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真骨鱼下纲-棘鳍(鲈形)总目-鲈形目
克氏鰕虎,属于鲈形目鰕虎鱼亚目鰕虎鱼科。
吻鰕虎,属于鲈形目鰕虎鱼亚目鰕虎鱼科。
圆尾斗鱼,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包含攀鲈科、丝足鲈科、沼口鱼科)丝足鲈科斗鱼亚科斗鱼属。
六、真骨鱼下纲-棘鳍(鲈形)总目-鲀形目
鲀形目分为翻车鲀、鲀、鳞鲀、箱鲀4个亚目。
翻车鲀亚目仅翻车鲀科,翻车鲀科分3属5种:矛尾翻车鲀、翻车鲀、拉氏翻车鲀、斑点长翻车鲀、长翻车鲀,产卵量达3亿个,是产卵数最多的鱼类。
鲀亚目有鲀(四齿鲀)、三齿鲀、刺鲀(二齿鲀)3科。鲀科全球有28属120多种,我国有11属38种,其中东方鲀属、兔头鲀属、腹刺鲀属俗称河鲀,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但毒素很强。
鳞鲀亚目分革鲀(单棘鲀)、鳞鲀、三刺鲀(三棘鲀)、拟三刺鲀4个科。
箱鲀亚目包括六棱箱鲀、箱鲀2科。
谁说不能吃河鲀,人工养的就能吃。
河鲀,蠢萌蠢萌的,可却是肉食动物,牙齿可以把人的手指头咬断。
七、真骨鱼下纲-棘鳍(鲈形)总目-合鳃目
合鳃目分为合鳃和刺鳅2个亚目。
刺鳅属于合鳃目(或划入鲈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俗名刀割、刀鳅。
黄鳝,属于合鳃亚目合鳃科黄鳝属。非常好吃,小时候母的,长大了变公的。避孕药喂黄鳝是老谣言。
八、真骨鱼下纲-海鲢(鳗鲡)总目-鳗鲡目
鳗鲡,又名鳗鱼、白鳗、河鳗、溪滑、日本鳗、白鳝、青鳝,不是海鳗。
苗种人工繁殖没搞成功,仍然是野外捕捞苗种、然后可淡化池塘养殖,要养三年才能卖,价格从百来元一斤跌到最近的四十来元一斤。
九、真骨鱼下纲-原棘鳍(鲱形)总目-鲑形目-胡瓜鱼亚目。
胡瓜鱼亚目分为银鱼、香鱼、胡瓜鱼科。胡瓜鱼科又分为异胡瓜鱼、公鱼、毛鳞鱼、胡瓜鱼、细齿鲑(蜡鱼)5个属,
亚洲公鱼(池沼公鱼),属于胡瓜鱼科公鱼属,满满的鱼籽,大宗出口货色。
香鱼
太湖新 银鱼
物种百科:波纹裸胸鳝波纹裸胸鳝,鳗鲡目海鳝科裸胸鳝属。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区,栖息深度9-110米。体长可达150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砾石底质的潟湖、礁坡,常隐藏于珊瑚礁洞穴内。肉食性,夜间觅食,以鱼类、章鱼、甲壳类为食。具有侵略性和领地性,口具利齿,常以利齿伤人。可作为食用鱼及观赏鱼。
体延长而呈圆柱状,尾部侧扁。背鳍起点约在口裂和鳃孔间;无胸鳍;背鳍、臀鳍在后方与尾鳍相连。体色黑褐,头部黄色,身体满布白色波浪状的交错不规则纹线,花纹延伸到背、臀和尾鳍部分。头中等,吻短钝;眼较小,椭圆形,侧位较高;口裂大,眼后部的口裂长于头长。体完全无鳞,皮肤光滑。
裸胸鳝,是鳗鲡目海鳝科裸胸鳝属鱼类的统称,体形似鳗,较侧扁,体上一般均具有斑带或网纹。栖息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珊瑚礁附近,为珊瑚礁鱼类重要的类群。可食用,但某些种类的肉有毒。全世界约有80种裸胸鳝,常见种类有网纹裸胸鳝、异纹裸胸鳝、匀斑裸胸鳝等。在中国有30多种,分布于东海及南海海域。
一、鳗鱼养殖产业链
鳗鱼也称做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等,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不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养殖价值,有“水中人参”养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鳗鱼是一种降河性鱼类,每年秋季性成熟的亲鳗到深海中产卵繁殖。鳗苗于春季到河口附近索饵,在淡水中生长1周年,到翌年春,可长到15厘米,体重5克左右。鳗鱼性情凶猛、、好动,,趋光性强,喜流水。
鳗鱼养殖的产业链上游为鳗鱼苗捕捞,鳗鱼经捕捞后,将依次送至鳗苗养殖场、成年鳗鱼养殖场进行人工繁育,产业链中游是鳗苗的培育和成鳗的饲养,下游是鳗鱼的加工以及活鳗贸易,最后出口以及国内消费。
鳗鱼养殖产业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鳗鱼的养殖主要分为水泥精养池和土池两种模式。(1)水泥精养池:室内养殖,用水泥建造出大小规格均等、出水口、入水口、排污通道联通的养殖池。投入成本较高,但更为安全可控。目前以养殖美洲鳗、欧洲鳗为主。(2)土池:传统的鳗鱼养殖方式,无法排换水,依靠池底的泥土消化掉鳗鱼养殖的残饵、粪便,因此对饲料要求较高,也不允许投入抗生素和其他有害水质的药物。成本较低,但受户外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额外损失。目前以日本鳗为主。
鳗鱼养殖模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上 *** 业分析
鳗鱼养殖的产业链上游为鳗鱼苗捕捞,鳗鱼属于洄游性鱼类,苗种完全靠天然供给,以日本鳗为例,每年秋天成熟的母鳗从东北亚的河川回到马里亚纳海沟产卵。卵孵化后,经过柳叶鳗、玻璃鳗的生长阶段,随着洋流溯游至东北亚地区的淡水河川。进入河口水域后,玻璃鳗体内开始出现黑色素,进化为鳗线。这时,部分鳗线被河口的渔民捕捞送入育苗场,成为人工养殖鳗鱼的苗种,部分则继续溯游而上,进入河川逐渐生长为黄鳗。经过5-6年生长,黄鳗逐渐性成熟成为银鳗,由此再次向下游迁移,回到马里亚纳海沟产卵,产卵后随即死亡。鳗鱼特殊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其苗种人工繁育难度大,目前还只能完全依赖于自然捕捞。气候因素也会导致鳗苗的捕捞产生波动,2017-2021年中国鳗苗的捕捞量波动大,2021年中国鳗苗捕捞量为14.8吨,同比下降9.59%。
2017-2021年中国鳗苗捕捞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江苏、福建、浙江等地区属于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捕鱼业发达,2021年中国江苏鳗苗的捕捞量为7877千克,占全年中国各地区鳗苗捕捞量的53%,其次是福建,捕捞量为5502千克,占全年中国各地区鳗苗捕捞量的37%。
2021年中国各地区鳗苗捕捞量(千克)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鳗鱼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二、中 *** 业分析
产业链中游是鳗苗的培育和成鳗的饲养,我国是全球更大的鳗鱼养殖国,1972年,中国大陆地区开始尝试养殖鳗鱼,改革开放后鳗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之一养鳗大国。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鳗鱼产量都在逐年上升,2021年中国鳗鱼的产量为25.53万吨,同比增长1.83%。
2017-2021年中国鳗鱼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已成为世界之一养鳗大国,其中福建和广东省的鳗鱼产量最多,福建省的鳗鱼产量为11.1万吨,占2021年全国鳗鱼产量的45%,其次是广东省,鳗鱼产量为10.8万吨,占2021年全国鳗鱼产量的43%,两者占全国产量的88%。
2021年中国各地区鳗鱼产量TOP5(吨)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三、下 *** 业分析
下游是鳗鱼的加工以及活鳗贸易,我国是世界上更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和出口国家。鳗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传统的名贵鱼类,被称作水中的软黄金,长期食用可以强健体魄,滋补养颜。鳗鱼经过加工后,贮存时间长,食用方便,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中国鳗鱼的加工量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中,2021年中国鳗鱼加工量为15.14万吨,同比增长17.18%。
2017-2021年中国鳗鱼加工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智研咨询整理
活鳗的出口贸易也是鳗鱼养殖的下游产业,中国活鳗的出口量逐年增加,2021年活鳗的出口量为1.01万吨,同比增长4.96%,出口金额在2018年达到近几年更高值2.41亿美元,2018年后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活鳗的出口金额为1.78亿美元,同比下降12.39%。
2017-2021年中国活鳗出口量及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鳗鱼养殖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产业前景规划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在中国,养这6种鱼不会错近几年我国水产养殖业行情并不算好,诸如“什么鱼好养”、“什么鱼赚钱”、“怎样养好鱼”的问题甚嚣尘上,各大博主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回答,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养殖户一头雾水。
本篇文章力求“拨云见日”,不敢说一定能让谁赚得盆满钵满,但至少能给各位水产人提供能可行的参考路径。
结论先行,本文通对生长速度、培育要点、繁育产量等角度的分析,综合筛选出了六种适宜在中国养殖的名优鱼类。
它们分别是:鳜鱼、黄鳝、笋壳鱼、澳洲银鲈、江团、日本鳗。至于选择这六种鱼的因素如何?我们且看下文。
① 鳜鱼
鳜鱼是鲈形目鮨科鳜属的中型鱼类,是一种食肉性鱼类,喜欢食用新鲜活饵。在食用口感方面,鳜鱼肉质鲜美,易消化吸收,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也可以食用;同时,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且有着较低的脂肪含量,以及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蛋白质、钙、钾、镁、硒等)。
鳜鱼 | 图源 ***
从繁育养殖的角度看,饲料鳜的养殖在水产行业中是大势所趋,但成功率低。目前饵料鳜市场占九成以上,成功率也比较高,建议养殖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资源来安排。
举个例子,有饵料鱼渠道,或是自己会育苗的,就培育饵料鳜;有技术有经验的,可以尝试饲料鳜,但要注意风险把控。
② 黄鳝
黄鳝也是较为优质的鱼种,其栖息地一般为水中泥底的洞穴,适宜让其生长的水温为15℃-30℃,水温过热超过35℃会让其潜伏在淤泥中,若低于10℃黄鳝会停止进食,在自己的巢穴进入冬眠状态。
黄鳝 | 图源 ***
在饲喂方面,鳝鱼为肉食性动物,和鳜鱼一样喜欢食用新鲜活饵,且存在转饵现象,幼鳝主食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浮游动物,体长至10cm后,主要食物组成包括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等。
黄鳝的肉质非常软糯鲜嫩,有益营养元素也很多,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与此同时,黄鳝人工养殖的时间相对较短,利润也较为可观。另一方面,黄鳝的养殖要求较高的技术,人工养殖的黄鳝存在适应环境能力差、易患病、全人工繁殖链条存在缺陷等问题。
③ 笋壳鱼
笋壳鱼属于尖塘鳢属鱼类,在此处向大家推荐的是云斑尖塘鳢,俗称泰国笋壳鱼,这也是中国在此属中主要养殖的鱼。泰国笋壳鱼来源于东南亚地区,属于暖水性鱼,适温为18-35℃,鱼肉鲜美嫩滑,骨刺少,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一业内资深人士观察,笋壳鱼有望成为下一条爆款鱼。
笋壳鱼 | 图源 ***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养殖户为获利而提高饲养密度,就很容易造成鱼群疾病或者鱼类生长发育缓慢等情况。养殖笋壳鱼还要注意寄生虫、水体环境等。在养殖过程中每亩可以放养一些鳙鱼。投喂方面,需要掺入鳗鱼粉,使得饲料在水中不易冲散。定期添加维生素 C、大蒜素、肝胆康及三黄散等药物预防笋壳鱼疾病发生。
④澳洲银鲈
澳洲银鲈隶属鲈形目鯻科,原产于澳大利亚。该鱼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为广温、广盐性鱼类,性情温和,容易驯化,生长速度快,饲养成功率也比较高;适宜养殖地为淡水池塘、海水池塘及山塘水库。生长适宜水温为2℃-37℃,更佳生长水温为23℃-28℃,适宜PH值为7-8。
澳洲银鲈 | 图源 ***
澳洲银鲈属于杂食性鱼类,在饮食方面,人工饲喂时可以投送配合饲料,根据该鱼类的生长阶段去合理使用蛋白饲料,仔鱼阶段饲料蛋白含量为40%-42%,250g以上成鱼饲料蛋白含量需达到27%左右。在我国台湾,该类鱼种繁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益,但澳洲银鲈种苗的繁育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大陆市场的苗种主要源于台湾,由此造成价格虚高的问题。
但从营养、适口性以及生长培育的角度来看,澳洲银鲈依旧是一种适宜推广的鱼种。
⑤斑点叉尾鮰
斑点叉尾鮰,别称美洲鲶、沟鲶、江团、清江鱼等,原产于北美洲,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至今已有40年历史。这种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肉嫩味美、无肌间刺的优点,是国内公认的引种较为成功的特种鱼。在养殖条件下,斑点叉尾鮰当年可长成30~100g的鱼种,第二年就可长到800~1500g的商品规格,加上此鱼具有聚群抢食的习性,因而投饲技术也很简单。
斑点叉尾鮰 | 图源Google
斑点叉尾鮰的另一大优势是具有高密度饲养的潜力。研究表明,斑点叉尾鮰对溶氧的要求维持在3mg/L以上即可,溶氧窒息点低至0.95~1.08mg/L,完全可适应集约化饲养,进而提高单位水面的产量。据报道,斑点叉尾鮰的亩产量更高可达1~2万斤,几乎可以和黑鱼相提并论,生产能力相当恐怖。
鉴于诸多优势傍身,斑点叉尾鮰成功登上农业部推广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名录,这正是对其优异养殖特性的认可。从产出效益和技术成本的角度看,斑点叉尾鮰未尝不是一条“财富之鱼”!
⑥日本鳗鲡
鳗鲡,是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的鱼类。日本鳗鲡在食用类型上属于高端鱼类,销量也一直很高。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一般使用循环水系统养殖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能够开展较高密度的鳗苗培育,也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增加了出苗率,提高了鳗鲡的总产量,并且降低了繁育成本。
日本鳗鲡 | 图源 ***
一般情况下,日本鳗鲡的饲喂选择红虫,因为红虫自身营养丰富,足以供应日本鳗鲡的日常营养需求,不过购入的红虫需要先进行处理,还可以早晚加入一些鳗鱼多维,以加强营养。还需要注意的是,选购红虫时一定要再三确认供应厂家所供货品的质量。鳗鲡喜欢阴凉的环境,不喜强光照射,养殖场的门窗需要做遮阴处理。
总结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同鱼类有不同的生长特性、产量效益、市场前景、培育要点等,具体的实行需要执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养殖不易,调研行业情况、招兵买马、洽谈商务、选址培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养鱼人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过,晋陶渊明有云:“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万事开头难,做一件事最开始的时候往往是最困难的,需要“复行”十步、百步或是数千步才能看到生机。
在豁然开朗前,人需要在长长的狭道中摸索冥思。编者再次也祝愿每位步履不停的养殖户,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豁然开朗”。
日本人经常吃的鳗鱼,其实有三种,你知道吗?从星鳗寿司、海鳗土瓶蒸到鳗鱼盖饭,鳗料理总是让人心情愉悦,让餐桌熠熠生辉。 但是,你是否注意到这些被称为“鳗鱼”的小动物其实有好几种?他们长得有点像,又有点不太一样。 每一种的味道都极其鲜美,但又有微妙的差异。
日本人经常吃的鳗鱼其实有三种:河鳗、星鳗、灰海鳗。星鳗和灰海鳗都属于生活在海洋里的鳗类,提到“海鳗”一般指的是灰海鳗,也有人指星鳗。为了避免混淆,我们接下来还是称作“星鳗”和“灰海鳗”好了。
河鳗,也叫日本鳗,作为鳗鲡目鳗鲡科的小动物,河鳗长着温顺的脸,在海里出生,回到河里度过一生,回到海里产卵死去。在日本,从4月开始,霞浦、利根川、东京湾等相继捕捞野生鳗鱼,到了秋天,用捕捞太平洋产卵的鳗鱼作为收尾。现在由于过度捕捞,野生海鳗濒临危机,成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级生物。
日本鳗鱼餐馆常用养殖鳗鱼,鹿儿岛县、爱知县、宫崎县的养殖河鳗产量相当丰富。与养殖鳗相比,野生鳗的刺小、肉质牢固、味嫩、无风味。主要用作蒲烧、白烧等,酱汁鲜亮、香气宜人的鳗鱼盖饭对日本人来说是不可分割的美味。
蒲烧鳗鱼
星鳗,也叫星康吉鳗,日语叫做“穴子”。为什么叫穴子呢?因为它喜欢在海底挖个洞“宅”着。因为星鳗是鳗鲡目科的成员,所以和河鳗很像,看起来很温顺可爱。但是在味道和质感方面,星鳗更香糯细腻,而河鳗更鲜嫩更肥美。星鳗煮熟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做寿司,它也是天妇罗的重要食材。星鳗也可以用于鳗鱼饭,但相对来说,河鳗更为常见一些。
日本鳗鱼寿司
灰海鳗日语叫做“鱧”,是鳗鲡目海鳗科的小动物,所以它和前面两种没有近亲。 它的外形牙尖嘴利,十分凶猛,肉中藏有“Y”形小刺,很难去除。于是,日本料理人会用一种很重的断骨刀来斩断小刺,号称“一寸二十四切”,是极考验功力的料理 *** 。
在京都,用刀切开的灰海鳗用水烫后,鱼肉收缩呈花团外形优美,被梅和醋称为“鱧汤引”,是京都夏天的一道风景诗。另外,它还可以用作刺身或用烤、炖、煮等 *** *** 的料理。在秋季,点一壶松茸灰海鳗土瓶蒸,清鲜的汤头和悠远的味道同样令人难忘。不同地区的人对于吃鳗鱼也有不同的偏好。
日本传统上有“关东鳗关西鳢”的说法,意思是关东人不能没有河鳗,关西人不能没有灰海鳗。关东地区河湖众多,自古盛产河鳗。关西的美食中心—京都位于内陆,远离大海。在古代保鲜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只有生命力极强的灰海鳗经过长途跋涉仍然可以安然无恙,成为餐桌上的隽品。
日式鳗鱼饭
虽然现代的保鲜和运输水平都已不同往昔,但人们对吃鳗鱼的喜爱仍延续至今,大家在餐厅享受美味之余,不妨问问厨师,我们口中那尾鳗鱼的“身世”。
今年大量空运到日本,一斤只赚10块钱,“日料鱼”原来是广东产的日料,一般是指日本料理,这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特色菜肴。
在我们吃日料的时候,有2种鱼是经常吃到的。
一种是三文鱼,另一种就是鳗鱼。
三文鱼主要是吃“三文鱼刺身”,鳗鱼则主要是吃烤鳗鱼。
原来我们是之一
大家对三文鱼可能早有了解了,但对鳗鱼可能了解的不够多。
鳗鱼指得是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的一大鱼类。
鳗鱼有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是,鳗鱼没有性别的,或者说它的性别是不固定的。
当外界的环境和种群密度发生变化时,鳗鱼的性别就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当种群密度高、食物不足时鳗鱼会变成雄鱼,当种群密度低、食物充分时,鳗鱼就会变成雌鱼来产卵。
这是一种非常适应环境的鱼类。
以前吃日料的时候,都以为吃得烤鳗鱼中的鳗鱼都是来自日本。
如今才知道,大多数国内的鳗鱼原来都是国产的。
我国大约有1500多家鳗鱼养殖厂,年产出鳗鱼大约25.53万吨。
可能说到这里,有人开始反驳了,他们会说国内的鳗鱼都是“山寨鱼”,没有日本的鳗鱼好吃。
的确,鳗鱼在市场上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日本鳗,一类是美洲鳗。
但很不好意思,日本鳗也已经在我国大量养殖了,很多日本人吃得也是我国养殖的日本鳗。
别看我国鳗鱼年产量才25.53万吨,可这已经占了世界鳗鱼年产量的80%。
不管是从产量上来看,还是鳗鱼加工上来看,还是从养殖面积上来看,还是从鳗鱼产值上来看,在鳗鱼这个品类上,我们已经是之一了,远远领先日本或者其它国家。
今年日本大量进口鳗鱼
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鳗鱼,今年进口量更大。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候,因为日本在7月要过“鳗鱼节”,所以六七月份这段日子是日本对鳗鱼需求量更大的时间段。
日本的鳗鱼是从我国哪里进口的呢?
在我国,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份都有在养殖鳗鱼。
不过,我国广东是鳗鱼养殖的主产区之一。
广东鳗鱼的年产量大约占了全国鳗鱼年产量的49%。
鳗鱼在出口时分为“冷冻鳗鱼”“鲜冷鳗鱼”“活鳗鱼”。
今年,日本过“鳗鱼节”从我国大量进口的就是广东的活鳗鱼。
养殖工人把广东的活鳗鱼捕捞出来后,被分拣好,然后将活鳗鱼装上飞机,空运到日本,从而极大的保证了鳗鱼的鲜活度。
今年4月份的时候,鳗鱼的价格就比较不错,出口价格能达到75元一斤。如今正是日本鳗鱼消费高峰期,价格又有上涨,眼下估计已经到了80多元一斤。
据鳗鱼养殖户介绍,今年从广东出口的鳗鱼,一吨大约能赚2万多块钱,一斤也就只能赚10块钱。
数据来源:天下财经
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架不住出口量大,一年出口个7000-8000吨,那就有一亿多的利润了。
我们在国内吃的日料烤鳗鱼,通常都是非常奢侈的。这里面也有鳗鱼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为什么鳗鱼都人工养殖了,价格还这么奢侈呢?
难道是我国的鳗鱼都卖给日本吃了?所以国内鳗鱼价格高?
鳗鱼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肯定不是。
我国活鳗鱼的出口价格能达到15万元/吨,但是国内鳗鱼很多都是冷冻鳗鱼、冷鲜鳗鱼,销售价格会低不少,就算是活鳗鱼的价格,也要比出口价格低很多,大约在11万/吨左右。
同样的鳗鱼,国内的鳗鱼价格实际上是要比日本便宜的。
有些国内的日料店说自己是从日本进口的鳗鱼,这不知道是真假了。哪怕是真的,也没有啥意义,日本吃得鳗鱼大多数都是我国空运过去的,再把日本的高价鳗鱼运回国内来吃,有多大意义呢?
鳗鱼的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鳗鱼的鱼苗太贵了。
鳗鱼的鱼苗很难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进行繁育,绝大多数鳗鱼的鱼苗都是通过野外捕捞得来的。
原因我们上边提到过了,鳗鱼繁殖是非常特殊的,它的性别会跟着环境变化而变化。鳗鱼在产卵繁殖的时候会进行洄游,从河流游到大海里才会产卵。
这种繁育特性给鳗鱼的人工育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为只能通过野外捕捞获得鳗鱼鱼苗,这也导致了鳗鱼的产量极不稳定,完全看野外的鱼苗多少了。
鱼苗少的时候,那鳗鱼鱼苗的价格就会飞涨。
像日本鳗的鱼苗前几年简直“一苗难求”,鱼苗价格也是突飞猛进,一尾鱼苗涨到了45-50元,一公斤鱼苗大约5500尾,至少得24-25万,一斤至少得12万。
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贵了呢?
鳗鱼鱼苗无法人工大批量生产,这是影响当下鳗鱼产量的更大原因了。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鳗鱼的价格肯定也会往下降。
希望科学家能尽量让我们吃上“低价鳗鱼”吧。
白鳝、黄鳝、风鳝、海鳝、罗鳝,谁跟谁是“一伙”的?在我国,
有一类叫“鳝”的鱼类,
它们外形细长像“蛇”,
例如黄鳝、白鳝、海鳝、油锥等,
同时,
还有一种叫“鳗鱼”的鱼,
看起来都很像。
很多人都分不清它们谁是谁。这次,咱们就来说说它们到底有着什么联系。
鳗与鳝之间的纠缠
对于外形细长像“蛇”的那一类生物,相信大家除了勉强能区分出蛇和带鱼之外,有两个常常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类别,大部分人是完全分不清的——它们就是“鳗”和“鳝”。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辨认能力的话,那么问一个问题:“日式鳗鱼饭”和“豉椒蒸风鳝”,到底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
它们其实都用了同一种食材“鳗鲡”。
其实纵观市面,“鳗”和“鳝”频繁出现,除了各种带鳗字的鱼,还有白鳝、黄鳝、风鳝、海鳝、罗鳝,以及油锥、爽鳝等。它们到底谁跟谁是“一伙”的,谁又和谁不是“一类”的?如果是个吃货都应该去了解。
鳝,通常指黄鳝
首先,我们倒过来,先来聊聊“鳝”。
“鳝”在科学上其实直指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古称鱓鱼、蛇鱼,特点是背鳍与臀鳍均无鳍条,退化呈皮褶。在我国,仅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鳝鱼——它就是“黄鳝”。其中,前文提到的“罗鳝”,其实也是黄鳝的一个俗称。
黄鳝,鳝鱼的代表
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瘘、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鳗,鳗鲡目的概指
那么,为什么要先聊“鳝”而不是“鳗”呢?那是因为,在民间,“鳗”也叫“鳝”。
在生物学上,“鳗”直指鳗鱼,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鳗鲡鱼”的总称。但同时,它又有一个以前东方分类学遗留下来的科学名称“鳝”。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鳝”比“鳗”的流传要广得多,甚至可以说若果不是因为日本料理的流行,大家根本不会接触到“鳗”这个名字。“鳗”字在国内流行,不超过20年。
至于“鳗”和“鳝”为什么会“重名”,其实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所重叠有关:鳝鱼也即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淡水底层;而淡水鳗鱼则在陆地的河川中生长,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经典粤菜——豉汁蒸白鳝
根据调查,当下咱们餐桌上较为常见的鳗鱼,实质上为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而这两种鳗鲡鱼都属于淡水洄游的鳗鱼,在我国又被多称为“白鳝”“花鳝”或“风鳝”。此外,还有另外一些品种的鳗鱼也属于此类,比如“爽鳝”“血鳝”。
海鳝
至于“海鳝”“ 油锥”等,实质上也是指另一类鳗鲡鱼:海鳗鱼。它们和淡水鳗鱼有着不一样的外表,类似带鱼,长条窄身,有的会有环绕鱼身上下两侧的带状鱼鳍,头部巨大,牙齿尖细且多,凶猛异常。
鳃盖后有没鱼鳍是关键
说了这么多,
到底“鳗”和“鳝”怎么区别?
非常非常简单。
鳃后有鳍即为鳗
只要鳃盖后面有两条鱼鳍的,就是鳗鱼,白鳝、风鳝、油锥、血鳝等,都是有鱼鳍的;
鳃后没鳍即为鳝
而如果鳃盖后面没有鱼鳍的,整条都是光溜溜的,那就是鳝鱼,最常见的就是黄鳝,还有一些称为泥鳝、河鳝的外来鳝类。
至于说具体的品种之间如何区分,其实在不同地方,各种“鳗”和“鳝”的叫法都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大致的颜色、花纹来区别。
例如,白鳝、风鳝一般是白色鱼身的;花鳝带黑斑;而油锥、海鳝,通常个头比较大,头部更凶猛,一眼就能认出来。
END
图文 | 冯睿峻
部分图片来源 | 综合 ***
编辑 | 彭柔琪
广西一海水浴场现不明海洋生物咬人,真凶到底是何方神圣?8月16日下午,广西北海一海水浴场出现不明生物攻击游客事件。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有十多名游客被咬伤,伤口流血不止。该浴场管理处发现这一情况后,通过广播等方式将还在涉水的游客组织上岸。目前该区域2000米海岸线已被管控,该浴场管理处已发布暂停涉水活动通知。
侨港浴场
浴场暂停涉水活动通告
从受伤游客的伤口看,可以看到明显的齿印,由此可以排除最常见的水母蜇人的情况。
受伤游客伤口
而有科普博主推测北海咬人鱼类可能是裸胸鳝或海鳗。从网传图片看,造成伤口的应该是某种具有锋利牙齿的海洋生物,而海洋中有很多生物都具有类似特征。目前,有网友觉得最可能的是海狼和鲨鱼两种鱼类。下面是几种此次事件中海水下生物的可能性:
1.裸胸鳝是鳗鲡目、海鳝科裸胸鳝属的一属鱼类的统称,体形似鳗,较侧扁,无胸鳍,体上一般均具有斑带或网纹。它们平时一副蠢萌蠢萌的模样,看似人畜无害的样子,可一旦它张开嘴巴,就可以看到一排排锋利无比的牙齿!它们是可怕的肉食性鱼类,爱吃小鱼和章鱼,一旦咬住猎物,便死死不松囗。它们有时甚至会攻击人类。
裸胸鳝
2.海鳗是鳗鲡目海鳗科海鳗属鱼类。海鳗身体延长,头呈锥状,吻尖而突出,眼椭圆形;躯干部近圆柱状,身体背部及体侧深褐色或银灰色,腹部乳白色;体表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明显;背鳍、臀鳍、尾鳍发达并相连,边缘均为黑色;胸鳍发达,尖而长,浅褐色;尾部侧扁 。雌性海鳗比雄性的体型大。
海鳗
3.海狼,学名梭子鱼是一种凶猛的掠食者,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有时会把人当作猎物。它们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头如梭,两片背鳍远超过身体长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长时间游泳的鱼类之一 。海狼通常出现在容易猎食的近海礁石附近,可能单个也可能成群。
梭子鱼
4.公牛真鲨是真鲨目真鲨科真鲨属鱼类,又称公牛白眼鲛、低鳍真鲨。体为纺锤形,躯干粗大。头宽扁,尾稍侧扁,尾基上下均具凹洼。吻端广圆,口圆弧形,口闭时齿外露。上颌齿宽扁三角形,下颌齿直立或稍倾斜,都具锯齿缘。唇褶仅见于口隅。鳃孔5个。
公牛真鲨
结合该海水浴场的位置,以及在短时间有多人受伤的情况,目前可能性更大的是海狼以及公牛真鲨,但也不排除像鲷鱼这种具有尖锐牙齿的海洋生物。不知诸位有何猜想?
海鳗的捕食习性,以及如何实现池塘生态混养前言
海鳗(学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skal))属于硬骨鱼纲,鳗鲡目,海鳗科,海鳗属。另有俗名门醋、即勾鱼、狼牙膳等。
这是一种暖水性的近底层肉食性鱼类,通常栖息在水深50~80米的泥沙或沙泥底海区。它的游泳速度相当敏捷,主要以摄食虾、鱼类和鸟贼为生。
这种鱼的肉质丰厚,质地细腻,味道美味,富含营养,因此成为了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随着十多年的发展,海鳗的养殖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养殖模式从最初的单一养殖逐渐转变为与贝类、对虾以及鲷科鱼类的生态混养。
一、海鳗的捕食习性
在鱼类中,大多数物种通过张开嘴巴,将猎物吸入口中,然后利用咽部的骨骼结构来加工处理食物。
但是海鳗捕食时会以近乎闪电般的速度接近猎物,然后使用前颌部的具有牙齿的下颌夹住猎物。
几乎在同一时刻,隐藏在咽喉后方的具有攻击性的内颌会迅速弹出,扑向猎物,将其紧紧抓住,然后将其拉入海鳗的胃中。这种独特的捕食方式使海鳗与其他鱼类有所不同。
二、养殖条件的要求
1.底质与水质的养殖条件
在进行海鳗混养时,养殖环境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底质和水质。海鳗天性喜欢在泥质底质中钻洞,由于其身上没有鳞片的保护,对机械摩擦的抵御较差。
所以底质的选择就变得尤为关键。因为高沙含量或颗粒较粗的泥土可能会对海鳗的皮肤造成伤害。因此在海鳗的养殖环境中,适宜的底质应以含泥为主,沙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下。
在海鳗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区域周边应保持无污染状态,确保水源的水质符合水质标准。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应维持在5mg/L以上,水的pH值应保持在8.0~8.5之间,同时盐度一般不应超过30‰。
2.池塘的构造和设施
海鳗混养池的布局和设施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海鳗混养池的选址面积通常在20亩左右。池塘的构造要求塘坝坚固,没有洞穴,并且配备进排水闸门以保障良好的水体交换。
池塘的水质换血要求良好,以便能够定期排除旧水,更新新水。池底的设计采用“回”字型结构,这有助于海鳗和其他生物的生长和运动。
在池塘内部,有一条“回”型沟,主要起到虾类躲避海鳗的作用,并为捕捞提供便利。这个沟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30%,深度大约在2.0米至2.5米左右。
池塘的中间部分被用来养殖海鳗,同时也是泥蚶的放养区域,这个区域应占总面积的50%,水深为1.2米。而回型沟与堤坝之间的区域占据总面积的20%,水深大约在0.8米至1.0米之间。
为了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要在池塘内布置6台至8台水车式增氧机,其功率为1.5千瓦。这些增氧机得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塘内。在进排水闸门口还需要插置平板网,以防止海鳗逃逸。
三、养殖管理策略
1.预养准备工作
在进行海鳗养殖之前,由于养殖池底泥较为厚重,除了常规的清除有害生物、杂质以及进行药物消毒等步骤外,还需要多次对底泥进行翻耕和曝晒,以确保底泥得到充分氧化。
合理的苗种搭配与放养计划
海鳗养殖采用了主要以海鳗为核心,与贝类、对虾和鱼类进行混养的方式。在混养中可以将泥蚶、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黄鳍鲷等不同种类进行组合。
四月初放养规格为4000粒/kg~6000粒/kg的泥蚶苗种,每亩放养10kg~15kg。
四月下旬至五月,投放体长在0.8cm~1.0cm之间的南美白对虾,每亩放养10000尾~20000尾,间隔10天左右放入黄鳍鲷,其全长应在3cm~5cm之间,放养密度为每亩500尾~700尾。
之后每隔3天~5天放养海鳗,其体长应在15cm~20cm之间,放养密度为每亩500尾~700尾。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4月~5月)可以开始捕捞上市。九月底可开始放养日本对虾,分三到四批进行,放养规格应为0.7cm~0.8cm,间隔约7天放一批。
之一批放养密度为每亩10000尾,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为每亩15000尾。总的放养密度约为每亩40000尾左右。
投食管理
在饲养海鳗时,饵料通常使用新鲜的小带鱼、蓝圆虾等作为饵料。如果新鲜饵料短缺,也可以使用冷冻或晒干的小杂鱼虾作为替代。
在投喂前,务必将饵料充分冲洗并消毒,对于较大的鱼块,可以通过绞肉机将其碾碎,冷冻饵料需要解冻。投食的量应根据鱼的体重控制在3%~10%之间。
一般情况下在大潮、风和日照充足、水质清新的情况下投喂较多,而在闷热的天气、阴雨无风或高温时投喂较少。
初放养后的7天~10天内,由于环境变化的影响,鱼的食欲基本上会减弱,可以不投喂饲料。等鱼逐渐适应新环境后,可以逐渐开始少量投喂,直到食欲恢复正常。
在9月份~11月份是海鳗快速增长期,为了为冬季越冬做好准备,海鳗需要摄取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这个阶段的日投喂量应占鳗总体重的8%~12%。
12月份之后,水温逐渐下降,海鳗的活动减少,摄食量也相应减少。这时候每日投喂量应控制在3%~5%左右。随着次年3月份水温的回升,为了促进海鳗尽快恢复体质并提高存活率,应当尽量投喂优质的新鲜饲料,每日投喂量控制在8%~10%左右。
在5月份~8月份的高温季节,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丰富。此时应该减少残留饵料的投放,以防止鱼类积食。每日投喂量应控制在3%~8%之间。虾类可以摄食海鳗的残留饵料、池塘中的有机物以及浮游动物,根据虾的食欲情况适当补充人工饲料。
其他混养的鱼类无需额外投喂,它们可以摄食海鳗的残留饵料、池塘中的有机物以及虾类中的病弱个体。而泥蚶主要以水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物以及底泥中的藻类为食。
4.水质管理
当海鳗刚进入养殖池时,由于池内环境与海域环境的不同,海鳗可能会出现活动激烈、排泄异常等情况,甚至可能发生“反胃”和分泌粘液的现象。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考虑建立暂时的养殖池,使海鳗逐渐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放入养殖池中。
这些暂时的养殖池一般应具备一定面积(10平方米至20平方米)和深度(0.6米至1米),并且应配置进出水管道和充气设备。池壁和底部应使用水产专用水泥漆进行涂刷,以保持平滑的表面。
在将海鳗放入池塘时,最初的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尾左右,随着情况稳定后,可以考虑并池,并将密度逐渐增加到每平方米400尾至600尾。
在暂养期间需要通过增加流水量和定期清除污物来维持水质的清新,同时采取增氧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幼鳗的存活率。
直接投放海鳗到池塘中时,应确保均匀投放。每3至5天更换约80%的池水,以保持水质的新鲜。在投放后使用增氧机来保持溶解氧浓度在5毫克/升以上。
在高温季节每天需要换水2次,日换水量应达到池水总量的30%以上。平时每天换水量可控制在15%左右。冬季由于水温下降,海鳗可能会停止进食,此时换水量可控制在10%左右或者完全不换水。
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至50厘米范围内,冬季时池水的水位要保持在1.5米以上。如果池水变得浑浊,可以先更换40%的水,然后使用改底药物进行培养池底。
如果池中有虾和鳗鱼,转投鲜活饵料后,水体容易变得富营养,可能出现水色变黑变暗的情况,此时应增加日常换水量,通常在30%至40%左右。
5.病害处理
在海鳗养殖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是肠炎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高温季节、水质不清爽、投喂变质饵料以及鱼摄食过度等。
治疗 *** 通常包括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1至2次消毒。在饵料中添加抗菌物质,如大蒜素、生大蒜、黄连素或敏感抗生素等,内服剂量为每千克饵料1克至5克,连续投喂3天至7天。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内服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等药物,每千克饲料添加2克至3克,并进行治疗3天至5天。
在治疗停药后,可改为拌服渔用肠道益生菌,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的药品,以促进鳗鱼的康复与健康生长。
6.巡视池塘
每天需进行1至2次的巡视,主要任务是检查堤坝、平板网以及闸门是否存在任何缺口或漏洞。如果有发现,必须立即进行修补,以防止鳗鱼逃逸。
还需仔细观察是否有患病或死亡的鱼类。若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应立刻将其捞出,以免疾病传播。需要特别留意海鳗的觅食和游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观点
通过采用池塘生态混养模式,可以利用虾和杂食性鱼类来有效地控制海鳗摄食残渣,从而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这种模式还能有效地减少冰鲜饵料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从而降低海鳗养殖的发病率。海鳗和杂食性鱼类在摄食病死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遏制虾病原的水平传播,进而提高对虾的生存率。
借助泥蚶的滤食作用,可以清除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有助于稳定水质。
男子从筼筜湖钓起来一条“大白蛇”,当场被人50块买走长江君:厦门筼筜湖生态良好,野生鱼种类非常丰富,平常在湖边钓鱼的人很多,且不时有人钓起“奇鱼、怪鱼”,引来路人围观。
比如近日就有路人拍到离奇的一幕——一条刚被人钓起来的“蛇形生物”,看起来像蛇又像鳝,非常的灵活矫健,在草地上不停游动,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目光......
01一条“大白蛇”在草地上游??
“……老远就看到了,(好大一条蛇)吓了我一大跳,在草地上不停地游。”
在公园活动的厦门市民罗先生说,自己经过这里的时候,远远看到一条“一米多长的大白蛇”在草地上游蹿。
这位罗先生吃惊之下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条草地上游动的“大白蛇”,是刚被人从湖里钓起来——湖里钓鱼还能钓起这种生物?
罗先生从附近围观的路人口中得知,原来这是一条“蛇鳗”,又叫“土龙”——难怪外形如此像蛇了。
长江君:其实所谓的“蛇鳗、土龙”,是鳗鲡目、蛇鳗科的鱼种,是典型的“海鱼”,性情非常凶猛,一般栖息在海水中,偶尔也在江河入海口附近出没。
(湖里钓起这么大的海鳗,附近的路人都感觉很惊奇,纷纷围着这位钓鱼人好奇交谈。)
为何这位钓鱼人能从湖里钓起海鳗来?
02筼筜湖里还有海鳗???
其实据长江君所知,筼筜湖旧称筼筜港,原本就是一个海湾,自然里面海鱼很多了,但在近代围海造田,结果成了内湖,但湖中依然有不少淡化后的海鱼生存。
加上通过各种水道连通海洋,筼筜湖里钓到一些海鱼,其实很正常。
不过,像这种一米来长的海鳗,即使在近海都很难钓到,没想到筼筜湖里竟然有,难怪这位钓鱼人钓起来之后,引起不少路人的围观了。
而且据长江君所知,海鳗作为凶猛肉食鱼,肉嫩鲜美,这么大的海鳗,在大众奢吃海鲜的厦门地区,还是很受欢迎的,经济价值很高。
蛇鳗肉质鲜美,炖汤是一绝——配图
03当场被人50元买走??
果然,这位钓鱼人将这条“米级蛇鳗”摘钩没多久,一位围观的路人就问他50块卖不卖……
“凶得很这个鱼,但是好像很好吃,他(钓鱼人)刚把它从鱼线上解下来,马上就有人50块钱买走,原来这个就是海鳗,哈哈我还是之一次见到活的。”
摘钩后就被人买走
拍下这一幕的罗先生惊叹说,没想到钓鱼还能赚钱,难怪筼筜湖天天到处都是钓鱼人......
长江君:钓鱼能赚钱只是表面现象,毕竟这么大的蛇鳗,可不是每天都能碰到,相比之下,每天消耗的钓具、饵料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当然,在长江君看来,比起钓起来卖钱,钓到这种大蛇鳗的成就感才是最难忘的。
老司机们,你们见过这种凶猛的“蛇鳗”吗?
助力江河生态保护、科普各类野生鱼水族知识,我们是长江君说野生鱼,也欢迎大家吐槽投稿,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还请点击下方小火箭,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