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粉骨碎身是成语 *** 问题,以及和粉身碎骨改成粉骨碎身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成语什么的出处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出处.
2、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3、【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4、【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5、【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6、【例句】咱们~.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之一卷第十二章)
二、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什么成语的出处
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出处。\x0d\x0a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x0d\x0a\x0d\x0a二、“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附原文如下:\x0d\x0a石灰吟\x0d\x0a明.于谦\x0d\x0a\x0d\x0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 *** 若等闲。\x0d\x0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x0d\x0a\x0d\x0a【译文】\x0d\x0a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 *** 看成平平常常的事,\x0d\x0a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x0d\x0a\x0d\x0a【赏析】\x0d\x0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 的决心。\x0d\x0a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x0d\x0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 *** 若等闲”。“烈火 ***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x0d\x0a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 *** 冤狱, *** 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 *** 。但英宗 *** 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x0d\x0a\x0d\x0a三、作者简介:\x0d\x0a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 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三、粉骨碎身全不什么成语的出处
1、从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我们可以得出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出处。这句诗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表达了作者于谦坚守高洁情 *** 的决心和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这首诗通过以石灰为象征,展现了作者视困难为平常、甘愿牺牲的高尚情 *** ,以及对纯洁清白人格的追求。
2、《石灰吟》全诗描绘了石灰石历经千锤万凿从深山开采,经受烈火 *** 的考验,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只愿保持清白的 ***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无论面临何种严峻考验,都会从容应对,坚守清白的品格。于谦本人,以廉洁正直闻名,曾因平冤 *** ,深得民心。在明朝危难之际,他坚决守卫京师,反对南迁,最终以民族英雄的身份被杀害,其生平和《石灰吟》中的精神高度契合。
3、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杭州人,因功绩卓著,官至少保,被人尊称为于少保。他的事迹和诗歌作品共同展现了他忠诚和坚韧的人格魅力,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这首《石灰吟》不仅是他的个人写照,也是他高尚情 *** 的永恒赞歌。
四、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成语
1、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出处.
2、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里包含的成语是(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3、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4、【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5、【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6、【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7、【例句】咱们~.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之一卷第十二章)
8、【英译】rather *** on one's feet than live on one's knees
9、【成语故事】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 *** 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 *** :“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 *** 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 *** 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 *** 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 *** 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但是,残酷的 *** 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 *** .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10、【解释】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11、【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2、【用法】多用来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一般作谓语、定语.
13、【近义词】春风满面、眉飞色舞、趾高气扬
14、【反义词】愁眉不展、愁眉苦脸、灰心丧气
15、【例句】他评上了三好 *** ;又考上了重点中学;真是~.
16、【英译】extremelyproudofone’ssuccess
17、【成语故事】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昔日 *** 不足夸,今朝 *** 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18、【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19、【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状语、宾语.
21、【反义词】下马看花、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22、【辨析】~与“浮光掠影”有别:~侧重于形容匆忙;“浮光掠影”侧重于形容浮浅.
23、【例句】马上就进考场了;他只得~地翻了一遍课本.
24、【成语故事】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昔日 *** 不足夸,今朝 *** 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