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之乡?比干的文学作品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比干之乡,以及比干的文学作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比干的后人姓什么
  2. 比干和范蠡如何区分
  3. 比干庙详细资料大全

一、比干的后人姓什么

姓林,比干,商纣王帝辛的叔叔。殷商末年,纣王整日沉迷于安逸享乐之中。为保殷商 *** ,比干犯颜直谏惹怒了纣王,将其 *** 并剖腹挖心。武王伐纣灭商,封比干墓,召回比干的儿子比坚,赐姓林氏,林姓从此而得,比干便是林氏鼻祖。

林坚出生于公元前1029年,其父比干公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子姓,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 *** 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1、林坚的身世问题显然是清晰和明确的,但有关其出生地点却至今还是一团迷雾。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颇多散佚,因此学界对此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对林坚的诞生地,大体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是古都朝歌,以唐代元和年太常博士林宝为 *** ,在其编撰的《元和姓纂》一文中提到“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今河南省淇县城西太行山余脉),随姓林氏”。

2、其二认为是长林石室,以唐代中书令温彦博为 *** ,其在为林氏家谱作序中谈到"正妃夫人甫孕三月"避难牧野长林石室,生下林坚。近年来,随着对林姓研究的深入,组建了林坚学会的林凯山先生提出比干被纣王杀害时,其子坚约十四岁,随母亲逃难,因此也断定其出生于古都朝歌。

3、《元和姓纂》,林宝修撰,乃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该书详载唐代族姓世系和人物,于古姓氏书颇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段。在其文章中,林宝明确提出林姓得姓始祖林坚出生于古都朝歌。

4、关于林坚出生地究竟在哪,上述说法那种正确,我们难以判断,一切只能说是扑朔 *** 。然而,林坚究竟出生在哪,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得姓“林”姓,如何成为林姓的得姓始祖的。林姓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河南卫辉空中祭拜比干诞辰3107周年圣像首度巡游

二、比干和范蠡如何区分

1、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省南阳市)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约于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圣祖。

2、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 *** 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3、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4、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5、“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不过,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的多。但是人们总愿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五湖这一说。但史实应该不是这样的。

比干之乡?比干的文学作品-第1张图片-

6、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7、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肥城陶山,或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更佳经商之地, *** 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8、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9、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之一忠臣”;国神比干聚义国神荟翠中原也是林氏的祖先。

10、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 *** 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 *** 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 *** ,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11、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莫)。

12、周文王将伏羲的八卦渗入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并进一步推演为 *** 卦,使之成为六经之首,完成了《周易》。比干谏死后,周文王《易系词》:比干“是故蓍之德,国而神”。[1]

13、周武 *** 商消灭暴君殷商王朝,夺取全国 *** ,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灭商后,为了收服巩固新建的 *** ,在 *** 上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他下令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封比干国神,命三 *** 后才可发扬光大,派闳夭立放铜盘铭。放出贤臣箕子并恢复其原职。孔子说的周染与殷礼损益可以知道。可见,古今对比却是事实。周武王封比干留下铜盘铭:封轩辕王子比干垄,上报天神,下报地神。中华民族千秋令:“齐 *** 雨,雷电照今;供干师忠,慎为瞻遗。”命为宗祀,历朝致祭。并令禁慎瞻遗。

三、比干庙详细资料大全

坐落于河南卫辉的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中国之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之一庙”。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比干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干墓为中国之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比干之乡和比干的文学作品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文学作品 干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