准,他就在督学住宿的门前 *** 青衿以表示他彻底放弃举子业的决心,但这种举动在封建社会里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挑战。朱衡因之大怒,欲下令拘捕。由于郡守董士衡进言 *** 而免祸。次年,他身着小民服往省城参见督学,力请削去学籍。朱衡仍不允,非要林兆恩“衣巾讲学,为诸生式”,否则,将按“焚衣巾违圣制”加以治罪。林兆恩无奈而屈从之,同意朱衡“以山林之隐隐于学校”的意见结束了这场震动社的“请削学籍”风波。至嘉靖四十五年之前,林兆恩以教书先生的身份吸收门徒,灌输其三教合一的理论。

三、莆田的由来

��莆田市为省辖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与 *** 隔海相望,西、南与泉州市接壤,北和福州市毗邻。全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323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归侨、侨眷17万多;另有数十万华侨分布于东南亚和南北美诸国;是福建主要侨乡之一。莆田市现辖城厢、涵江两区和莆田、仙游两县。气候属南 *** 带,冬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8℃-21℃,更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2月。

莆田市自古有着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名人辈出,享有“文献之邦”美称。被誉为“地方戏的活化石”的莆仙戏,是我国地方戏曲的重要剧种。莆田市还是个著名的“田径之乡”,曾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优秀田径运动员。莆田是“ *** 女神” *** 的故乡,已成为 *** 同胞和全世界 *** 信徒朝圣的圣地。

��人口300万人,有汉、回、满、畲、壮、苗、瑶、土家等33个民族。还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及莆籍港、澳、台同胞计60余万人,其中华侨、华裔47万人。

��莆田市史称兴化、兴安,自古是闽中的 *** 、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经 *** 批准建市,成为省辖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 1949年中华人民 *** 国建立后,福建省行政区重新划分。莆田、仙游隶福建省第五行政 *** 专员公署,后更名为晋江行政 *** 专员公署、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70年2 *** *** 批准,莆田、仙游二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管辖,1971年4月闽侯专区改为莆田专区,辖莆田、仙游、永泰、福清、闽侯、闽清、长乐、平潭8个县,同年6月,莆田专区更名为莆田地区,地区 *** *** 会机关从闽侯县螺州迁至莆田城关。1973年7月,闽侯县划归福州市辖。1979年1月,改“莆田地区 *** *** 会”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地和辖县不变。

�� 1983年5月,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撤消,并拆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平潭、长乐、闽清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基于开发湄洲湾的需要及兴化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的实际,经 *** 批准建立莆田市,辖莆田、仙游二县和由原莆田县城厢镇、城郊公社及涵江镇、涵江公社分别组建的城厢、涵江二区。市人民 *** 驻城厢区。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18o27`-119o39`,北纬24o59`-25o46`,整个地势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平原广阔与逶迤的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构成了江南水乡。

莆田古城经过不断改造和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规模达25平方公里,市政公用设施、住宅和服务设施迅速发展,日臻完善。

��田市是福建省著名的粮果区。不仅荔枝、龙眼、枇把三果和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罐头驰名中外,而且还享有“蔗乡”之称,目前这里是全国重要产糖区之一。著名的兴化米粉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莆田市位于兴化平原,地势平坦,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和内河运输网。城厢区与涵江区之间可通小汽轮,纵横境内的福厦公路及其支线,将本市同福、厦、漳、泉、三明等城市连成一体。

��莆田市自 *** *** 以来, ***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工业已形成鞋革、电子、食品、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工艺城”等称誉远播四方。

��莆田市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而今,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引人瞩目,多次荣获“田径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等光荣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万多人,科研机构9所。现有大中专学校19所,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150所,小学近千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 *** 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4000多名。

��东岳观:位于江口镇新街中心,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初时名“佑圣观”。附近有迎仙桥、锦江 *** 、迎仙寨、戚公祠、锦城阁等胜变迹。

东吴石塔:又称吉蓼塔,位于湄洲湾北岸东埔乡东吴村,它雄居秀屿港主航道要冲,是古时入港的主要航标。塔内有曲尺形石阶通往塔顶,游览者可凭借登高,倚栏远眺,秀屿港湾,尽收眼底。

��三会寺:位于仙游县城西5公里龙山下,相传古时有三龙相会于此,故名。寺内还有清康熙十二年翰林学士黄起有撰写的重建三会寺碑文等。

大宗伯第: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位于城厢区长寿街庙前路(俗称铁树里)。

��夹祭草堂:在莆田县新县乡巩溪村的夹祭山上,离市区北面约30公里。草堂原为名副其实的草屋。

�� [节庆饮食]大暑食荔枝、羊肉。荔枝是莆仙之一名果,兴化郡城因而雅称荔城。大暑食羊肉,是莆田又一节令食俗。莆田民间认为大暑这一天要把热气发透,全年方能无灾无病。因而莆俗在大暑日专食羊肉、荔枝。

七月半食金果。金果是莆仙民间过中元节的主要供馐。

��中秋食月饼、芋头、米粉、栗子。中秋食月饼,是我国各地的普遍习俗。莆俗中秋也备月饼。同时,莆仙民间过中秋最普及的食物是煨芋头、炒米粉、板栗拌猪瘦腿肉,俗称“芋君米粉炒”。

��重阳节食九重果。重阳节莆俗吃“九重果”,饮“菊花酒”。

��冬至食糖丸子。莆俗冬至前夕,全家人要围在一起搓丸。

��除夕食红团。莆俗民俗中,红团是象征喜庆和团圆的。

�� [划龙船]端午节前后,莆田一带有划龙船习俗(赛龙舟),意为纪念屈原,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划龙船不但东花有,莆田南北洋许多地方都有端午划龙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近年不但有男子龙舟队,还有女子龙舟队,龙舟竞划,为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莆田市属 *** 带海洋 *** 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o-21o,年均日照时数1995.9小时,无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为东南风,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

��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270.34万;其中市区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30.49万。其中归侨和侨眷近10万人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莆田是不是宗教之乡?信仰是宗教吗?-第1张图片-

标签: 莆田 *** *** 是不是 教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