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杭锦旗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的科技项目“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1龄蟹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引进大规格豆蟹24万只,已全部投入池塘。
投放后豆蟹活力良好。此次引进大规格豆蟹,有效降低了蟹苗因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死亡风险,有效提高了项目成效。近年以来,杭锦旗加大对螃蟹品种的引进力度,新引进的豆蟹耐寒性强,这个优势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后续试验示范主要通过对蟹池水质环境、蟹种生长、饲料系数等内容的研究实验,形成1龄蟹种培育适宜的池塘条件及水质调控技术,建立分阶段蟹种培育模式,形成完备的1龄蟹种培育技术体系,为鄂尔多斯市河蟹产业化发展奠定种业发展基础,带动周边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丰富城乡“菜篮子”。
记者:折伊琳
编辑:刘国旭
杭州Discovery丨听我说蟹蟹你! 超过400只螃蟹钳进中国湿地博物馆,这场展览把我看饿了你喜欢吃螃蟹吗?对螃蟹有多少了解?
在中国湿地博物馆里,一场关于螃蟹的科普主题展刚刚亮相,共展出标本413件。经过一条模拟海底通道,带你沉浸式走近这些横行霸道的家伙。
展厅入口处,先写了一串螃蟹的别称:“横行介士”“无肠公子”“郭索”“夹舌虫”“博带”。每个“外号”均有出处。
比如“无肠公子”,是出自葛洪的《抱朴子》:“山中辰日称无肠公子者,蟹也。”;“横行介士”则是记载于《蟹谱》:“出师下寨之际,忽见蟹,则当呼为横行介士,权以安众”;“郭索”是一种声音,西汉思想家扬雄在《太玄?锐》里提及,螃蟹多足爬行的时候发出的声响就是“郭索郭索”。
走进核心展厅,主要分为认识蟹类、蟹类大家族、蟹与人类的关系三大板块。蟹类是甲壳纲十足目中更高等的一类,其种类丰富,形态各异,极具观赏性。
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一些与螃蟹有关的知识。
为什么叫“蟹”?
关于“蟹”的得名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说吃蟹的时候,要解,要剥,由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称“蟹”是从它蜕皮解壳的生长特点的角度来考虑的。
蟹是一生解壳不止的动物,从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到小蟹,直至死亡都在蜕皮解壳,最终因无力解壳而死。“蟹”在古籍中有“蟹”、“蠏”、“?”几种写法,在古人的认识里,蟹可属水虫,又可属鱼,所以有时用“虫”旁,有时用“鱼”旁。
从先秦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蟹一直只叫蟹。后来,因为它的旁爬横行,因此加一个“螃”字称为“螃蟹”,贴切又形象。
“大闸蟹”是怎么来的?
大闸蟹,杭州人一般叫它“湖蟹”,其实更加官方一点的学名,叫做中华绒螯蟹。
大闸蟹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由“煠(zhá)蟹”演变而来。“煠”,原义是把食物放在水里煮或油锅里炸,后来放在油里称炸,放在水里称煠,大概因为“煠”字生僻,便写成了“闸”。
卖蟹人为了推销,夸称自己所卖的是阳澄湖的大蟹、好蟹,就称之为“大闸蟹”。另一种说法认为,因捕蟹工具而得名。捕蟹的人夜间在港湾布设竹闸,竹闸上放置灯火,蟹见到火光后即爬上竹闸而被一一捕获,所以叫大闸蟹。
口吐白沫的蟹更好吃?
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闸蟹经常口吐白沫,有经验的人买蟹时还会专挑这种吐沫多的。
主要是因为蟹是用鳃呼吸的,蟹在水中时,水流不断进入鳃部进行气体交换。当它离开水后,因紧张而努力呼吸,吸入的空气和鳃中剩余水分混合在一起,因叠生的鳃叶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呼吸时就形成了许多泡沫。放入水中就恢复正常不吐了。
如果把蟹抓在手中,它会更紧张,有时甚至连黑色胃液也吐出来。“口吐白沫”越多的蟹,表明它呼吸活动越强烈,也是健康有活力的标志。
是不是所有蟹都能吃?
蟹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了我们人类爱吃,比如我们熟悉的梭子蟹、青蟹、大闸蟹等等。连动物们也爱吃。尤其是蟹类的幼体是海洋鱼类或其他动物的良好天然饵料,还会被加工成饲料,饲养鱼、鳖和禽畜。
但并不是所有蟹类都能吃。因食用有毒蟹类而中毒的事件层出不穷,除部分因为未蒸熟煮透外,一些蟹体内含有毒素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因为这些蟹类在食用有毒的动植物后,体内累积了毒素。
比如,扇蟹科的一些种类就有很强的毒性,如铜铸熟若蟹、花纹爱洁蟹、正直爱洁蟹、绣花脊熟若蟹、雷氏鳞斑蟹和蕾近爱洁蟹等,这些蟹类多生活在珊瑚礁或岩礁岸边,颜色鲜艳,花纹特殊。有点像毒蘑菇,长得越漂亮越危险。
我们常吃的蟹黄、蟹膏是什么?
有人爱吃雌蟹的蟹黄,也有人专吃雄蟹的蟹膏。这两样东西分别是啥?“蟹黄”指的是大闸蟹的肝胰脏,煮熟后为金黄色浓浆;“蟹膏”则是大闸蟹的性腺,其中煮熟后雌蟹性腺是橘红色的硬块,俗称“红膏”,雄性性腺为乳白色的胶质,俗称“白膏”。
大闸蟹食量大、消化力强,生长期养分大多储存于肝脏,到性成熟期便将养分不断输送给性腺。所以,雄蟹雌蟹都有“蟹黄”,只是“蟹膏”增多时“蟹黄”会减少。
蟹之间如何交流?
生活在水体中的大闸蟹如何交流呢?据研究表面,大闸蟹也拥有听觉器官,并且都分布在步足上,还有不少特殊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空气中的声音和高频率的振动。
据学者观察,蟹会使用它们身体某些部位和螯钳摩擦来发声,进行信息交流,“讲话”的声调甚至有三十多种。不知道螃蟹们整天会聊些啥呢?
还有这些蟹 长得都很特别
甘氏巨螯蟹,是现存体型更大的蟹,双螯展开连同身体可达3米以上,“脖子以下全是腿”说得就是它了。生活在海面以下500-1000米的海域,属于一种深海生物。如果将腿展开拉长,高度甚至可以超过一层楼。作为目前人类已知的最长的甲壳类生物,它们不仅只吃小鱼小虾,有时候甚至会攻击一些小型鲨鱼。
巨大拟滨蟹,也叫“皇帝蟹”(帝王蟹:不是我,我是石蟹科的甲壳类,不是真正的螃蟹),听名字就知道这种螃蟹的体型了,属于“一口锅蒸不下”,是螃蟹家族中体型更大的成员之一。
朱红越东蟹,还没煮就红了,说的就是它。又叫越南勾手蟹,它的螯指特别,像极了单手持月牙镰刀的勇士。
除此之外,还有拥有蜘蛛身形的强壮“蛛形蟹”、神似准备起跳青蛙的“蛙蟹”、瓜子壳一样的“窄额琵琶蟹”、浑身不好惹的“栗突仿石蟹”、迷你竹蜻蜓般的“筒状飞轮蟹”、黄豆大小的“中华蚶(hān)豆蟹”、爱吃椰子的“椰子蟹”、双钳托腮使劲卖萌的“真馒头蟹”……
看完这个展览,你饿了吗,是不是想再来碟醋?原来螃蟹这么好吃,不是,这么好看!
彩蛋时间
在展厅里看完展览,中国湿地博物馆本身也很值得走走逛逛。为了配合这次展览,在博物馆外屋顶上,甚至专门爬上了一只巨大的充气萌螃蟹,举着双钳,会玩的看展达人们老早已经想好了拍照打卡时配图用的有趣文案,比如,“变得有钳(钱)”,“钳住幸福”。
湿地博物馆外,还有一条以城市景观植物为主题的定向自然径。覆盖中国湿地博物馆、西溪天堂园区、西溪雕塑园沿线,这条紧邻着紫金港路的游步道,不光有香樟树、桂花树、银杏、栾树等杭州常见的城市行道景观树种,还有不少湿地典型的植物,比如水杉、芦竹、火柿,兼具美学观赏价值和自然科普功能,只不过时常被大家忽略。
湿地博物馆的策划团队,还在每个树种上都挂上了科普挂牌,从自然观察的角度切入,引导大家如何读懂植物,比如怕痒痒的树、自带机关的树叶,你都认识吗?
最特别的是,挂牌上还附有植物种子,逛完展出来,在这条游步道上走走看看,感受植物的智慧。
杭州Discovery·展
展览:横行介士——中国湿地博物馆馆藏蟹类标本展
展期:3月23日至5月21日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402号中国湿地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费用:免费
橙柿互动记者 余夕雯
通讯员 俞静漪
水产人带您一起认识 一下辽宁大连地区常见的各种螃蟹说起螃蟹,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就是它那一对“大钳子”和它霸气侧漏的走路姿势。这家伙虽然外表凶悍,但却拥有着鲜、香具备的特点。每年的春秋两季是螃蟹最肥的时期,而且它们之中的一些种类现在也是身价倍增。但无论它的身价怎么增长,它的美味是吃货们无法拒绝的。
辽宁大连地区的螃蟹有很多种类,那么具体有多少种呢?今天咱们就来细数一下平时常见的大大小小的螃蟹种类。
1、学名:日本蟳,俗称:赤甲红、石甲红。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梭子蟹科、蟳属。
它的外壳坚硬,表面常呈青灰色与棕红色。头胸甲呈横卵圆形,表面隆起。一对大螯非常粗壮、霸气。
“赤甲红”是辽宁大连地区最为常见的蟹类之一,产量很高,也是很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它广泛分布于中国海域及日本、朝鲜、东南亚等沿海区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个人感觉“赤甲红”个越大越不肥,这还真与打没打氧无关,因为小编去年深秋还曾有幸与朋友一起去海里下过“蟹笼”,捕获的“赤甲红”大小不一,小的很肥,但大的(二两半到三两往上的)蒸完之后感觉挺“空”的;而小一点的却基本都“顶盖儿肥”。
日本蟳(赤甲红)
日本蟳(赤甲红)
日本蟳(赤甲红)
2、学名:日本蟳,俗称:花盖蟹、花盖儿。
为什么要在这里单独再列一条日本蟳呢?因为咱们平时所说的“花盖”和“赤甲红”应该都属于日本蟳。小编也查过资料,有人把花盖蟹归为双斑蟳,个人认为不是太准确。
花盖蟹也是平时海鲜市场上最常见的蟹类之一,而且感觉它的数量要比赤甲红多。价格也比赤甲红稍微低一些。小一点的花盖蟹有时候才不到十块钱一斤,很是便宜。最关键的是,花盖的个头一般没有赤甲红大。市场上能见到大个的赤甲红,却见不到与之大小类似的“大个花盖”。
花盖蟹的吃法除了蒸或煮(建议蒸;煮会增加其水分,失去口感)之外就是腌了。
“腌蟹子”是一道非常鲜美的大连地区的特色菜(与之媲美的还有“腌虾爬子”):将花盖蟹用清水刷洗干净,再用盐、白糖、花椒、小辣椒、葱花、香菜等配料将花盖蟹腌制一天以上(置于冰箱冷藏室内)即可食用,味道鲜美无比。
日本蟳(花盖)
日本蟳(花盖)
3、学名:三疣梭子蟹,俗称:飞蟹、梭子蟹。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头胸甲(外壳)呈梭子形,外壳表面正中部分有三个疣状突起。它的个体较大,更大的大概可以有700~1000克左右。
它在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浙江等海域均有分布,而且产量较高,现在已经较为广泛的开展了人工放流及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
其肉质很鲜美、尤其到了繁殖期,蟹膏、蟹黄肥满、鲜美,蟹肉细腻、清甜。
它的吃法除了与花盖一样的蒸、腌之外还有炒。但个人认为梭子蟹过油炒制之后就破坏了它的鲜味,没有蒸或腌这两种最简单的方式可以保持其鲜味。
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
4、学名:寄居蟹,俗称:虾怪。
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寄居蟹科。
寄居蟹可能是所有蟹类中仅有的“房奴”,因为它终身要背着自己的“房子”四处游荡。
大连地区把它叫做“虾怪”,它的“房子”一般用的是香螺、脉红螺或扁玉螺的壳较多。
处在繁殖期的虾怪是最肥、也是味道最正的时候,虾怪除了它的螯和腿可食用之外,它肚子里的黄吃起来也很香。
记得前些年市场上刚有虾怪时,可能人们还不太认,价格真不高。可后来吃货们发现它好吃之后,价格就有一路飙升。现在小虾怪都得二三十元一斤,至于大的嘛,小编都不敢打听价。
它的吃法挺简单,直接上锅蒸8~10分钟即可。另外,小编也试过拿小虾怪腌着吃,味道也十分不错,可以说不亚于腌蟹子。吃货们也可以试试。
寄居蟹
寄居蟹
5、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
虽然它不是纯海水蟹,但作为重要的螃蟹品种之一哪能不提它呢?辽宁地区的河蟹以盘锦地区的最为著名,也是闻名全国的著名特产。
它的主要特征是体近圆形,头胸甲扁平,宽略大于长,为洄游性的甲壳类动物。秋季性成熟的河蟹自内河湖泊爬向大海,在咸淡水交界处产卵,至翌年春末夏初卵孵化发育成大眼幼体(俗称蟹苗),进入湖泊、草荡等水域生长育肥,每年秋季开始黄满膏肥,达到食用的更佳时期。
有关河蟹的吃法不用多说,蒸着吃是简单美味。另外 *** 醉蟹和腌着吃也是最能体现它鲜美程度的吃法之一。但由于河蟹多栖息于稻田以及河流、湖泊底部,且为杂食性动物,也就说“它几乎什么都吃”,所以它可能会携带大量的细菌及寄生虫。所以生吃它时很有可能会引起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所以不建议大家生吃河蟹。美味固然不可多得,但身体健康更为重要。
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
6、学名:虎头蟹(中华虎头蟹),俗称:鬼脸蟹、鬼蟹子。
中华虎头蟹色泽鲜艳,头胸甲呈圆形,两鳃区各有1个深紫色乳斑,整个外形与老虎头部非常相似,尤其那两个深紫色的乳斑就像老虎的一对大眼,以此而得名,它在我国黄渤海均有分布。
这种螃蟹在大连地区不太常见,小编为什么要提起它呢?因为好多年前,小编去过一次丹东,在早市里买过这种螃蟹。当年它的产量貌似不低,而且价格也不算贵,但后来这几年去丹东的却基本见不到它的踪影了(也许是小编去的时候不对)。
小编记得它的俗称叫“鬼脸蟹子”,别看它长相有些另类,但它的味道真的非常的鲜美。现在估计它的身价一定很高。
中华虎头蟹
中华虎头蟹
中华虎头蟹
7、学名:红毛蟹,俗称:红毛蟹。
红毛蟹产于日本、俄罗斯海参崴以及朝鲜海湾等海域。 一般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水下。
市场上不常见,但它被称为“日本三大蟹类之一”。红毛蟹浑身布满斑点样的小凸起,被淡黄色的短毛覆盖。红毛蟹的蟹黄(膏)是它最鲜美的部分,清蒸食用最为美味。小编试过把它腌着吃,说实话不怎么好吃。
红毛蟹
红毛蟹
8、学名:肉球近方蟹,俗称:石板蟹子。
肉球近方蟹的头胸甲(外壳)略呈方形,宽度大于长度,前半部稍隆,表面有颗粒及血红色的斑点,后半部较平坦,颜色亦较淡。它的身体较扁平,常栖息于低潮线的岩石之下或缝隙中。在平时去海边游玩或者赶海时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它的经济价值不大却不代表它不好吃,作为吃货可以把它炒着吃或者腌着吃都是比较美味的。
肉球近方蟹
肉球近方蟹
9、学名:天津厚蟹,俗称:嘟噜蟹子。
它的头胸甲呈四方形,宽度稍大于长度,表面隆起具凹点,分区明显。
主要穴居于河口的泥滩或通海河流的泥岸上。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辽宁地区较为常见。
在泥潭上经常能看见一个个类圆形的洞口,伸手进去可以一点点的把它从洞里掏出来。
小编小时候最喜欢去大连的皮口、夹心子那一带的潮沟或滩涂掏这种小螃蟹,那真是满满的童年回忆呀!
它的食用 *** 与肉球近方蟹类似:爆炒或腌制食用味道都很不错。
天津厚蟹
天津厚蟹
天津厚蟹
10、学名:日本大眼蟹,俗称:鸡粑粑酱蟹子。
头胸甲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5倍,表面具颗粒及软毛,雄性尤密。
日本大眼蟹为沙蟹科大眼蟹属的动物。辽宁海域很常见,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穴居于近海潮间带或河口处的泥沙滩上。
对于这种小螃蟹,可能不常在有“潮沟”或者“滩涂”海区行走过的人们一定会感觉对它有些陌生。但这种小螃蟹是上述地方最常见的一个物种,它的数量应该比天津厚蟹(嘟噜蟹)要多。不过它的味道却是比较差的,而且它吃起来时感觉有一股怪味,也就是说“鸡粑粑酱蟹子”的俗称可能跟这个是有一定的关系呦。
日本大眼蟹
日本大眼蟹
11、学名:豆形拳蟹,俗称:骨头蟹子。
它的头胸甲呈圆球形,长度稍大于宽度,表面隆起,具颗粒,从上往下看成圆形,头部突出,有两只长长前端像套上拳击手套那样的大螯。
对于它,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陌生,因为我们在买一些贝类(例如海虹、海湾扇贝)或者“杂拌鱼”时,经常发现它混在其中。这个小家伙长得不大,一般仅为五角或一元钱硬币大小。而且感觉它的模样有些呆萌。它更大的特点就是“硬骨头”,一般人想用手捏碎它绝对没可能,所以“骨头蟹子”的绰号也绝非浪得虚名。另外说一句:这小家伙没肉,不好吃。
豆形拳蟹
豆形拳蟹
12、学名:豆蟹,俗称:豆蟹。
这种小螃蟹很常见,因为咱们平时吃海虹、海蛎子的时候经常会在肉里发现这小家伙。难道它是“寄生虫”?可以这么说,因为它属于一种寄生蟹,专门寄生在贻贝、扇贝、牡蛎的外套腔里,对宿主有一定的危害。而且也没有经济价值。
豆蟹
豆蟹
豆蟹
13、学名:四齿矶蟹,俗称:鬼蟹。
属于十足目,蜘蛛蟹科,国内分布于南海,东海,山东半岛,渤海湾,辽东湾。生活于海水,栖息于低潮线,有水草、泥沙的水底。
同豆形拳蟹类似,咱们平时见到它的时候一般都是在购买海虹或者扇贝这些贝类的时候会发现它混在其中,而且它给人的感觉总是邋里邋遢而且长相丑陋。关键是它还没有什么可吃的,没有经济价值。
四齿矶蟹
由于小编才疏学浅,所述内容难免有错误及遗漏之处,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 *** ,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
【动物界全系列】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下)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下)
(2)激素及其调节作用
在无脊椎动物中甲壳纲与昆虫纲的激素及其调节作用是研究得最清楚的。这里所说的激素是指内激素(hormone)。外激素(pheromone),也称信息素,将在昆虫纲中介绍。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体(endocrine gland)或神经分泌细胞(neurosecretory cells)所分泌的微量物质,直接送入血液或淋巴液,起调节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甲壳类的激素分泌腺体包括眼柄的视神经节内的几丛神经分泌细胞称为X器官,它分泌蜕皮抑制激素(moultinhibitinghormone)。X器官的分泌物通过轴突直接运送并贮存在窦腺(sinus gland)内,再由窦腺释放到血淋巴。另外,在眼柄的腹面及两侧还有神经分泌细胞,称Y器官,它分泌蜕皮激素(moult hormone),引起甲壳类的蜕皮。完成蜕皮后,X器官分泌的蜕皮抑制激素使之进入蜕皮间期。实验证明移走Y器官则阻止蜕皮,移走X器官则引起提前蜕皮。引起激素分泌的原因是由于外界 *** 作用于中枢的结果,例如光照的长短、温度的变化等等。
甲壳类的生殖及第二性征也受激素调节。例如,在性成熟之前移走Y器官,则生殖腺的发育严重减缓;而在性成熟之后移走,则不受影响。卵巢也与X器官-窦腺系统之间存在着激素调节关系,非生殖期窦腺释放的激素抑制卵的发育。在生殖季节,中枢神经分泌一种促生殖腺激素,而血液中的生殖腺抑制激素水平下降,卵开始发育。卵巢本身也能产生某种激素,引起第二性征的出现,例如腹足上携卵刚毛的出现,卵袋的形成等。雄性精巢及第二性征的发育也被激素所控制,位于输精管末端附近的促雄性素腺(androgenic gland)(少数位于精巢内)所产生的激素具有这种作用。移走这一腺体雄性特征消失,且精巢转变成卵巢。如将这一腺体植入雌性,则卵巢变精巢,雄性性征又出现。
另外激素也控制着体壁色素细胞的变化,使体色适应外界环境,这在前面已述及。许多甲壳类表现出的某种生理节奏(physiological rhythmic)也是受激素控制的。例如一种绿泳蟹(Carcinus)及招潮蟹,都生活在潮间带,前者在 *** 时活动,后者在低潮时活动,但两者都通过色素细胞的移动而使体色夜间变浅,白昼时变深暗,表现出色素细胞的节奏移动。甚至将它们饲养在连续光照或连续黑暗的条件下,这一节奏也不改变。但移走眼柄,这一节奏变化消失。相似的节奏如龙虾(Palinura)的昼夜活动,桡足类的昼夜垂直迁移都是由激素控制的。
(3)自切与再生
许多甲壳类,特别是蟹及寄居蟹等经常发生附肢的自切现象(autotomy)。自切的断面发生在附肢的基节与座节之间的一个双层膜处,膜上有孔,允许血管、神经通过,并由胸部体壁发出自切肌,直插入到断裂面。由于外力的牵引或自身因素,自切肌(autotomizer muscle)被 *** 而剧烈收缩,由断裂面处分开,收缩的膜可堵塞血管以防止血液的外流。这种自切现象甚至可由单体节的反射活动而引起。
螯虾仅有螯肢能自切,寄居蟹前三对步足可自切,部分蟹五对步足均可自切。甲壳类也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例如,断肢后可再生出新肢。之间需经多次蜕皮才能完成,再生部分可以达到丢失部分的大小。
3.生活方式
除少数例外外几乎所有甲壳亚门动物生活在水中,在海洋和淡水水系中所有的生态系统中都有甲壳亚门动物存在。少数物种生活在陆地上,比如属于寄居蟹的椰子蟹,但这些动物至少在发展期间要依靠水。唯一几乎完全在陆地上生活的甲壳亚门动物是等足目的动物(潮虫)。
在水中甲壳亚门生活在所有的生态环境中。许多物种构成远洋区的浮游生物,其他生活在水底、岩隙、珊瑚礁上或潮汐带。在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冰层下面也有许多甲壳亚门动物生存,它们构成当地食物链的最下级。在大洋底的沸泉附近也有甲壳亚门动物生活。有些甲壳亚门动物寄生于鱼、其他甲壳亚门动物或甚至于脊椎动物的体内。
4.演化
如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甲壳亚门的演化过程还不很清楚。不清楚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甲壳比较难保存为化石。
最早的甲壳亚门动物有可能类似于今天生活在盐水洞穴中的桨足纲,但它们没有留下化石。
最早的甲壳亚门化石出现于寒武纪。至今已发现的有鳃足纲、颚足纲、介形亚纲和软甲亚纲动物的化石。
介形亚纲动物从出现以来就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壳常在沉积岩中出现,因此是重要的指标化石。在化石中常出现的还有藤壶。
5.生态与分布
甲壳动物分布广泛,海洋、淡水和潮湿陆地上都可生存。大多数在海洋中,从潮间带(intertidal zone)直至万米深海中都能生活。许多种类营漂泊的浮游生活,如海水中的蜇水蚤、糠虾、嶙虾和毛虾等,淡水中的水蚤、剑水蚤、镖水蚤等。有的兼有游泳和爬行两种生活习性,如大多数虾类,虾蛄和能游泳的蟹等。有的在水底或岸上爬行,或常常潜居在泥沙洞穴中,碎石下,海藻间,如大多数蟹、跳钩虾等。还有一些种类是营固着生活的,如滕壶、茗荷儿等。有些甲壳动物与其他动物有着共栖、共生以及寄生关系。如双壳软体动物的外套腔内经常发现有成对的小虾,如江瑶虾、贝隐虾和小蟹如豆蟹,它们借贝壳以隐蔽,对贝类虽有一些影响,但并不危及其生存,是为共栖。还有附着在海绵、海葵、珊瑚、海参、海胆和海鞘等体外或体内(消循腔或体腔)。最有趣的是栖食在海绵动物“偕老同穴,,中的俪虾(spongicola venusta),它们在变态刚完成的幼虾阶段,便人海绵腔内,在其中长大直至老死,往往还是一雌一雄在内,故称俪虾。海葵和寄居蟹的共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生态例子。
凡营寄生生活的甲壳动物,其形体多变异,它们多寄生在鱼体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上,如中华鱼蚤、锚头鱼蚤等。寄生在蟹上的蟹奴(Sac,c以lina),附肢完全消失,只能从幼体辨别其为甲壳类。
此外,蟹有趋光性,游泳甲壳类随光线强弱而在水体作昼夜垂直分布的变迁,对虾由于气候、产卵等作长途洄游等,反映了甲壳动物生态的多样性。
6.经济意义
在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甲壳亚门动物,尤其是小的作为浮游动物的甲壳亚门动物,起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们食用水中的浮游植物,由此控制这些植物的生长。在浮游动物中它们所占的数量比例更大。同时它们也是其他大的水中动物的直接的或间接的食物。
人也直接食用一些甲壳亚门动物(比如虾、螃蟹和龙虾等)。甲壳亚门也被用来净化用水,它们有过滤尘埃、细菌和单细胞生物,结合毒质等作用。
此外,吸附在船体上的藤壶会造成加大船在水中的阻力,带来经济损失。
我国东南两面环海,海岸线长而曲折,生境复杂,浅海面积辽阔,内陆江河、湖泊纵贯星列,温度适宜,有利于甲壳动物栖息繁衍,孕育着丰富的甲壳类资源。其经济价值,首先是作为渔业的重要组成,在我国诸海产量更大的虾类是毛虾,其次是对虾。在黄渤海产的有白虾
7.分类
一般甲壳亚门动物与气管类动物(昆虫和蜈蚣)被看作是姊妹群。一些学者认为昆虫和蜈蚣是甲壳亚门内的动物。这个意见的由来在于对这些动物的胚胎发展的讨论。通过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和对 *** 结构的研究今天普遍认同过去属于独立的门的五口纲动物也属于甲壳亚门。
甲壳亚门内部的分类和亲属关系还不很清楚而且争论很大。最近数年中新的发现和研究使这个领域动荡非常大。比如过去的枝角目现在被分为多个目,等等。
目前大多数专家将甲壳亚门分为五个纲,但对鳃足纲和软甲纲的争议还很大。许多学者认为甲壳纲实际上是收集了所有无法分到其他四个纲中的动物,实际上不是一个真正的纲。
传统上,甲壳亚门包括下列各个纲:
头虾纲 Cephalocarida
桨足纲 Remipedia
鳃足纲 Branchiopoda
软甲纲 Malacostraca
颚足纲 Maxillopoda
鞘甲亚纲 Thecostraca
微虾亚纲 Tantulocarida
鳃尾亚纲 Branchiura
舌形亚纲 Pentastomida
须虾亚纲 Mystacocarida
桡足亚纲 Copepoda
介形纲 Ostracoda
然而,现时颚足纲已被确认并非单系群,这个纲被分拆,其成员与介形纲及软甲纲重新组合成为寡甲总纲(Oligostraca)和多甲总纲(Multicrustacea)两个总纲。
8.下属
袋头纲(Thylacocephala)
鳃足纲(Branchiopoda)
头虾纲(Cephalocarida)
多甲总纲(Multicrustacea)
寡甲总纲(Oligostraca)
9.袋头纲
袋头纲(学名:Thylacocephala,取自希腊语“θ?λακο?”(袋)和“κεφαλ?”(头)的意思),是一类独特的底栖型海生节肢动物。由于袋头纲是一个在1980年代才建立起来的分类单元,相关物种的研究历史还很短。
本纲物种具有左右对称的巨大非钙质双瓣头胸甲,包裹着全身;一对大且圆胖的复眼,陷于头胸甲前的凹槽中;三对大的捕食足,8-16对游泳足,8对鳃以及分节的体节。此前发现的化石材料多数仅保存壳体,因而目前其分类主要依据其壳体形态和表面的壳饰。其化石记录最早可能在寒武纪(如郑和虾),自志留纪至白垩纪以来多样性一直较低,关于其分类位置和生态特性也一直存在争议。
最早期的袋头纲物种化石估计出现于晚寒武世,但要到下志留世的海洋群落的出现,才可以肯定它们的存在。作为一个生物群组,它们存活至上白垩世。
除此以外,有关袋头纲物种在解剖学的基础方面、生活模式及与其他甲壳亚门物种的关系,至今仍有很多不确定性。
10.头虾纲
头虾纲(学名:Cephalocarida)是甲壳亚门下一纲像虾的动物。它们更先是于1955年被发现,并先被分类到桨足纲之内。虽然从未有发现头虾纲的化石,大部分学者都相信它们是原始甲壳类。
(1)特征
头虾纲长2-4毫米,身体幼长。它们的头部较大,后边覆盖着之一胸节。它们没有眼睛,可能是与栖息在泥中有关。第二对触角在口器之后。
头虾纲的口器位于上唇之后,两侧有颚。之一对小颚非常细小,第二对与胸足有相同的结构。胸足的基底部分较大,内侧有外长物方便运动,内支呈叉状,有两个外叶。小颚与胸足有相似的结构及功能,即小颚并未专门化,正是头虾纲较为原始的
头虾类雌雄同体,雌性生殖孔位于第9胸节,产卵后卵囊常附于第9胸肢上。雄性生殖孔在第6胸节。腹部11节均无附肢,尾节末端有带长刚毛的尾叉。
之一触角细小,单枝,基部4节,末端具细长鞭。第二触角双枝型,内肢细小,2节;外肢粗大,多节,具感觉毛。大颚无触须。第1小颚双枝,内肢细小,2节,外肢细长,5节,基节外侧有一片假上肢。第2小颚较宽大,基节有叶状颚基,内肢稍大、较宽,外肢2节,末节椭圆形,基部外侧有片状假上肢,因此附肢呈三叉型。
胸肢基本同形,原肢内侧突出,成为颚基;内枝6~7节,较小;外枝4节,宽片状;假上肢较大,圆形,都具刚毛。末2对胸肢显著细小。第8胸肢无内枝,外枝窄小,仅2节,假上肢也小,1片。末对(第9对)胸肢雏形,仅2小片,不分枝。
(2)生活环境
头虾类栖于潮间带至1500米深海底的泥沙沉积物中,以有机碎屑为食,1955年Sanders初发现于北美大西洋岸。
初孵化幼体为无节幼体,具3个口后节(包括尾节),蜕皮数次为后无节幼体(Metanauplius),最后变态为与成体相似的稚幼期。
(3)种群现状
头虾纲仅包括短足目一目,共4属:哈琴头虾属(Hut—chinsonella)1种,桑得头虾属(Sandersiella)3种,莱特头虾属(Lightiella)4种,齐顿头虾属(Chiltoniella)1种。
头虾纲被认为是现存最原始的甲壳类,与中泥盆系地层发现的鳞虾相近,它的体制构造和三叉胸肢不同于甲壳类其他类群,其假上肢不同于鳃足类的上肢。
(4)下属
短足目(Brachypoda)
哈钦森头虾科(Hutchinsoniellidae)
11.多甲总纲
多甲总纲(学名:Multicrustacea)是甲壳亚门动物经支序亲缘分析之后,把原来成员重新组合的两个两个总纲级演化支之一(另一总纲是寡甲总纲),占甲壳亚门所有物种数量的五分之四,包括各种常见的甲壳类动物:螃蟹、龙虾、真虾、潮虫、枝鳃亚目、磷虾、藤壶、淡水龙虾、桡脚类、端足类及其他物种。当中数量最庞大的一支为软甲纲。
(1)下属纲
桡足纲(Copepoda)
微虾纲(Tantulocarida)
鞘甲纲(Thecostraca)
软甲纲(Malacostraca)
(2)微虾纲
微虾纲(学名Tantulocarida),多甲总纲下的一纲。
下属:
肢基微虾科(Basipodellidae)
链虾科(Deoterthridae)
海鲂阴虱科(Doryphallophoridae)
微檐虱科(Microdajidae)
单寄生微虾科(Onceroxenidae)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被低估的安徽螃蟹,中国幼蟹之一镇的发展潜力在哪里?你吃到的大闸蟹,童年可能都是在安徽度过的。
有人说,安徽的螃蟹其实是被低估的。2021年我国河蟹产量超过80万吨,其中产量位列第三位的安徽省河蟹产量在10.35万吨左右,产值达60亿元。为了深入了解今年安徽河蟹的养殖和销售情况,本刊记者走访了宣州区的水阳镇、朱桥乡、狸桥镇等乡镇做一线调研。
宣州区作为安徽省水产大县,是传统河蟹养殖金三角地区,也是我国三大名蟹产地之一。之一站,我们首先来到水阳镇。
水阳镇河蟹产业发展现状:
以幼蟹培育、虾蟹养殖为主导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全国市场的七分之一幼蟹出自水阳,这些幼蟹常年销售到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西南、西北地区,是中国渔业协会认定的中国幼蟹之一镇。
水阳镇,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地处宣州区最北端,东与狸桥镇相邻,南与养贤乡相邻,西与芜湖市相邻,西北与马鞍山市当涂县相邻,北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相邻。是一座伴水而兴的千年古镇,作为皖南典型的鱼米之乡,水资源是百姓们最为珍视的资源。
养蟹是水阳镇的支柱产业,以幼蟹培育、虾蟹养殖为主导。目前,水阳镇养殖水域面积12万亩,其中,幼蟹培育4万亩、成蟹养殖3万亩。有近8000户幼蟹养殖户,每年幼蟹产量约7500到8000吨。
为了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拓宽幼蟹销售渠道,做到养殖户“抱团取暖”,实现高产高效良性循环,在 *** 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下,全镇成立了124家水产专业合作社、334户家庭农场,进一步打通了“农户+农场+合作社”一条龙生产经营,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切实持续增加集体和家庭经济收益,扩大水阳农产品知名度,如“水阳幼蟹”“水阳青虾”“水阳胖头鱼”“水阳大闸蟹”等。
好水出好蟹,近年来,水阳镇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实现了水环境和螃蟹品质双提升。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长荣,去年投资了300万元,承包了400多亩的生态水面。他告诉记者,生态养殖提高了附加值,对他们居住环境,方方面面都有好处。
今年河蟹养殖情况:
整体养殖密度增加20%,亩产150斤的只能保本
今年的持续高温致河蟹脱壳时间延长,生长速度减缓,甚至有些蟹塘因缺氧造成大闸蟹大面积死亡,整体产量或不及去年。直到进入十月中旬,才最终成熟、出售,错过了中秋和国庆两大销售旺季。
投苗密度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水阳镇整体投苗密度增加20%,普遍密度都加大了200-300只/亩,甚至更高。宣城市宣州区皖苏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的赵万富告诉记者,他今年3月份开始放苗,今年每亩放了2000只蟹苗,亩产量在250斤上下。之前是低密度养殖,放1000-1300只/亩左右,亩产量在150斤左右。2000只/亩以上属于高密度养殖,要求技术、管理、资金、投喂要跟上。
宣城市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其寿称,水阳镇原来有10万亩良田,扣蟹养殖更高峰时有6万多亩,随着成蟹养殖逐渐增多,现在成蟹养殖和扣蟹养殖面积相差不大。每家每户都养扣蟹,但不集中,没有形成规模性,也没有人组织做好质量规范和管理。因此,苗不好卖的时候,有的老百姓亏本后,就养起了成蟹。
养殖模式方面,宣城市水阳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飞表示,他的养殖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公母分养,另一种是混养。“全母蟹放了1800只/亩,公蟹放1300-1500只/亩。母蟹前期价格不错,我今年2月中旬放苗,在中秋以前就上市了,不过那时候卖得不多,一天只能拿个几十斤到一百多斤,更高时卖到90多元/斤。今年公母分养的,效益比较好,因为母蟹上市比较早。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大闸蟹养殖模式,以公母分养是比较好的趋势。”
效益方面,今年成蟹养得好的,一般亩产在200-300斤之间,卖得好的,亩产值在1万多些,卖得不好的,亩产值也在8千元左右。每亩投资成本5千元左右,跟幼蟹差不多。以赵万富为例,他预测今年的利润,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在4000元/亩左右。一年纯利润20万元左右,但他的螃蟹大部分是在网商平台上销售,同时有自己的销售。如果是到河蟹交易市场卖蟹,利润就没有这么高了。如果亩产量在150斤左右的,只能保本了。
今年幼蟹培育情况:
高温期影响,老头蟹比往年多,幼蟹容易相互残杀,苗产量比往年下降100斤/亩
放大眼幼体的时间一般在5月5-18日这半个月内。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养殖户们今年大多没有去省外河蟹大眼幼体产地现场采购,而是由场家直接送货上门。当地镇 *** 在高速道口设立接驳点,养殖户再去往接驳点接收大眼幼体苗种。因此大眼幼体品质、规格的把关主要靠苗场。
疫情期间的5月份,江苏如东、东台地区,工人无法正常复工,即使人工费用开到1千多元/天也请不到人。由于缺乏人手,加之天气、饵料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蟹苗产量与往年相比减产。
宣城市宣州区成志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贾成志透露,今年大家不是很放心,都增加了投放量,一亩地增加半斤大眼幼体,经过40多天就可以卖豆蟹。“我们的价格保持中等往上,豆蟹卖35元/斤左右。我们的品种主要是长江绒螯蟹蟹苗和早熟苗,早熟苗能提前半个月上市。像今年,早熟苗就占了很大的优势。别人的蟹在脱壳,早熟苗的蟹已经成熟了,那时候2两的母蟹,价格是70多元/斤,现在2两的母蟹,只能卖20多元/斤。”
幼蟹养殖方面,宣城市杨斌幼蟹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小兵告诉记者,“今年的蟹苗产量不及去年,我们从去年12月20日开始卖幼蟹,高峰期是元月份和2月份,前期卖39元/斤,尾期卖32元/斤。今年放大眼幼体的时候,气温有些反常,高温期比较多,老头蟹产生比较多,老头蟹多了容易相互残杀,幼蟹产量可能比往年下降50-100斤/亩,我们去年产量将近600斤/亩,整体规格是35-55头/斤。”
杨小兵分享了他的幼蟹培育模式:3月份把塘口整好以后,就开始暴晒,晒到5月份左右,就上水,再进行一次消毒。消毒之后,把水放掉,接着进行培肥水质,然后放3斤/亩的大眼幼体。
我们是环沟塘,环沟围网种菜、种苦草、轮叶黑藻。苗放在环沟里,等冬天围网之后,草长长了,就把围网撤掉。我们这个模式是用三种草,3月上旬种水花生,苦草在3月下旬,4、5月种轮叶黑藻。
投喂方面,5月中下旬用高蛋白饲料和冰鲜鱼两种喂法,粗粮以玉米为主,帮助长蟹黄。去年养殖成本7千多元/亩,我们用5母7公作亲本。投入成本比以往大,今年增加500-1000元/亩,其中饲料增加200-300元/亩。
此外,宣城市雁翅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富保补充并建议,蟹苗后期加强投喂,育肥一定要做到位。“今年受气温影响,前期蟹苗吃饵料不是很凶,造成蟹苗偏瘦,后期要增加蟹苗的肥度。蟹苗主要是育肥的阶段,成蟹养殖是中后期了。大眼幼体一般一亩放四斤左右,但我放2.5-3斤/亩,数量少,溶氧度好一点,管理轻松,成本也低点。”
流通情况:
疫情影响,发货难,资金回笼慢,经销商面临巨大压力
叶飞在水阳镇和江苏兴化设立了两个门店收购流通大闸蟹,门店每天收购1万多斤大闸蟹。他现在遇到更大的问题,就是疫情影响了发货。“现在大部分的航班都不正常,晚点、停飞,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外地的批发市场,受疫情管控,螃蟹销量下滑,从而影响了螃蟹的行情。还有,每个水阳镇的蟹农,如果到高淳去卖螃蟹,回来要报备,每天都要核酸检测,因此很多养殖户也不敢乱跑。收螃蟹的流通商,也不敢收多,万一遇到航班停掉,哪个市场管控了,货就不好走了,造成整个市场都比较萧条。”
货发到市场,资金不能及时回笼,这也是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前年开始,疫情期间的时候,因为我们每天的发货量特别大,都是先发货,后收款。有时候航班耽误了时间,而螃蟹是鲜活产品,耽误时间都会有损耗,损耗是我们来承担,所以回款比以往都要慢很多。因此,疫情期间,给我们造成的资金压力非常大。”据叶飞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河蟹经销商到现在还是亏本状态,三分之一保本。“今年不但养殖户压力比较大,经销商压力也很大,看到螃蟹就害怕,收多了不见得卖得掉,收三千斤可能本金亏不掉,收一万斤可能要亏本钱,风险很大。”
行情分析和发展建议:
自中秋与国庆期间,河蟹价格出现过小高峰外,节后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走势。调研期间,记者了解到,根据当时的行情,许多养殖户都在存塘等价,如果产量正常情况下,也只能是保本状态;如果产量跟不上去,则要亏本,螃蟹存在塘里,还有希望,所以许多人选择等价观望。
赵万富表示,今年精品蟹的价格还可以,普货价格很低,因为大家对大闸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未来,他想把自己的大闸蟹和幼蟹,继续通过平台的方式销售,省去中间商,让利客户。
袁长荣认为,水阳镇的蟹苗虽然占了全国市场的七分之一,但未能形成真正的品牌优势,卖不上高价,大多数都是走市场流通。“品牌很重要,这需要各地 *** 与企业携手对优势产区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品牌。”
调研过程中,记者通过宣城市宣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余护了解到,针对下一步河蟹产业发展规划,他们有6项建设重点。其中包括,一、重点扶持水阳镇幼蟹培育合作社,为河蟹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良种质。
二、全面推广“大规格、低密度投放、种草移螺、微生物制剂调水、微孔管道增氧、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科学投饵、积极防病” 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展虾蟹池塘健康养殖新模式。
三、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控制药物使用。使用优质河蟹配合饲料,指导河蟹养殖户填写三项记录,为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源头控制提供保障。
四、建立村级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 *** 企业+基地+农户,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多样化的形式提高河蟹养殖的组织化程度。
调查丨围网清拆后,“太湖蟹”怎么办?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十条渔船满载蟹苗,从苏州临湖张家浜驶向碧波万顷的东太湖,800万扣蟹苗放流,地点就在原养殖三区、四区。3月6日,围网清拆后的原东太湖围网养殖区,烟波浩瀚,湖水清澈,铺满了湖底的水草历历可见,远处天空,一群群水鸟飞过蓝天,这里被苏州市列为太湖生态修复区 。 “人放天养,800万只扣蟹放流活动,也是太湖今年规模更大的增殖放流。”省太湖渔政监督支队三大队渔政执法人员周云峰告诉记者,今年太湖渔管会及各级地方 *** 首批放流太湖扣蟹800万只,之后还要放流豆蟹、大眼幼体蟹苗总计3000万只。 东山镇太湖村五组渔民钟三男,今年53岁,钟三男夫妻俩都是渔民,他告诉记者,太湖围网养殖清拆,每户留了两条生产船,开捕时可以生产捕鱼。“现在禁捕期不准捕鱼,捕鱼犯法。家里收入来源是开捕后捕捞鱼虾,一年收入四五万左右。”
钟三男以前在东太湖养殖小区9区养螃蟹,有五个围网,每年养殖收入三五万到20多万,太湖围网清拆后,获赔偿款250多万元。作为吴中渔业渔民,钟三男3月5日在东太湖养殖八区放流了蟹苗,每次放苗,还有300元的劳务费。“这次蟹苗多,每条船放苗1000多斤,蟹苗总共一万多斤。我船上有20包,一包至少20至30斤。”去年开捕,钟三男在东太湖养殖区一天最多捕了200多斤螃蟹。“螃蟹要看大小,四两的公蟹、三两的母蟹,一斤100多元,东太湖资源好,螺蛳、水草多,(长成后)是天然野生螃蟹,直接卖给客户很抢手。” 太湖渔业村渔民朱金宝船上装了33包扣蟹苗,放流到四区。去年他每天捕蟹在十来斤上下,“今年放流的扣蟹,蟹苗是本地庙港的,螃蟹大,放流成活率高,两个月就长大了,扣蟹一斤40到45个,八九月份就可以上市”,朱金宝抓了两只扣蟹比划说。渔民朱国妹、秦雪弟养蟹20多年,原有三个围网,“渔民以前都养围网,人放天养好”,他把一包包蟹苗倒到甲板上,密密麻麻的扣蟹瞬间爬满了甲板,一只只小小的螃蟹,争先恐后爬着跳入水中,消失在沉沉的湖底水草丛中。 人放天养,太湖这么大,放流螃蟹,渔民又能捕捞几成? 省太湖渔政监督支队三大队大队长蒋兆林对螃蟹习性十分了解,他说,东太湖原养殖区水草密度高、饵料丰富,螃蟹跟鱼一样,轻易不挪窝。你不动它,它也不会到别的地方去。鱼的游速比较快,螃蟹比鱼慢多了,鱼、蟹吃底栖生物,东太湖水草多饵料也多。放养之后,太湖生态更好了,水草是有益于生态的,但太多容易沼泽化,螃蟹吃水草,也有个生态平衡,渔民捕捞螃蟹,螃蟹就不会泛滥。这样渔民有收入,野生太湖大闸蟹价格高,营销好。 去年年初围网拆光后,吴江作了尝试,去年3月底,渔管会、吴江农委在2区、8区放流豆蟹苗,豆蟹一斤800多个,力度很大,效果很好。今年吴中、吴江全面铺开了,太湖渔管会组织管理。买苗大部分二龄蟹,今天放的是一龄蟹,扣蟹也就是当年就可以成蟹,800万只扣蟹,为二龄蟹,今年八九月份就可以长到3两以上了,按成活率90%计算,太湖水底又多了720万只野生螃蟹。省太湖渔管会新闻发言人吴林坤算了一笔帐:仅这一次的800万只扣蟹苗放流,总计22万斤110吨,按平均80元一斤,捕捞到七八成,太湖渔民可增收1500万元。
这些野生太湖蟹,不再靠养殖户投放饵料为生,按照物竞天择法则,扣蟹们必须在湖里“刨食”吃。东太湖有茂盛的水草,螺蛳及底栖生物丰富,鱼、蟹自然觅食环境优越,800万只扣蟹经过半年左右的生长,完成5次脱壳,将成长为真正的太湖野生螃蟹。 “拆了围网之后,净化了水质,野鸭子都飞来了”,省太湖渔政监督支队三大队施益平,每天执勤时都会看到东太湖几千只野鸭。“有芦苇,有水草的地方,野鸭、水鸟就多。” 针对野生螃蟹不投饵料后有些偏瘦的问题,渔管会新闻发言人吴林坤介绍,野生螃蟹太瘦,渔民捕捞后,可以在吴中临湖镇农业产业园育肥进入市场,园内200亩蟹塘,蟹塘水草、螺蛳模拟太湖生态,地处张家浜河口上方,为吴中太湖蟹基地,渔民上岸后就到了基地。而吴江太湖源5000亩蟹塘,为吴江太湖蟹养殖基地。 按照《江苏省太湖生态渔业规划》,原东太湖网围养殖区为太湖大闸蟹人放天养生态修复区,“人放天养”,围网清拆后“太湖蟹”能否归来?太湖大闸蟹产业能否保住并得到发展,吴林坤表示,目前,江苏加强了太湖生态保护以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支持引导沿湖吴中、吴江等地方 *** 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太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形成 *** 主导、社会参与、生态修复、效益共享的太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新模式。
“‘太湖蟹’与太湖三白一样,名气很响。人放天养,为‘太湖蟹’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解决围网清拆后‘太湖蟹’产业全军覆灭难题,回到原来的天然捕捞,也是痛定思痛,别无选择。”吴林坤说。
交汇点记者 丁蔚文 策划 杭春燕
微信公众号:江苏1号 (id:gh_3b06d4825686)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监利虾蟹混养中,豆蟹放苗如何操作能大大提升成活率一、运输前处理
① 池塘处理
进苗前做水:进水→除杂→解毒→肥水(10~15天内完成)
进水:一般放苗前10天左右开始进水,进水口用60~80目筛网做出一个大的网兜过滤(见图1),防止野杂鱼、青蛙及鱼卵的进入,平台水深30~40公分左右。
除杂:很多养户喜欢先在环沟除杂再进水,但无论进水措施做得多好,还是不能避免野杂鱼或鱼卵的进入,例如移栽水草时带进来的鱼卵,所以在做水时一定要做好除杂工作,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就是茶饼和茶皂素,茶饼用量是10~20斤/亩。
解毒:除杂后,次日要对水体解毒,主要是解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农药残留的毒性,解毒用201化水全池泼洒,用量3~4亩/瓶。
肥水:肥水培藻的目的是增加溶氧,为虾蟹提供天然饵料,强化水体缓冲体系,但是最主要的是能够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应对早春温度波动较大造成的应激。
但是,肥水并不是一次性兌过多的肥,水色过浓也会造成早晚水质波动较大,肥水要选择适合早春的肥水产品,充分发挥肥效。
肥水选择“双藻”泡肥套餐——(1桶藻生元+1包藻源素+100斤水)/15亩,
目的是为了让营养元素充分释放,利于藻类吸收利用,快速起肥。有少量青
苔的池塘也可搭配1包黑精灵同时进行泡肥,然后全池泼洒,遮光的同时进
行肥水,抑制青苔长势。
放苗前处理:补钙+抗应激
长距离运输和放苗等操作会造成蟹苗受应激蜕壳,而补钙和抗应激产品能够有效缓解运输过程中对蟹苗造成的应激反应,提高苗种存活率。
② 蟹苗处理:
吐泥+抗应激
豆蟹捕捞筛选后,装入用30 目筛网作成的豆蟹暂养箱中,再放入清水池中“吐泥” 半个小时,通过吐水将鳃中的污渍,泥质等透洗干净;池中可加入少量应激灵,增强蟹苗体质,降低环境对蟹苗的应激作用。
二、运输要求
① 包装
苗袋:苗袋用30目网袋做成,规格为20*10 cm,每个苗袋装蟹苗2.5两并且放入一把水花生(30根左右)(图2)。
苗框:苗框规格为50*30 cm,四周为木头 *** ,底部用20目网片制成,每框装苗8袋(见图3),每12个苗框叠放在一起,切忌挤压,再用浸湿的麻袋或毛巾被裹严,使箱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② 运输
掌握的原则是降低脱水时间,降低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的变化,以提高存活率,运输距离应当控制在24 小时内最为合适。
由于蟹苗孵化是在大棚内孵化,大棚的温度在30度左右,而早春的气温较低,因此,苗框从车上转到船上一定要做好防风保温处理(见图4),可用帆布袋或者床单进行遮盖。
三、放苗细节
① 时间
由于棚内蟹苗池的温度较高,因此外界环境温度对放苗的存活率影响尤为重要,温差不宜过大,放苗时间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气温在20~25 ℃ 左右,不要选择在气压波动较大且低气压的时间点放苗,以防缺氧应激,因此要提前观察好天气,做好放苗规划。
② 操作
浸苗:将苗袋连同苗框一起浸入水中1分钟左右拿出(见图5)。
放框:将苗框放入水中,底面朝上,让苗框自动漂浮在水面上;
倒苗:拆开苗袋,将蟹苗倒入浮在水面的苗框之中,每框放8袋苗,根据苗 框内蟹苗的数量挑出过量的水花生(见图6)。
计算存活率:让蟹苗自行爬出苗框(图7),进入水体,几小时后统计苗框中未能爬出的蟹苗,计算存活率。
放苗后:
A:做好抗应激处理,尤其是发现软壳比例较高,蟹苗活力不足的情况,应当全池泼洒抗应激产品。
B:注意观察蟹苗情况,晚上多巡塘,发现蜕壳情况及时补钙。
③ 关键点
浸苗——浸苗的目的是为了让蟹苗的鳃和身体充分吸水的同时,让其适应新水体,重复2~3次让蟹苗充分适应。
放苗密度——按照全池计算,密度为7~8两/亩(根据蟹苗规格作调整),放苗点尽可能分散,根据暂养网面积合理分配放苗点,遵循一处一框苗的特点(见图8)。
存活率——让蟹苗自行爬出苗框,不仅能够粗略计算放苗过程中的存活率,而且能够筛选出体质较弱的蟹苗。
四小结
规范的放苗流程的目的就是严格把关,从每个环节做起,从而提高放苗存活率。
a.提前做水:进水→除杂→解毒→肥水(10~15天内完成);
b.放苗前:抗应激处理;
c.放苗时:天气、运输距离、防风保温、放苗细节;
d.放苗后:做好抗应激处理,及时补钙。
每个环节都做好,不忽略每个细节,苗种存活率才能提高。
五、暂养优势
① 提高放苗成活率;
② 便于观察放苗情况;
③ 集中投喂,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加强可控性;
④ 集中用药,节省用药成本,提高药效;
⑤ 将龙虾与蟹苗分开,避免出洞大虾对蟹苗的影响
金椒羊肉锅
原料:
羊肉600克
辅料:
鲜淮山300克、洋葱60克、老姜50克、蒜苗30客、红椒圈12克、冻豆腐50克。
调料:
自制金椒酱50克、色拉油30克、盐3克、味精6克、鸡汁3克、白糖5克、白醋6克。
*** :
1、将羊肉剁成块,淮山去皮切成块待用。
2、炒锅下水将羊肉焯水待用,净锅下油将老姜爆香下羊肉、水、当归、八角、香叶等香料调味装入砂锅焖煮50-55分钟待用。鲜淮山蒸笼蒸熟、冻豆腐焯水垫在锅仔底部待用。
3、炒锅油爆香金椒酱下羊肉及原汤用盐、鸡汁、味精、白糖、白醋调味焖煮3-5分钟装入锅仔中上面放蒜苗、红椒圈即可。
附:金椒酱:黄灯笼辣椒酱50克、黄椒末100克、蒜茸20克、劲倍海鲜高汤粉10克、味精20克
台湾养生麻油鸡
原料:
河田鸡1只。
辅料:
铁棍淮山300克、老姜100克、枸杞10克。
调料:
米酒100克、黑麻油40克、盐5克、味精6克、鸡粉3克、白糖5克。
*** :
1、将河田鸡剁成块洗净沥干水份待用,老姜切片,淮山切条待用。
2、炒锅烧热下油滑锅,下黑麻油将老姜片煸香下河田鸡炒香,下米酒,水,盐、味精、鸡粉调味入砂锅中煲40-50分钟待用。
3、炒锅下水将铁棍淮山煮熟捞出装入锅仔中,上面放入煲好的麻油鸡上面放枸杞即可。
虫草花炒花胶
花胶含丰富蛋白质、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与鲜虫草花搭配,让整个菜品不论从口感或营养都大弧度提升,鲜香爽口,回味无穷,是帅哥美女这个冬天呵护您肌肤的一道明星美食。
原料:
花胶300克
辅料:
鲜虫草花300克、姜葱蒜片各10克、青红椒条各5克、火龙果1个
调料:
自制小炒酱50克、葱油10克、盐2克、味精5克、鸡粉3克、白糖5克、麻油5克。
*** :
1、将花胶切成粗条待用,火龙果切块与鲜花在盘边点缀。
2、炒锅下油姜葱煸香赞酒下二汤,下盐、味精、白糖调味放入花胶条浸泡5分钟倒出,净锅下水将鲜虫草花焯水待用。
3、炒锅下又将料头煸香下花胶、虫草花下小炒汁、味精、鸡粉等调味大火炒香,勾芡淋葱油、麻油装盘即可。
附:小炒汁:鸡汁200克、水300克、辣鲜露100克、白糖100克、美极200克
金钱瓜鸽脯炒小蚌
春夏来临,绿色瓜果富含维生素、及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等,小青瓜用盐腌制后口感更加脆爽,搭配小象拔蚌、鸽脯同炒口感丰富,锅气十足,春夏创新菜可以值得借鉴。
原料:
小青瓜300克、腌鸽脯60克、小象拔蚌350克、黑木耳50克。
辅料:
姜片10克、葱段20克、蒜片10克、红椒条15克、黄椒条15克。
调料:
盐5克、美极酱油5克、鸡粉3克、白糖3克、麻油3克、辣椒油5克。
*** :
1、小青瓜用花刀斜切成0.8CM的厚片,用盐腌制半小时洗净漓干水分待用,小象拔蚌洗净切厚片待用。
2、炒锅下水将小象拔蚌轻轻焯水倒出,净锅下油将鸽脯滑油捞出,余油将料头煸香,下小青瓜爆炒,赞酒下鸽脯,美极酱油、味精、鸡粉、白糖等调味,下小象拔蚌勾芡旺火速炒淋麻油,辣椒油装盘即可。
一品海陆冬瓜盅
春夏来临,冬瓜具有清热解暑,补气清肝的作用,添加了海味与飞鸟、排骨等文火煲制,汤汁鲜美,补中益肾,是春夏养生好菜品。
原料:
豆蟹200克、鲍鱼100克、花蛤50克、干贝20克、基围虾100克、排骨200克、乳鸽1只、鹌鹑2只、冬瓜环500克。
辅料:
姜片10克、冬瓜100克、白果50克、菜胆60克。
调料:
盐5克、鸡粉3克、白糖2克、劲倍高汤粉2克、白胡椒2克。
*** :
1、排骨、乳鸽、鹌鹑剁成块,鲍鱼宰杀切上花刀,冬瓜挖成球待用。
2、净锅下水将排骨、乳鸽、鹌鹑焯水待用,砂锅中放入冬瓜环,冬瓜盅下排骨、乳鸽、鹌鹑、干贝、白果、清水煲50-60分钟,上菜时加入鲍鱼、花蛤、基围虾、豆蟹、菜胆煲开10-15分钟,调味即可。
瑶柱鸡汁煮茭白
茭白笋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肉质鲜嫩,甘甜美味。用鸡汤,瑶柱同煮,美容养颜,生津止渴,是春夏创新菜好食材。
原料:
茭白笋400克。
辅料:
瑶柱丝40克、枸杞8克、盐西3克。
调料:
盐3克、劲倍高汤粉3克、鸡粉3克、鸡汤200克、鸡油5克。
*** :
1、将茭白笋切成丝待用。
2、炒锅下水将茭白笋用盐、味精、鸡粉、鸡汤煨10分钟入底味倒出,用圆形模具扣入盘中,倒出多余汤汁。
3、炒锅下鸡汤用高汤粉、盐、瑶柱丝、枸杞调味,淋鸡油浇在茭白笋上,入蒸笼蒸5-6分钟,上面盐西是点缀即可。
紫芥脆香虾
海虾富含蛋白质、有补肾壮阳,养血固精的功效,海苔、辣根与海虾组合,鲜甜的美味与辣根的呛口形成独特的风味,夏天下酒值得推荐。
原料:
基围虾300克
辅料:
海苔30克、薯条100克、肉松30克。
调料:
鸡粉2克、白糖2克、椒盐粉2克、料酒3克、胡椒粉0.5克、香炸粉40克、姜葱蒜末各5克、海苔芥末粉10克。
*** :
1、将虾去头开背加入姜葱、椒盐粉、鸡粉、白糖、胡椒粉等腌制待用。
2、炒锅下油将薯条、海苔炸香捞出待用,腌好的下加入蛋黄、香炸粉、油拌匀,油温升至5成热下虾头炸香垫底,虾尾炸香炸脆倒出。
3、净锅下姜葱蒜炒香下虾、薯条、出锅时下海苔芥末粉拌匀装盘,撒肉松即可。
鸭脯焖海带
鸭肉含丰富蛋白质、营养丰富,有养胃、补肾气之功效,用冰冻鸭脯肉加上福建的海带相结合,粗料细做,毛利高,出菜速度快。
原料:
鸭脯肉200克。
辅料:
海带300克、冻豆腐100克、姜葱蒜各10克。
调料:
盐5克、鸡粉6克、白糖2克、古龙香菇肉酱10克、白酒10克、十三香5克、当归3克、辣椒干5克、鸭汤300克、猪油20克、葱头油10克。
*** :
1、将鸭脯肉解冻,加姜葱、盐、味精、十三香腌制20分钟,蒸熟待用。
2、炒锅下猪油姜葱蒜、辣椒干煸香下鸭汤、冻豆腐、海带、鸭脯肉、香菇肉酱、盐、味精、鸡粉等调味,焖煮8-10分钟,淋葱头油装盘,上面撒葱段、炸香干葱头即可。
你需要知道的关于泥蟹的相关知识淡水泥蟹(学名:Ilyoplax tansuiensis)为沙蟹科泥蟹属的动物。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河口泥滩上。能附着在木材或其他漂浮物上生活。也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如绵蟹科,关公蟹科。
许多种如豆蟹常潜入一些软体动物的外套腔中、或多毛类的管道 *** 栖。珊隐蟹科却生活在造礁珊瑚形成的囊中,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禁锢在囊内,孵化出的幼体可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
泥蟹的壳长可达24厘米,重量为2-2.5公斤。在大约9厘米的大小,雌性泥蟹达到性成熟。泥蟹对硝酸盐和氨的耐受力很强。 市场上有两种类型的商品蟹,绿泥蟹和红爪蟹。泥蟹有一个光滑和宽大的甲壳。它们的爪子用于切割和粉碎它们的猎物,它们的后腿用于游泳。泥蟹的颜色往往是暗褐色或斑驳的绿色。年轻的螃蟹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年长的螃蟹食用多毛虫、腹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较小的螃蟹。泥蟹是用蟹笼或盆子作为肉或鱼的诱饵而捕获的。
将泥蟹放在冰箱里2个小时就可以杀死它们,之后就可以烹饪了。泥蟹是带壳烹饪的。一旦它们的壳蜕掉,它们就可以作为软壳蟹食用。
一亩赚4600元的玩法,这高手很靠谱行情低迷,成绩却很喜人
文/图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冯其男
扣蟹是指每只2克以上的幼蟹,是成蟹养殖的苗种来源。大眼幼体经蜕皮、生长,即长成蟹形,前1-5次蜕皮的仔蟹,依次称为Ⅰ-Ⅴ期仔蟹,因其个体小,仅有黄豆般大小,故称豆蟹;仔蟹再经数次蜕皮至当年秋天的蟹种,长成纽扣般大小,即成为扣蟹,也称一龄蟹种、蟹苗。
目前主要的扣蟹产地有苏州太仓、上海崇明、安徽水阳等。不同区域的养殖模式有一定的差异,特别在放养密度、饵料投喂上各地差异较大。这就导致各地亩产差异巨大,低的只有200斤左右,高的能达到600斤以上,扣蟹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大母本的盛行,不少养殖户借着这股东风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但也有部分养户以次充好,口碑江河日下,逐渐在这个行业中被淘汰。
我们都知道阳澄湖区域的成蟹养殖可以说是全国河蟹养殖的桥头堡,当地蟹农对蟹种的选择也是极其苛刻。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凭借他过硬的蟹种品质,得到阳澄湖区域蟹农的一致认可。
养殖户到时阿六塘口参观学习
家住任阳的时阿六,养殖扣蟹多年,时老板养殖不过分追求产量,严把扣蟹的品质是他一直成功的关键。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扣蟹产地出现了蟹苗卖不出去,很多养殖户为了回收成本不惜以几元钱每斤的价格出售。但时老板的扣蟹却早早就销售一空。话不多说,我们先看一下时老板过去一年的养殖效果分析表:
采访过程中,时老板告诉笔者,今年受新冠疫情以及低迷的成蟹行情影响,扣蟹整体价格与去年同期相差甚大。不少养殖户在投苗时都比较谨慎,为了支持老客户继续投产,时老板今年也是主动下调了扣蟹的价格。赚钱大家都希望越多越好,但是时老板更希望整个行业能够稳定持续的良性发展,希望更多的成蟹养殖户能够花较低的价格拿到更加优质的苗种,而作为苗种养殖户能够通过优质的苗种,赚取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当然,时老板也毫不吝啬地向我们传授了他的养殖经验。
01、货真价实真6母
随着大母本盛行,不少不良养殖户以次充好,拿着低价的白籽卖着高价的扣蟹,最后成蟹养殖过程中问题不断,诸多问题寒了不少成蟹养殖户的心。时老板说,搞苗种搞的是良心种,金杯银杯不如用户的口碑。一定要在种质的选择上做 *** 真价实。6母就是6母,4母就是4母,绝不以次充好。
02、料选择大品牌、全熟化
扣蟹养殖与成蟹不同,成蟹养殖投喂中会有养殖户掺冰鲜鱼、玉米等,扣蟹全程使用饲料,所以在饲料的选择上面一定要选择大品牌,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扣蟹的质量。时老板已经连续多年全程使用天邦全熟化超康苗蟹料,产品质量稳定,扣蟹个个红嘴,深受养殖户喜欢。品质决定成败,这也是很多养殖区使用低价料、自配料最终蟹苗卖不上价的主要原因。
03、水质管理、动保使用少不了
随着养殖产量的不断提升,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质恶化早已远超池塘的自净能力,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定期调节水质,补藻补菌、定期底改,这些环节都缺一不可。这一系列的调控措施都是为了给养殖品种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环境。环境营造好了,内服营养同样也得跟上,多维多矿、有益菌的补充,都是生产高质量苗种所必不可少的。
时老板为天邦全熟化超苗料点赞
最后,希望每一位从事河蟹产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够为了整个河蟹产业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祝愿每一位从业人员在新的一年利取得更好的效益。
【关键字】:河蟹饲料动保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