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鱼米之乡合义村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鱼米之乡是什么地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乌池村的历史地理
1、污泥中,产出九品金莲,色香俱备;
2、池水内,映着一轮碧月,心迹双清。
3、——徐希古“污池”嵌字对联徐子僖提供
4、洿池即现在的污池,洿wū,同污,低凹之地,亦指池塘。因洿池山、洿池河而得名。该地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
5、唐·狄仁杰为彭泽县令时对洿池百姓多有功德,洿池百姓为纪念他的功德在洿池山上修建忠节寺,后建狄梁公墓。古寺钟寒过客迟,梁公 *** 上草离离。白云偶傍残碑落,犹记江淮立马时。-《忠节寺拜狄梁公墓》张适
6、翰林院编修朱书《狄梁公祠堂记》记载:“邑东三十五裏,有山屈如盤。盤中有菴。菴中神,冠服若宰辅,美丰姿,岳峙而渊凝者,狄梁公也。……公之祠在松者三:洿池,则墓存焉,曰中节。泾江口祠,曰白云,与彭泽相望。祠于是者,又与忠节、白云鼎峙而为三。自明季乱,淄流踞祠,改为高觉菴……大书‘唐梁国公狄公之祠’于门。”中洿池误,宿松洿池是洿池河,太湖洿池是洿池冲,九村畈附近。
7、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庙--二十有七--宿松七—忠节候在县南。晋永和间创,国朝弘治间重修。”
8、明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卷之五《地理志》记载:“寺--二百二十有八--宿松二十六—忠节在夸池山。”
9、清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卷之四《地理志--寺观》记载:“宿松--寺--二十有九--忠节寺,在洿池,县南五十裏。晋慧远禅师建。”
10、(在解放前后洿池一直存在着忠节这个地名,只是不清楚古忠节寺何时被毁。)
11、元朝末期,朱元璋,陈友谅在此对战。明太祖拨款重修了李公墓、李公庙,大庙上那口一人多高的钟撞起来十里之外都可以听到。
12、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农民 *** 军攻占洿池镇。
13、清顺治三年丙戌冬(1 *** 6年)杨州水贼赵正据宿松洿池为乱,明年春正月巡抚李栖凤遣兵备道夏继虞总兵卜从善黄鼎副将梁大用合兵剿之(府志朱志)。
14、《宿松县志》道光版卷十五:武备志陆营四泛、水营四泛:仓镇泛、北口泛、佘家觜泛、洿池泛。
15、洿池泛在县南五十里(自镇南至泾江口二十里)。
16、在古彭蠡时代,洿池是完全被湖水淹没的。后来逐渐露出水面形成位于彭蠡泽 *** 的一个岛屿,北面是长 *** 泓道,其他三面都是茫茫湖水。后来随着江北平原的逐渐形成,洿池因为与江北平原非常接近,它们之间的湖面渐渐淤积成为沼泽荒地。沼泽之中有一条连通东西湖面的宽阔水道,叫做洿池河,河面宽四五里,南面即为南渡口(即现在的南口村);洿池河还有一条分支经过南口港连通泾江的港口,古洿池包含黄雀畈至华阳河四场之间的广阔地区。后来洿池河逐渐淤塞,解放后这片沼泽地被开垦成华阳河农场的四分场,洿池正式由以前的岛屿成为与江北平原向北延伸的一个半岛。洿池半岛的北端,其实也是一片松林丘岗地带,我们称之为洿池山。洿池山的中心,就是曾经繁华的洿池古镇。洿池半岛与筑墩半岛的亲密对接,构成了江北平原与彭蠡泽北岸之间的天然陆上通道。宿松人南下开拓洲区,主要走的就是筑墩、洿池、泾江这一条线。在宿复公路全线修通以前,作为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节点、东西湖岸渔民和水运的转口大港,洿池曾是商贾云集、繁盛一时的大镇。明末时宿松县衙为避兵祸也一度迁到洿池。曾有一首宿松童谣:“骑马骑马蹬蹬,一肩骑到洿池,洿池吃碗面,一肩骑到县……”。宿松话说一肩,指的是一口气,这应该是农民肩挑重物留下的语言。古镇直到 *** 时还有城楼、几条整齐的青石板街道和条石砌成的码头,可惜后来大多毁于 *** 时的日军空袭,直至今日乌池老街还有残存的为数不多的青石板。后由于洿池河的淤塞、洲区集镇的发展、1938年的日军轰炸和1954年的大水让古洿池地区逐渐衰败。
17、清康熙(1721年)年间,宿松的曹湖、老洲头等地还是“曹湖洼地终年积水”,至咸丰年间(1861年)几经大水淹没,洼地逐渐淤高形成陆地,开始有人居住,逐渐形成村落、集镇,坝头、老洲头、复兴镇等集镇陆续形成。洿池镇是与洲地联络的必经之地,交通要冲,商贸繁荣。
18、道光《宿松县志》载:洿池山距县东南五十里,环山皆湖,周围十余里,前有李公墓,后有狄梁公墓,中列廛市。后岭在北与其相接,紧接着黄雀畈,旧有圩田属洿池。再向北面是竹墩长河;竹垣墩在东与之接壤;南面是洿池河;东面是大官湖;西面是龙湖;四面是湖水环绕。
19、洿池山不高,是由若干条山岭组成,岭与岭之间便是河汊。
20、洿池河距县东南五十里,合龙湖诸水,河宽水大,浩荡龙湖诸水进入洿池河后一支由南口入新沟(今坝头港),由泾江口(今老洲头)入长江;另一支向东由中口达张富池由北口入泊湖,再由望江的华阳镇入长江。故古之洿池镇是通江达湖的战略要地。
21、泾江口(今老洲头),距县东南七十里。上至老洲头下至金刚料(今复兴镇),水涨江流分达内湖:一支由坝头港西口——南口——洿池河——北达龙湖;一支由洿池河——向东中口——小黄湖——张富池——北口——泊湖。
22、新沟(即坝头港)县南八十里。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邑人石良督义兵为疏江海开沟(又名桐城沟)三十里,引大湖达泾江口入长江,以支援朱元璋。泾江口清顺治五年(1 *** 8年)筑堵,康熙二年(1663年)复开。
23、上长河距县五十里,河分三十六段。上通龙湖,下出大泊涝湖(今名大官湖)。
24、下长河距县七十里,同分三十六段上通大泊涝湖下出北 *** 县南诸水同入泊湖经望江之华阳镇达江。(一统志、朱志、采访志)
25、龙湖(旧作龙角莲箬湖)距县二十五里,北纳县西河水,从笋子港入西达黄梅诸湖,东由长河达大泊涝湖。明初,龙湖、大湖、洿池、张富池为龙湖诸水的主航道。(朱志、采访志)
26、洿池南街背后东边有一山坡,面积约五、六十亩,紧挨洿池河,风景秀丽,冬暖夏凉,在那里建起了许多住房,后取名“东河街”。
27、洿池主要有八个自然村落:之一张家大屋、第二夏家大屋、第三何家大屋、第四余家东角、第五汤家嘴、第六傅家垅、第七文家湾、第八西魏湾。
28、洿池镇九域志称之为龙溪镇,江南通志谓即此,现改龙溪镇为洿池镇。洿池曾作为县衙驻地。县衙设在洿池山的中心位置——石子岭。
29、古洿池地名:洿池山、洿池河、石子岭、忠节、窑基咀、黄雀畈、东河街、洿池泛等。
二、鱼米之乡什么意思
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成语出处: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成语例句: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鱼米之乡,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繁体写法:鱼米之乡注音:ㄧㄩˊㄇㄧˇㄓㄧㄒㄧㄤ鱼米之乡的近义词:洞天福地道教对神仙及道士所居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合称。后泛指名山胜境。宋陈亮《重建天府之国指肥美险固、物产饶多之地世外桃源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用以比喻不受外界影响鱼米之乡的反义词:万丈深渊渊:深潭。很深的水潭。比喻十分不利的处境。穷乡僻壤∶偏僻的地方,冷僻的角落∶荒芜凄凉的地区或地方;特指人为地造成贫脊或荒凉的地方一个宁静的乡村,被穷途末路形容处境窘困,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清·文康《儿女英成语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 *** 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英语翻译: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俄语翻译:благодáтныйкрай其他翻译:<法>contrée où abondent le poisson et le riz写法注意:鱼,不能写作“渔”。
三、鱼米之乡对应的成语是
Ⅱ鱼米之乡是描写山水景色的成语吗
鱼米之乡 [yú mǐ zhī xiāng]
唐·王晙《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娘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释义】:指盛产鱼专和稻属米的富饶地方。
【出处】: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例句】: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明·施耐庵《 *** 全传》第三十六回
吊誉沽名、落雁沉鱼、以鱼驱蝇、鱼沉雁静、临河羡鱼、鱼游釜中、河鱼天雁版、渊鱼丛雀、权枯鱼之肆、殃及池鱼、涸泽而渔、雁逝鱼沉、鱼笺雁书、鱼贯而行、指天射鱼、炊鲜漉清、食鱼遇鲭、白鱼登舟、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稳坐钓鱼...
[释义]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回地方。也作“答鱼米之地”。
[语出]唐·王晙《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娘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近义]洞天福地天府之国世外桃源
[反义]万丈深渊穷乡僻壤穷途末路
[用法]含褒义。多用来赞美某地农渔产业资源丰富。一般作主语、宾语。
Ⅵ海滨小城然后就是说那个啥相对应的与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四字成语
【解释】: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出自】: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示例】: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
◎明·施耐庵《 *** 全传》第三十六回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唐·王晙《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娘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1.我的故乡太湖之滨,是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
2.江汉平原土地肥沃,沟渠交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富饶的鱼米之乡被 *** 子糟踏得满目凄凉。
4.我的故乡不但山明水秀,而且土地肥沃,是“鱼米之乡”。
5.我们村山清水秀,可是个鱼米之乡啊!
万丈深渊不毛之地穷山恶水龙潭虎穴穷乡僻壤穷途末路
洞天福地 [dòng tiān fú dì]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专风景优美属的地方。
唐·李冲昭《南岳小灵·叙录》:“复有神仙胜境朱陵洞;洞天也;……又有青玉坛、洞灵源、光天坛;悉是福地。”
承德的避暑山庄果然是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在这里消夏是再好不过了。
世外桃源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桃源胜境福地洞天
[释义]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
[语出]唐·王晙《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娘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近义]洞天福地天府之国世外桃源
[反义]万丈深渊穷乡僻壤穷途末路
[用法]含褒义。多用来赞美某地农渔产业资源丰富。一般作主语、宾语。
四、鱼米之乡什么意思鱼米之乡怎么读
1、鱼米之乡什么意思?鱼米之乡怎么读?
2、拼音:yú mǐ zhī xiāng,简拼:ymzx
3、成语解释: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4、成语出处: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5、成语例句: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鱼米之乡,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
6、鱼米之乡的近义词:洞天福地道教对神仙及道士所居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合称。后泛指名山胜境。宋陈亮《重建
7、天府之国指肥美险固、物产饶多之地
8、世外桃源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用以比喻不受外界影响
9、鱼米之乡的反义词:万丈深渊渊:深潭。很深的水潭。比喻十分不利的处境。
10、穷乡僻壤∶偏僻的地方,冷僻的角落∶荒芜凄凉的地区或地方;特指人为地造成贫脊或荒凉的地方一个宁静的乡村,被
11、穷途末路形容处境窘困,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清·文康《儿女英
12、成语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13、英语翻译: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14、俄语翻译:благодáтныйкрай
15、其他翻译:contrée où abondent le poisson et le riz
16、写法注意:鱼,不能写作“渔”。
关于鱼米之乡合义村,鱼米之乡是什么地方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