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甘肃乡镇红杏之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甘肃省各县乡镇地图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部,东邻 *** 胜地延安,南眺六朝古都西安,西接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全县共辖 7镇17乡215个行政村2008个自然村,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1.98万(2005年),其中,农业人口约48万,少数民族6个,包括 *** 、 *** 、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共51户241人。
镇原县辖7个镇、12个乡:城关镇、屯字镇、孟坝镇、三岔镇、平泉镇、开边镇、太平镇。临泾乡、南川乡、上肖乡、新集乡、方山乡、殷家城乡、马渠乡、庙渠乡、武沟乡、郭原乡、中原乡、新城乡。
镇原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设置,委官牧民。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 *** 郡,所辖21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明初镇原州改县,临泾县被废, *** 初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境内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总耕地的68%以上。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50天。
镇原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陇东黄土高原,区位偏僻。公路作为唯一的交通运输形式,在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交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县内公路 *** 1.8公里/21条,其中国道(G309线)44公里/1条,省道(S303线43.8公里、S319线 *** 公里)135.8公里/5条,县道240.2公里/7条,乡道221. *** 公里/11条。乡村道路1551公里,其中农二级以上砂路611.5公里。按技术等级:3条179.8公里国、省道,均为新建的 *** 油路,路况良好,桥涵及防护设施配置较为完备;21条462公里县乡公路中, *** 油路100.75公里,四级油路15.76公里, *** 砂路129.45公里,四级砂路151.31公里,等外路54.82公里。全县19个乡镇均通等级路,通公路率100%。13个乡镇通油路,通油路率为68.4%。45个行政村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21%。全县公路密度为18.34公里/百平方公里。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沃土平畴,物华天宝,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黄花、烤烟、油料、 *** 材、花椒等;杏子、苹果、西瓜、桃、枣、梨等果品素负盛名,尤以黄花、杏子为最。黄花菜享誉全国,香飘五洲,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杏产品品类繁多,风味独特,产量居全国第二,素有“红杏之乡”美称;烟叶质优色黄,香味浓郁,被定为全国商品烟叶生产基地县;畜产品以皮张、羊毛、羊绒等比较有名;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近几年,镇原县围绕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杏子、黄花、草畜三大支柱产业。杏子:加快优质杏子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杏产品加工能力,新增新产品加工和保鲜生产线。黄花:培育优质品种,组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施产业化经营。草畜:建立 *** 繁育地和秸秆养羊示范基地,扩建现有牛、羊肉生产线,新建苜蓿草系列产品加工厂。目前,全县杏制品企业已发展到110户,年产杏制品16000吨,产值1.1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开发的杏系列产品有杏肉、杏脯、甘草杏等三大类20多种,先后荣获国内国际26项大奖;黄花全县留存面积现已达到24.76万亩,年产干菜6000吨,产值4200万元,人均黄花收入90元,年加工销售能力4000多吨,出口创汇200多万元;草畜资源丰富,全县饲养量现已达到15.1万头,规模养殖户达到5000户,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草地留存面积达50万亩,畜 *** 人均纯收入达到150元。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4亿元,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8亿元,增长36.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88万元,增长20%,但总支出中转移支付占90.7%。2005年,镇原县面向市场,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培育形成了屯字塬优势苹果,平泉塬畜禽规模养殖,茹河洪河川区优势烤烟,北部乡镇黄花,杏子、饲草、 *** 材、小杂粮生产基地的产业化格局。
*** *** 以来,镇原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1999年,全县实现了"基本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355所, *** 超过10万人,41所中小学建起了计算机教室,130所中小学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1977年恢复 *** 至今,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 *** 2.2万人,被清华、北大录取的 *** 达31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县属各医院装备有B超机、自动化分析仪、日本进口全自动血球仪等现代化设备。2002年,镇原县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时 *** 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还免费提供肺结核等传染病的治疗 *** 物。同时,全民健身活动正在蓬勃发展。不论在农家小院,还是机关大院,都会看到干部群众热火朝天地开展的体育活动。2000年全省运动会,镇原县输送运动员夺得了5枚金牌,占全市金牌总数的78%。多年来,破格录取的超10人以上,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的有4人。开边中学毕业的张德宏,于1990年 *** 我国在比利时参加世界中 *** 田径运动会,掷铁饼第4名的好成绩。此外,镇原县又以"文化大县"闻名遐迩。周铜剑、秦诏版国内稀有,"书画之乡"美名远扬,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倍受国内外朋友青睐。临泾乡农村妇女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 *** ,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人民收藏。
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镇原县位列第88名。
2020年6月,镇原县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陕甘宁片区)。
2019年3月,镇原县列入之一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二、甘肃庆阳境内的子午岭
1、子午岭在咱们市东面,分为北、中、南3段。北段北部为合水县与华池县交界,南部在合水县境内;中段为宁县与陕西富县交界;南段为正宁县与陕西黄陵县交界。北段呈西北-东南走向,南段南北走向。
2、子午岭地区是陕甘宁地区重要的林地,对这一地区的气候、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邻接各县均设有乡镇级子午岭林区。
3、林区就是植被、环境很好,也没什么好耍的。现在严禁砍伐、打猎,管得很严。
三、甘肃庆阳镇远县风土人情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部,东邻 *** 胜地延安,南眺六朝古都西安,西接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全县共辖
7镇17乡215个行政村2008个自然村,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1.98万(2005年),其中,农业人口约48万,少数民族6个,包括 *** 、 *** 、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共51户241人。县人民 *** 驻城关镇,邮政编码:744500, *** 区号:0934,拼音:Zhenyuan Xian。
镇原县辖7个镇、12个乡:城关镇、屯字镇、孟坝镇、三岔镇、平泉镇、开边镇、太平镇、临泾乡、南川乡、上肖乡、新集乡、方山乡、殷家城乡、马渠乡、庙渠乡、武沟乡、郭原乡、中原乡、新城乡。
镇原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设置,委官牧民。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 *** 郡,所辖21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
,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明初镇原州改县,临泾县被废, *** 初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境内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总耕地的68%以上。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50天。
镇原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陇东黄土高原,区位偏僻。公路作为唯一的交通运输形式,在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交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县内公路 *** 1.8公里/21条,其中国道(G309线)44公里/1条,省道(S303线43.8公里、S319线 *** 公里)135.8公里/5条,县道240.2公里/7条,乡道221. *** 公里/11条。乡村道路1551公里,其中农二级以上砂路611.5公里。按技术等级:3条179.8公里国、省道,均为新建的 *** 油路,路况良好,桥涵及防护设施配置较为完备;21条462公里县乡公路中, *** 油路100.75公里,四级油路15.76公里, *** 砂路129.45公里,四级砂路151.31公里,等外路54.82公里。全县19个乡镇均通等级路,通公路率100%。13个乡镇通油路,通油路率为68.4%。45个行政村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21%。全县公路密度为18.34公里/百平方公里。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沃土平畴,物华天宝,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黄花、烤烟、油料、 *** 材、花椒等;杏子、苹果、西瓜、桃、枣、梨等果品素负盛名,尤以黄花、杏子为最。黄花菜享誉全国,香飘五洲,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杏产品品类繁多,风味独特,产量居全国第二,素有“红杏之乡”美称;烟叶质优色黄,香味浓郁,被定为全国商品烟叶生产基地县;畜产品以皮张、羊毛、羊绒等比较有名;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近几年,镇原县围绕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杏子、黄花、草畜三大支柱产业。杏子:加快优质杏子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杏产品加工能力,新增新产品加工和保鲜生产线。黄花:培育优质品种,组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施产业化经营。草畜:建立 *** 繁育地和秸秆养羊示范基地,扩建现有牛、羊肉生产线,新建苜蓿草系列产品加工厂。目前,全县杏制品企业已发展到110户,年产杏制品16000吨,产值1.1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开发的杏系列产品有杏肉、杏脯、甘草杏等三大类20多种,先后荣获国内国际26项大奖;黄花全县留存面积现已达到24.76万亩,年产干菜6000吨,产值4200万元,人均黄花收入90元,年加工销售能力4000多吨,出口创汇200多万元;草畜资源丰富,全县饲养量现已达到15.1万头,规模养殖户达到5000户,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草地留存面积达50万亩,畜 *** 人均纯收入达到150元。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4亿元,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8亿元,增长36.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88万元,增长20%,但总支出中转移支付占90.7%。2005年,镇原县面向市场,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培育形成了屯字塬优势苹果,平泉塬畜禽规模养殖,茹河洪河川区优势烤烟,北部乡镇黄花,杏子、饲草、 *** 材、小杂粮生产基地的产业化格局。
*** *** 以来,镇原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1999年,全县实现了"基本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355所, *** 超过10万人,41所中小学建起了计算机教室,130所中小学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1977年恢复 *** 至今,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 *** 2.2万人,被清华、北大录取的 *** 达31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县属各医院装备有B超机、自动化分析仪、日本进口全自动血球仪等现代化设备。2002年,镇原县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时 *** 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还免费提供肺结核等传染病的治疗 *** 物。同时,全民健身活动正在蓬勃发展。不论在农家小院,还是机关大院,都会看到干部群众热火朝天地开展的体育活动。2000年全省运动会,镇原县输送运动员夺得了5枚金牌,占全市金牌总数的78%。多年来,破格录取的超10人以上,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的有4人。开边中学毕业的张德宏,于1990年 *** 我国在比利时参加世界中 *** 田径运动会,掷铁饼第4名的好成绩。此外,镇原县又以"文化大县"闻名遐迩。周铜剑、秦诏版国内稀有,"书画之乡"美名远扬,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倍受国内外朋友青睐。临泾乡农村妇女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 *** ,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人民收藏。
镇原县历史悠久源长,文化积淀浓厚,境内自然景观风格特异,历史文化遗址留存较多。全县境内共有带传奇色彩的名山30多座,有考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36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出土文物500余件,有天然池湫泉潭28处。目前已形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为中心,屯字塬“三池”(翟池、太阳池、白马池)为重点,其它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东与庆阳北石窟寺相接,北与宁夏沙湖毗连,西与平凉崆峒山接界的旅游线路。
〔潜夫山森林公园〕国家A *** 旅游景点,距镇原县城1公里,省道318线从旁边穿过。潜夫山距今约有1800多年历史,因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论家王符在此隐居著书《潜夫论》而得名。山上现有当年王符亲手所植柏树百余棵,枝繁叶茂,挺拔翠绿,属省级重要文物。
潜夫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五角枫、夜 *** 、云杉、雪松、金丝柳、龙爪槐、塔柏等各类树木36种、20余万株;铁根海棠、牡丹、月季、玫瑰、花石榴等各类花草20多个品种。公园设有南北两个进出大门,西、北两侧遗存古镇原县城墙遗址。园内包括烈士陵园、悠园、沁园、怡园、王符纪念馆、潜夫亭、杏花亭、佑德观、通明宫、书画展览厅、休闲娱乐广场等景观,东边建成潜夫山庄宾馆。公园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避暑度假为一体的综合 *** 园林景区。
〔翟池山庄〕距镇原县城35公里,郿肖省道从旁边穿过。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有功,禹死后,三个貌若天仙的女儿继承父志,在此筑堤蓄池,保护农耕,形成今之“三池”(翟池、太阳池、白马池)。翟池池面东西宽200米,南北长800米,水深16米,蓄水量104.5万立方米。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景区建有水上人家宾馆、中高档客房、露 *** 泳池、多功能大厅、停车场等设施,开设划船、游泳、垂钓等20多个游乐项目,设施齐备,服务周到,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太阳池生态旅游风景区〕距镇原县城32.5公里,郿肖省道从旁边穿过。据考证,太阳池成池已有1000多年,池面长约970米,宽约 *** 米,水深14.5米,蓄水量218万立方米。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环境幽雅。目前景区建有高档宾馆、美食 *** 等设施,开设游泳、划船、垂钓、赛艇等多种水上娱乐项目,设施设备齐全,服务接待周到,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风景区。
〔石崆寺石窟〕距镇原县城2公里,位于茹河南岸石崖上,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题记和雕塑风格考证,此窟始建于北魏,凿于隋代,造像于唐代,石窟群开凿在高约30米,长达200米的悬崖上,共两个窟龛,存有石雕佛像14尊,泥塑神偶25尊,并绘有彩色壁面,布局错落有致,构架端直开阔,雕凿精致,气势恢宏。
〔红军长征三岔纪念馆〕三岔镇位于甘肃、宁夏两省区的交界,309国道穿境而过。1935年10月, *** 等老一辈 *** 家率领长征的 *** 红军经过这里,然后辗转环县、华池等地进入陕北。 *** 等 *** *** 曾经居住在三岔 *** 教堂,有8位红军烈士牺牲长眠于道教名山“老爷山”下,目前 *** 教堂已改建成“红军长征三岔纪念馆”,与毗邻的道教名山“老爷山”联成一片,成为集红色旅游、 *** 祭祀于一体的风景区。
镇原县属于温带 *** *** 气候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7.5—9.5℃,平均降水量450—580毫米,无霜期140—180天,日照充足,雨量适中。
镇原县历史悠久,文化源长。汉称 *** 郡,唐称原州,元始称镇原州,明降州为县,沿袭至今。县内文物遗址遍布,有考证价值的故城、故寨遗址25处,文化遗址36处,周铜剑、秦诏版国内稀有,《潜夫论》蜚声中外,英杰贤达不胜枚举,书画之乡美名远扬。
镇原又是 *** 老区。红军长征时期 *** 带领红一方面军途经镇原,曾住三岔镇;后 *** 率援西军驻镇原营救西路军失散人员;解放战争时期, *** 指挥西北 *** *** 战镇原,在镇原 *** 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