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龙舟之乡比赛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龙舟之乡比赛以及陆地龙舟比赛技巧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十大龙舟之乡
中国十大龙舟之乡:湖南汨罗、湖南沅陵、广东东莞、贵州铜仁、湖北襄阳、福建福州、湖南溆浦、贵州黔东南、武汉汉江、珠海三灶镇。
湖南汨罗是“中国龙舟名城”,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分布于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 、广泛的群众 *** 、丰富的多样 *** 、浓郁的文化 *** 、狂热的参与 *** 和深远的影响。
2、湖南沅陵—中国远 *** 舟的发祥地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3、广东东莞—中国赛龙舟时间最长的地方
东莞龙舟月,是东莞影响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个月,故称龙舟月。龙舟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竞渡。
东莞市水乡片及东江沿岸地区各镇,根据当地潮汐大小,定出本村龙舟景观的日子,设标的称竞渡,即比赛;不设标的叫趁景。如今龙舟月已是东莞一大特色,在这里你感受到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竟龙舟渡的盛况。
贵州省铜仁赛龙舟历史悠久,龙舟已成为当地具有 *** *** 的民族文化符号。2009年,铜仁市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湖北襄阳—中国历史悠久的赛龙舟之地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千里汉江穿城而过,而端午龙舟赛历史悠久。据民俗专家介绍,襄阳赛龙舟从两 *** 前的西汉就开始了,从明代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汉江航运发达,两岸码头众多,端午的龙舟赛达到鼎盛。
自2010年起,襄阳市的龙舟赛从民间转为 *** 主办,每年端午节期间,江面龙舟竞渡,两岸人潮涌动,场面极其壮观。
福建地处近海,江河纵横,自古就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宋朝时期“闽俗重竞渡”就已在闽省沿袭成风。赛龙舟也是福建一项典型的民俗体育赛事,福州更有着悠久浓郁的龙舟文化。
在福州如果你以为白天比完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600年来,在端午前后福州三溪村里一直延续着夜渡龙舟的风俗,有着“自 *** 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的说法,在福州地区夜赛龙舟才是更大的看点。
7、湖南溆浦—中国最彪悍的“扒龙船”
自东汉初马援平武陵蛮夷之后,溆浦形成以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的习俗,龙舟初五下水,十五上岸,平日 *** 练,十四、十五为竞赛日,整整十一天。每年农历四月下旬,溆浦人就开始为溆浦双端午节做准备。
溆浦称划龙船为“扒龙船”,溆浦的扒龙船从五月初五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五。而溆浦赛龙舟最独具特色的就是依旧保留其彪悍、精美,包 *** 深厚的文化底蕴。
8、贵州黔东南—被誉为中国最奇葩的龙舟赛
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施秉台江流域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后农历五月二十五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
9、武汉汉江—中国追思屈原的龙舟赛
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是端午观龙舟赛的一场视觉盛宴,声声呐喊声,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
10、珠海三灶镇—中国的海上赛龙舟之地
珠海三灶海上龙舟赛已有百年历史,如今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与大家所熟知的龙舟比赛不同,三灶龙舟赛不是在平稳的江河、湖泊举行,而是在波浪汹涌的海上举行。
海上龙舟赛全程12公里,其中赛道总长1公里,龙舟需要往返6次,区别于一般龙舟,龙舟舵手通过敲锣而不是击鼓统领全队。
传统的三灶海上龙舟赛,有祭海祭船、鸣锣指挥、一轮式比赛等特点,村民们在比赛前要划龙舟从各自村庄到比赛海域上来回几次,然后再回村里,从稻田摘下一株禾苗,放在龙舟上,有祈福之意。
二、端午节哪些地方赛龙舟
湖南汨罗的赛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风俗。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含恨自投汨罗江,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屈原的纪念日,这里的龙舟是最正宗的龙舟,也是有着历史意蕴的。
钱塘江的赛龙舟风俗历史悠久,古书《杭州府志》中就有记载,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吴国的大将伍子胥所设立的。
关于云南洱海的赛龙舟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南诏时期,洱海突然出现了一条蟒蛇,专 *** 畜,后来有一个勇士段赤城身带12把钢刀为民除害,无奈被蟒蛇吞入腹中,于是他就在蟒蛇的肚子里用钢刀猛刺,后来蟒蛇被刺死了,而他也消失在洱海,于是当地的人们就驾舟纷纷打捞,于是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赛龙舟习俗。
武汉汉江的龙舟比赛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因为当时屈原被流放的时候曾经徘徊于汉江,因此也在这里流传着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
位于长江万县的赛龙舟也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一条龙舟容纳七八十人,龙舟比赛开始摇鼓呐喊,划桨幅度随着鼓声而动,一鼓一桨,热闹非凡,每年来此观看赛龙舟者蜂拥而至。
这里的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当地的一个英雄,据说,云南傣族的英雄岩红窝生 *** 刚正不阿,专为穷苦人家打抱不平,后来因为不满强权 *** 就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五月初五举办了龙舟比赛,以此来纪念这位英雄。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三、赛龙舟历史
1.赛龙舟的历史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 *** 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 *** 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这些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还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龙的基本神 *** 入手。我们说过,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 *** 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既然有这样的神 *** 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 *** ”,从而能够“神灵活现”。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 *** ,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 *** ,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人 *** ”和龙的“神 *** ”有相通一致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划龙舟是屈原故里更大的群众 *** ***,锣声一响《招魂曲》一唱,随着“我哥回”的声声呼唤,四乡八里的人们便 *** 到了西陵峡两岸,用划龙舟这种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纪念屈原.“竞渡”又从何而来呢?南朝·梁宗慎《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记载得更为详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可见隋朝的龙舟竞渡已演变为“竞渡之戏”,而且“观者如云”.。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 *** *** 、半娱乐 *** 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 *** *** 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 *** 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 *** 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 *** 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 *** 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 *** ,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 *** 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赛龙舟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历史,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有三种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一说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被当地百姓发现后,大伙都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后来就演变成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的风俗;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三说与越王勾践有关。
吴、越都处江南水乡,河湖交错,民间习惯以舟代车,都很有条件形成竞渡之俗。
龙舟竞渡之俗,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千百年来,赛龙舟已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虽然古时赛龙舟不一定在端午时举行,但如今却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从这一点也可看到,赛龙舟源于救屈原一说在群众中有更大的影响。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 *** 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另则传说屈原死后,人们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龙抢走了。而蛟龙却忌惮楝树叶和五色丝线,所以人们就把米包成棕子来祭祀屈原;赛龙舟则相传是为了打捞屈原的 *** 。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 *** *** 、半娱乐 *** 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 *** *** 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 *** 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 *** 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 *** 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 *** 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 *** ,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 *** 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赛龙舟-历史意义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 *** *** 、半娱乐 *** 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 *** *** 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 *** 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 *** 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 *** 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 *** 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 *** ,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 *** 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历史,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有三种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一说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被当地百姓发现后,大伙都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后来就演变成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的风俗;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三说与越王勾践有关。
吴、越都处江南水乡,河湖交错,民间习惯以舟代车,都很有条件形成竞渡之俗。
龙舟竞渡之俗,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千百年来,赛龙舟已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虽然古时赛龙舟不一定在端午时举行,但如今却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从这一点也可看到,赛龙舟源于救屈原一说在群众中有更大的影响。
关于龙舟之乡比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