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我们可以通过浮漂来了解水下的一举一动,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浮漂种类有很多,到底怎么选择呢?
接下来我就从3个步骤,来教会大家怎样去选择合适的浮漂。
希望能给各位钓友带来一些帮助。
一、吃铅大小
大家可以记住以下几个口诀:
水深选大,水浅选小,
有风有浪选大,无风无浪选小,
鱼情快选大,鱼情慢选小,
鱼口猾选大,鱼口轻选小,
小鱼闹窝严重选大,没有小鱼闹窝选小,
长竿选大,短竿选小,
硬竿选大,软竿选小。
二、漂尾粗细的选择
大家同样记住以下几个口诀:
口轻选细尾,口重选粗尾,
长竿选粗尾,短竿选细尾,
底钓选细尾,半水定层选粗尾。
三、漂型的选择
如果我们是以底钓为主,
应该选择长身长尾的浮漂,
比如凯作A712这种类型的浮漂。
它的优点就是穿层速度快,到位快,
用作底钓的话,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果我们是钓行程和钓底相结合,
那么建议选择漂尾和漂脚一样长,漂身是枣核型的浮漂,
比如渔夫子LW011这种浮漂,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如果我们是钓翻身,或者是钓半水定层的,
那就选择福翼Y-05这种中短漂身,中短尾、短脚的浮漂。
如果是钓水皮,在鱼情特别快的情况之下,
甚至是可以选择那种非常短的虾漂。
以上几个都是常用的漂型,
在此以外,所有的漂型都是异形漂,
比如那些漂尾很短,漂脚很长的,
或者是加粗漂尾,漂尾目数只有3目的浮漂,
这些都是异形漂,这些浮漂是针对特定的鱼情去设计的,
我们在正常作钓的时候,基本上不要选择。
各位钓友,你们学会了吗?
哪种鱼漂更好用?钓鱼怎样选择鱼漂?鱼漂的选择 ***鱼漂是钓鱼人的眼睛,鱼在水底的吃饵状况,都是通过鱼漂的动作信息传递给钓鱼人的,因此,鱼漂的选择对钓鱼人至关重要。鱼漂的种类很多,按照材质、目数、形状、功能分类,能分成很多种鱼漂。那么,钓鱼人应该如何选择鱼漂?哪种鱼漂更好用?下面,我们就来讲下鱼漂的选择技巧。
鱼漂的选择 ***
一、钓小鲫鱼。如果是休闲钓小鲫鱼,一定要选择小号鱼漂,枣核型的细长漂身,吃铅量1克左右,目数在11目左右,入水后翻身速度快,调4目钓4目,钓小鲫鱼最为合适了。
鱼漂的选择 ***
二、钓大鲫鱼。如果钓4两以上的大鲫鱼,应该选择中号鱼漂,也是枣核型的细长漂身,吃铅量在1.5~2.0克之间,目数在14目左右,调N目钓2~3目,钓目不变,N是个变化值,调的目数要根据实际鱼情来调整,鱼口好时调高目,鱼口不好时调低目。
鱼漂的选择 ***
三、钓大鲤鱼。如果钓2斤以上的大鲤鱼,应该选择大号鱼漂,中等粗细的枣核型漂身,鱼漂总长度在50厘米左右,总目数在17目左右,正钓抢鱼时调10~12目,钓3~4目,正钓糗鱼、偷驴或者钓滑口鱼时,调3~4目,钓3~4目。
鱼漂的选择 ***
四、钓大青鱼。如果是钓大青鱼,鱼钩和子线一般需要躺底,更有利于大青鱼咬钩,所以大家都采用跑铅钓法,这就需要用到跑铅漂,又称无铅自立漂、三目跑铅漂,垂钓原理都一样,非常无脑,我们就不详细讲解了。
鱼漂的选择 ***
综上所述,就是最常见的选择鱼漂技巧,对于一个休闲钓手而言,已经足够应付各种鱼情了。钓鱼是个系统工程,资源、钓位、天气、钓具、鱼饵等很多因素都对钓鱼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钓友们没有稳定的饵料配方,可以参考下图,出自鱼类实验室,效果显著且稳定,值得信赖。
高级钓鱼配方
之前的三篇文章眼镜哥讲了通过吃铅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浮漂,以及不同的鱼情使用什么样的漂形,有需要的钓友可以回顾一下:
浮漂对钓鱼的影响,看完之后选漂再不迷惑(三):漂尾粗细的选择
今天我们继续浮漂选择的话题,来讲一讲浮漂材质对钓鱼的影响。
相信不少钓友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芦苇浮漂最灵敏,巴尔杉木浮漂最迟钝。其实我一直认为浮漂的灵敏度与浮漂的材质并没有直接关系,关于浮漂灵敏度的问题我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详细讲到。那么,不同材质的浮漂究竟对钓鱼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防水性
我们目前用的浮漂主要是四种材质:巴尔杉木、芦苇、纳米、孔雀羽毛。其中纳米是人工合成材料,说白了就是一种密度很高的泡沫板,其他几种用来做浮漂的材料均是天然形成的,一旦漆面出现破损,浮漂就会马上吃水,从而导致浮漂无法再继续使用。而纳米浮漂即便出现破损也不会马上吃水,依然可以勉强继续使用,它的防水性能是其他材质浮漂无法相比的。
二、坚固性
虽然纳米浮漂的防水性能很好,但是纳米浮漂的坚固性却不是很强,经常会出现鱼竿把浮漂打坏的情况,而带壳的芦苇浮漂坚固性是最强的,因为芦苇壳本身就很硬,再加上漆面的保护,使得芦苇浮漂破损的几率大大降低。孔雀羽毛与巴尔杉木浮漂的坚固性也很一般,使用不当也容易损坏。
三、稳定性
芦苇浮漂因为其内部空气含量较多,所以最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水温一旦发生较大改变,浮漂的浮力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导致调目发生变化。孔雀羽毛与巴尔杉木浮漂也会有类似情况,但比芦苇浮漂的稳定性强很多。稳定性更好的还是纳米浮漂,由于是人工合成材质,所以基本不受水温的影响。
总体来说,虽然浮漂的材质不同会导致浮漂的坚固性以及稳定性产生差异,但是一些技术成熟的浮漂厂家会尽量弥补浮漂材质本身的缺陷,所以这也是一些好的浮漂要卖到大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原因。
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文明钓鱼,保护资源,人人有责!
钓鱼人除了经常和鱼打交道,自然也不会冷漠其手中的钓鱼工具。浮漂作为钓鱼人的第二双“眼睛”,自然也是十分熟悉的。可如今市面上浮漂的种类、形状真的太多了,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浮漂同样作为钓鱼配件中的重要一环,其选法和用法都是十分有讲究的,那作为一位钓鱼小白,我们又该如何选购浮漂呢?下面我将从浮漂的种类、材质及其特性讲起,并教会大家浮漂的3种选法,请耐心往下看。
之一点,浮漂的种类
1,竖漂
竖漂是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浮漂,因为它在水中的状态是竖直立起的,故取名竖漂。其漂身呈流线型,中间凸起,两端尖细,呈纺锤状。
一端插在浮漂座上,沉入水中的杆状部分叫做漂脚,一般采用碳纤维材料 *** 而成,另一端暴露在空气里,一般会用颜料涂成醒目颜色的细杆叫做漂视(漂尾),中间凸起的部分叫做主浮体。
竖漂在水中抗风浪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是很多野钓爱好者及竞赛钓手都非常喜欢用的一种浮漂。
2,碎漂
碎漂并非是指破碎的浮漂,而是指零零散散颗粒较多的浮漂。一般常见的就是七星漂。
七星漂买来的时候是用透明的小塑料袋装着的,没有竖漂那么容易折损。取出来你会发现,七颗漂粒上都穿有小铁丝锁扣,漂粒中间就是一枚太空豆,所以七星漂的用法与太空豆如出一辙。
主线上依次穿好漂粒后,可根据水深随意调节漂粒之间的距离。其次七星漂适应性强,但不如竖漂醒目,一般用于钓离岸较近的静水。
3,球漂
球漂一般体型较大,采用空心塑料 *** 而成,它主要是浮力大,没什么灵敏度之说,但是抗风浪性比较好。一般手竿做钓不采用球漂,通常用于海竿远距离抛投进行浮钓。
第二点,浮漂的材质
1,巴尔杉木浮漂
竖漂的种类里面大部分浮漂都是采用巴尔杉木 *** 而成的。其材质很轻,浮力也好,入水翻身竖立快。此浮漂多为长身长脚硬尾漂,漂尾很长,十分醒目,适合大型水域做钓。
但因为是木头材质,难免质地不均匀,外部虽然涂了防水油漆,可还是容易被挤压破损,从而导致吸水,影响浮漂的浮力及灵敏度,所以巴尔杉木浮漂应小心使用及保管。
2,芦苇浮漂
芦苇的浮漂我自己也尝试 *** 过,取材简单,应选用风干的芦苇进行加工。市面上芦苇浮漂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便宜的,它浮力好,灵敏度高,但同样易损不耐压。
3,孔雀翎浮漂
这种浮漂一般是采用孔雀的羽毛杆子部分 *** 而成的,这种材料其重量比巴尔杉木还要轻,浮力大,市面上的孔雀翎浮漂有带壳和不带壳之分,带壳的硬度高,不容被压坏吸水,但不带壳的浮漂灵敏度更高,且价格更贵。其漂型多为长身长脚软尾漂,漂尾不长,回复性好,漂相真实,适合近水底钓。
4,纳米浮漂
而如今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新型材料的浮漂,那就是纳米浮漂,这种材料浮力好,灵敏度也高,而且主要还耐挤压,就算压坏了也不吸水,价格适中,于是渐渐的也开始受到许多钓友的青睐了。
5,塑料泡沫浮漂
像我们之前说的七星漂和球漂大部分都是采用泡沫或者塑料进行合成的。在竖漂的类别里,塑料竖漂也大有存在,当然这种浮漂大多做工拙劣,价格便宜,浮力很大,灵敏度也差。
第三点,浮漂的选法
1,根据水面状况来选
前面已经分析了浮漂的种类材质的特性。我们外出垂钓时假如是钓静水,其实竖漂和碎漂都可以用,而如果钓点离岸边远且水面风浪大,可选用抗风性好的长尾大型号的巴尔杉木浮漂,大家可根据水面具体情况来灵活选择。
2,根据材质来选
浮漂材质不同,首先其价格也不同,这是选购浮漂的一个依据。一般市面上孔雀翎浮漂较贵,价格依次往下是纳米、巴尔杉木、芦苇、塑料浮漂。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价格也跟浮漂 *** 的工艺有关。
其次孔雀翎材质的浮漂其弹力好、浮力也不错、耐用还不吸水,而巴尔杉木浮漂其抗风浪性好、入水翻身快,但容易压损导致吸水,其次纳米浮漂结实耐用还不吸水,芦苇浮漂其性能比巴尔杉木稍差些,但价格便宜。最后塑料浮漂不必多谈,大家可以自己抉择。
3,根据钓法来选
前文已经提到过:球形浮漂体积大,浮力也很大,比较适合用于海竿浮钓。海竿浮钓大部分是为了钓获水体中上层的鱼类,比如鲢鱼鳙鱼。而且海竿的钩组上面携带的饵料多,重力大,所以海竿钓浮宜采用大浮漂。
当然竖漂也可以钓浮,宜采用短身粗脚漂。这样浮漂的浮力大,且重力集中在下端漂脚处,中上层的鱼一旦咬钩,浮漂下沉动作快,漂相更明显。
其次钓底的话,宜采用长身长脚硬尾或软尾漂皆可。
软尾指的是可更换的空心漂尾,以孔雀翎为主要材质的漂身,其回复性好,漂相更加真实。而硬尾指的是实心漂尾,一般不可更换,其抗风性比较好,适合钓滑鱼。
最后总结
浮漂的种类主要介绍了三种,分别为竖漂、碎漂、球漂。
浮漂的材质主要罗列了五种,分别为巴尔杉木、纳米、芦苇、孔雀翎、塑料泡沫。各种材质的浮漂其特性也不同,详细介绍请见原文。
其次浮漂的选法也讲了三种,分别是根据水面状况来选、根据材质来选、根据钓法来选。大家可细读原文,灵活选择合适的浮漂。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 *** ,通知侵权必删。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呗!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钓鱼心得,感谢阅读。
想要应对各种渔情,少不了这几种浮漂,一支浮漂打天下还真行不通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浮漂没那多讲究,只要鱼多,再便宜的浮漂一样上鱼。这句话看似合理,其实并不适合大部分钓鱼人,甚至还会产生误导作用。
别说“只要鱼多”用什么浮漂都能上鱼了,要是鱼多就是不按浮漂也一样能上鱼。因为大部分普通钓鱼爱好者的垂钓场景并不是鱼多的地方,所以我认为这句话就是抬扛。
那么作为一名想进一步提高钓技和渔获的钓鱼爱好者,我们的漂盒里应该摆放哪几种浮漂呢?今天小编结合多年实钓经验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1、大吃铅量和小吃铅量浮漂。很多人纳闷一个问题,那就是浮漂为何是成套分装的。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吃铅量不一样:我们用短竿、钓浅水、钓小鱼、钓滑鱼时,为了更准确地抓取信号一般需要选择吃铅量小一点的浮漂,比如吃铅量在0.8至1.5克的浮漂。我们在用长竿、钓深水、钓大鱼、钓生口鱼时,为了抛投更轻松、下底更快、提高中鱼率则一般需要用到吃铅量较大一点的浮漂,比如吃铅量在1.5至5克的浮漂。
2、短身漂和长身漂。短身漂,顾名思义就是漂的长度较短,抛至水中后其翻身动作相对长身漂要快。在钓浮、钓快鱼、钓浅水时为了优先抓之一个吃口信号,建议选择短身漂。在钓底、钓行程、钓深水时则建议使用长身漂。
另外,如果水格外浅而且杂物较多时,大家还可以选择七星漂作钓,比如使用长短线朝天钩戳草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不同档次的浮漂。三块、五块的浮漂准备几支,在容易挂底、打树等容易损失浮漂的地方用。在光水面、封闭水面可以选择工艺、性能、价格相对较高一点的浮漂。如果钓一次鱼就丢一支百十块的浮漂,经济上不仅蒙受损失 ,心情也会大大受到影响。
4、漂尾加粗漂和细尾漂。细尾漂相对较为灵敏,适合眼力较好的人使用。如果出现近视、老花眼等情况时则需要选择一款加粗尾浮漂了。尾部加粗的方式有好几种,比如扁尾浮漂、螺旋尾浮漂、纳目加粗尾浮漂等,其灵敏性依次呈递减趋势。
如果视力稍微差一点,建议选择扁尾浮漂。如果视力较差,建议选择纳米加粗浮漂。至于螺旋尾浮尾大家褒贬不一,如果解决了漂尾缠线问题,我感觉还是值得一试的。
5、电子漂或者夜光棒。鱼情正好天却黑了或者夏季白天太热时我们还需要准备一支晚上可以观看信号的浮漂。如果钓大鱼,可以选择夜光棒垂钓。如果钓中小个体鱼,建议还是用一只电子漂吧。因为在漂尾上插一个夜光棒后,会导致浮漂头重脚轻,大大影响浮漂的灵敏性。再说,谁舍得在一支好浮漂上面插一根夜光棒呢?
当然,如果你想钓大物的话,还要选择一支漂尾加粗的大物漂。如果钓黑坑还可以选择无铅自立漂(有人叫他流氓漂法),可以在一定程序上钓得更远一点(前提是黑坑老板允许用)。
对于普通钓鱼人来说,有了以上几款浮漂后,基本就可以应对大部分鱼情了,没必要再添置别的浮漂。顶多也就是同样功能的浮漂再多备一、两支,以防不备之需要罢了。
我是同行,一位常年坐在水边喜欢思考和分享的实战派钓鱼人,您的每一个点赞、分享和关注都是我持续分享的更大动力。
新手记住这个公式选择浮漂吃铅量,简单好记,再也不怕选不好!新手刚学钓鱼,往往会出现浮漂吃铅量选择不好的问题。吃铅量选小了抛不出去,选大了又不太灵敏,可以说非常头疼,。那么今天小刘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总结出关于浮漂吃铅量选择的一个公式,简单好记又实用,不信就来看看吧,也欢迎各位钓友共同交流。
5.4米以内钓竿
如果我们使用的钓竿长度在5.4米以内,那么我们选择浮漂吃铅量的大小可以是竿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直接拿你的竿长除以3。比如3.6的钓竿除以3,那得出的就是1.2克;4.5米的钓竿除以3得出的就是1.5克;5.4米钓竿除以3,那就是1.8克;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得出的浮漂吃铅量确实非常合适。当然我们也要根据自己做钓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在适当的大一点小一点也没问题。
5.4米以上钓竿
如果我们使用的竿长超过5.4米,那我选择浮漂吃铅量就是竿长除以2。你像6.3米除以2,得出的吃铅量是3.15克;7.2除以2,得出的是3.6克;8.1除以2,得出的是4.05克;这样计算得出的吃铅量也是非常合适,这样的吃铅量对于新手来说抛投应该问题不大。
可能也会有钓友问到,那线组粗细、水深不考虑了吗?
不是说不考虑,只是因为我一直强调,新手选择浮漂吃铅量的之一要素就是竿长,你先保证自己能正常抛投自如再说其它也不迟!如果你抛投自如,但又感觉自己使用的线组太粗,作钓的水也比较深,那你可以考虑把吃铅量在适当放大,这样也会把水线绷得更紧,毕竟只有水线绷得越紧,三点一线那才能更灵敏,如果水线都绷不紧,又何谈灵敏!
最后总结
如果你是钓鱼新手,不知道浮漂吃铅量如何选择才会更合理,那你可以记住这个公式:5.4米以内钓竿你就直接除以3,5.4米以上钓竿你就直接除以2,得出的结果就是我们该正常选择的吃铅量,是不是简单好记又实用。有说的不好的地方,也欢迎广大钓友补充和指教,互相交流更快乐哦!
随着台钓技术的发展,浮漂材质的种类以及漂形的种类都越来越多,因此浮漂中所蕴含的学问也越来越丰富。这样一来就让很多钓友在选择浮漂时很迷茫,面对各种不同的浮漂多数时候都是凭感觉来选择,看哪个顺眼选哪个,或者是听朋友推荐。如果你在选择浮漂时依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那么这篇文章会让你受益匪浅。
浮漂选择之一步:确定浮漂的材质
最常见的浮漂材质有四种:纳米、芦苇、孔雀羽和巴尔杉木。首先可以排除巴尔杉木,因为巴尔杉木的浮漂灵敏度较差,而且巴尔杉木浮漂容易吃水,耐用性不强。
剩下三种材质,纳米浮漂价格低,灵敏度高,但是耐用性稍差,容易出现破损或爆顶现象,但是纳米浮漂在破损之后不会严重吃水,勉强还能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比较适合新手来使用。
芦苇浮漂的灵敏度不亚于纳米浮漂,并且芦苇浮漂的耐用性较强,但是芦苇浮漂对做工要求很高,因为芦苇浮漂的防水性能较差,只有做工精良的漆水才能确保芦苇浮漂不吃水。另外,芦苇浮漂的价格是更高的,一支芦苇浮漂的价格至少相当于2到3支纳米浮漂。
孔雀羽浮漂的价格比纳米浮漂要高,但是略低于芦苇浮漂。孔雀羽浮漂防水性能强,但是灵敏度比芦苇和纳米浮漂稍差,但是比巴尔杉木强很多,可以说是一种各项参数都比较适中的浮漂。但是孔雀羽毛本身比较细长,很难找到较粗的孔雀羽毛,所以孔雀羽浮漂很很做出大枣核形状,主要以细长身为主,在漂形的选择方面会受到很大限制。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购买去壳孔雀羽和去壳芦苇浮漂,孔雀羽和芦苇浮漂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耐用性,正是因为外壳的保护,去壳之后虽然浮漂的灵敏度会稍有提升,但是浮漂的耐用性会大幅降低,这是得不偿失的。
浮漂选择第二步:确定吃铅量
决定要买什么材质的浮漂之后,接下来就必须确定浮漂吃铅量的大小范围。首先必须明白,浮漂吃铅量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浮漂的吃铅量大小是有下限的,这个下限的估算公式为:
(主线号数+水深)÷2.5
假设我们要使用2.0号主线,在水深3米的水域中钓鱼,那么按照上述公式来计算可以得出:(2.0+3)÷2.5=2。也就是说,浮漂的吃铅量下限为2克,如果浮漂吃铅量小于2克,那么水线就无法绷直,浮漂信号就有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
知道了浮漂吃铅量的下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鱼情来进一步缩小浮漂吃铅量的范围,如果鱼口较轻可以选择2克至2.2克的浮漂,如果鱼的吃口重可以选择2.5至3克的浮漂都没有问题。
浮漂选择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漂身形状
浮漂的漂身形状大致可分为两类:细长身和枣核形。细长身的浮漂在水中下沉的速度快,适合在小杂鱼较多的时候让钩饵快速到底,垂钓底层大鱼。枣核形的浮漂,漂身越粗浮漂在水中下沉的速度也就越慢,这样的浮漂在小杂鱼较多的水域中缺陷会很明显,因为小杂鱼会成群离底接饵,使用枣核形的浮漂很容易导致钩饵被小杂鱼拦截无法顺利到底。但是枣核形的浮漂能够用来钓行程,也就是在底层大鱼经常离底接饵时优势会非常明显。
浮漂选择第四步:确定浮漂的整体长度
不同的浮漂整体长度会有很大差异,最短的浮漂十几厘米,最长的浮漂却能达到50厘米以上。总体来说,短漂适合钓浅水,长漂适合钓深水。另外,越短的浮漂翻身速度越快,所以短漂在钓水皮的时候会更有优势。但是长漂能够钓得更远一些,适合在黑坑以及竞技比赛中使用。如果没有特殊的鱼情要应对,在正常休闲垂钓时使用35厘米至50厘米的浮漂都是可以的。
浮漂选择第五步:确定漂脚和漂尾长短
除了浮漂整体的长度之外,我们还要考虑漂脚和漂尾的长度。漂脚越长的浮漂稳定性越强,在有流水的环境中必须使用长脚浮漂,并且漂尾越短越好。在没有流水,且鱼经常离底吃饵的时候应该选择长尾浮漂,因为漂尾越长浮漂下降时的行程也就越长,能够捕捉到更多离底接口信号。
浮漂选择第六步:确定漂尾粗细
浮漂的漂尾除了有长短之分还有粗细之分,漂尾越细灵敏度越高,所以为了让浮漂能够更清晰地体现出信号,在确保能够看清漂目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漂尾更细的浮漂。也就是说,确保能够看清漂目是首要条件,因此漂尾的粗细和使用的鱼竿长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使用3.6米以内的鱼竿,漂尾先径不应小于0.4毫米。使用4.5米的鱼竿,漂尾先径不应小于0.5毫米。使用5.4米的鱼竿,漂尾先径不应小于0.65毫米,使用6.3米的鱼竿,漂尾先径不应小于0.8毫米。当然,使用漂尾多粗的浮漂也要看个人的视力好坏以及垂钓当天的天气情况。
总结:准备3至5支浮漂很有必要
明白了选择浮漂的几大要点之后,根据所面对的鱼情来选择合适的浮漂基本就不成问题了,但是去不同的水域垂钓所面对的鱼情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例如有些水域小杂鱼较多,只适合使用细长身的浮漂,而有一些水域走水明显,更适合使用漂脚较长的枣核形浮漂……所以想要取得更多的渔获还是应该至少准备3到5支不同的浮漂,包括浮漂的吃铅量大小、漂尾粗细等等。总之,随着钓鱼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就能够逐渐积累出一套浮漂使用的规律,从而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浮漂。
野钓选择浮漂只要这三步,浮漂选的对渔获自然翻倍随着台钓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钓友在野钓中也喜欢用台钓。台钓技术的精髓就在于浮漂,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浮漂,然后是调漂。毫无疑问,野钓选择合适的浮漂是十分重要的,合适的浮漂更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水下的鱼情,下面就从三步来看看野钓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浮漂。
之一步、目标鱼
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吃食动作,也导致了不同鱼类吃饵的时候浮漂动作完全不同,所以我们选择浮漂的时候首先可以按照目标鱼来选择。以很多钓友都喜欢的大鱼为例,比如鲤鱼、草鱼,这些鱼的特点都是体型大吃口猛,而且垂钓这些大鱼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过过滤钓一些小杂鱼的信号,也经常需要垂钓的比较远,所以可以选择粗大漂身、放大漂尾的浮漂,此类浮漂上牵力大,可配大钩大饵。再比如鲫鱼,鲫鱼是众多钓友也非常喜欢垂钓的鱼类,特点就是胆小、体型小、嘴小,鲫鱼浮漂的选择讲究可比钓大鱼讲究多太多了,一般来说如果钓底可以用瘦身、细尾浮漂,这种浮漂可以有效 *** 鲫鱼的吃饵动作。然后在说说鲢鳙,鲢鳙的吃食动作跟其他鱼类完全不同,形象点说其他鱼吃吞饵,鲢鳙是喝饵,所以体现在浮漂上的动作都比较小,而且钓鲢鳙抓的都是顿口,是鱼吸入鱼钩的一瞬间。所以浮漂推荐选择浮力大的粗身浮漂,漂尾要细,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顿口。
第二步、气候
不同的气候相同的鱼在习性上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季节浮漂的选择肯定也是不同的。春季气温回升,鱼进入繁殖季节吃食非常猛,但是春季整体来说钓浅滩的时候比较多,所以应该是用短脚短尾的浮漂,方便钓浅水。但是到了夏季温度就会变很高,夏季以钓深水和阴凉的地方为主,所以浮漂经常选择浮力大漂尾长的浮漂,不但方便钓深水,稳定性也更好。秋季也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到了秋季鱼都在抢食为过冬做准备,秋季鱼口经常是非常好的。所以浮漂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长脚长身的浮漂,让饵料快速到底,供饥饿的鱼儿抢食。到了冬季鱼口就会变得非常弱,冬季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垂钓鲫鱼为主,所以细尾短细身的浮漂是不二的选择。
第三步、鱼情
野钓的时候收到温度、风、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鱼口一天之中都是可能变化的。尤其是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春季,所以在野钓中根据鱼口情况变换浮漂是需要学会的应对技巧。垂钓时,如果小鱼闹,那就应迅速改用吃铅重一些,浮漂翻身的浮漂,如短身长脚漂。如果“口稀”,那您就该选择长漂脚的硬尾浮漂,这样的浮漂翻身慢,鱼饵下落时飘飘忽忽的下摆运动对鱼是种强烈的诱惑。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建议,在这里提醒下各位钓友,玩台钓不要想着一支浮漂钓天下。在深水和浅水中垂钓浮漂的选择上差别就是很大的,再加上季节、鱼情的变化,多准备几支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钓浅水的浮漂肯定需要准备一支,钓深水的长脚长尾浮漂也要准备一支,然后在准备一支短脚长身的浮漂,根据个人经验至少要有这么三支才行。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所有钓鱼人都知道浮漂是自己钓鱼时的眼睛,如果浮漂没有选对,那么说明你的“眼神”可能会有问题,“眼神”不好导致的结果是不能准确的判断信号的真假,间接导致上钩率和上钩鱼的质量问题。所以说选择一支好漂尤为重要,但是好漂不是指价格高的漂,虽然说价格高的漂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优势的,但肯定不是绝对优势。只有选择一支适合自己的鱼竿、鱼情和垂钓环境的漂才是好漂!
有些黑心商家把个别有瑕疵的浮漂拿出来买,这时候如果你不会看,那你肯定是那个吃亏的。选浮漂呢需要看三点,之一点是看外观!看浮漂的油漆情况,摸上去光滑无异物感就是好漂;还需要看浮漂的尾,漂尾一定要是直的,检查的 *** 很简单,拿着漂脚转一圈,或者放入水中观察,如果漂入水后始终是歪的,说明漂尾不直,这对漂相是有很大影响的;最后需要看漂尾和漂脚相连接的地方是否过渡自然,尤其是摸起来不能有卡顿感。
第二点是看吃铅!浮漂的吃铅量代表的是浮漂的浮力大小,一般浮漂都有自己的吃铅量说明。夏季用浮漂至少需要1.5g以上吃铅量的浮漂,因为夏季鱼口好,浮漂的吃铅量不大的话,鱼饵非常难到底。相反冬季需要选择吃铅量小的浮漂,如果是冬季钓鲫鱼,可以选择吃铅量1g以下的浮漂,所以吃铅量的大小需要季节、鱼情、目标鱼的大小来决定。
第三点看漂型!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春季钓浅滩用短身短尾小浮漂,长度建议不超过25厘米;夏季钓深水用细长身长尾的浮漂,因为钓深水的话,需要考虑浮力的大小,如果铅坠太小的话,下降比较慢,这样就不适合钓深水了!细长身浮漂下降速度快,有利于钓深水。但是如果作钓者视力不好的话,就选择粗尾的,方便看清浮漂信号。
1、漂身
影响漂的灵敏度的不是材质,核心影响是同体积下的自重,就是看比重。芦苇漂的特点是自身比较很轻,所以相同吃铅量的情况下,芦苇漂一般体积都较小,所以比较灵敏。孔雀羽其比重较大,所以在同等吃铅量的情况下,体积都较大!但由于其材质的关系,要吃铅大只能加长漂身!而长漂身的好处就是稳定!所以,孔雀羽的浮漂的特点就是舍弃部分灵敏度,追求稳定!巴尔杉比重高于芦苇,而又低于孔雀羽,所以他的特点就是中庸!要灵敏度有一点,但是不突出,要稳定性也有一点,也不突出,所以新钓友的之一选择!
2、漂尾
漂尾材质上来说玻璃纤维的使用的最多,也就是常说的硬尾。但是一般来说材质能影响的范围有限,只是影响漂的整体重量,从而影响灵敏度。漂尾影响浮漂灵敏度的关键其实是外形,影响主要来源于体积、比重,漂尾体积越大,浮漂越顿(这点粗尾、细尾最能体现)。总体来说,漂尾越粗,浮漂越顿,反之越灵。
3、漂脚
漂脚主要是影响翻身速度,漂脚现在市面上主要是竹脚、碳脚,有些特殊浮漂是钢脚。碳脚漂一般做的比较细,这样相对来说灵敏度会高一点。而竹脚漂由于材质的原因,一般会做稍微粗一点,灵敏度会降低一点。钢脚漂是比较新的材料,但是可塑型很好,可以通过不同的 *** 方式兼容碳脚和竹脚的优势。总体来说,就是漂脚比重越大,翻身越快,反之越慢。稳定性方面,漂脚越长,漂座一般离水面就越长,所以稳定性就越好,反之稳定性就较差。
4、汇总
- 漂整体比重越低,越灵敏(别忘了还有考虑漂脚漂尾哦)。
- 漂整体越细,越灵敏(漂脚、漂身、漂尾都是)。
- 漂身越长,越稳定。
- 漂身越短,越抗走水。
- 漂重心越靠下,漂越灵敏,也越稳定,
- 漂脚越长,越稳定,但是翻身较慢!
最后需要说明下,浮漂并非越灵敏越好,要看使用的季节。水温高的季节追求稳定性,水温低的季节追求灵敏度,所以选择浮漂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