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南安打铁之乡简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南安水头镇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三国所有人物简介
5.刘永-字公寿(刘备之子,刘禅之弟)
6.刘理-字奉孝(刘备之子,刘禅之弟)
10.诸葛乔-字伯松,本字仲慎(本为诸葛瑾之子,後过渡於诸葛亮)
69.糜芳-字子方---------------------------------------------------------------------------------
3.孙权-字仲谋(孙坚之子,孙权之兄)
4.孙亮-字子明(孙权之子,排名最小)
5.孙休-字子烈(孙权之子,排名第六)
13.孙皎-字叔朗(孙静之子, *** 之弟)
14.孙奂-字季明(孙静之子,孙皎之弟)
15.孙羌-字{圣壹}{圣台}(孙坚同产兄)
17.孙辅-字国仪(孙羌之子,孙贲之弟)
18.孙翊-字叔弼(孙权之子,孙策之弟)
19.孙匡-字季佐(孙权之子,孙翊之弟)
20.孙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孙策爱之,赐姓为孙)
25.张休-字叔嗣(张绍之子,张承之弟)
28.顾谭-字子默(顾邵之子,顾雍之孙)
29.顾承-字子直(顾谭之弟,顾邵之子,顾雍之孙)
34.秦松-字文表(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
35.陈端-字子正(与张紘同郡,并与紘见待於孙策)
74.陆景-字士仁(陆逊之子,陆抗之弟)
77.孙虑-字子智(孙权之子,孙登之弟)
78.孙和-字子孝(孙权之子,孙虑之弟)
79.孙霸-字子威(孙权之子,孙和之弟)
80.孙奋-字子扬(孙权之子,孙霸之弟)
94.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之长子)
97.孙峻-字子远(孙坚弟孙静之曾孙)
104.华覈-字永先----------------------------------------------------------------------------------
魏书:P.S.吕布、董卓等人因其记载列於此书中,因而列出
而不是 *** 吕布等人属於魏的势力因为的魏太多,所以唔隔行
1.曹 *** 字孟德(小字阿瞒,曹嵩之子)
4.曹嵩字巨高(曹腾之养子,夏侯惇之叔父)
19.金穆字思然(金禕之子,金邈之弟)
29.讳髦字彦士(曹叡之孙,曹霖之子)
46.袁尚字显甫(袁绍之子,袁谭之弟)
71.夏侯霸字仲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
72.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渊之子,夏侯之弟)
73.夏侯惠字稚权(夏侯渊之子,夏侯、夏侯威之弟)
74.夏侯和字义权(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之弟)
75.夏侯称字叔权(夏侯渊之子,排名第三)
76.夏侯荣字幼权(夏侯渊之子,夏侯称之弟,排名第五)
118.荀俣字叔倩(荀彧之子,荀恽之弟)
119.荀诜字曼倩(荀彧之子,荀俣之弟)
121.荀顗字景倩(荀彧之子,荀诜之弟)
122.荀粲字奉倩(荀彧之子,荀顗之弟)
160.石?字德林(只知其字,不知其名)
193.王恂字{子良大}{良夫}(王肃之子)
212.司马隽字元异(司马朗之祖父)
214.司马望字子初(司马朗之弟->司马孚之子)
221.夏侯儒字俊林(夏侯尚之从弟)
二、三国演义的人物简介。
1、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
2、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关守将,善使流星锤,为关羽杀。
3、卞氏:六十八回,曹 *** 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
4、步骘:四十三回,字子山,东吴谋士。
5、步阐:一百二十回,晋西陵太守,为陆抗杀。
6、邴原:六十六回,与华歆、管宁善,号为龙腹。
7、卑衍:一百六回,公孙渊将,为夏侯霸杀。
8、毕轨: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昭先。为司马懿斩
9、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都亭侯。为乱兵所杀。
10、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关内侯。
11、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都亭侯。为乱兵所杀。
12、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关内侯。
13、陈耽:二回,司徒,为十常侍害。
14、陈琳:二回,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
15、陈宫:四回,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 *** 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
16、陈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17、陈生:七回,襄阳人,黄祖部将,为韩当斩。
18、陈登:十一回,广陵人,字云龙。
19、陈武:十五回,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吴将,为庞德斩。
20、陈纪:十七回,袁术将, *** 擒杀。
21、陈震:二十六回,南阳人,字孝起,袁绍谋士。归刘,
22、陈横:十五回,刘繇部将,为蒋钦 *** 。
23、陈孙:三十四回,江夏贼,为张飞杀。
24、陈氏:三十四回,刘表前妻,生子刘琦。
25、陈就:三十八回,黄祖将,为吕蒙斩。
26、陈矫:五十一回,曹将,为刘备军擒放,后为兵部尚书。
27、陈应: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会使飞叉,为赵云斩。
28、陈群:五十八回,字长文,治书侍御史、镇军大将军,司空。
29、陈式:七十一回,蜀军牙将,为夏侯渊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败,为诸葛亮斩。
30、陈造:九十五回,魏将,为马岱斩。
31、陈骞:一百十一回,魏安东将军。
32、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
33、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
34、程昱:十回,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35、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枢,汝阳人。东吴谋士。
36、程银: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37、程畿:八十一回,蜀军参谋。兵败,自刎乱军中。
38、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参军。
39、岑晊:六回,南阳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40、岑壁: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吕旷斩。
41、岑威:一百二回,魏镇远将军,为王平斩。
42、岑昏:一百二十回,吴中常侍。为众臣碎割。
43、成廉:十一回,吕布将。为乐进射杀。
44、成宜:五十八回,韩遂将,为夏侯渊杀。
45、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46、成济:一百十四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47、曹 *** :一回,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 *** 惊风病故。
48、曹嵩:一回, *** 父,本姓夏侯,曹腾养子。为张闿乱军所杀。
49、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50、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
51、曹 *** :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敦一眼,为其所杀。
52、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
53、曹昂、十六回,曹 *** 长子,张绣军杀。
54、曹安民:十六回,曹 *** 侄,张绣军杀。
55、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56、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57、曹氏:六十六回,曹 *** 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
58、曹休:五十六回,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59、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
60、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黄须儿,勇而无谋。
61、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 *** 不奔丧,自缢。
62、曹真:八十四回,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63、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
65、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
66、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67、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
68、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
69、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
70、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71、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72、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
73、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
74、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
75、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 *** 杀。
76、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
77、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
78、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
79、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
80、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
81、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82、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
83、淳于琼:三回,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
84、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85、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
86、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国难。
87、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
88、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 *** 待为上宾。后不满 *** 为魏王,杖杀狱中。
***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90、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
91、崔谅:九十二回,魏 *** 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
*** 、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93、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94、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
95、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
96、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
97、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
98、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 *** 杀。
99、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公仁,洛阳令。进言加九锡。
100、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
101、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 *** 缢死。
102、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103、董衡:七十四回,曹 *** 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104、董超:七十四回,曹 *** 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105、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国亡忧死。
106、董荼那:八十七回,孟获第二洞元帅。为张嶷擒。释后为获所杀。
107、董禧:九十二回,曹将,为关兴杀。
108、董寻:一百五回,魏司徒,谏言被废为庶人。
109、丁原:三回,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
110、丁奉:三十八回,庐江人,字承渊。
111、丁夫人:六十八回,曹 *** 元配,无出,被黜。
112、丁仪:七十九回,字正礼,与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113、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礼,与丁仪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114、丁咸:九十一回,蜀笃信中郎将。
115、丁谧: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彦靖。为司马懿斩
116、典韦:十回,陈留人。张绣军杀。
117、邓茂:一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118、邓龙:三十八回,黄祖将,为甘宁杀。
119、邓义:四十回,荆州治中。降曹。
120、邓芝:六十五回,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
121、邓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玄茂,邓禹之后。为司马懿斩。
122、邓艾:一百七回,义阳人,字士载,口吃。
123、邓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将军。为司马昭斩。
124、邓良:一百十八回,蜀驸马都尉。降魏。
125、邓贤:六十回,刘璋将,为黄忠射杀。
126、邓贤:九十四回,孟达甥,出首孟达。
127、杜远:二十七回,廖化同伴,为其所杀。
128、杜琼:八十回,蜀议曹、谏议大夫。
129、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130、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131、杜预:一百二十回,晋镇南大将军。
132、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133、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
134、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 *** 孙翊,为傅婴、孙高杀。
135、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
136、 *** 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
137、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秃龙洞洞主,死于乱军。
138、带来洞主:九十回,孟获妻弟,八番部长。
139、鄂焕:八十七回,高定将,使方天戟,为魏延、王平、张翼合擒,降,封益州牙将。
140、俄何烧戈:一百九回,羌将。兵败自刎。
141、傅婴:三十八回,孙翊心腹, *** 后封牙门将。
142、傅巽:四十回,字公悌,荆州东曹掾。降曹,封关内侯。
143、傅干:六十六回,曹参军,字彦才。
144、傅士仁:七十三回,关羽将,荆州失,降吴,后归蜀为刘备剐。
145、傅彤:八十一回,蜀将。军败,于阵中 *** 亡。
146、傅佥:一百十二回,蜀将。兵败自刎。
147、伏皇后:十三回,汉献帝妻。为华歆捕, *** 杀。
148、伏完:二十回,伏皇后之父。为 *** 杀。
149、樊稠:三回,董卓将,韩遂友,被李傕杀。
150、樊岐: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151、费观:六十四回,刘璋妻弟,降刘,
152、费祎: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
153、费诗: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前部司马。
154、费耀:九十七回,曹真中护军大将。中计自刎。
155、范滂:六回,字孟博,山阳高平人,江夏八俊之一。
156、范康:六回,字仲真,渤海人,江夏八俊之一。
157、范疆: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158、冯礼: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审配射杀。
159、冯习: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160、冯(纟枕):一百二十回,晋臣。
161、方悦:五回,河内名将,为吕布杀。
162、逢纪:七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袁谭杀。
163、 *** :六十回,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
1 *** 、郭汜:三回,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165、郭嘉:十回,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
166、郭图:二十二回,袁绍谋士,辅袁谭,
167、郭常:二十八回,某庄主,留宿关羽。
168、郭恩:六十九回,家中有 *** ,为管辂卜出。
169、郭淮:七十回,太原阳曲人,字伯济,魏雍州刺史。为姜维射杀。
170、郭永:九十一回,安平广宗人,郭贵妃之父。
171、郭贵妃:郭永之女,号女王,后为曹丕后。
172、郭夫人:一百五回,得曹睿宠,被立后。
173、顾雍:二十九回,字元叹,蔡邕之徒,东吴谋士。
174、妫览:三十八回,丹阳督将,预占徐氏,为傅婴、孙高杀。
175、干休:一百十三回,吴曲阿老人。
176、公孙瓒:一回,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 *** 。
177、甘夫人:二十二回,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178、甘宁:三十八回,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
179、巩志:五十三回,武陵从事,降刘备。
180、关羽:一回,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
181、关纯:七回,韩馥别驾,为文丑杀。
182、关宁:二十八回,关定长子。学文。
183、关平:二十八回,关定次子,学武,过继为关羽义子。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斩。
184、关兴:七十四回,关羽次子。字安国。病亡。
185、关彝:一百十九回,汉寿亭侯,死于乱军。
186、高升:二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187、龚都: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后随刘备,为夏侯渊杀。
188、龚起: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 、戈定:五十三回,太史慈将,刺杀张辽不成,死。
190、谷利:六十七回,东吴牙将,合淝救孙权。
191、管亥:十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杀。
1 *** 、管宁:六十六回,与邴原、华歆善,号为龙尾。后与歆割席坐,不仕魏。
193、管辂:六十九回,字公明,平原人,善周易。
194、官雝:九十一回,蜀典军中郎将。
195、苟安:一百回,蜀都尉,解粮误期,为诸葛亮杖责,降魏。
196、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
197、耿纪:六十九回,字季行,洛阳人,侍中少府,讨曹 *** ,被斩。
198、侯选: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199、何进:一回,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
200、何太后:二回,何进妹,贵人,生刘辩。为李儒摔死。
201、何苗:二回,何进弟,钩结十常侍,为乱军杀。
202、何仪:十二回,黄巾军,为李典擒杀。
203、何曼:十二回,黄巾军,为曹洪杀。
204、何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平叔。为司马懿斩
205、韩忠:二回,黄巾军,乱军射杀。
206、韩当:五回,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
207、韩遂:十回,西凉太守,与马腾交厚,后降曹。左手为马超断。
208、韩暹: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关、张杀。
209、韩胤、十六回,袁术将,吕布擒,曹 *** 杀。
210、韩嵩:二十三回,刘表从事中郎将,归曹。加为大鸿胪。
211、韩福:二十七回,洛阳太守,为关羽杀。
212、韩珩:三十三回,幽州别驾,不降曹。
213、韩浩:三十九回,韩玄弟,曹将,为黄忠斩。
214、韩玄:五十三回,长沙太守,为魏延杀。
215、韩德:九十二回,西凉大将,开山大斧。为赵云杀。
216、韩瑛: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杀。
217、韩瑶: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擒。
218、韩琼: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杀。
219、韩琪: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杀。
220、韩祯:九十四回,蜀西平关守将。
221、韩综: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
222、黄盖:五回,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
223、黄琬:六回,太尉,为董卓罢为庶民。
224、黄祖:七回,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
225、黄劭:十二回,黄巾军,为许褚擒杀。
226、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227、黄忠:五十三回,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
228、黄奎:五十七回,门下侍郎,黄琬子,为 *** 害。
229、黄权:六十回,字公衡,西阆中巴人,刘璋主簿。降刘,右将军,光禄卿。兵败降魏。
230、黄皓:一百十二回,蜀宦官。为司马昭凌迟。
231、黄崇: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232、皇甫嵩:一回,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
233、胡轸:五回,华雄副将,为程普杀。
234、胡赤儿:九回,牛辅心腹,为吕布杀。
235、胡才: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死于乱军。
236、胡车儿:十六回,张绣之偏将,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237、胡班:二十七回,胡华子,荥阳从事,救关羽。后归蜀。
238、胡济:九十一回,蜀昭武中郎将。
239、胡遵:一百六回,魏将,征东将军,
240、华雄:五回,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
241、华佗:十五回,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 *** 杀。
242、华歆:二十九回,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 *** 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头。
243、桓阶:七回,孙策之军吏,与刘表有旧。
244、桓范:一百六回,字元则,魏大司农,"智囊"。为司马懿斩。
245、桓嘉: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
246、桓彝:一百十三回,吴尚书,为孙綝杀。
247、郝萌:十一回,吕布将。为张飞擒, *** 杀。
248、郝昭:九十六回,魏将,太原人,字伯道。陈仓太守,病重惊亡。
249、霍峻:六十二回,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蜀将。
*** 、霍弋:一百十九回,蜀建宁太守。
251、汉灵帝:一回,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
252、后槽:五十三回,张辽军养马后槽,刺杀张辽不成,斩。
253、蒋钦:十五回,字公奕,九江寿春人。
254、蒋奇:三十回,袁绍将,为张辽斩。
255、蒋干:四十五回,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 *** 帐下幕宾。
256、蒋琬:六十三回,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
257、蒋舒:一百十二回,蜀将。降魏。
258、蒋斌:一百十三回,蜀将。降魏。
259、贾诩:九回,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
260、贾逵:七十九回,汉谏议大夫,魏建威将军。
261、贾范:一百六回,公孙渊副将。谏言被公孙渊斩。
262、贾充:一百十一回,字公闾,贾逵子,司马昭心腹。
263、吉太:二十三回,字正平,皆呼吉平,洛阳人,太医,为 *** 获,撞阶而死。
2 *** 、吉邈:六十九回,吉平长子,字文然,起事为乱军杀。
265、吉穆:六十九回,吉平次子,字思然,起事为乱军杀。
266、金尚:十七回,兖州刺史,不从袁术,为之杀。
267、金旋:五十三回,武陵太守,为巩志杀。
268、金祎:六十九回,韦晃心腹,与王必交厚,讨曹 *** ,为乱军杀。
269、金环三结:八十七回,孟获之一洞元帅。为赵云杀。
270、靳祥:九十七回,蜀将,陇西人。
271、姜叙:六十四回,与杨阜为姑表兄弟,抚彝将军。
272、姜叙母:六十四回,杨阜姑,为马超杀。
273、姜维:九十二回,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
274、沮授:七回,袁绍谋士,被绍下狱,为 *** 获,不降,斩。
275、沮鹄:三十二回,沮授之子,为张辽射杀。
276、蹇硕: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郭胜所杀。
277、纪灵:十四回,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
278、简雍:十八回,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
279、孔融:五回,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 *** 杀。
280、蒯越:六回,延平人,字异度。刘表谋士,降曹,封江陵太守。
281、阚泽:三十八回,会稽山阴人,字德润,献诈降书。
282、轲比能:八十五回,辽东鲜卑国国王。
283、刘焉:一回,幽州太守。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之后。刘璋父。益州牧,患病疽死。
284、刘备:一回,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
285、刘表:六回,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
286、刘晔:十回,字子阳,淮南成德人。曹 *** 谋士。
287、刘繇:十一回,扬州刺史,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刘岱之弟,刘宠之侄,
288、刘宠:十五回,汉室宗亲,太尉。
2 *** 、刘璋:五十九回,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 *** 。
290、刘安:十九回,猎户,杀妻食刘备,瞎搞。
291、刘辟: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随刘备,为高览杀。
2 *** 、刘勋:二十九回,庐江太守,为孙策败。
293、刘禅:三十四回,刘备子。小名阿斗。
294、刘琦:三十四回,刘表长子,病死。
295、刘寔:一百十六回,魏相国参军。
296、刘(王睿):一百十八回,刘禅长子。死于乱军。
297、刘谌:一百十八回,刘禅五子,北地王。国亡,杀妻、子,自刎。
298、刘氏:三十一回,袁绍后妻,袁尚之母。
299、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300、李肃:三回,虎贲中郎将,吕布友。斩董卓首级,后为吕布杀。
301、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
302、李蒙:九回,董卓余 *** 。死于马超之手。
303、李别:十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304、李封:十一回,吕布将。为许褚斩。
305、李暹:十三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306、李乐: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东将军。为徐晃杀。
307、李丰:十七回,袁术将, *** 擒杀。
308、李通:十八回,江夏平春人,字文达, *** 将。为马超杀。
309、李伏:七十九回,汉中郎将,令献帝让位曹丕。
310、李异:八十二回,孙桓之大将,为关兴杀。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前将军,假节钺,壮缪侯。被东吴偷袭兵败被杀。
311、关兴,字安国,关羽子,侍中、中监军,壮缪侯。
312、关统,兴子,官至虎贲中郎将,壮缪侯。
313、关平,羽义子。与关羽一起被杀。
314、张飞,字翼德,涿郡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桓侯。被部下张达、范强 *** 。
315、张绍,飞次子,侍中、尚书仆射,桓侯。
316、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威侯。
317、马岱,马超弟,平北将军,陈仓侯。
318、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后将军,刚侯。
319、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镇军将军,顺平侯。
320、赵统,虎贲中郎,督行领军,顺平侯。
321、赵广,牙门将。随姜维出征沓中,临阵战死。
322、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军师中郎将,关内侯。 *** 雒县,为流矢所中,时年36。
323、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安汉将军。
324、麋芳,字子方,东海人,南郡太守。降吴。
325、孙乾,字公佑,北海人,从事中郎,秉忠将军。
326、简雍,字宪和,涿郡人,昭德将军。
327、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尚书令。
328、马谡,字幼常,良弟,为人言过其实,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街亭之战失误,被斩,39岁。
329、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卫尉,城阳亭侯。
330、彭漾,字永年,广 *** , *** 太守。
331、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长水校尉。被流放汶山郡。
332、刘琰,字威硕,鲁国人,固陵太守,都乡侯。
333、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孔明死后与杨仪不和被杀。
334、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有才干,丞相参军长史,绥军将军。因不满地位被流放汉嘉郡, *** 。
335、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将军。
336、霍弋,字绍先,峻子,监军、翊军将军,建宁太守。
337、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338、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左将军,显明亭侯。
339、向宠,朗兄子,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阵亡。
340、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辅汉将军,领留府长史。
341、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342、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谏议大夫。惧罪降魏。
343、 *** 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揖子,祖父俭,灵帝末为益州刺史。官至令史。
344、吕凯,字季平,永昌不韦人,云南太守,阳迁亭侯。为叛夷所害。。
345、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为人宽济有度量,镇南大将军,彭乡亭侯。
346、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孔明称之“社稷之器”,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大将军、录尚书事、安阳亭侯。
347、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好郑氏学,有文有武,督中外军事,大将军,平襄侯。被军乱兵 *** 。
348、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邓禹后代,领兖州刺史,阳武亭侯,大将军。
三、三国人物简介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 *** 。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
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 *** 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 *** 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 *** 家、战略家,曹 *** 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 ***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 *** 亭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 *** 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 *** 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 *** 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 上,为曹 *** 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 *** 称为“吾之子房”。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
因而虽然受到了曹 *** 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 *** ,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 *** 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 *** 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 *** 一度产生 *** 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 *** 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 *** ,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 *** 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 *** ,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 *** 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 *** 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 *** 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
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肃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